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
内容
试读章节

据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政府间组织国际能源署的晟新数据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状直接反映出中国经济在几十年间取得的强劲发展态势,以及中国作为工业大国持续扩张的未来发展趋势。国际能源署表示,2011年中国消费的石油当量在22.52亿吨左右,这一水平比美国高出约4个百分点,即美国消费的石油当量为21.70亿吨。按照国际惯例,油当量所代表的是消费所有形式的能源,即包括原油、煤炭、核电、天然气以及水力发电等在内的多种再生资源。

据有关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对美国产生的影响范围比中国要严重很多,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工业活动以及能源的使用带来深远的影响。近些年来,中国国内能源消耗逐年呈现出两位数的年增长率,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相当庞大所致。其实,在10年前,中国国内的能源消耗还不及美国的一半,而数据的增长也说明中国能源需求增长的速度是惊人的。

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今的中国已经超越美国跃升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世界能源史上将迎来崭新的开始,而这期间主角就是中国。比罗尔强调,自从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的现状从来没有改变,而这一切在中国经济崛起后就被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作支撑,尤其进入千禧之年的2000年以来的十年经济发展不再像美国那样由消费者旺盛的需求拉动,更多是由那些能源密集型的重工业企业以及数量庞大的基础建设而推动。

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彻底改变,并让中国消耗的每种能源,从石油到其他自然资源自身的价格“高烧不退”。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曾是世界石油和煤炭最主要也是需求最旺盛的国家之一。它更加依赖于进口去提升国际能源的价格,并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支持了非洲、中东等国家,而这也显示出了中国负责任的态度。目前,中国对能源持续增加的需求和地缘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在经济发展中会寻求各种不同的方式满足自身对能源的需求。可以说,中国持续不断的进口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相关人员分析认为,中国石油以及煤炭企业首先向海外寻求能源供应的行业,它们将中国的旗帜顺利插在了苏丹等地区。那么,它们为何会选择苏丹呢?其实,苏丹可以看成是西方企业基于国际压力而放弃的国家之一。

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企图收购美国加州的优尼科公司,但由于竞争对手雪佛龙公司开出了180亿美元的高价,使得中海油空手而归。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企业向外扩张的步伐。“不差钱”的中国企业在非洲、中亚地区、南美甚至在墨西哥湾都投人了资金,虽然相对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而言,中国企业的海外版图还非常小,但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带动下,这些公司一定会迅速崛起,从而占据海外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国内令人惊叹的能源需求解释了中国为什么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事实上,中国国内大多数电力都来自煤炭,而煤炭又是矿物燃料中最不清洁的能源。

在比罗尔看来,虽然中国成为了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但美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高居世界人均能源消耗的榜首。据不完全统计,普通美国人每年人均消耗的能源大概是中国的五倍至六倍。比罗尔对中国的能源需求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对于能源中的石油资源,美国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耗国,平均一天消耗的石油大概为1900万桶左右,而中国石油的消耗量约为920万桶。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虽然中国国内的能源消耗位于世界首位,但中国石油消耗却排在美国之后。不过,国际上很多石油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周能源利用率的提升以及严格的汽车节油政策,令美国原油需求量或许达到了最高点,未来一段时期内增长的可能性不会太高;相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吸引世人的注意,石油需求量会不断提升,而超过美国只是个时间问题。

此外,中国的快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转移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关注点。近些年来,石油输出国各主要成员国都将美国国内的石油需求作为增加石油产量最好的理由。不过,随着近年来美国经济的持续低迷以及石油需求量的持续衰减,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一些欧佩克成员国在亚洲逐步建成或正在建造新的炼油厂和储油设施,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中美两国的能源需求量。现实情况是,沙特阿拉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目前出口到中国的石油量要远远高于美国,而在他们的眼中,中国似乎比美国更有钱。

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经济学家们一直预期中国大约会在五年时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不过,比罗尔表示,美国国内经济的持续低迷以及节能计划将这一时间大大提前了。在比罗尔看来,在未来10年到20年的范围之内,中国需要在石油能源领域进行的投资将超过4万亿美元,而中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自身经济发展提供必要且持久的动力,以避免出现停电或者燃料短缺的情况。比罗尔还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在未来20年中,中国会陆陆续续建成10亿千瓦装机容量的发电厂(这样的规模相当于美国现有的总体发电量》。P3-5

书评(媒体评论)

筑巢行为无非是一种本能行为,无非是经过进化过程,淘汰了其他适应性较差的行为方式,从所有行为方式中选择进化过程的产物,视为理性的一种形式。

——国际能源署经济学家:比罗尔

事实上,近代经济学的创始者,差不多都是性情温和、富有同情心和为人道的热诚所感动的人。他们毫不例外地致力于这样的信念:全体人民的福利应当是一切私人努力和公共政策的最终目的。

——布兰迪斯大学经济学家:曼恩

价格体系正是人类偶然发现的,未经理解而学会利用的体系(虽然人类远非已经学会充分地利用它》。通过价格体系的作用,不但劳动分工成为可能,而且也有可能在平均分配知识基础上协调地利用资源。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

关于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读到的最好的书本就是现实生活。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

目录

Chapter 1

斜眼看中国:中国经济还需要多久超越美国?

1.中国成为了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美国会吃醋?/003

2.“小镇评级遭下调”为什么是美国经济衰退之痛?/006

3.难道中国真的能够导致美国失业率升高?/009

4.美国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011

5.中国从美国衰退中能占到便宜吗?/014

6.美国和中国在金融危机中,都存在哪些地缘政治影响力?/018

Chapter 2

美国人心声:为什么要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

1.轮胎如何帮助奥巴马成功连任?/025

2.“中国制造”空间怎样影响了美国经济?/029

3.美国重返亚洲,太平洋战略在围堵谁?/034

4.国际油价持续攀升,是美国的阴谋吗?/037

5.聚集目光,审视强大美国的脆弱一面/043

Chapter 3

财富三只眼:中国人比美国人还有钱吗?

1.美国人惊呼:纽约最贵的公寓都卖给了中国人!/049

2.美国人的疑惑:消费越高的地方,中国人比美国人多/053

3.加快赴美签证的审批速度背后隐藏的密码/058

4.金砖四国的崛起,真的可以让中国超越美国吗?/062

5.为什么美国人不敢买的东西,中国人却敢买?/067

Chapter 4

慧眼识玄机:美国人眼中的强国是假象?

1.美国人眼中“二号”经济大国的喜悦与尴尬/073

2.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一哥”,为什么中国民众不承认?/075

3.美国人如何分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080

4饱受美国人争议的“金钱时代”/082

5.经济增长了,为何中国人买房的负担更重了?/086

Chapter 5

楼市旁眼观:中国的房地产为何如此疯狂7

1.美国房地产表现出来的真相与假相/091

2.美国经济学家眼中的中国楼市/095

3.透视房产猫腻,为什么美国不会出现炒房团?/099

4.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房地产带来的启示/‘102

Chapter 6

观经济迷局:被误判的中国经济格局

1.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低消费假象到底对不对?/109

2.中国过度依赖进口,是谎言还是事实?/113

3.中国经济发展遭遇阻力有什么依据?/1 18

4.经济转型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122

Chapter 7

闻经济脉搏: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动力何在?

1.谨慎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短期内自由浮动不现实/12’

2.隐藏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后的中国经济/131

3.高盛经济师眼里的中国经济前景/135

4.西部经济一中国未来经济保持高速的动力/138

Chapter 8

独眼识趋势:当美国不再统治全世界

1.美国统治世界的模式到底还能持续多久?/143

2.“中国牌”的变化为什么是美国发出改变的信号?/14’

3.世界为什么需要中国来当经济“第三者”?/150

4.美国之声:中国逐渐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154

5.中国会不会在国际中强出头?/161

6.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现代化是不是达标竞赛?/164

Chapter 9

把脉闻风声:未来中国如何施展拳脚7

1.中国企业在美国的艰难上市之旅/169

2.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不转型,将会变得毫无生气?/172

3.转型不成功,经济必然受到牵连/176

4.自主创新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79

Chapter10

听酣战来袭:中国经济真的被美国绑架了吗?

1.三一集团为什么要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185

2.美国政府绑架的是华为企业本身还是中国经济?/189

3.中国经济进军国际市场为何总会遭到美国的阻力?/193

4.美国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背后的暗语/196

5.美元主导下的世界经济格局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200

6.在摩擦中向前发展的中美贸易/204

Chapter 11

闻全局动态:中国经济增长路在何方?

1.中国的高储蓄率为什么是美国望尘莫及的?/211

2.美国为什么会对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爱恨交加?/215

3.为什么美国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如此关心?/219

4.中国经济的发展,真的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风向标吗?/223

5.中同经济面临重要拐点的背后意味着什么?/227

序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福格尔曾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发表过一篇题为《为何中国经济规模2040年将增至123万亿美元》的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中国经济在短短十余年间发生的重大变化。这篇文章一时间引发了全球很多媒体的关注,尤其是《华尔街日报》,不仅引用了福格尔教授的大部分观点,还引用了很多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以期让更多的欧美国家的人充分认识发展中的中国经济。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两份报刊,美国的《商业周刊》、《华盛顿邮报》等权威报纸媒体,以及路透社、法新社、《金融时报》等众多西方媒体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西方众多的媒体对中匡l经济的发展如此关心呢7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成为了众多媒体和全球经济学家竞相关注的对象。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能够引起全球的瞩目,首先是在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中,当时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很快便从这场危机之中走了出来。不仅如此,德国等西方国家也跟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复苏;其次从金融海啸的泥潭里走出来的中国不仅很快恢复了本国的经济,而且由于国内消费群体的扩增,消费水平以一种令很多西方经济学家都质疑的速度几乎超越了全球第一大消费国日本。中国人不仅一举拍下了位于纽约最贵的公寓,还买下了英国伦敦一个超级豪宅楼盘“海德公园一号”。

可以说,中国富豪的挥金如土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使全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令美国震惊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向外拓延,很多国家在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中,逐渐与中国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德国的豪华汽车,中国的进口量已经在德国出口贸易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以致引发很多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担忧。因为一旦中国突然锐减了对德国汽车的引进,德国汽车业将难以承受这一压力。

不仅如此,印度和巴西的崛起,在美国人眼里就像是又一个中国在一点点壮大。美国自然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其实早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成功引爆了第一枚中国自主研制的原子弹那一刻起,美国人就已经开始对中国刮目相看了。其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从那时起就一直成为了美国很多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

而最早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关注的是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这家在全球有着领导地位的金融机构,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对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在由高盛旗下的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主持编写的调查报告中,吉姆·奥尼尔教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金砖四国(指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概念,并使得高盛公司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驻到中国的外资投资机构。

在随后的十年中,正如福格尔教授在文章中形容的一样,中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跨越式经济发展,这种速度无疑是非常惊人的。埃塞俄比亚前总理梅莱斯在谈到中国时也颇为感触地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其消除贫困的速度却是世界历史上最快的。”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令世界瞩目的,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印证了十年前高盛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最初的判断——中国不仅成为了金砖四国的核心国,还将触角慢慢伸向了南非等国家。但在美国经济学家诺克斯看来,金砖四国的这种扩容,远非合作伙伴那么简单,而是中国实现经济拉拢的一种手段。因为不仅仅是在经济发展与合作上,中国还动用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澳大利亚购买了诸如天然气、矿产等大宗商品和资源的所有权。

对此,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特里尔也表示:“对全球资源性商品所有权的购买和以经济手段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拉拢,以及对伊朗、委内瑞拉和朝鲜等美国敌对国的战略结盟,其目的显而易见,所有这一切都是针对美国五角大楼的。”

在美国众多经济学家、军事专家的呼吁之下,美国政府也做出了重返亚太的决定,向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和温德姆港派驻军队。同时,在重返亚太的战略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频频访问泰国、缅甸、柬埔寨等湄公河沿岸的国家。那么,美国此举是基于国家安全的角度所做出的军事布局,还是从经济发展的战略出发而实施的贸易掠夺,亦或是美国专门针对中国而做出的战略部署?

无论重返亚太的军事布局,还是高盛公司对中国实施的经济渗透,以及美国对中国企业家展开的”招商引资”行为,其背后所隐藏的并不仅仅是单一的元素,而是美国人从一开始就针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所设的一个经济迷局。正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美国人在面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基于自身利益而思考中国经济的,才特意编写了本书。全书共分为:中国经济还需要多久超越美国、美国为什么要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人比美国人还有钱吗、美国人眼中的强国是假象、中国的房地产为何如此疯狂、被误判的中国经济格局、美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动力何在、当美国不再统治全世界、未来中国如何施展拳脚、中国经济真的被美国绑架了吗和中国经济增长路在何方十一章内容。本书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介绍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以期让读者能够更为真实地了解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和认识。

内容推荐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作者林汶奎)共分为:中国经济还需要多久超越美国、美国为什么要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人比美国人还有钱吗、美国人眼中的强国是假象、中国的房地产为何如此疯狂、被误判的中国经济格局、美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动力何在、当美国不再统治全世界、未来中国如何施展拳脚、中国经济真的被美国绑架了吗和中国经济增长路在何方十一章内容。《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介绍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以期让读者能够更为真实地了解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和认识。

编辑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福格尔曾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发表过一篇题为《为何中国经济规模2040年将增至123万亿美元》的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中国经济在短短十余年间发生的重大变化。这篇文章一时间引发了全球很多媒体的关注,尤其是《华尔街日报》,不仅引用了福格尔教授的大部分观点,还引用了很多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以期让更多的欧美国家的人充分认识发展中的中国经济。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作者林汶奎)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介绍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以期让读者能够更为真实地了解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和认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汶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67716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