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此间因缘/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内容
目录

丛书总序

第一辑:此间消息

 阿尼玛变形记——马华作家张贵兴小说《赛莲之歌》的分析心理学解读

 当代中国新科幻中的人文议题

 童话诗人——朋友常立,和他的“新民间童话”

 先锋精神与小说创作——三部作品的解读

 荒诞,现实,以及“主义”?

 藉由现代文学经验,打开活生生的民间世界——莫言四题

 流水带来的,带走的…… ——《秦腔》闲话

 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

 一些美好、安静而自然的事情——读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

 昌耀在青藏高原:读他1956-1967年间的诗作

 《内陆高迥》:细读昌耀写于1988年末的这首诗

 2013年长篇小说综述

 我们时代的内心生活——新世纪三部小说的解读

第二辑:短评随笔

 王小波的两面

 提前死亡者纪事——刁斗小说《我哥刁北年表》简评

 读杜涯诗随感

 时代与机运——“中篇小说与类型文学研讨会”发言稿

 怀念绿原先生

 白云苍狗,关山万里——读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四部曲”

 山河大地的声音——谈韩国电影《西便制》

 集团对抗中个人的悲剧——谈韩国电影《JSA安全地带》

 凶案背后的社会心理——谈韩国电影《杀人回忆》

 并非南极才有的疯狂——谈韩国电影《南极日记》

 那样璀璨的青春也有忧伤——谈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电影《花与爱丽思》

 通向死亡的梦想——谈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电影《戏梦巴黎》

 有关乡村流动电影的一点记忆

 “无从驯服的斑马”——由贾植芳先生《画传》所想到的

 《解冻时节》整理后记

 纸上的春天——读贾植芳先生的《早春三年日记》

 “把人字写端正”——贾植芳先生《生平自述与人生随感》编选

 最初的相遇——关于陈思和师的一点记忆

第三辑:潜流踪迹

 门外读钱诗——笔记五则

 现代焦虑的精神超越:论《无名书》

 特殊年代的精神活动——“胡风集团”冤案受难作家的潜在写作

 穆旦在一九七六

 民间生活的追忆——从这个角度读《李方舟传》和《缘缘堂续笔》

 新的诗歌的诞生——白洋淀三诗人“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第四辑:批评闲话

 审美批评的原创性——谈张新颖的文学批评,一封和他的虚拟通信

 批评的宽度——评说张柠

 关于实感经验问题的序言三篇

内容推荐

《此间因缘》收录作者刘志荣文论和随笔四十篇,既有对莫言、贾平凹、李娟、穆旦、昌耀.白洋淀诗派等当代作家、诗人及流派作品的解读,也有对贾樟柯、岩井俊二、贝托鲁奇电影的剖析,还有对贾植芳先生的追忆及对历史问题的回顾,兼及对文学批评的反思,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论新见,其中科幻小说中的人文议题,电影与小说中的民间叙事、先锋小说与“荒诞现实主义”的精神联系、20世纪50-70年代作家和诗人的潜在写作等论题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

编辑推荐

《此间因缘》收作者刘志荣文论四十篇,对象以文学为主,但有时也涉及电影;形式上除了论文、评论之外,也收入了个别相关的随笔;论题包括电影与小说中的民间叙事、先锋小说与奇幻小说的精神联系、50~70年代作家和诗人的潜在写作等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的论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此间因缘/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志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43312
开本 16开
页数 3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2014118471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