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1)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每个教师都是故事。在教育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有的爱生如子,有的业精于勤,有的勇于探索……在《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1)》中,60位老师背后的故事和他们的成长之路虽然各不相同,但又惊人地相似:他们用爱心和责任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敬,以高尚的师德点亮孩子的智慧与希望之火,让孩子们不仅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神……

内容推荐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1)》简介:只要为孩子真心付出,就能够为自己和孩子们带来无法衡量的成长与快乐……在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每个教师都是故事。在教育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有的爱生如子,有的业精于勤,有的勇于探索……60位老师背后的故事和他们的成长之路虽然各不相同,但又惊人地相似:他们用爱心和责任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敬,以高尚的师德点亮孩子的智慧与希望之火,让孩子们不仅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神……“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文精神深入到每一个武侯实验人的内心,他们与作为一校之长的李镇西在教育中相互砥砺与激荡,共同谱写了新教育的华章。

作为校长的李镇西视自己的老师如兄弟姐妹,在繁忙的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中,坚持记录和书写每一位教师的故事和闪光点。这些平凡、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就如同一首首教育诗,为温家宝总理所盛赞的“平民教育实践”留下了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资料。

李镇西所著的《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1)》是教师提升自我以及专业成长的首选,也适用于教师、班主任培训。

目录

序言 我不过是一个大班主任 / 001

第一章 因为爱,所以不舍 / 001

 邹显慧:化“腐朽”为神奇 / 003

 李兰英:洒向学生都是爱 / 009

 王春融:细节传递爱心 / 014

 郑聪:因为爱,所以不舍 / 018

 朱应芳:像妈妈一样 / 024

 陈玲:爱生如子 / 026

 朱怀元: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 030

 汪丽:因爱而美丽 / 033

 何勤:因学生而幸福 / 036

 徐芬:幸福源于心态 / 038

第二章 用智慧点亮课堂 / 041

 刘懿萱:与课堂改革共成长 / 043

 郭继红:大气而优雅 / 046

 胡成:朴素最美 / 049

 孙明槐:“成功是成功之母 / 053

 王锦生:“生活即教育” / 057

 朱青:智慧之光 / 060

 王晓萍:与书为伴 / 063

 唐文真:寓智慧于朴素中 / 069

 周艳:源于尊重的机智 / 072

 方琼:和孩子共成长 / 074

第三章 我教故我在 / 079

 张清珍:年轻人的标杆 / 081

 胡鉴:放不下的教育心 / 084

 冉光辉:像农民守望土地 / 090

 赵春丽:比舞蹈更美丽 / 094

 唐 丹:收获幸福 / 097

 李开封:牛气冲天 / 101

 唐朝霞:大姐风范 / 104

 瞿亚星:青春勃发少年心 / 107

 李勇军:让学生迷恋自己 / 110

 许忠应: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117

第四章 幸福,在寻常里 / 127

 潘玉婷:享受学生成长带来的快乐 / 129

 王柯娟:幸福就在寻常中 / 136

 袁伟:我的“救命”恩人 / 139

 谢安琼:悄然无声的爱 / 141

 刘绍英:从容不迫地行走 / 149

 王小刚:宛如邻家大哥 / 152

 王昌洪:总能发现阳光 / 154

 胡德桥:“慢慢走,欣赏啊!” / 158

 杨明:平民教育的艺术梦想 / 162

 向彬:木讷而健谈 / 165

第五章 如泉水般清澈 / 169

 张瑞莉:源于书香的美丽 / 171

 门颖:善良就在细微处 / 180

 李晓慧:把美带进教室 / 183

 苏秀:如泉水般清澈 / 185

 向蓉:柔美而坚毅 / 189

 陈淑英:被想念的幸福 / 191

 范景文:不断给校长以成功感 / 195

 陶杨梅:纯真并快乐着 / 205

 刁瑞阳:坚韧与坚守 / 209

 任昌平:我的“顶头上司” / 214

第六章 行走在星光下 / 217

 李青青:宽容与信任的奇迹 / 219

 赵敏敏:战胜自己 / 222

 邱俊杰:识时务者为“俊杰” / 227

 唐燕:且行且歌 / 229

 黄静:直率而浪漫 / 232

 谢肖明:不断超越自己 / 235

 龚林昀:从抱怨到淡定 / 243

 刘显勇:行走在星光下 / 248

 熊得全:在教育中收获爱情 / 251

 刘朝升: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 255

后记 为普通老师树碑立传 / 258

试读章节

邹显慧:化“腐朽”为神奇

2010年9月10日中午,我在食堂碰到邹显慧老师。她激动地说:“李校长,我班的孩子对我太好了!”我问:“你接这个班不才几天吗?学生怎么对你太好了?”她说:“今天早晨,我班的三个男生六点多就起来,到农贸市场买鱼,然后熬成鱼汤送到学校,作为送给我的教师节礼物!”那一刻,我和周围的老师都被感动了。饭后,邹老师把学生献给她的一碗鱼汤端进教室,让所有学生分享。她给每个孩子喂鱼汤,一人一口,教室里欢声笑语,洋溢着幸福。

要知道,这个班是邹老师本学期开学才接手的,除去双休日,她和学生接触不过几天,学生怎么对她就这么好呢?要知道,之所以要邹老师中途接这个初三毕业班,是因为这个班的前任班主任没经验,实在带不好这个班——也为难那位小伙子了,班上有好几个特别顽劣的学生,时不时给他制造难题。有人甚至私下把这个班称为“土匪班”。然而这才几天,邹老师就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我想到了2009年开学的第一天,也是吃午饭的时候和邹老师聊天。当时,她也是刚接了一个“二手班”。她说:“我今天刚进教室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一个男生对我说,你别想把我们教好!我问为什么,他说进初中两年,我们一次流动红旗都没得到过。我说,这好办,我们争取第一个月就得流动红旗。”这时候,化学孙老师也端着餐盘过来坐下,说:“李校长,今天我去邹老师班上上化学,学生刚上完物理课,结果学生不要我进去,他们对邹老师说,邹老师,别下课,继续上物理!”

——四十分钟以前,邹老师走进教室学生向她挑衅,说“你别想把我们教好”,可下课后,学生居然不要邹老师离去,要她“继续上物理”。这就是邹老师的神奇!二十多年来,邹老师一直是中途接手别人带不下去的班。但她所接手的班无论过去有多么乱,到了她的手里,最多一个月,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神奇老师”的称号就是这样来的。

邹老师在教室里给孩子们喂鱼汤时,我给她照了很多照片。下午,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我给全校老师们讲述了这个“一碗鱼汤的故事”。孩子们对邹老师的爱感动了所有老师。

其实,这碗鱼汤是孩子们对邹老师的爱的报答。首先是因为邹老师对孩子们有着真诚的爱。这份爱,包含着欣赏和信任;而欣赏与信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育智慧。

邹老师把学生视为含苞待放的花卉盆景来欣赏,努力寻找和发现他们进步的闪光点。她认为,对“后进生”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其优点,用“挖土机”去挖掘其智慧。对他们要多表扬、少批评,即使要批评,也最好让他们自我批评。在她看来,关键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操,不能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我们成年人也喜欢被表扬,更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邹老师这样说。

邹老师有些做法很有创意,比如,她让孩子们把班上的种种不良现象用漫画展示出来,然后在班上张贴这些漫画。孩子们创作漫画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体验。过一段时间,班风变好了。邹老师又让孩子们用漫画表现班集体的变化,分享进步的喜悦。

现在,外面的人一提起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往往会想到所谓教育专家李镇西,其实,在我们学校,邹显慧早就被全校老师所敬佩,尽管她不过是我校的一名普通班主任兼物理教师。三十多年来,她就是那么平平常常地做着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一切;但她绝对又是不平凡的。我校每一位老师都知道,邹老师有一绝,那就是带“差班”,她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有令人佩服的本领和成就。她所带的班级有两个特点:一是“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糟糕,班风差;二是中途接班,常常当“后妈”,别人带不好的班,她便接了下来,然后这个班必然发生神奇的变化!  2006年9月初,我刚到学校做校长,便感受到了邹老师的神奇。新学年之初,邹老师新接了一个初二(9)班,二十天过后,也就是九月下旬,学校举行体操比赛,邹老师的孩子们一出场便精神抖擞,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人相信这个班是上学期还令人头疼的班,结果孩子们拿下了一张难能可贵的奖状!一学期过去了,该班学习成绩总分由原来九个平行班中的最后一名一跃而为第三名!

而这,只是邹老师带过的许许多多“差班”中的一个。

我在教师大会上说,邹老师这样的老师是真正的优秀老师,她的精神应该弘扬,她的经验应该推广。于是,有一次,我专门请来一位报社记者采访邹老师。整整一天,记者采访老师,采访学生,采访家长,当然,也采访了邹老师。我几乎一直陪同采访。邹老师的事迹感动了记者,也感动了我。以前我虽然知道邹老师很优秀,但那天了解到的邹老师之了不起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下午下班后,我顺道送记者回家。在车上,对她说:“邹老师比我优秀得多!只是她不会写书不会作报告而已!”小蒋要我对邹老师做个评点。我这样评点道——

P3-5

序言

我不过是一个大班主任

李镇西

很多人问过我:“你觉得当校长和班主任有什么不同?”我总是回答:“对我来说,当校长就是当班主任,只不过是一个大班主任。”的确如此。我之前没做过校长,是直接从班主任的位置走向校长岗位的,所以,真的谈不上有什么“学校管理经验”;我也多次坦诚地跟老师们说“我不会当校长”,这真不是故作“谦虚”。

我虽然没当过校长,可我当过多年的班主任啊!我当然知道“校长”和“班主任”不能完全划等号,但二者的相通之处还是颇多的。记得我尊敬的魏书生老师和冯恩洪老师都曾鼓励我:“能当好班主任,就一定能够当好校长!”无论做班主任,还是当校长,都是和人打交道。成人当然比孩子要复杂得多,但同时也成熟得多。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句话既适用于班主任工作,也适用于校长工作。有了这个想法,我就有了信心。四年来,我就是以当班主任的心态来做校长的。或者干脆说,我就是一个大班主任。

当班主任,不能事无巨细地盯着学生惦着琐事,要善于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说要放手让班干部去管理班级。那么,我的“班干部”是谁呢?当然是学校的其他干部。书记是“班长”(因为我不是党员,所以我校有一位专职书记),副校长是“班委”,中层干部就是“大组长”,教研组长就是“小组长”。我把这个“班”交给他们,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我就轻松了。不只是轻松,也扬长避短——扬副手之长,他们当校级干部的时间比我长,经验自然比我丰富;避我之短,我对学校管理是生手,那还是让他们去管吧!几年来的事实证明,我这样的选择是明智的。我借力,他们给力,多好!

这么一来,我是不是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呢?当然不是。作为班主任,把管理琐事交给学生之后,自己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把自己真正还原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把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同样的道理,我把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交给其他干部之后,我就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师的思想引领,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师队伍建设,把目光对准一个又一个老师的心灵。我深入课堂听课,找老师谈心。我用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启发青年教师,督促他们将教育实践与教育反思、教育阅读、教育写作结合起来。在我的倡导下,我校以读书会为主要载体的读书活动蔚然成风,不定期的“教师成长论坛”和一月一次的“青年教师沙龙”让思想激荡、智慧交融、视野拓展,一大批教师因此也驶入了专业发展高速通道,更快地成长了起来。我建议老师们写教育故事。有些老师并不特别擅长写作,但在我的鼓励下,许多老师还是写出了自己和学生的故事。我一篇一篇地修改,然后推荐发表,甚至出版成书。如果我不放权给“班干部”们,我哪有时间做这些呢?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欣赏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同样道理,我这个大“班主任”,也要欣赏和信任每一个老师。我校有一百七十多位教职工,无论思想素质还是专业能力当然不都是在一个层面上,但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来这个学校之前就很优秀的老师,我不但要让他们更加优秀,而且要让这些老师更有影响,成为名师。对于一般的老师,我通过谈话和听课,激励他们超越自己。说实话,几年来,我也有过挫折,甚至还有老师和我顶撞,但我始终抱着不与任何老师为敌的心态,善待每一个老师,相信每一个老师都有上进心和成功的愿望,尽可能根据每个老师的特点来引导其进步。于是,有些过去不那么优秀甚至还让我有点儿担忧的老师,现在成为了优秀教师。呵呵!我太开心啦!

班主任应该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力,校长也应该无限地相信老师的潜力。信任,欣赏,并且引领——这就是我这个“大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我们的老师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呢,让我慢慢叙说吧!

后记

为普通老师树碑立传

2010年底,《中国教师报》希望我在该报开辟一个专栏。说实话,虽然这是一种荣幸,但这对我来说,这也是不小的负担,因为《中国教师报》是周报,开专栏就意味着我每周都得写一篇专稿。且不说我没那么多时间,就算有时间,哪有那么多可写的呢?

后来我突发灵感:可以写我校的老师啊!每天在学校工作的老师们,一人写一篇,也够我写几年的。于是,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每期的《中国教师报》几乎都有我的专栏文章,内容就是我校老师的事迹。一年半过去了,我已经写了学校三分之一的老师的故事,当然还没写完,我还将继续写下去。

我一直认为,一个学校不应该突出校长,而应该突出普通的老师和普通的学生,也包括普通的员工。因此,走进我校,你看不到我的大幅照片,或者我陪同什么什么领导参观校园的照片。相反,你可以看到许多普通老师和学生的照片。在我校教学楼上,挂着两张巨幅照片,两张照片的主角都是我校的老师和我校的孩子们。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够在我校校园为我校的优秀老师建造塑像,或者浮雕什么的。我就是要为普通老师“树碑立传”。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我特别热衷为老师们“歌功颂德”。有人也许会说:“你敢说你们学校的老师个个都优秀吗?”当然不是,人无完人,即使是优秀老师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正如我曾经在教工大会上说的那样,我写每一个老师都遵循这样的原则: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所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是说我只写老师的优点,而且限于篇幅只能写某一方面的优点,而不涉及其他。我不是为这个老师进行全面评价。我写的当然不全面,但我写的“这一点”绝对是真实的。所谓“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就是说即使是写“一点”,我也不太可能深入细致地展开,只能是点到为止,粗略勾勒。因为《中国教师报》专栏要求每一篇文字只能是1 500字,我不可能长篇大论。(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文章原文比较长,但投给《中国教师报》时我不得不做删节,而这次汇集成册,我恢复了原来的字数。)

曾有人问我:“您这么忙,用什么时间写的呢?”我的确很忙,但是我会挤时间呀!比如,我在飞机上可以写,在汽车上也可以写。好多文章都是我在旅途中写成的。还有人问我:“您作为校长,主要是抓宏观,怎么会那么细致地了解到每一个普通老师的故事呢?”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校长“抓宏观”就不可以细致地了解老师呢?找老师谈心是我这个做校长的常规工作之一,每次和老师聊天,我都会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他们许多点点滴滴的故事,而且我还会问他们所敬佩的老师,以及为什么敬佩,这样一来,我的写作素材自然越来越多。另外,我还经常到教室里去和孩子们聊天,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老师平凡而感人的故事。除了我自己采访,我有时还发动一些老师帮我搜集素材,他们给我提供一些线索,然后我经过了解后再整理成文。比如最近的一篇写陶杨梅老师的文章,就是先请蒋长玲老师帮我搜集素材,然后我又找陶杨梅聊天,于是,一篇《陶杨梅:纯真并快乐着》便诞生了。

不求全面,但一定要绝对的真实,这是我对文章的要求。我前面说了,每篇文章都不是面面俱到,但所写的那“一点”绝对要符合实际,哪怕是合理的细节虚构也不能有。每次写的时候,我都要对所写故事进行考证,包括细节。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位老师后,我把稿子给她看,我说你看看有没有夸张或失实的地方,当晚她给我发来短信:“李校长,我开始以为你写我会夸张,结果写得很平实,实事求是。”我当然得真实,因为文章见报后,学校老师都能看到的,如果我夸张虚构,老师们会怎么看我?  不是说老师们就没有缺点,但我以这种方式告诉老师们,我们一定要学会互相欣赏。谁没有缺点呢?但我们看人就要多看他的优点。每次我写老师的时候,真的就被感动一次。而生活在感动中,就是一种幸福。我曾经说过,我希望若干年后,人们一想起成都武侯实验中学,首先想到的不是“李镇西”,而是“潘玉婷”“孙明槐”“唐朝霞”“袁伟”“李勇军”等一大批老师的名字。这组文章我将一篇一篇地写下去,以后汇集成册,书名我都想好了:《每个老师都是故事》。这本书就是我校普通老师的一座丰碑。

我要让我校的普通老师成为学校的名片,我愿意担任这“名片”的制作者。

2012年7月9日

书评(媒体评论)

李镇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在他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同时,也为全国广大班主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引领了全国一大批优秀的班主任的成长;他亲手打造了武侯实验学校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这些优秀的教师将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用言行感染并影响着更多的年轻教师。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 朱永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镇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78313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0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