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龚继成--滇缅交通史上的民族英雄
内容
编辑推荐

龚继成先生(1900——1945),毕生致力于铁路、公路交通建设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他远赴云南修建滇缅铁路,后出任西祥公路。工程处副总工程师和呈贡军用机场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均提前完成任务。

龚启英编著的《龚继成——滇缅交通史上的民族英雄》真实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毕生致力于铁路、公路建设事业的龚继成先生。曾出任过滇缅公路局局长,远征军工兵指挥部指挥官等要职。奉命与盟军配合抢修滇缅公路,兴修中印公路和中印输油管,有力地支援了远征军,为驱逐入侵滇西的日本侵略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获“中国工程师荣誉奖章”。

内容推荐

龚启英编著的《龚继成——滇缅交通史上的民族英雄》翔实地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龚继成先生为了民族大义,不计个人得失安危,奋勇拼搏的感人事迹。龚继成先生在当时国家危难时刻,勇挑重担,先后出任滇缅公路工务局长,中印公路和中印油管工程处长并兼任多处军用机场的施工负责人。他凭着高超的筑路架桥技术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团结、领导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筑路大军,克服千难万险,以最快的速度修复滇缅公路上跨越怒江天险的惠通桥,及时抢修滇缅公路被破坏的地段,同时争分夺秒地组织施工队伍抢筑中印公路和铺设中印油管,在盟军的支援下,终于打通了新的援华国际通道,为及时争取外援最终打败日本侵略军做出了卓越贡献。龚继成先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工程技术人员的风范楷模。

《龚继成——滇缅交通史上的民族英雄》为中国抗战史和交通史提供了重要翔实的史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同时,本书也适合广大读者和青少年阅读,是一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的生动读物。

目录

第一章 立志交通

第二章 建设呈贡机场

第三章 滇西反攻复路

第四章 修建中印公路

第五章 铺设中印油管

后记

附录一 龚继成先生传略

附录二 一位特殊的校友龚继成先生

附录三 纪念一位工程界人物龚继成先生

附录四 缅怀龚继成先生的生平与功绩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批满怀爱国热情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紧急工程的第一线,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龚继成工程师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龚继成先生,字骏声,1900年7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长乐镇的一个农民家庭。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肆虐,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倍感屈辱,很多先进的青年立志报效祖国,勤奋学习,走科技救国道路,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1919年,继成先生远离家乡,投考了唐山交通大学。

唐山交通大学的前身,系唐山路矿学院,她是中国早期培养铁路、公路交通和采矿方面人才的高等学府。时年,讲课的老师都是在国外留过学的专家,学员们所用教科书都是国外出版的,全部用英文讲学,要学到和掌握这些技术,当时学员们的付出是可想而知的。先生入学的学号是891号。继成先生于1923年毕业,分配至津浦铁路北段工作,后被派去沈海铁路任工程师。1929年又被调往杭江铁路(后改称为浙赣铁路)担任测量队队长。测量工作结束后,先后任浙赣新造铁路尖山江桥工处负责人,金华工段段长。1933年,国民政府铁道部派先生与尤寅照。先生去西北新疆,参加瑞典地质探险家斯文·赫定e带队和中国地质学家陈宗器。参加的科学考察团。先生和尤寅照在考察团中负责勘察西域路段和兰新铁路兰新公路的路线。考察团历时两年,途经荒无人烟、无草无水的荒漠戈壁地带,几经断水缺粮。先生曾亲自动手打了一口井取水,被考察团成员命名为“龚井”。考察工作不仅充满艰辛,而且还很危险。在途中,他们曾遭到当地军阀的无理监禁,后经多方周旋才得以脱险,顺利完成了考察任务。

1935年,继成先生调任陇海铁路工程局第一总段担任总段长,负责兴修由西安至兴平段铁路。在辖境内,铁路途经咸阳渭河,在渭河上需建一座全长500米、16孔、26.1米下承式钢桥,限期在次年汛期前完成施工。为了加快进度,先生将工程总部由西安迁至渭河旁,就地指挥施工。经过钻探,施工队发现河床为砾卵石堆积层,坚硬密实,桩木难人。先生与技术人员研究,并参考有关资料,决定采取用高压水冲开卵石层,然后再进行打桩,突破了技术难关,按期完成了建桥任务。

由于当时继成先生在选线筑路方面已颇具声望,1937年初,国民政府铁道部派先生勘测由宝鸡至成都的新铁路线。测量队首先用飞机进行航空测量。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勘测方法。并继以陆地测量。翻越秦岭,坡陡谷深,山高林密,选线甚为困难。时值隆冬,气候严寒,先生不畏艰难,率领测量队员,坚持工作,拟选了几条穿越秦岭的线路,为以后修筑宝成铁路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和线路方案资料。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并叫嚷在短期内征服中国,气焰极其嚣张。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奋勇抗日,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梦想。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先生被调去郑州任全国铁路运输工务处副处长,配合军运。1938年初,国民政府铁道部与交通部合并,先生又被调到汉口交通部技术厅,负责新铁路线设计。为了加强与国外的连通,国民政府交通部计划修建滇缅铁路,委派曾养甫。为滇缅铁路督办,组织实施筑路计划。先生被召去云南进行该路的新建工程。

当时在抗日战线的正面战场上,国民政府虽然失守了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但仍保持着完整的抗战体系。在华北,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山西、河北等地不断地从侧翼打击日军,牵制住日军大量兵力,使之不能脱身,从而减轻了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对国军的压力。当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时,日军在短期内无法打垮中国,于是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控制了中国沿海的全部港口,企图困死中国,逼中国投降。在抗战初期,苏联增派飞机支援中国抗战,后因全力抗击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无力援华。当时只有从云南昆明至缅甸公路,和昆明至越南的滇越铁路可与外界连通,但在1940年日军侵占越南河内,滇越铁路被掐断。这时滇缅公路就成了唯一可与外界连通的陆路通道。这条公路从我国的昆明至缅甸的腊戍,全长1146公里。再从腊戍南下可直达缅甸的仰光港口。修建滇缅铁路是为了让更多的援华物资从缅甸进入中国。为了增大运输量,知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曾号召组织东南亚华侨组成车队奔驰在滇缅公路上,该路当时成了支持抗战最重要的运输命脉。P2-5

序言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谁也不曾想到,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大后方的云南省会成为抗日战争的前线,滇西地区会成为抗日军民与日军进行殊死交战的疆场。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凭借军事优势侵占了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并对我国沿海港口实施全面封锁,企图困死中国。当时只有云南省内的滇缅公路可与外界连通,援华物资可从缅甸的仰光从陆路运至昆明,该公路被视为“抗战的命脉”。日军把滇缅公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反复对该路实施野蛮轰炸,并出兵攻占仰光,进而北上侵占缅北和滇西大片土地,掐断了滇缅公路。从此,中国内地战略物资紧缺情况更趋严重,抗战形势危急。

为了挽救危局,我国和盟国商定在滇西和缅北对日军进行大反攻。在全力争夺保卫滇缅公路的同时,开辟新的援华陆路交通线和空中走廊,抢筑从印度经缅北进人云南的中印公路和中印油管,抢修和兴建战时机场,以支援中国抗战。当时,敌我双方的战略意图都很明确,我方坚决实施“反攻筑路”计划,日军则竭力破坏我方开辟新的国际通道。

本书翔实地记述了龚继成先生在当时国家危难时刻,不计个人得失安危,为了民族大义,奋勇拼搏的感人事迹。龚继成先生勇挑重担,先后出任滇缅公路工务局长,中印公路和中印油管工程处长并兼任多处军用机场的施工负责人。先生凭着他高超的筑路架桥技术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团结、领导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筑路大军,克服千难万苦,以最快的速度修复滇缅公路上跨越怒江天险的惠通桥,及时抢修滇缅公路被破坏的地段,有力地支援中国远征军打击滇西的日军并把他们赶出国门。同时争分夺秒地组织施工队伍抢筑中印公路和铺设中印油管,在盟军的支援下,终于打通了新的援华国际通道,为及时争取外援最终打败日本侵略军作出了卓越贡献。龚继成先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工程技术人员的风范楷模。

中印公路和中印油管的建成,是我国和盟军合作完成的伟大创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妄图切断我对外交通,迫使中国屈服的迷梦,使中国从防御转为反攻,同时对东亚和太平洋战局也产生了重大积极的影响。我国远征军将士和筑路队的工程技术人员施工队伍以及滇西民工们表现出的英雄气慨和他们建立的伟大功绩将永远为后人纪念。

本书作者龚启英是龚继成先生的长子。在父亲的熏染下,他考进了当时搬迁内地的唐山交通大学。在大学期间曾去滇西腾冲中印公路施工现场实习一个月,亲眼目睹施工队伍和民工们奋力抢筑中印公路的动人场面。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龚继成先生、了解我国军民在滇西反攻筑路中的英雄事迹,龚继成先生的长子撰写了《龚继成——滇湎交通史上的民族英雄》一书,以飨读者。

本书为中国抗战史和交通史提供了重要翔实的史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它也适合广大读者和青少年阅读,是一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的生动读物。

后记

在抗日战争初期,谁也不会想到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大后方的云南省,会成为抗日战争的前线,会成为我国与日军进行交战的主战场;也不曾想到滇西公路上跨越怒江天险的惠通桥会成为敌我双方决定胜负的关键桥梁。为了封锁、切断我国的对外通道,日军曾对惠通桥进行疯狂轰炸,使该桥遭受严重损毁,但都被我方及时修复通车。1942年,日军从缅甸攻入滇西,正欲强行通过惠通桥直逼昆明时,我军果断地炸毁了惠通桥,整座桥梁坠人江中,阻敌于西岸。

1944.年夏,我军在滇西进行大反攻时,在敌人炮火的攻击下,我抢修队以最快的速度修复惠通桥并通车,使后援部队、辎重车队以及后勤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该桥奔赴前线,从而取得了滇西战役的胜利。惠通桥突显其在军事上的重要价值,是抗日战争中的功勋桥。

插页照片上的右方是当年战争时期的惠通桥,它现在已不通车,被保山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供造访者参观瞻仰。左方是1974年5月新建的红旗桥,位于惠通桥下游400米处,现在是320国道上的重要桥梁。中间的河流是怒江,在河流的上方是当年敌我惨烈交战的松山高地。置身于图片中,仿佛能听到当年那响亮的军号声,军民们万众一心奔赴惠通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仆后继,冲向敌阵,终于全歼守敌,将日军全部驱逐出国境。

在盟军的支援下,我施工队抢建完成中印公路、中印油管和军用机场,使援华物资源源不断运人我国,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封锁、消灭我国的阴谋。美国的轰炸机从此也可以从中国机场起飞轰炸日本军事基地和日本本土,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在滇西这片土地上,凝铸着的厚重历史气息令人心生敬仰。为了纪念在滇西大反攻中与敌军拼死搏杀、英勇牺牲的将士们,在松山、腾冲、龙陵等地建有抗日烈士国殇公墓和纪念馆大小十几处,其中以腾冲国殇公墓规模最大。2003年,重庆建立了史迪威博物馆,纪念他对中国抗战所做出的贡献。

滇缅公路,这条抗日战争期间唯一的国际通道,现在已改建为320国道,很难找到原公路的遗迹。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世人瞩目的中印公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再承担输送援华物资的任务,已作了大范围的改造。在日本投降后,中印油管停止了供油。云南境内的油管大多被拆除改成农田水管,或改作它用。呈贡等军用机场,后来由于不适合民用,很多已不复存在。

但是,在滇西这片土地上,当年先辈们不怕牺牲、克服万难、艰苦奋斗,在盟军的支援下出色地完成了多项紧急军用工程,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功绩将永远为后人赞颂和纪念。

继成桥是一座主跨为140米的钢索柔性吊桥,总长178米,净宽4.1米。它位于保山市道街乡与潞江乡交界的怒江上,在惠仁桥下游2公里处,是保山至腾冲间的一座重要桥梁。为了纪念龚继成先生的功绩,当时的国民政府交通部特将新建成的惠人桥命名为“继成桥”,此桥名一直使用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继成桥被改名为东风桥。

龚继成先生去世后,灵柩被运回上海安葬。他的三个男孩龚启英、龚启苏、龚启华和两个女孩龚启莘、龚启蕙在季玉如夫人的悉心抚养下,都先后接受了高等教育,学成就业为社会服务。其中,长子龚启英在父亲的影响下也考人了唐山交通大学铁路系,在大学三年级时曾去腾冲中印公路抢修现场实习一个月。他与施工队员一起夜宿帐篷,亲眼目睹施工队伍和民工们奋力抢筑中印公路的动人场面。

他们都深深热爱和敬仰他们的父亲并为他感到骄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龚继成--滇缅交通史上的民族英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龚启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4098499
开本 16开
页数 1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