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印象加拿大(异国求学就业生活历练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印象加拿大(异国求学就业生活历练记)》由雪莉著,本书从最初记录加拿大华人生活的随笔文章,到翔实的采访、深入的体验,最终凝结成为一本鲜活生动、情景交融,真实展现当下加拿大华人生活写照的图书,它能带领读者在轻松的文字中走近加拿大,去了解、感知、解读那个遥远的国度。

内容推荐

落基山的磅礴、五大湖的壮阔、五角枫的绚美、冰雪节的诱惑……这个国度,将为您展开怎样的生活画卷?

《印象加拿大(异国求学就业生活历练记)》由雪莉著,这样一部加拿大华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将为您呈现一个最真实、最感性的加拿大!《印象加拿大(异国求学就业生活历练记)》有主人公及其朋友们出国之路的跌宕起伏、留学生活的磕磕绊绊、移民经历的酸甜苦辣以及人生转折的得失落差。

目录

启程篇 再见,北京

抵达篇 你好,啥密尔顿

住房篇 租房那点事儿

留学篇 从麦大看留学缩影

出行篇 从搭乘公交回归驾车族

购物篇 超市折射出不同的生活方式

风光篇 美景无处不在

信仰篇 让心归属温暖与爱的家园

得失篇 华人生活真实写照

试读章节

又一个10年,又一次人生的转折。

只是这次将走得更远,离别故土,从地球的这端跨到那端,飞向一片我不曾熟悉的土地——北美;飞向一个遥远的异国——加拿大。

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

迎来送往的人群,仿佛人间万象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北京这座国际化都市的映像:这里有西装革履的绅士风度;嘻哈随意的街头范儿;有缠绵不舍的情侣;温情脉脉的亲子……托运完行李,到了安检口不得不和家人分别,挥手告别之后,转过身走得很快,也没敢再回头看,因为不想有离别的感伤。

时间还早,登机口的候机厅寥寥数人,灰色的大理石地面泛着寒光,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将寒冬的气息尽透无余。我独自一人,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眼望着窗外风景……时空静寂,怀着沉沉的心境,思绪也如窗外滑翔而起的飞机一般在静谧中行走,内心深处飘出自己的声音:“加拿大,一个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度,是什么使它吸引了大批华人移民争相涌入,是优厚的福利待遇?是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低污染、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但,又是什么形成最近几年‘大批移民回流’的现象,是艰难的就业机会?是旅居异国的落寞?还是举目无亲的孤独?……难道‘移民之路’真的像‘围城之说’,国内的人拼命地想挤出去,而国外的人又向往回归故土?……对于我们来说,‘移民’这件事,是否即将在此次加拿大之行做出明确的抉择?接下来在加拿大等待我的又将是怎样的生活?……”

“快登机了!”有人说。候机厅里人陆续多起来,不再空旷,也不再显得清冷。老^和儿童们被安排最先登机,接下来是商务舱乘客,最后是经济舱乘客。

北京时间18:50分,加航的班机承载着家人对我的牵挂,承载着朋友的祝福,也承载着我对加国未知的思绪,起飞……

庞大的机身在滑行的晃动中渐渐趋于平稳,眼前的城市从局部慢慢变换到全景,从清晰到模糊,直至消失到云雾之中。又一段新的行程开始了,人的一生当中,无法计算会经历多少段行程,它也许很长,贯穿生命的始终,称为人生之旅;它也许很远,从地球的东边到西边;它也许很近,就在一座城池之中。每一段行程中,有人行色匆忙地追逐着目的地而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有人能在枯燥乏味的事物中解读出别样的风情;也有人能在平常的景象中洞察出深邃的内涵;还有人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捕捉世间万象或众生百态……加航的13个小时,又将带给我一段怎样的行程?

同一个机舱,能看到国际常客的游刃自如,首出国门人的拘束和好奇;老人脸上的倦色,孩子脸上的兴奋……多数人还沉浸在“终于起飞了”的喜悦当中。加航的空乘人员在机舱内来回穿行,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在以往的飞行经历中,见过许多身姿绰约、年轻貌美的空姐,可加航的空乘人员大多是既不年轻也不貌美的中年“空嫂”,甚至还有中年体态发福、一头银发的“空先生”,他们西装革履,更像是商务楼里的老板。加航选择这些年龄超过四五十岁的中年面孔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乘客,他们将为我们的行程带来怎样的服务?

“哎呀!”邻座的男孩一声尖叫,原来,他不小心将饮料洒到了用餐台上,之后他按了一下座椅扶手上的按扭。一位“空嫂”过来帮忙,当她拿着抹布,俯身低下来的一刻,脸上的皱纹清晰可见;她一头利落的深色卷发中,已经出现不少白发。不知道是北美人“人高马大”的原因,还是开朗大方的性格,总之,这位“空嫂”擦拭用餐板的声音铿锵有力,“吭、吭、吭”,寥寥几下,结束任务!干净了!离开的时候,她不忘和邻座的男孩开了句玩笑,这与国内年轻貌美的空姐以及她们温柔轻巧的服务风格截然不同。

第一次发餐,一位体态发福、西装革履的“银发空先生”推着餐车刚一出来,“阿嚏!”一声,声如洪钟,底气十足!这打破了机舱里的安静,不少人顺声向他望去,笑了,这位老兄,丝毫没有尴尬之情,只是神态轻松地说了一句什么,不知道是自我解嘲,还是玩笑调侃,周围离他比较近的听懂了的乘客们,笑得更加厉害了……

或粗犷随意,或轻松幽默,这就是加拿大的“空嫂”和“空先生”;他们的方式,他们的状态,更加亲切平实,更能减淡些许行程中的拘束感。虽然外貌不养眼,人过中年,他们的服务水准绝对是与他们的年龄成正比的,丝毫不比任何美女空姐的服务质量逊色!那位幽默的“银发空先生”,微笑着将一个个餐盒发给乘客,偶尔也会和能讲英文的人聊上一两句,似乎更像为朋友服务的样子,亲切自然。

主餐吃不太习惯,应该算是一种西式的“盖浇饭”,下面一层米饭,上面是被煮得软软的,调和西餐酱料烹制的肉和菜。别喝太多咖啡,否则影响睡眠,多睡一会,时间还能过得快些,十几个小时呢!

午夜时分,我在困倦中昏昏欲睡,已不知这高空万尺之上的夜景有什么样的特色;也不知在身在白昼的陆可在忙碌着什么……时间真快,他到加拿大已经有些日子,独在异国的他经历了哪些前所未有的见闻?现在的他是否已经适应了加国的生活,我到后能否和他共同做出关于“移民”的决定?接下来的生活又将为我们揭开怎样的篇章?……

P4-6

序言

鲍光满 著名作家、编剧

应邀为雪莉的新作写个序。作为早年留学过的人,想来想去还是从老留学生的角度,从新旧两代留学生之间的变化谈起。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很单纯,无外乎两种——公派和私费留学。

当年的公派留学生,大多数是各个单位觉得某人有培养前途,花钱送出去深造,期盼将来回国效力,但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公派留学生就此留在海外,比如有的获得了永久居住权,也有的加入海外国籍。记得早年我留学欧洲时,印象中十个公派留学生能回来三个就算不错了,大都选择留在发达国家发展,几年之后衣锦还乡。而如今,情况与那时候截然不同,更多的人成为海归一族,在获得海外学历或是就职经验之后回国发展,甚至是大展一番拳脚,因为当今的中国正呈蓬勃之势,机会多。

至于当年的私费生,大多数是花了大价钱想办法找门路出去闯世界,到那先学语言,半工半读,有点本事的熬个“绿卡”之类的居住权,再自己经营一点生意;没本事的就打工,当然收入不算少,但谈不上飞黄腾达。当这些人二十年后回头一望,国内各行各业发展势头一点也不逊色于国外,而且大家的日子也过得风生水起。

与如今相比,昔日那些老留学生的生活就有些单调了——在国外偏安一隅,安静倒是安静,可少了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热闹,少了来自同根同源的那份熟悉,那份亲情与友,隋的濡养——想回国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干脆扛着旅居国外的大旗忍着,其中也有不少人是面临很尴尬的境地,在亲友看来以为在国外生活惬意,其实在国内的亲戚朋友的生活也未必就比他们差到哪去。当年的留学生,不管公派私费都应了钱钟书先生所说: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

时至今日,出国留学似乎依然如挡不住的热潮,选择留学的人有增无减。一方面,开放的中国打开国门,“走出去”相比当年容易许多;另一方面,不少发达国家近年来持续扩招留学生。笔者一直在关注留学,像加拿大这样的国家,拥有开放、友善、多元、安全的社会及文化环境,当下又有利好的留学政策——比如加拿大政府在继续扩大国际留学市场,对留学生移民的大门几乎完全敞开,使得更多的人选择漂洋过海留学加拿大。在出国的人群中,既有大学里的高才生,能够轻而易举拿到雅思、托福和奖学金的高端人才;也有父母花费重金并寄予厚望送上行程的高中生,这些人,有的是奔着加拿大这一“发达国家”的标签,去追求更好的教育条件,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眼界和积累经验,提高语言能力,增加异国文化知识与见闻,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的就是奔着日后移民去的。但是无论留学还是移民,对加拿大这个国家了解有多少?若干年前,我们留学的那个时期,出国前都说“国外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为什么圆,因为那时国外生活水平高于国内。可二十多年过来,国内生活水平迅速上升,中国的月亮越来越亮,即使国外的月亮还是稍比国内亮一些,还是那句话:为了多那一点点亮光,你也要舍去很多,笔者也曾借唐诗对那些留学生进行揶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但总体而言,无论留学还是移民,得与失之间在乎选择,选择在乎追求。但无论追求什么,对所往之处多一份了解,便多一份益处。

笔者最初读雪莉此作,不外乎欲从她的文字问对加拿大这个国度多一份了解,因工作特性,每天与文字打交道,入眼之后,感觉她的这部作品别有一番特色:在内容上,她选择了当下留学或移民必不可少的关注要素,颇为实用:在文风上,非同于以往用流水文字记录的异国见闻。在她的文字中既有感性的认识,也有理性的思考:既有自己当下的亲历体验,也有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与剖析。且文稿用的是一种新的文体表达,既不像报告文学,又不像散文游记,而是用一种独特的语言方式轻松地把当下加国的一些现象客观地告诉给我们——记录见闻的段落有小说一样的情节;地域与景致的描写又带有散文的唯美气息;字里行间还能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而出,我以为这种文体很时尚,且俏皮,还稍带一些深刻,读起来不累,使得加拿大的风土人情、文治武功逐一跃然纸上。此作,既可作为社科类图书参考,又可作为文艺类图书赏读,为我们本来就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精致清新的一抹。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印象加拿大(异国求学就业生活历练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雪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3168506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3132465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