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影像评论》编著者南野。
本书收录了十余篇具有独立精神的影像评论,既有对结构精神分析学电影的关注,也有对影像的知识社会学分析,既有对宫崎骏影像、费里尼式视效等经典影像的评述,也有对《桃姐》《甄嬛传》等当下优秀影像的分析,言辞犀利,态度真实,力求营造秉持独立精神进行影像研究的空间。
| 图书 | 独立影像评论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独立影像评论》编著者南野。 本书收录了十余篇具有独立精神的影像评论,既有对结构精神分析学电影的关注,也有对影像的知识社会学分析,既有对宫崎骏影像、费里尼式视效等经典影像的评述,也有对《桃姐》《甄嬛传》等当下优秀影像的分析,言辞犀利,态度真实,力求营造秉持独立精神进行影像研究的空间。 内容推荐 《独立影像评论》编著者南野。 尽管当下电影电视类杂志众多,但是以“官样文章”和宣传性质的电影评介居多,具有独立精神的评论和研究较少。为此,我们策划这本《独立影像评论》,希望能够在僵化的学术研究和顽固的电影“圈子”之外,给研究者以空间,使其以独立的精神、犀利的言辞表达对影像、影像研究的真实态度。本书收录的影像评论既有用拉康实在界、结构精神分析学观照电影的研究,也有对阿巴斯、宫崎骏、费里尼等大师电影风格的解读,还有对《桃姐》、《甄嬛传》等当下优秀影像的分析,言辞犀利,态度真实,力求营造秉持独立精神进行影像研究的空间! 目录 文本切割 追问与反思:阿巴斯和他的“生命三部曲” 美国纪录片《南京》的叙事艺术 《桃姐》:作为一种电影故事形态 《傀儡生命》:“所有的道路都没有出口” 《狼的时刻》:疯癫的呓语 亦导亦演,爱的艺术——法国70后导演艾曼纽勒·莫雷的创作瞥见 诗意的荒谬——评李沧东电影《诗》 宫崎骏影像中的日本美 费里尼式视效风格与《朱丽叶的梦》拉康与电影 断裂、征兆与凝视——论拉康的实在界与电影之关系 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案例 影像症候 影像霸权与文化资本——对影像话语的一种知识社会学分析 公共文化的破裂与电影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21世纪真的是中国电影的世纪吗 《甄嬛传》的“伪女性”叙事及异化的宫斗剧价值观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独立影像评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南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570800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6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4 |
| CIP核字 | 2013202643 |
| 中图分类号 | J905.1-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67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