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构想之初
——酝酿中的中美合资银行
第二章 机遇之门
——中华懋业银行的建立
第三章 联袂之作
——唐默思与徐恩元共建的银行
第四章 困难重重
——懋业银行堆积如山的问题
第五章 何去何从
——十字路口的合资公司
第六章 峰回路转
——中国化与时局的好转
第七章 土崩瓦解
——中国化的另一面
第八章 穷途末路
——中华懋业银行的末日
第九章 盖棺定论
附录
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说明
| 图书 | 同床异梦(中华懋业银行的历史1919-1937)/博雅史学论丛 |
| 内容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构想之初 ——酝酿中的中美合资银行 第二章 机遇之门 ——中华懋业银行的建立 第三章 联袂之作 ——唐默思与徐恩元共建的银行 第四章 困难重重 ——懋业银行堆积如山的问题 第五章 何去何从 ——十字路口的合资公司 第六章 峰回路转 ——中国化与时局的好转 第七章 土崩瓦解 ——中国化的另一面 第八章 穷途末路 ——中华懋业银行的末日 第九章 盖棺定论 附录 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说明 内容推荐 《同床异梦(中华懋业银行的历史1919-1937)》由蒲嘉锡著,详细记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中美合资银行的兴衰进程。《同床异梦(中华懋业银行的历史1919-1937)》运用大量原始档案,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探讨中美双方合作的缘起、发展,以及最终走向衰亡的历程,并深入讨论了这次中美合作的美好意愿和真诚努力遭受挫折的原因所在。作者认为,懋业银行最终走向衰败不仅受到19世纪初大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正如书名所昭示的,是中美合作双方的“同床异梦”,即文化、心态、目标上的矛盾与冲突造成的结果。 编辑推荐 《同床异梦(中华懋业银行的历史1919-1937)》由蒲嘉锡著,这本书的标题“Same Bed,Different Dreams”来自中国的成语“同床异梦”。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个标题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中华懋业银行乱事频仍的历史,也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出现的许许多多合资公司的经历。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同床异梦(中华懋业银行的历史1919-1937)/博雅史学论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蒲嘉锡 |
| 译者 | 赵真华//陈佳琪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3880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2 |
| 出版时间 | 2014-04-01 |
| 首版时间 | 2014-04-01 |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82 |
| CIP核字 | 2014020510 |
| 中图分类号 | F832.9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9 |
| 宽 | 154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4-1368 |
| 版权提供者 | the University of Hongkong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