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外感病专著。八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温、温毒、伤风、泄泻、痢疾、中暑、疟疾、湿温、秋燥、咳嗽、伤寒、冬温等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理、症状特点,以及辨证立法的依据,次列作者自拟诸法及选方。
《重编时病论集注》(作者雷少逸)是对《时病论》的重编、集注。
图书 | 重编时病论集注/中医古籍校注释译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时病论》,外感病专著。八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温、温毒、伤风、泄泻、痢疾、中暑、疟疾、湿温、秋燥、咳嗽、伤寒、冬温等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理、症状特点,以及辨证立法的依据,次列作者自拟诸法及选方。 《重编时病论集注》(作者雷少逸)是对《时病论》的重编、集注。 内容推荐 《重编时病论集注》(作者雷少逸)是对《时病论》的重编、集注。 清朝名医雷丰的《时病论》以《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纲,详解一年四季的时令病,如春天的春温、风沮、伤风等,夏天的泄泻、痢疾、中暑等,秋天的疟疾、湿温、秋燥等,冬天的咳嗽、伤寒、冬温等,共列七十二病,分述其病因、病理及症状,拟六十法以治之,并列验案,明其临证变化。《重编时病论集注》深入浅出,简洁明了,所列方法切实可用,疗效高,故为近世医家推崇和应用。 在不拆散原书整体构架、不丢失原书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将所用方药详细补入正文,使理、法、方、药直观呈现;把散见于各章之后的“拟用诸法”合并到书后,列为“临证六十法”,以备查阅;将陈莲舫的加批、何廉臣按语及编次者兄弟在恩师胡有衡先生师门所获的教诲及自身心得作为注解编入其中。 目录 陈莲舫序 《新增时病论》绪言 自序 小序 凡例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附论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重编时病论集注/中医古籍校注释译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雷少逸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4277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2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2 |
CIP核字 | 2013090234 |
中图分类号 | R2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4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