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哭泣的耶路撒冷/外国教育部推荐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外国教育部推荐书系”精选的多部世界经典童书,不仅颇受小读者喜爱,更得到各国官方教育机构的推荐,荣获多项大奖。丛书涵盖动物童话、校园励志、亲情成长等多种题材,或轻松幽默,在乐趣中传递成长智慧;或细腻温情,将感人至深的美好感情娓娓到来;或清简纯真,诠释生命与梦想,带给无数读者自信与激励。加布列拉·安布罗西奥专著的《哭泣的耶路撒冷》是此丛书中一本。

内容推荐

《哭泣的耶路撒冷》:

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女孩迪玛,拥有看似幸福的一切:年轻漂亮、学习成绩优异、名牌大学的召唤、痴心的恋人……但她在巴以冲突中饱受心灵摧残,仇恨驱使她制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计划……

从美国归来的以色列少女梅里亚姆,家庭富裕,却过着隐形人的生活。她爱翘课、爱摄影、爱在山林间散步,但心里却充满了痛失好友的悲痛和迷惑……

两位少女在超市门口奇异邂逅,一声轰然巨响,花季生命顿时陨灭……

加布列拉·安布罗西奥专著的《哭泣的耶路撒冷》为全球最早关注巴以冲突的小说之一。它直面现实,展示出巴以冲突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心灵苦痛和多舛命运、战争对和平的毁灭、梦想与现实的冲撞、生命与死亡的对决,让人掩卷深思,凄然泪下。

目录

早上七点

早上八点

上午九点

上午十点

上午十一点

中午十二点

下午一点

下午两点

余下的时间

试读章节

这不是一个普通日子

巴勒斯坦女孩迪玛关掉电视新闻播报出门……

昨夜的睡眠混乱糟糕,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清晨,迪玛睡眼惺忪地从床上起身,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打开电视,半岛电视台新闻记者勒拉·奥黛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她眼前。像在每个平常日子里一样,屏幕里的勒拉先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接着开始讲述一则消息。迪玛心不在焉地听着,转身去厨房点着炉子。要知道,这天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普通日子,天然气的味道渗入到她的皮肤纹理,径直汇入静脉,并开始慢慢地向心脏里涌去。

勒拉·奥黛在屏幕里目光如炬地做着新闻报道,是半岛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而迪玛却在自顾自地忙着。这时,勒拉俨然成了迪玛的观众,迪玛啜饮了一小口咖啡,慢慢下咽,然后慢慢地感觉咖啡融合在天然气和血液里。

这个清晨的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似乎是为了避免一丝细节上的差池,甚至她开门时的微笑也是谨慎而慢条斯理的,从而顺理成章地将门外的一切都尽收眼底。就像在拍摄而主体同时被完整地纳入镜头一样,从头、手臂到脚,而双脚始终不曾抬起离地。然后,迪玛终于抬起脚,起身出门。

前天晚上下了整整一个晚上的雨,通往学校的土路俨然成了一张泥床,迪玛的鞋子越来越沉,她拖着沉重的步子、张大嘴巴在泥泞中行走,与同学基汉不期而遇。后来,基汉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呃,她看起来表情漠然,好像没有什么话跟我聊,我们打了个招呼,然后我就先走了。”

特殊日子里的梦

犹太女孩梅里亚姆陪伴着米歇尔……

此时此刻,梅里亚姆正陪在米歇尔身边,他们在第波利亚山丘上呼吸着新鲜空气,空气进入他们的皮肤,散落的阳光在山间果树上跳跃着,描绘着图画,他们在高处放声叫喊,但没人听得见。房间里的闹钟无情地响了,搅乱了梅里亚姆的晨梦,这时候,她本可以关掉闹钟继续睡,可是不行,今天可是她参加学校摄影展的一个特殊的日子。耶路撒冷所有的树木——橄榄树、无花果树、葡萄树、松树、金合欢树、旋花树——都舒展着强壮而弯曲的树枝,它们被摄入照片,整齐排列于玻璃板后面,悬挂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沐浴在远处地平线上射来的饱满光线中。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梅里亚姆才会梦到和米歇尔在山顶上放声叫喊,而今天早上她的那些耶路撒冷树木被鳞次栉比地在学校走廊里排成一条队伍,一直往下延伸到米歇尔的角落,她闭上眼睛,想象着尽头那棵树苗对着米歇尔的遗像鞠躬致敬。

想到这里,梅里亚姆欣然微笑,她找到了起身的力气去洗手间,可是,对着洗手间的镜子,梅里亚姆自言自语道:“米歇尔死了,米歇尔死了。”

“迟早你得接受事实,至少找个理由让自己明白。”看到梅里亚姆双眼呆滞地走进厨房,母亲嘴里这样唠叨着。

“我要走了。”梅里亚姆边说,边顺手拿了件夹克出了门,留下母亲一人。

……

P3-5

序言

2002年3月,耶路撒冷一家超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谁料突然之间,一名叫作阿拉斯(AyataI—Akhras)的巴勒斯坦少女引爆炸弹,造成两名以色列人丧生,其中包括一名花季少女,还有很多人在这一事件中受伤,无数家庭的生活一夕之间被改变。

考虑到引爆炸弹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遇难者之一与她年龄相仿的事实,这起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这两名无辜的少女要为父辈或祖父辈留下来的血腥冲突而受苦和牺牲?阿拉斯一直学习成绩优异,她憧憬着能上大学并主修新闻专业;她已经订婚并准备在2002年7月举行婚礼。但心思和行动的突然转变,使即将绽放的花蕾突然凋谢,看上去美好的一切顿成泡影。

意大利新锐作家加布列拉·安布罗西奥以这一真实事件为题材,在2004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哭泣的耶路撒冷》,该书一经在意大利出版,即被当成教学读物,在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危地马拉等拉丁美洲国家的学校中也被用来做教学读物。自从2008年此书希伯来文与阿拉伯文版本出版后,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都被引入学校作为教学读物。

故事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展开,其中,迪玛是巴勒斯坦人,梅里亚姆是以色列入,她们都是花季少女。本书以她们为主角,讲述了在她们俩生命的最后十二个小时发生的悲剧故事,展现了巴以普通民众的生活。小说带读者走进两个民族最真实的处境和他们令人窒息的创伤。

巴勒斯坦女孩迪玛是班里学习成绩排名第一的优等生,梦想进入大学,学习新闻专业,即将拥有幸福的婚姻,却受到巴以冲突的严重伤害,心灵扭曲,走上一条不归路,携带炸弹袭击了以色列入聚集的超市,从而成为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新闻的焦点人物,同时也把以色列女孩梅里亚姆卷入了这场灾难。梅里亚姆来自美国,她的好朋友米歇尔在一次袭击中不幸丧生,遭受重创的她沉醉在大自然中,从大自然的力量中汲取激励自己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但在一次偶然去超市购物时,她成了无辜的牺牲品。她的去世给她的亲人带来了深深的伤痛……小说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尾,表达了两个民族和普通民众对结束战争、消除仇恨、重建家园、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企盼。作者对花季少女无辜丧生的痛惜、对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灾难的谴责、对战争给人们带来心灵扭曲的焦虑,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浓郁的人文情怀,让人动容,让人警醒。

《哭泣的耶路撒冷》这部小说含义深刻,耐人寻味,主题丰富多元,笔调真切隽永,人物刻画细腻,形象丰满。情节转折之际,处处流露着主人公异常复杂而又真实的内心世界的焦灼与对新生活的渴望。作者没有对这场战争的起因、责任进行评判和裁决,而仅仅是客观理性地把一个真实的事件用文学笔触表现出来,在让读者看到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和苦痛的同时,引发人们对战争背后极具争议性的问题及人性本身的思考。

我们引进出版此书的目的,一是介绍国外优秀的文学图书精品,让更多的国内读者分享这部享誉世界的精彩小说;二是有助于在青少年中进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美丽、生命的庄严与生命的价值,提供一份现实的、动人心魄的教材。

书评(媒体评论)

……没有美化,没有责难与评价,也不纠结于衡量哪一方过错稍多,哪一方遭受更多的政治指责。它哀悼、绝望、受伤,但是它敢讲真活,而这正是小说的重要性所在,也是小说的神奇所在。

——以色列国际特赦组织、公共交流部负责人

卫瑞德·寇赫一巴尔兹莱

写作风格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之一,它像一部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的戏剧,关注点在不同的人物角色中游移。这有利于不同角色的发展,也方便了渎者的阅读。

——读者山姆·伍德费尔德

本书不偏袒,也不做判断,它提供的是赤裸裸的纯粹的真相。在带给读者深深失落感的同时,让人产生更多去了解它的冲动。

——读者乔两·哈里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哭泣的耶路撒冷/外国教育部推荐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加布列拉·安布罗西奥
译者 徐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829885
开本 32开
页数 1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46.84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09
14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桂图登字20—2010—326
版权提供者 Piergiorgio Nicolazzini Uterary Agency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