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民族考古(第8辑)》由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收入了《成都天府广场东御街汉代石碑发掘简报》《成都天府广场出土汉碑的初步研究》《汉王朝影响下的石寨山文化社会转变》《云南宜良纱帽山滇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等论文。
图书 | 南方民族考古(第8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南方民族考古(第8辑)》由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收入了《成都天府广场东御街汉代石碑发掘简报》《成都天府广场出土汉碑的初步研究》《汉王朝影响下的石寨山文化社会转变》《云南宜良纱帽山滇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等论文。 内容推荐 《南方民族考古(第8辑)》由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本辑收录发掘报告3篇,研究论文10篇,书评1篇。2010年11月,四川成都天府广场出土两通罕见的汉碑,内容丰富,保存较好,是近年来我国汉代考古的重要发现。本刊编辑部约请了六位学者撰写论文,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两通碑刻的年代、性质、碑主以及碑刻所反映的职官制度、在成都乃至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余4篇论文则对广州南越王墓}fI土玉器的年代、文化属性及所反映的楚、汉、越文化交流,云南石寨山文化的华夏化进程与社会转变,成都地区南朝佛教造像的源流及其与印度佛教造像的关系,西南系统岩画的年代、含义、功能、族属,恳棺、岩洞葬与岩画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南方民族考古(第8辑)》可供考占学、艺术史、宗教学、民族学等领域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目录 成都天府广场东御街汉代石碑发掘简报 天府广场出土汉碑略考 《李君碑》、《裴君碑》初探 “裴君”当为东汉度辽将军裴晔——成都市区新近出土汉碑碑主考证 成都天府广场出土汉碑的初步研究 成都天府广场出土二汉碑考释 成都东御街出土汉碑为汉代文翁石室学堂遗存考——从文翁石室、周公礼殿到锦江书院发展史简论 汉王朝影响下的石寨山文化社会转变 南越王墓玉器——楚、汉、越文化交汇、融合的见证 魂兮归去:从贵州惠水仙人桥岩洞葬棺画论中国西南系统岩画 从图像学角度探讨成都南朝佛像与犍陀罗、秣菟罗、笈多佛像造型艺术流派的关系 云南宜良纱帽山滇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云阳李家坝遗址Ⅳ区汉六朝墓葬发掘简报 夜郎时代考古的重大收获:《赫章可乐二〇〇〇年发掘报告》读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南方民族考古(第8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3548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05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4.0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9 |
宽 | 188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