《明末清初党争视阈下的钱谦益文学研究》由张永刚所著,本书力求在明清易代之际党争这一宏观大背景下,拈出具有党魁及文坛盟主双重身份的钱谦益进行微观的个案研究,以揭示特定时代作家及文学的衍生状况。
| 图书 | 明末清初党争视阈下的钱谦益文学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明末清初党争视阈下的钱谦益文学研究》由张永刚所著,本书力求在明清易代之际党争这一宏观大背景下,拈出具有党魁及文坛盟主双重身份的钱谦益进行微观的个案研究,以揭示特定时代作家及文学的衍生状况。 目录 绪论 一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思路 三 研究的方法、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溺于王李,悟于孟阳的初创期 第一节 励志为学,初识东林 一 “争国本”与张居正改革 二 钱谦益家世及个性的形成 第二节 学兼朱王,心折孟阳 一 钱谦益对程朱学与阳明学的取舍 二 “嘉定四先生”对钱谦益文学取向的影响 第二章 推尊唐宋,取法公安的转折期 第一节 崭露头角,首厄科场 一 “三案”之争 二 钱谦益与庚戌科场案 第二节 返经正学,取径唐宋 一 钱谦益对归有光及汤显祖学术思想的继承 二 钱谦益与袁中道对公安派文学观念的理解 第三章 萌折灵心,蛰启世运,茁长学问的确立期 第一节 列名党籍,再厄关节 一 东林党“六君子”、“七君子”事件 二 钱谦益与浙闱关节案 第二节 灵心世运,学问为途 一 “灵心”、“世运”、“学问”诗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 钱谦益与钟惺对竟陵派文学观念的理解 第四章 折唐入宋,开清诗风的成熟期 第一节 相尊党魁,三厄阁讼 一 《三朝要典》与钦定逆案 二 钱谦益与枚卜案、丁丑狱案及周延儒入阁 第二节 致用为本,针砭复古 一 钱谦益对明代文学复古观念的评议 二 钱谦益与黄宗羲的文学取向 第五章 通经汲古,全面发展的主盟期 第一节 大节已亏,试图晚盖 一 东林党与阉党的余争 二 钱谦益谄事马、阮与反清复明运动 第二节 言为事功,领袖虞山 一 钱谦益在清初诗学观念的取向 二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附录 东林党政治活动辑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明末清初党争视阈下的钱谦益文学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永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61451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2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5 |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4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10 |
| 宽 | 147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