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再见了单纯(我们都被这个世界温柔地爱过)
内容
编辑推荐

成长了,80后!再见了,单纯!

何以夕编著的《再见了单纯》以童年和怀旧为主题,从怀念、回忆的角度写了80后一带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趣事,温馨单纯,能引起许多年轻的共鸣。书中所述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幽默有趣、单纯美好,和怀旧主题非常切合,加上活泼亲切的写法,好看之余,更能引人怀想。

《再见了单纯》以笔记体体例,轻松灵活,可读性高。全书以笔记体写成,全书十几小块,每块若干节,每节少则一两句话,多则百十来字,轻松灵活,随翻随读,可读性高。

《再见了单纯》精心设计了与文字相得益彰的配图,加上别致时尚的版式设计和包装设计为完美品相作保证,具有收藏价值。

文字在有意思吧网站首发引起了巨大反响,点击量上百万。

内容推荐

你知道的,总有一些美好的事,让我们一次一次难以忘怀。

“我”是一个第二胎,被超生者,所以自小被寄养在农村的姥姥家,所以才有了这么些单纯、可爱、敏感所以伤感、善良、浪漫的小故事以及“我”对诸多事情的天真见解,贯穿“我”从一个黄毛小丫头长到一个黄花大闺女的整个过程。

何以夕编著的《再见了单纯》故事虽然简单、简短,但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常常让有过类似生活经历的人觉得那么亲切,也常常让人叹息过去的时光多美好。是的,真挚,温暖,让人着迷。

《再见了单纯》是一个85后女孩永不可及的美好,也是你是我,是一代人甚至更多人永不可及的小美好小单纯,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将永远不可及,所以更值得珍重、珍藏。

目录

1986-1993

我是计划外的

大王庄

进城

老妈专场

1994-1998

上学啦

梦狗屁

老姐

去乡下

班上那个讨厌的人

我会武功

天堂回信

外公这一辈子

春游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生病

六一节和玩具

小学毕业了

1999-2001

机器猫

学钢琴

疯狂的补课

真情

美少女战士

新概念作文大赛

被发配

2002-2004

我是个重感情的人

情窦初开

我的小初恋

老师们

月朦胧鸟朦胧

有点文艺的理科生

SARS

睡神姐姐

高考啦

2005-2008

上大学

魔鬼式训练

野花

杨小空

那个爱着我的人

在一起

我也曾瘦过

我们的浪漫

恶趣味和植物学

给成年的大雄

亲爱的老师

小新

包租婆

谢谢他能理解我的好

为什么会肚子疼

Hello,我是Kitty

在南京

5·12

谢师宴

再见了,单纯

试读章节

我是计划外的

1986年,我出生在安徽一个不发达的小村庄,有一个大我3岁的姐姐,所以我是个计划外出生的孩子。跟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想要男孩的家庭一样,我出生前,爸妈极为热切地盼望我会是个男孩,可惜,我是个女孩。

我出生后,爷爷奶奶很是嫌弃。那时候爸爸在部队当兵,妈妈在农村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原本日子就不怎么好过的她处境更加艰难。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她决定把我送给别人养。这个“别人”的最初人选是我二姨。那个时候她刚刚说了婆家,过了门,给我洗了一天的尿布,就被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弄得羞红了脸哭着跑回了娘家。

后来二姨打听到村头一户人家想收养一个孩子,就把我给了那户人家。那个时候,我只有一个月大。

养父母家里原本有3个孩子,最大的哥哥那年11岁,有一天跟着几个小朋友去河里游泳,不幸淹死了。算命的说养妈命硬克子,须收养一个孩子才能保住哥哥姐姐的小命。于是我就成了那个吉祥物——在家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虽然被收养,但像那种被称为“野孩子”、过着衣衫褴褛跟狗抢食般凄惨日子的经历我从没有过,因此我每天都很感恩。我4个月大的那个冬天,亲爸从部队回家探亲,第一次见到我。不知道是因为喜悦还是害怕,多喝了几杯,没有发觉怀里的我已经四脚朝天。他走之后的第二天,我开始发烧拉稀,半个多月才好,小命差点丢掉。

从此之后,我一直体弱多病,而且反应迟钝,很晚才学会说话和走路。

小时候我是一个欠揍型的孩子。养爸很宠我,经常把我扛在头顶上,或者驮着我,我把他当马骑。我还常常肆无忌惮,一脸赖皮地说:“你不打我,我不听话;你打我,我就哭。”我那么坚持不懈地讨打,他只打过我一次,原因是我在别人家门前拉了坨屎,人家找上门来骂难听的话。不知道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好像从小就经常被一群孩子挑唆后忘乎所以,做一些莫名其妙又胆大包天的事。

我在农村一群小屁孩中指点江山、荡气回肠的那几年,亲妈带着豆丁大的姐姐去了部队,陪亲爸在部队里艰苦奋斗。他们总担心我受委屈,不断往村里寄来大包小包的东西:衣服玩具、儿童读物、书桌板凳、电视机、自行车……花花绿绿、奇形怪状,这些在20多年前的农村很稀罕,直接导致我成了俺们那村最时尚的娃。

亲妈经常埋怨养妈不贤惠,因为她每次来村里见到我都邋里邋遢,像个野孩子一样。她说我的养外婆是个干净勤快的老太太,我对外婆的记忆断断续续,因为她常住在大舅家,跟我见面的次数不多。

记得养外婆信奉基督教,她每周末都要去小教堂做礼拜,也带我去过几次。那些仪式枯燥又冗长,我总是坐不住,到处乱跑。我生病的时候,晚上睡觉前,她在我床前长时间默默而又虔诚地祷告。

大舅偶尔来我家,我不太记得他的长相了,隐约记得是高高瘦瘦的一个人。每次来都带着一大捆一节节的甘蔗,可我从没在他家见过甘蔗地。我想不起任何一个他跟别人交谈的场景,想起他时脑海里只有一幅他安静地蹲在门口抽烟的画面。我也经常去大舅家小住,一直清楚地记得大舅妈的长相。她是一个勤快善良的人,亲切和善。这么多年,我常常挂念她。我很怀念她家屋后那棵枝繁叶茂的枣树。枣子熟了,舅妈扯一块床单铺在树下,拿竹竿胡乱拍打枝叶,青红的枣子噼里啪啦地落下来,我在树下忙不迭去捡。

大舅家门前有座石头堆成的小山,我从上面摔下来,太阳穴上磕出一个小窝,十岁前我笑起来有三个酒窝。

去大舅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外婆过世。我那时大概3岁,姐姐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和哥哥,骑到大舅门前的小麦地前停下,姐姐推着车,我和哥哥在后面一瘸一拐地跟着。姐姐隔着一片麦田看到大舅家门前挂起的纸人和纸马,哭着说外婆快要断气了。我们三个一边哭一边往大舅家跑。我们跪在外婆的病床前拉着她的手,她坚持了一天一夜,才舍得咽气。关于外婆的长相我一点儿都想不起来了,但她对我的疼爱,我全部都记得。她常对养妈说,别人的孩子你更要好好疼。长大后,亲妈对我说起在外婆葬礼上见到我时的模样:大冬天穿着又薄又脏的秋衣,拖着破旧的不合脚的大棉鞋,满脸鼻涕,得了红眼病,眼睛睁不开……那幅画面我始终不愿相信,我想象自己那个时候稍微光鲜一些,这样在外婆走的时候她才能安心。

那时候在农村还没有普及计划生育,家家都有两三个甚至四五个孩子。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上学的时候也把他们带着,丢在课桌下面玩桌腿。我也玩过一两年的桌腿,因为凳子很高,我根本坐不上去。

有些胆子大的孩子还敢跑到讲台上站着,只要不哭闹老师也不理会。黑板太高,那些时光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拿支粉笔在黑板上涂画。

印象中那个学校很远,一个村子里的十几个孩子一起上学和放学,路上很热闹,春天大家踩着田埂打打闹闹,夏天在小河边抓螃蟹,秋天在干涸的水沟里挖荸荠(我们那时候喊它“地雷”),冬天在河面上滑着冰走……走过了大概三四个春夏秋冬。现在已经记不起那群人里的任何一个,不知道他们中是否还有人记得我。  P2-7

序言

你好,单纯!

相信一个大人的单纯,就像相信一个孩子的深刻

在写这篇序言之前,我又把有意思吧上关于《再见了,单纯》(以下简称《单纯》)要出书的帖子下面的几百条读者留言重新浏览了一遍。

有一种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得到邻居交口夸赞时的欣慰——小夕让我写序的时候,我就已经自命为《单纯》的干爹了(这也是有意思吧自2007年创建以来第一本土生土长的出版作品),并认为写序这件事是一名干爹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莫大的荣幸。

回头去看《单纯》的第一章,发布日期是2011年3月28日,不知不觉已经两年多了。回想当时作为编辑的我看到《单纯》第一章时的情景,那一抹一直贯穿始终的淡而有味的温隋和带着笑的酸涩清晰如昨,余温犹存。此后每周五等待《单纯》的更新,成为作为编辑和读者的我以及其他“夕饭”的共同期待。书的结尾,小夕写道,“他为我去了南京,我为他留在重庆,从此之后: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曰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看到这里,惆怅之余(因故事的暂时完结),心中更是不由一动,想到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继而想起小夕那句用了很久的QQ签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自始至终的坚持何尝不是一种单纯,单纯又何尝不是一种力量。

通过观察读者的留言,我发现《单纯》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我们对自己不再“单纯”这一事实的耿耿于怀。我曾在大学生毕业季的地摊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有很多毕业生会把陪伴了自己多年的布偶和玩具卖掉——寓意强迫症一下,从学校步入社会,是否就意味着放弃单纯并进入各种复杂?至少从读者身上,我看到每个人对“单纯”的不舍,它是一种我们内心里一直保有的情怀。所以对于单纯,我们不必说再见,因为翻阅内心,我们与它时时可相见。

有一位诗人曾说,一个敏感的人天生就生活在苦难之中。这也是《单纯》带给我的最直接的体会。

不知是否是因为自己的“计划外”身份,小夕从小就是一个格外敏感的孩子,也正是“敏感”这一特质,让她会常常留意生活中被其他人忽略的细节,并通过文字为我们呈现她眼中的世界。比如文中提到的一个小细节:“教我们气象学的是个个子矮矮的男老师,每次上课的时候,他穿着很正式的衬衫西裤,脚上配双白色运动鞋。我喜欢坐第一排,研究他的运动鞋鞋带有没有开,刷得干不干净。”

这样的文字让我想起《天使爱美丽》里那个沉浸于自我世界的古灵精怪的小女孩,也让我明白,那个敏感的小女孩从未离开小夕的内心,从第一个文字开始,到最后一个标点结束,她一直都在那里。不同的是,如果说最初的敏感是世界强加的一种无奈,那后来对自己性情的接纳则成为那个小女孩成长的起点。

敏感是一种苦难,也是一笔财富。正如这悲欣交集的生活,让我们欲罢不能。

写序的前几天,正是那个“任性的孩子”——顾城去世二十周年纪念日。以前看过一段评论他的文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顾城思维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运作成人思维的同时儿童思维也并行不悖。这两种思维在顾城的诗歌中表现为童稚的行文方式与深沉的思想内涵的结合。顾城以颇具童稚气息的语言风格将多数人的阅读习惯一开始就定格在童年,与其说我们惊叹顾城深邃的艺术思想,不如说我们更惊奇于顾城童稚的行文方式与深沉的思想内涵对比的不和谐。

正如有的“夕饭”最喜欢的是小夕与男友或姐姐之间的感情,最能打动我的是她叙述往事的方式,平实、天真而动人,像一抹含泪的笑,或一滴含笑的泪。虽然不能将小夕与顾城相提并论,但不得不说的是,《单纯》确实给了我类似的感受(特别是讲述童年的部分)——细细品味那些淡淡的甚至幼稚的叙述,往往会有一股酸涩涌上我的心头。

这样的例子在文中有很多:“养爸很宠我,经常把我扛在头顶上,或者驮着我,我把他当马骑。我还常常肆无忌惮,一脸赖皮地说:‘你不打我,我不听话;你打我,我就哭。’”“姐姐隔着一片麦田看到大舅家门前挂起的纸人和纸马,大哭着说外婆要断气了。我们三个一边哭一边往大舅家跑。等我们跪在外婆的病床前拉着她的手,她坚持了一天一夜,才舍得咽气。”“大舅家门前有座大石头堆成的小山,我从上面摔下来,太阳穴上磕出一个小窝,十岁前我笑起来是三个酒窝。”

——继续寓意强迫症一下,如果说小女孩两腮的酒窝盛放的是欢乐,那太阳穴上的第三个酒窝盛放的则是酸涩,而这也正是小夕的独特之处。并且,这种表达本身也恰好显示了这种独特。透过这样的文字,我看到了人世的温暖与荒凉。

曾与一位老师讨论过纯真与深刻的问题,老师说:“(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儿童已不复原本意义上的儿童,是带有成人思考的儿童(纯真也是如此)。不说政治和历史背景等等,单说哲学,不说哲学,单说感觉,它必定也有深沉的思考,其实那背后还是哲学(博尔赫斯是文学儿童与文学成人结合的最好例证)。心灵永远是一个孩子,思考却不断抵达事物深处。”

“心灵永远是一个孩子,思考却不断抵达事物深处。”可以说这句话道出了问题的本质。正如有人对老舍的评价:“他人品纯善,所以为人天真;他有智慧,所以对人性并不天真”。按照我的理解,纯真本身就具备“深刻”这一属性,它无意达到深刻却可以抵达深刻。但与孩子的纯真不同,顾城与博尔赫斯以思考为基础的纯真是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因为对于一个健全的成人来说,不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无法重现“原本意义上的儿童”。

我相信一个大人的单纯,就像相信一个孩子的深刻。只是大人的单纯是“见山还是山”的单纯,孩子的深刻是“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深刻。

从一个孩子的号啕到一个大人的啜泣,时间把人的泪水从喜剧转换成悲剧,这个过程便是生活吧。

站在青春的门槛上回望成长,长大了的小夕说:“那个村子名叫‘大王庄’,全村的人都姓王,班上的孩子也全姓王,让我一度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姓王。当然,那个时候并不理解‘世界’这个概念,世界在我的眼中并不大,一切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通过文字,小夕记录并走出了自我的小世界,并借此看一看外面的大世界,最后重新回到自己内心的“大王庄”。如今,《单纯》也要走出有意思吧这个小小的村落,进入外面大大的世界,祝福她一路走好,能够走进每一位读者的内心,并常常听到有人对她说:

你好,单纯!

武三(有意思吧主编)

2013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再见了单纯(我们都被这个世界温柔地爱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以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334954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9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2013263744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8: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