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容的活法(享受当下这一时刻)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容的活法(享受当下这一时刻)》是一本舒缓焦虑、治愈心灵的读物,作者斯蒂芬·赫特夏芬是专业内科医生和资深心理治疗师,长期主持美国“欧米伽整体医疗研究中心”。

本书结合整体疗法的精华内容和作者二十余年临床经验,针对现代人普遍因时间紧迫、生活节奏过快而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紧密结合时间和情绪的关系,探究延长和享受当下一刻的各种途径,助你在繁忙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

针对一系列与时间相关的人生重大问题:如何面对自我,如何处理社会人际关系,该如何与家人、与朋友共处,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等,给出可操作建议,引领读者洞见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本书英文版自1996年问世以来,在欧美畅销长达20年!

内容推荐

总有做不完的事,总有赶不完的场,忧虑下一刻,担心上一刻,时时刻刻饱受煎熬?调整节奏的旋钮在哪里?杀死焦虑的秘诀是什么?

《从容的活法(享受当下这一时刻)》,斯蒂芬·赫特夏芬医生将以二十余年医疗临床经验和独特个人反思,为你开通享受当下这一刻的途径,引领你洞见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本《从容的活法(享受当下这一时刻)》谈到的是一种该如何面对人生、面对每个人都平等拥有24个小时的时间的问题。他涉及到更多关于人内心和人本质的东西。他提出来的种种深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正是这本书所提及的“时间观念”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

目录

自序:时间的知觉/1

第1章 自由支配时间

 时间施给我们的魔咒/2

 想象一个没有钟表的世界/4

 深度迷恋时间是一种病/6

 治愈“时间贫瘠症”/10

第2章 生命的共振与节奏

 节奏让宇宙更美好/16

 让生活充满音乐的节奏/19

 快节奏摧毁了什么/24

 调整节奏,收获安详/28

第3章 理智PK情绪

 别把郁闷化为饭量/34

 理智时间和情绪时间/35

 静下来,直面坏情绪/40

 忙碌是最差的疗伤药/44

 在痛苦中获得自由/49

第4章 压力和焦虑

 压力源自对痛苦的回避/54

 体验当下让我们更自由/56

 快感都跑到哪里去了/59

 说“不”有助于减压/64

 为自己预留一些时间/67

第5章 让“当下”更丰盛

 一分钟和十五秒/74

 正念,发现单纯的奇迹/76

 慢下来,感受生命之美/78

 调整节奏的神奇呼吸法/81

 冥想带你进入祥和的节奏/84

 感官之旅/88

第6章 改变节奏的契机

 时间转换的两个步骤/94

 仪式是最有效的转换途径/97

 找到你的仪式,认真履行/99

第7章 时间转换的训练

 摇响暂停的铃铛/106

 创造自己的时间密室/108

 敬畏平凡的琐事/112

 创造自发性的时间/114

 做我们想做的/118

 创造“时间逃遁”/120

第8章 属于自我的时光

 当你孤独你会想起谁/126

 享受独处之美/128

 在冥想中练习独处/131

 告别被动的生活/136

第9章 被时间打磨的关系

 节奏是最棒的交流媒介/142

 好的爱情需要共鸣/144

 修补我们受损的关系/148

 一起突破平淡生活/153

 爱情经验也适用于友情/156

第10章 孩子的时间教育

 让孩子适应不同节奏/162

 快节奏的教育/164

 与孩子产生共鸣/167

 教会孩子转换节奏/172

第11章 工作的节奏

 大忙人也需要停一下/178

 “追求卓越”≠“更快”/179

 高速让我们牺牲太多/183

 赚钱易,赚时间难/189

 放慢工作的节奏/193

 工作间隙的那杯咖啡/197

 职场中的时间转换法/203

第12章 运动与玩耍

 向玩耍的孩子学习/208

 体育对心灵的益处/210

 快与慢都需要有节奏的共振/215

 锻炼非常重要/220

第13章 健康与时间

 健康的精神带来健康的身体/224

 最易患心脏病的人/227

 最好的治愈是慢下来/229

 医生的“全人健康”忠告/235

 身体的时间节奏/240

 靠自己的力量恢复健康/243

第14章 时间催人老

 智者对于衰老的态度/248

 享受“无所事事”/250

 记忆是长寿的秘诀/253

 积极地看待衰老/256

第15章 死亡与濒临死亡

 不回避死亡这个话题/262

 在死亡之前说出爱/265

 对“濒死”的关心/269

第16章 提前规划

 被“万一”打败的计划/274

 在当下规划未来/276

 紧急PK重要/279

第17章 社会和未来

 小善行让灵魂更丰富/286

 总要花时间想想未来/289

 用智慧去倾听灵魂的声音/293

 意识放在第四维度之后/298

 一场关于时间的运动/301

 未来的愿景/307

 写在最后/309

试读章节

深度迷恋时间是一种病

我自己对时间的迷恋可以追溯到我记事的时候。

我花费了很多年才认识到,当我还是个婴儿,在有意识以前,我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而不是钟表时间,来吃饭睡觉和学习的。在那段我最心满意足的时光里,我是时间的主人。

在我六岁的时候,我的祖父,一位对机械世界的运转感到欣喜的发明家,给了我一个钟表并告诉我它是如何工作的。他花了好几个小时和我一起探索数字世界,解释它们与时间的关系以及时间与我们的关系。起初,比起对那个钟表的表盘,我对它的内部机械更感兴趣。但是很快我就领会到,钟表传达的信息——一天中的时间——在我们的家庭里是多么重要。

我爸爸是一位医生,对时间非常敏感,因为他的工作要求他十分严格地按照时间表行事。我妈妈同样对时间敏感,她告诉我们使用时间要有效率。“时间是宝贵的,”她说,“不要挥霍它。”

我按部就班地上大学,读医学院。我的父母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因为我让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效用。

但是,我的内心涌动着一种不安和叛逆感,这感觉同时也源自于我的父母。我开始寻找一种与我那既定的生活轨迹不同的生活——1973年,就在我得到医学学位之前,我去了印度旅行,这改变了我的观念和生活路径。

与此同时,我重读了一本写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书,突然间书中的内容对我有了新的意义:《活在当下》,作者是莱姆·达斯,他现在已经成为我珍贵的朋友和导师。这本书强调“在”而非“做”,强调存在于此刻而非活在过去或未来。虽然很多人认为这种观点是异端邪说,认为遵循这样的观点就意味着脱离社会,我却受到了它的启迪。我于是决定将这样的观念融人我的生活和我的医疗实践中去。

在我成为一名医生之后,我的精力集中在整体疗法上,在当时的西方社会这是一个新的概念。我的医疗实践工作的核心变成了健康、预防、长寿、以及疾病和压力中的身心联结问题。我教授锻炼和饮食营养,减轻压力,以及放松的方法——同时,即使我还不能形成理论,我也已经开始注意到时间在对健康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上所扮演的角色。

“时间贫瘠”的影响开始清晰地在我的病人身上展现出来,不断地有病人抱怨“没有足够的时间”。他们感受到的焦虑和压力是巨大的;他们只是简单地觉得“每天没有足够的小时”来让他们完成每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那时我同情地听他们讲述,为他们制定锻炼与饮食的方案,同时带着沾沾自喜(我现在想起这个就会发抖)骄傲地想:我工作努力的程度有他们的两倍之多,但是也没有患上他们所表现出的病症。

但是我也注意到其他的一些事情。像许多成功的人一样,我的人生策略是:既然人终有一死,我们只有有限的时间,那么使生活充实的方式就是在它里面塞满尽可能多的事务。我以为充实的生活意味着做尽可能多的事情。

那时,我到了而立之年,但是我却开始感觉到空虚和不满足。虽然我做了很多事以便让自己产生更多的人生感受,但实际上我感受到的却少了。我有一种不安的感觉,那就是,不知怎的,我失去了做这些事的意义。

事实上,我就是失去了意义,因为我没能活在那些事件的当下。我的生命在飞逝,而我在虚度它。

“那么,我最好做更多的事,”我对自己说,“我只需要再加速。”

但是,正如此书中将揭示的一样,反过来的才是真理。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让时间慢下来。我们需要投入,去注意到生活中的事物,去真正地在生活中安定下来,注意到每一时每一刻,而不是简单地向前冲。

1977年,我在纽约的莱茵贝克创建了欧米伽研究院。这是一个做整体研究的中心,人们可以在其中学习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充实鲜活的技能。从创建伊始,欧米伽研究院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创造一种真正的安全与滋养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联结与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哈德逊河谷建造了一个场所,在那里有树木、花园和大自然的声音,学员们的课程与环境设置相结合,能够让自己慢下来并感觉舒适。于是欧米伽体验成为了一种度假兼学习的方式,它让学员们在一段时期内远离匆忙的日常生活。

人们对欧米伽体验的反响是强烈的。如今,一年有两万人来到我们的学习基地,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欧米伽成为了一个绿洲,人们来这里体会与他人,与自然,与宇宙,以及与他们内在自我的联结。

我相信,对于欧米伽体验的反响的核心是关于时间与节奏的。在欧米伽,人们来到了一处乡村净土。这里没有钟表,人们被鼓励与自然的节奏协调一致,这节奏是在工作中被忽视的,但却是人们自身的一部分。对于学员们来说,时间节奏以治愈和健康的方式在转变着。

我仍然在欧米伽——但是我已经不是1977年的那个我了。

时间改变了我。我不是仅仅指时间的旅程——是的,十八年过去了,我积累了比从前更多的智慧以及荒唐。我是指自己对于时间的理解和使用,也在改变。

P8-11

序言

时间的知觉

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我作为主治医师,在一个医院的急诊室工作。那时巴里,当地的一位政治家,因明显的心脏病发作而被送入诊室,我立刻把他送去冠心病监护室。两天后,当我回到医院,去CCU查看他的情况,发现他已经不顾医生的劝告而自行出院了。

十天后,他再次被送入急诊室,伴随着又一次的心脏病发作。我再次让他办理住院,并问他为什么他之前溜走了,这违反所有医生的意见,更别提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不应该那样做。他告诉我:“我没有时间在医院里躺着,我有太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然而显而易见,巴里不会再有更多的时间让他去忧虑了,除非他改变自己使用时间和排列优先级的态度取向——不幸的是,他的态度太常见了。我甚至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对时间使用的优先级的排列是这样的:

第一,工作;

第二,我们的最基本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

第三,日常生活的杂务琐事;

第四,我们的社会责任;

第五,(如果还有任何时间剩下的话)我们自己。

这是一种时间的“涓滴”方法,类似于“里根经济学”这样的涓滴理论——两样都行不通。这就像我们的国家经济已经负债累累一样,每当我们提到时间时就感觉我们是欠债的。现实是,我们永远都没有足够的“剩下的”时间让我们自己用于身心健康或心智成长。但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想要健康,我们就需要为自己创造时间。

你在你的生命里拥有足够的时间吗?

当我在关于健康和时间的研讨会上问到这个问题时,全班五十个人中,基本上只有一至二人回答“是”。当我问这两个人他们感觉如何时,他们一般会给出一个会心的微笑:“我感到生活棒极了!”这是通常的回答。毫无例外的,这些人总是谈起他们曾有意识地改变自己与时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了远远大于从前的快乐。

另外95%的人——像大多数的我们一样——却经历着我称之为的“时间贫困”。当被问起对于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这件事感觉如何时,他们会这样说:

“很受挫,有压力。”

“好像喘不过来气一样。”

“我感觉经受着持续的压力。”

“无论我正在做什么,我都觉得我当时应该做些另外的事情。”

“我感到被困住了。”

“我听到钟表在走,于是我不断地想,天哪,我的生命正在流逝。”

“就像生命呼啸而过,我正在错过它。”

听起来耳熟吗?这些说法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出现,我们认为它们很正常,我们难以想象另一种生活的方式。怪不得奥登冠以这个时代“焦虑的年代”之称。

这种情况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近来一位女士告诉我,她不停地重复做着迟到的噩梦。我们对于时间的焦虑已经成为一个核心问题,它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以潜意识的形式运转着。

托马斯·摩尔在他著名的书籍《心灵地图》中是用下列文字开场的:

20世纪人类的最大病痛是“心灵的沦丧”。它涉及人们所有的困扰,并以个体性的和社会性的方式影响着我们。

如果将“心灵”换成“时间”——使时间等同于心灵——你将能够对我谈论的个人与时间的关系有一个认识。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时间意味着钟表上显示的时间,一分钟是六十秒,一小时是六十分,一天是二十四小时:不可改变的、铁面无私的钟表时间。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另外一种思路来认识时间,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时间包含着多样的节奏,任何一个时间单元都可以在我们的控制下被延展或浓缩,那么我相信,我们能够让时间成为自己的仆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让生命充满快乐与健康,这种快乐与健康的程度是大多数的我们都未曾经历过,甚至幻想过的。

许多人来参加我的研讨会时希望获得时间管理上的建议。在商业的研讨会上被教授的时间管理技巧实质上就是让你在物质生活上更加具有成效。时间被打碎成可管理的小片段,在每个时间片段你完成一个项目(或者完成多个项目;有一个可怕的词来描述这种现象叫做“多重任务处理”)。一旦一个项目被完成——如果你明智地分配了时间的话——你将有时间开始下一个项目。

但其实这只是简单地为我们生命的跑步机加速而已,并且——为了身边人的喝彩声,我们越跑越快。对那些能够很好地“管理”时间的人的奖励通常就是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总之,正如俗语所说:“如果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就让一个忙碌的人去做它。”

我教授的时间知觉不是时间管理,实现对时间的知觉并不是让生产更有效率。(虽然它的确会让你更具成效;实际上,时间转换具有许多现实的益处。)

时间知觉是关于如何过充实的生活。

当我们确实需要在截止日前完成事务时,当做事的速度非常重要时,我们总是可以使用时间管理的技巧。但是当我们能够充实地活在当下时,我们已经获得了时间知觉,它让我们出离钟表时间的束缚,进入时间的自由境界。

要知觉时间,我们必须建立新的态度和技能。这包括在一个时间只专注于一件事情,学习放慢节奏并且注意——真正地体验——我们身体和情绪的状态。它包括通过我们的感官,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伴侣,我们的孩子,以及在当下的任何事物,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它包括学会何时加速(加快我们自身的节奏与减慢这个节奏同样有价值),还有学会何时并且怎样减慢速度。它还包括直接面对我们自己,在生命中的每一时刻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实际上,我教的“时间管理”是一种单个的程序,它的使用只遵循唯一的原则:活在当下。

“当下”是一个让人迷惑的概念,当读出或说出这个词时,你已经越过它了:“当下”存在于过去。

爱因斯坦说过,并且当代的物理学家也同意,时间并不靠自己本身所存在;它只是对物体在空间移动要花费多久的测量。比如,当我们抛出一个球,我们可以精确测量要用多久这个球会碰到地板——但是我们无法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当下”处在什么位置。

但是,无论如何,对于我——我相信,也对于你——来说,当下确实存在着。我们能感受到现在这一时刻。

事实上,我们只能主观地去感受当下。当我们身处一个无聊的会议时,时间好像是静止的,当我们做爱时,时间飞快流逝。我们称之为“现在”的时间,永远,并且是个人化地,被感知着。

有个著名的关于禅僧的故事:他被一只老虎追赶拼命地跑,一不小心掉下悬崖,僧人眼疾手快抓住一根枝条,身体悬挂在空中,而身体下方却是另一只凶残的老虎的巢穴。此时的他往旁边看去,发现枝条旁有一个树丛,树丛里闪现出一颗熟透的草莓。禅僧摘下了那颗草莓,闻着它的香气,感受着它,然后咬了草莓……他的心中想着:“多美味啊!”

如果我们知觉着当下,如果我们感受着它,我们就处在时间的流动中。过去的匆忙和未来的压力——好像那一上一下的两只老虎——就会被抛开。这里只有当下,只有手中所掌握的。

当我们认识到只有在手中的东西是存在的,我们便也会认识到时间既不会拖我们的后腿,也不会引领我们前进,虽然它经常看上去是那样的。时间只是存在。时间是此时此刻,是当下:连接我们自身的节奏与宇宙的节奏的媒介——别无其他。

大多数的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时间的这一个方面——除去我们对它的感受外,它本质上是虚无的——因为我们在钟表时间里生活,并且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我们迫切地抓着——比那个和尚要抓树枝还要迫切得多——我们的钟表,我们的手表,我们对确定性的保证。

在我的研讨会上,学生们很喜欢我的建议:把“当下”这个词粘在他们的手表表面上——虽然我从未见谁真正做过。在培训课上,参加者被要求摘下手表——虽然有很多人拒绝,当培训者坚持要求他们摘下时会悄悄地把手表藏起来。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兵扯下德国人的手表,这是一种“掌控”的象征:他们知道时间——真实的时间和胜利的时间——但是德国人不知道。

人们不停地看着手表,但当随后被问起几点了的时候,他们又茫然不知。

显然,手表成为了给人带来安全感的护身符,我们甚至不用知道准确的时间——只要我们戴着它就行了。

我们觉得,知道“几点了”能让我们扎根于这个世界上,能让我们知道我们在哪里。但是我们依赖线性的时间,并且因此而忽视了灵魂。

好消息是,我们对待时间的方法并非注定存在的,也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不必生活在长期的时间缺乏中。我们不必将手表像手铐一样戴在自己的手上。

一天之中既包含二十四小时也包含无止境的时间。但是我们的社会并不把时间视为无止境的;而是正相反。我们被教育要珍惜时间,但是仅仅以我们能有多少效率去衡量。我们被现代生活的节奏失调与功能失调所胁迫——程度之深,以至于我们匆匆度过一生,却未曾经历它。

这种时间的压力是近代历史的特点。采用精确的时间是一项社会的发明,并且只有一百年的历史。在那之前的所有人类纪元,时间对人类是慷慨的,人们生活在时间的自由里。

我们可以学习再次以那样的方式生活,转至更加自然和符合生物规律的节奏。我们必须争取“灵魂时间”,一种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同的时间;这种时间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的节奏相符,它存在于我们内心,并与宇宙的灵魂、脉动和谐一致。

我希望能为你们的生命创造更多的时间,当然,我不是把一天二十四小时改为三十小时。那么,什么叫创造时间呢?

创造时间意味着更多地存在于此刻,在当下。每当我们步入当下的意识,我们就创造了时间。

如果你感到你的生命匆忙行进,就好像你无法继续承担加载于自己身上的诸多责任和要求——那么就停止!从一个短短的时刻开始。允许你自己意识并感知这一时刻。创造时间意味着变得鲜活和真实。

我们有审视时间的能力——这样做从而步入对它的崭新认识,并且感受它的另一个维度,时间自由。但我们不能仅用眼睛来看,用脑子去理解;我们必须用生命体的全部侧面去感受时间:用我们全部的感官,用我们的知觉,用我们的感觉,用我们的心灵。时间转换是用来实现这种感受的方法,这本书就是与你学习时间转换相关的。

这不是一本理论或哲学的书籍(虽然书里涉及许多理论和哲学),它的核心是关于实践与操作的。我自己的经验加上数以千计的我的研讨会参加者的经验告诉我,当我们学会时间转换,我们的人际交往会更加有回报,我们独处的时间会更加丰沛,我们的晚年生活会更加满足,我们的工作会更加有成果,我们的压力和焦虑会更少出现——甚至不复存在。

我们都经历过:当所有事都顺利进行时的感受,当我们真正拥有足够的时间时的感受,当我们放松、平静、祥和时的感受,以及当我们与他人和世界和谐共处时的感受。

我们都经历过,但是太稀少了。这本书就是关于学习如何更多地经历这些感受。

时间转换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珍贵的价值,从而让我们变得富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容的活法(享受当下这一时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斯蒂芬·赫特夏芬
译者 白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65409
开本 32开
页数 3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2013107744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2
14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Doubleday, an imprint of The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