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迁徙的鸟/快餐文学坊
内容
试读章节

大雨将至

亚洲的风暴整夜地暴嚣,在杂草丛生的花园里。

——布罗茨基

北方平原。一个不安的中午,天空浓得像一个巨大的雨滴。云层遮蔽着植物组成的地平线。褐色的土坡延伸着孤寂植物叶子的反光。北方瑟缩在恐慌之中。一切都躲到背后:太阳、山峦、树丛、老鼠和蛇,美、正义和善良。火车在通过一座年久失修的大铁桥。从远处即可感觉到列车经过铁桥时的震颤,汽笛尖锐而粗狂,像夏天的裸石划过皮肤。雾气中有一个车站——那是一座由德国人修建的车站,在时光中透着沧桑。我在很多影片中看到过类似的车站,像是雾中的货船。我喜欢那个车站的名字。我在那里度过了贫瘠的童年。如今,那个车站已经废弃。

马车的出现没有触动夏天的云层。北方的马、北方的车夫。那是一辆木轮的马车,车轮老的如同祖父的脸。马的眼睛像一首忧伤的俄罗斯民歌,那里有很多内容:比如世事沧桑、比如人类的情感、比如莫测的命运。我一直觉得马是人的同类。在北方有许多这样的马车,他们有时独行,有时排成长长的一排。马铃的声音温暖了我的童年。车上常常载满粮食、柴草,不断往来于村庄的土路上。我常在乡间与这些马车相遇,然后怅然地望着它们一点点远去了。马蹄与车轮的声音在乡村的土路上重叠着。

那个中午,我在一棵树下看蚂蚁搬家。一群黑褐色的蚂蚁排成长长的队伍,匆忙地从一棵树下往高处移动。它们黑褐色的脊背闪着亮光。

马蹄在响,马蹄“嗒嗒”地响着,我是说暴雨来了——在暴雨临近的北方,大地露出不安的面孔。我看见那些动物孤独地逃亡,它们的侧影加重了天空的阴郁。风暴中心,一些暗淡的草影用摇动平衡自己重心。顺眼望去,那些草层次感极强:近的清晰、远的模糊。暴雨以超过马车几倍的速度临近,暴雨让我想起野兽。一个往来于村庄的男孩与马车对峙着,他们相逢于同一场暴雨。他们要去不同的目的地。男孩与车夫及马相互凝视着,然后在雨中消失了。

我不知道暴雨来自哪个方向。我听到风在响。雨让世界接近黑暗,它让夜晚迅速降临,使周围的事物不经意间发生了转变。在很短的时间,那棵树已不是同一棵树。那条河已不是同一条河。雨在光明与黑暗中穿行,石头被反复冲刷,露出洁白的底色,像瓷器的胎面。很远就能听到母亲打破陶罐的声音迅速被雨声覆盖了,雨声和杂物的破败声混杂着,碎片被冲到四处各个角落。大雨袭击村庄的手段清晰可辨,风暴后留下倒伏的谷子,家园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许多东西被瞬间击破。

尘土的气息穿过夏天,在空中久久不散。这样的气味让我想起很早的早晨,想起北方圆形楼梯通向昏暗的房间。华姐从乡下来到城里,她的手指带着青草的气息。她住在一间狭窄的房间里。北方潮湿的乡下气息从窗户飘出。华姐是来逃避一场她不愿接受的婚姻的。时间、暴雨、无数个虚幻的夜晚在她的心中形成一个死结,直到华姐自缢身亡。她的死隐藏着许多秘密:时代的、家族的以及性格的悲剧。华姐的死像一只烟蒂渐渐熄灭。

华姐在最后的岁月不断地抽烟。她一直想用自己的生命减轻苦难的深度,但是我的忧伤一点没有减轻家族的风暴——那是一场持续的暴雨,它不断使我的写作回到黑暗之中,并且愈加黑暗。就像我始终无法说清那辆火车是否还在时间的轨道奔跑。在我曾经住过的乡村旅馆,它带着我的梦想,和着那些油彩剥落了,落到秋天的深处。

好多事情再也回不来了。好多事情就是这个样子。

P1-3

后记

收入本书的文字是自己多年来的散文结集,它们大体记录了我的思维轨迹。这里有读书心得、旅行随笔,更多是自己对于这个时代的感触。其中部分文字,在我先前的文集《花园原址》中已收录过,再次收入本书时,我对这些文字进行了重写。

多年前,我在一场大雨中独行。那场雨或许成为我人生的缩影。许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记忆还是异常深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的思维。我想起顾城的那首诗:阳光在空中一闪,又被乌云遮掩,暴风雨冲刷我心灵的底片。记得风暴临近时,大地露出不安的面孔,那些动物孤独地逃亡,它们的侧影加重了天空。我看到整个世界在风暴中颤抖,只有芦苇在风暴中平衡着自己。其实,对于个体的生命而言,我们只是风暴中的一棵芦苇,许多东西被瞬间击破。而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即使被风暴击穿,也必须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在加速,如同呼啸而去的列车。我不知道眼前的景物谁在晃动,不能确认天空飘落的是记忆中的月色,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场大雪。在我的记忆中,那个多年前的小站已经废弃;曾经开阔的河流只留一条干涸的河床;那个铁路旁的村庄已成了开发区。而那辆在风暴中消失的马车一直留在我脑海里。它挥之不去,并在眼前愈加清晰。

从记忆中的那场大雨,到现实中的物质生活,我不知道哪个场景更真实。我已找不到那场大雨中的纸雨伞。我们弄丢了那些承载美好时光的老地址。

时间很残酷。现在是2011年初春。我居所的玻璃模糊不堪,海的蓝光偶尔在楼宇间闪现。一辆不断加速的“火车”正从另一个车站驶出,我不知道它要把自己带到哪里,它使我的目光更加模糊。在这个被称为“盛世”的今天,我有着许多怀念和恍惚。或许我看到的只是幻觉。几年前的傍晚,我独自坐在贮水山的岩石上,望着夜色中的城市,心里不禁茫然。这种茫然被自己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我深知这些文字是肤浅的,但其中的情感是真实的。我向往自由的表述。在有限的写作过程中,我一直有意过滤掉那些虚伪的“体制”话语,期望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也许这个时代许多东西并不被我们接受,或者我们不被时代接受。但生活还要继续。明天依旧有风、有光、有太阳,甚至会有另一场让人猝不及防的大雨。

感谢一直关心自己的老师、朋友和亲人。

目录

上辑 黑夜的记忆

 大雨将至

 北风

 蟋蟀在黑夜吟唱

 迁徙的鸟

 梦中的马

 古老的牛群

 江水流

 蝴蝶

 虚境与人间

 陶:另一种火焰

 滨海读思

 幻觉的河流

 黑夜的记忆

 怀念一条河

 蓝调乡愁

 家族的记忆

 开往城市的火车

 纪念三姑

 海滨的市郊车

 流年似水

 海水正蓝

 记忆的废墟

 动词:速度

 词根:黑夜

中辑 内心的旅行

 海边:那些建筑如一卷史书

 内心的旅行

 火车:时光交错的记忆

 在南方的火车上

 火车与车站

 火车:想象的共同体

 钢琴声中的车站

 时间的流沙

 成都纪行

 上海梦幻

 奔跑的孩子

 一座雪山的交叉旅行

 驶往月亮的火车

 足球:公众的幻象

 南非:足球、达姆鼓与诗歌的另类

 舞蹈

下辑 明月照书房

 梦里花落

 明月照书房

 民间:记忆与怀想

 黄河与观念艺术

 从散文的纸手铐进入阅读

 耿林莽:飞鸟的高度

 欧洲的忧伤

 卡尔维诺:意大利魔方

 凯尔泰斯:心灵低诉

 鼓:倾听与怀念

 在民间看一段腰鼓舞

 交谈

 旋转猎场

 经历一种

 在大雪中回望布达拉宫

 在风中遥看一棵芦苇

 船:上升或沉没

 靠近雪山的房子

 怀念但丁

 时光漫笔

后记

内容推荐

《迁徙的鸟》收录了作者张毅近几年创作的散文、随笔三十余篇,大多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写作的总结。又有对文学创作的思考。《迁徙的鸟》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充分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成长及对生活各种的感悟,作者写作水平很高,本书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好书。

编辑推荐

《迁徙的鸟》由张毅著,是《快餐文学坊》系列之一,书中收入了《一座雪山的交叉旅行》《民间:记忆与怀想》《开往城市的火车》《在南方的火车上》等作品。

胶河从我老家离密境内流过,这里是胶东与昌潍平原的交汇处。高密史称夷莱,地名与大禹有关。这里相继出现了经学大师郑玄、齐相晏子、清代大学士刘墉等历史文化名人,史称“三贤”。但是胶河却始终不为人所知。白天坐在车上看胶河,它会像闪电一样一闪而逝,然而夜间,车出高密,你子静谧中隐隐听见火车从一架铁桥滚滚而过,这时你的身下就是胶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迁徙的鸟/快餐文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943893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3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201322841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30
16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