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尔寿编著的《中国学校地理教育史略》这本文集反映了从清末到20世纪末的一百多年来,我国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地理教育变化发展的情况。第一部分是作者收集的或者同行专家提供的一些有关学校地理教育的图片,有助于增加了读者对我国学校地理教育变化发展的感性知识。第二部分是作者对百年来我国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地理教育变化发展的概述。第三部分是部分地理教育专家和从事天文、地学工作的作者的学生,对作者地理教育思想和工作的评议,第四部分是中国地理教育大事记。
| 图书 | 中国学校地理教育史略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尔寿编著的《中国学校地理教育史略》这本文集反映了从清末到20世纪末的一百多年来,我国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地理教育变化发展的情况。第一部分是作者收集的或者同行专家提供的一些有关学校地理教育的图片,有助于增加了读者对我国学校地理教育变化发展的感性知识。第二部分是作者对百年来我国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地理教育变化发展的概述。第三部分是部分地理教育专家和从事天文、地学工作的作者的学生,对作者地理教育思想和工作的评议,第四部分是中国地理教育大事记。 目录 前言 出版者的话 作者简介 一 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的演变 中国高等学校地理教育的演变 二 近百年来我国中小学地理教材编审、出版工作的 回顾 参加新中国中小学地理教材建设的回顾 上书朱铬基总理,建议基础教育应重视地理和生物 学科的教学 树立“以地为生一一人地协调,持续发展”的理念 关于《义务教直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 意见 在地理基础教育建设航程中风雨同舟的经历 “格物致知”和地理教育 风雨同舟70载的友谊 九十征程写春秋 对高中地理新大纲(试验修订本)自然地理部分“四 个环境”知识结构的商榷 缅怀我国地理教育大师褚绍唐先生 三 我国地理教育家陈尔寿先生的光辉人生 地理课本中的语言和图画 我的导师陈尔寿 感念师恩六十年 人地协调,才能持续发展 怀念陈尔寿老师 关于我国中学天文课问题 难忘的陈尔寿教授 斯人已去 风范犹在 一位令人倍尊的地理教育家一一陈尔寿 深切怀念陈尔寿先生 深切悼念陈尔寿同志 传承和发扬陈尔寿先生的精神财富 学习“以地为生”的感悟 学者、智者、长者,哲人、达人、仁人 三十年里的三件事 陈尔寿地理教学思想简介 他就是一本厚厚的书 有这样一条生命的长河 四 中国地理教育大事记(1839—1999) 我国高等学校有关地理科学院系的分布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学校地理教育史略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尔寿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726145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3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6 |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38 |
| CIP核字 | 2013228734 |
| 中图分类号 | G633.5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7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