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由潘新和所著,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想:从修己到指向自我实现、读写观念:从以读代写到写作本位、说写观念:从说写一体到说写并重、教材体例:从文选到指向言语表现、教学方法:从揣摩依仿到多元启悟、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综论、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隋唐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图书 | 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新时期语文教育名家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由潘新和所著,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想:从修己到指向自我实现、读写观念:从以读代写到写作本位、说写观念:从说写一体到说写并重、教材体例:从文选到指向言语表现、教学方法:从揣摩依仿到多元启悟、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综论、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隋唐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总序 引语 走进语文教育的历史时空 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宏观思考 导言 教育思想:从修己到指向自我实现 读写观念:从以读代写到写作本位 说写观念:从说写一体到说写并重 教材体例:从文选到指向言语表现 教学方法:从揣摩依仿到多元启悟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综论 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 隋唐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 明清时期的语文教育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专论 孔子:有德有言,述而不作 老庄:知者不言,善者不辩 王充:感伪起妄,源流气烝 刘勰: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韩愈:言要其中,文济于用 朱熹:文本于道,文便是道 唐彪:自撰为主,取用为辅 章学诚:学为实事,文非空言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综论 清末民初时期语文教育 五四时期及1920年代语文教育 1930年代语文教育 1940年代语文教育 1950年代到“文革”时期的语文教育 1980年代至今的语文教育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专论 梁启超:能予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黎锦熙:先学注音字母,深究国语文法 胡适:发表是吸收的利器,用活语言作活教法 鲁迅:内容的充实,技巧的上达 夏丐尊:不能只靠规矩,还要努力锻炼 朱自清:要有切近的目标,要有假想的读者 朱光潜:养成纯正的趣味,克服心理的懒怠 叶圣陶: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新时期语文教育名家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新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8713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0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3.302 |
丛书名 | |
印张 | 2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