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克·博克编著的《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第2版)》首先逐一提出了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然后作者分析了为何美国的本科教育未臻完善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其中不乏对现实充满智慧的批判。所有的课程改革委员会和负责教务的学校领导人,都应该阅读此书。
| 图书 | 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第2版)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德雷克·博克编著的《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第2版)》首先逐一提出了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然后作者分析了为何美国的本科教育未臻完善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其中不乏对现实充满智慧的批判。所有的课程改革委员会和负责教务的学校领导人,都应该阅读此书。 内容推荐 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德雷克·博克考察了美国大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本科教育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第2版)》作者得出的结论发人深省。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有长获,但是在写作、批判性思维、数理能力和道德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远未达到期望的水平。多数大学高年级学生认为,他们在外语口语、文化和美学养成、以及准备成为活跃而富有知识的公民方面并未取得长足的进步。总体上看,虽然美国的大学拥有充足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几百门课程,但是它们不敢自信地说,如今的大学生比50年前的学得更多。 德雷克·博克进一步指出,现在很多重要的大学课程都由缺乏经验的教师在担任。虽然已经出现了诸多教学方法,很多教授依然沿袭那些业已证明是低效的教学手段。而在课程改革时,教师们却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教师们讨论更多的是教学内容,殊不知,对大学生影响更深远的是教学方法。 在《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第2版)》的结尾,作者就改善大学生的学业水平,向大学教师和大学的领导者们提出了若干建议。美国大学取得的成就固然可喜,但作者向教师们提出的批评却是振聋发聩的。 目录 译者序1 导言1 第一章 美国大学的发展历史7 第二章 教师对本科教育的态度19 第三章 大学教育的目标35 第四章 学会表达49 第五章 学会思考65 第六章 培养品德87 第七章 培养合格公民102 第八章 生活在多元化的校园116 第九章 为全球化社会做准备136 第十章 培养广泛的兴趣153 第十一章 为职业生涯做准备169 第十二章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展望未来187 注释207 索引250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第2版)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德雷克·博克 |
| 译者 | 侯定凯//梁爽//陈琼琼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9646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0 |
| 版次 | 2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98 |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7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6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8 |
| 宽 | 169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7-803号 |
| 版权提供者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 定价 | |
| 印数 | 61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