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滨逊历险记(精)/纯爱双语馆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人生起步

1632年,我出生于约克市,虽非本国人,但家世不错,我父亲是个外国人,来自德国不来梅,他先在赫尔住,从事贸易,发财后金盆洗手,迁到约克来。在那里,他娶了我母亲。母亲的家族是约克市一个世家,叫做鲁滨逊,因此我跟着取名鲁滨逊?克洛依兹奈尔。但是,英国人读外国音常常误读,把我们叫做克鲁索,——不,其实是我们自己这样称呼,签名的时候也这样写。我的同伴也总是这样称呼我。

我有两个哥哥,其中一个在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统领下的英国驻佛兰德步兵团里当中校,后来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中丧生。另一个哥哥的下落我不知道,就像我父母亲后来不知道我的下落一样。

我是家里的第三个儿子,家里没让我学什么手艺,因此很小的年纪头脑里就充满了漫无边际的想法。当时,我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还是让我接受了足够的教育:让我在家中读书,到乡村免费学校上学,预备让我将来学法律。但我对这一切毫无兴趣,只想航海。想要航海的愿望促使我强烈地抵制父亲的意愿,不对,是父亲的命令,也抵制来自母亲和朋友们的一切恳求和劝导。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我父亲是个睿智而严格的人,他预见到我的意图必然给我带来不幸,曾严肃地劝导我,给我十分有益的忠告。由于痛风,他行动不便,一直待在他的卧房。一天早上,他把我叫去,十分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我,除了满足四处游荡的癖好外,我究竟还有什么理由要背弃父母,离开家乡呢?在家乡,我可以经人引荐,立足于社会,只要勤劳苦做,我就可以发财致富,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对我说,一个人,要么穷得叮当响,要么想发大财,才会跑到国外冒险,靠打拼改变地位,靠不走寻常路而扬名四方。而我既不是穷困潦倒,也不可能大有作为,我是处在中间状态,就是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根据他长期的经验,他发现我所处的阶层是世界上最好的,最适宜享受幸福人生,不用像底层卖体力的人一样饱尝苦难和艰辛,却仍然衣食无着,也不用像上层社会的人一样骄奢淫逸,勾心斗角,弄得心力交瘁。他还说,我也可以通过一件事来判断处于这个阶层的快乐——那就是,所有人都羡慕这样的生活;国王们常常哀叹一出生就是贵族,希望自己也处在极度贫困和极度富贵的中间阶层;智者也祈祷不要贫穷困苦也不要大富大贵。这证明,中间状态才是幸福的标准。

他提醒我,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底层大众和上层社会的人多灾多难,只有中间阶层的人灾祸最少。中间阶层的人不像上层社会或下层社会的人,要经历生活的起起落落,坎坷不平。不仅如此,他们一方面不会像生活穷奢极欲,堕落腐败的人一样,在肉体上、精神上,总是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另一方面,他们不会像劳苦大众一样,缺衣少食,被窘迫的生活折磨得没好脾气。只有中层社会的人可以尽享人间的幸福和欢乐,享受安定和富足。节制克己,饮酒有度,健康安宁,社交娱乐以及人世间的种种娱乐,都是中层社会人的福分。他们就这样在这个世界默默无闻,顺顺利利地生活着,而后舒舒服服地离开,不用身体劳累,不用绞尽脑汁,不用为生计发愁;不必遭遇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这种局面必然剥夺身心的安宁——或者备受嫉妒情绪的折磨,或者因利欲熏心而狂躁不安。中层社会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品味生活的甜美滋味,没有艰辛困苦;他们感到幸福,并且随着时日的增加,会越来越深刻地体味到这种幸福。

接着,他十分恳切而和蔼地对我说,不要耍小孩子脾气,不要自找苦吃,因为无论从常理,还是从我出身的环境来说,这些困苦完全可以避免。我无需为生计发愁,他会为我做好一切安排,会尽力让我过上他刚刚描述过的生活。如果这样的话,我还没有感到轻松快活,那么这肯定是我命中注定,或者自寻烦恼。他知道哪些行为会给我带来不幸,所以既然他已经履行了警告我的职责,以后也就不用负什么责任了。一句话,如果我愿意按照他的意愿,安心待在家里,他会尽力为我做出一切安排,他极力反对我四处漂泊,如果将来有什么不幸降临到我身上,那也与他无关。末了,他又举哥哥的例子,让我以此为鉴。他曾经也这样恳切地劝阻哥哥,不要到弗兰德打仗,但是他不听,年轻气盛地跑去参军,结果死在战场上。他说,他当然不会停止为我祈祷,但如果我执意要干蠢事,他敢说,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的。到有一天我遭遇不幸,没人能救的时候,我肯定会非常悔恨,当初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事后想起来,父亲最后的这几句话预言了我日后的遭遇,虽然他自己当时并不知道。我看到父亲泪流满面,特别是提到死去的哥哥时;而说到我日后可能有的是时间后悔,没人帮得上忙,他更是情绪激动,一度中断了谈话。他对我说他心里堵得慌,说不下去了。

我确实被父亲的这番谈话感染了,真的,谁能不被感染呢?我决定不再想出海的事了,按照父亲的意愿留在家里。可是,哎!没过几天,我的决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总之,过了几星期我就决定离父亲远远的,免得他再来要求我留下。但是,我头脑里蹦出这个想法时,并没有草率行事。我瞅着母亲比平时好说话时找到她,对她说我一心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想做,父亲最好答应我,不然我就自己出走。我说,我已经18岁了,再去当学徒或当律师的助手都太晚了。即使我真的去当学徒或者做律师的助手,我也一定还没出师,就跑去航海。如果她能劝父亲让我出海一次,回来后,如果我发现我并不喜欢航海,我就不会再出去了;我也保证加倍努力,把花在海上的时间补回来。  这番话使母亲情绪激动。她说,不要妄想父亲会同意这样的要求。他决不会答应我做出任何伤害自己的事。她说她不明白,父亲跟我谈话后,我怎么还有这种想法。她知道父亲跟我讲话时非常慈爱,也非常温和。总之,如果我要毁了我自己,谁也没办法阻止,我就别想他们会同意了;如果我遭遇不幸,那就不要怪她。我永远也没指望父亲极力反对而母亲会同意。

当时母亲不同意把我的话告诉父亲,但后来我听说她把这些话一五一十全跟父亲说了。父亲听后非常忧虑,叹着气跟母亲说:“他留在家里会快活,但要是跑去航海,他肯定会变成悲惨的可怜虫。我绝对不能答应。”

此后大约一年光景,我终于离家出走了。那段时间以来,我非常固执,对留下来干正经事的建议充耳不闻,还经常跟父母亲唱反调,因为他们坚决不同意我的做法,总说他们很清楚这样做会给我带来不幸。有一天,我来到赫尔,这个地方我是偶尔逛来的,根本不曾打算要从这里私自逃走;但是,既然到了那里,而我的一个朋友正要搭他父亲的船去伦敦,他就用水手常用的诱人去航海的办法,劝我一起去,说坐船又不要钱。我就也不跟父亲商量,也不跟母亲商量,甚至也没有捎个信给他们,只等消息早晚自己传进他们耳朵里,就这样我既没有乞求上帝的保佑,也没有乞求父亲的祝福,甚至没有考虑当时的情况和未来的后果,天知道,在一个不幸的时刻,就是1651年9月1日,我登上了前往伦敦的轮船。我相信,没有哪一个年轻人遭遇的厄运比我早,或比我更长久了。轮船还没驶出汉伯港,大风就开始发威了,浪借风势,非常吓人;因为我从没有坐船出过海,感到全身说不出的难受,心里也极为恐惧。我开始认真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终于受到上天的惩罚了,因为我无情地离家出走,没能尽到自己的职责。父母亲所有诚恳的规劝,父亲的眼泪还有母亲的乞求,一时间全部涌进我的脑海。我的良心那时候还没有丧尽,它谴责我当初藐视规劝,背弃了对上帝和父亲的职责。

就在这时,风暴越刮越猛,海面汹涌澎湃,浪潮刮得老高,虽然比起我后来所见的狂涛巨浪,不,比起我接下去几天见到的场面,这个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但当时足以让我怕得要命,因为我只是个年轻水手,对此一无所知。我以为每个浪头都会淹没我们,每次船跌入浪谷时,我都想船会随时倾覆被海吞没,再也浮上不来了。痛苦之中,我发过很多誓也下了很多决心,如果我能再次踏上干燥的陆地,一定直接回家,回到父亲身边,有生之年再也不踏上任何船只。我会接受他的建议,决不再自寻烦恼。我现在发现,父亲关于中间阶层生活的描述句句实在,他自己过得很轻松也很舒适,从没有遇到过海上的惊涛骇浪,也不用经历陆地生活的困难烦恼。我决心做真心忏悔的浪子,回到父亲身边。  这些明智而清醒的想法,在暴风雨肆虐那当儿,乃至暴风雨结束后一小段时间,不断在我脑海萦绕。第二天,暴风雨过去,海面平静多了,我开始变得有点习惯了;不过,我那一整天还是愁眉苦脸,加上有一点晕船,更是振作不起来;但是傍晚的时候,天气开始放晴,风也静了,紧接的是迷人美好的夜晚;太阳完美清晰地隐入地平线,第二天依然完美清晰地升上来;阳光撒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令人心旷神怡,我想,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景色了。

P1-P5

序言

近年来,经典重译成为译界一道抢眼的风景,几乎没有哪个出版社不推出几本重译的经典。重译本质量参差不齐,不少人对此情况表示担忧。我觉得这种担心有点杞人忧天。经典重译是译者对原作的再创造,是一种文学活动,重译的经典如果粗制滥造,质量低劣,达不到其应有的文学水平,自将为读者所抛弃,就像拙劣的文学创作一样,在文学的长河里被时间和读者的选择淘洗掉。认为低劣的创作或者译作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是夸大了文学的作用,把文学当流行病或者军火看待了。同时,经典重译也是一种商业活动。既然是商业活动,则只要不触犯国家法律,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期待分一杯羹。至于是否能分得一杯羹,那要看产品质量。质量低劣,读者不买账,出版社无钱可赚,无利可图,吆喝一阵,自然退出,而不负责任的译者也将失去炮制伪劣产品的机会。译品质量好,受到读者的肯定或者欢迎,出版社有利可图,自会加大投入,越做越好;优秀的、负责任的译者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既可获得经济回报,又可成名成家,而读者也从更好的文化产品中获得教益和愉悦,一举三得,岂不美哉!

还有人担心译本太多,彼此质量不相上下,岂不造成浪费?窃以为,文化产品就该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译本妍媸各异,正可以让人瑕瑜互见,增加智识和乐趣。这样的译本对文化产品,是丰富,而不是浪费。另一方面,水平大致相同的译本多了,就有可能让更有实力和才气的译者博采众长,生产出质量更高的译品来。其实,从艺术史上看,任何优秀的艺术品,也都是以一大批平庸的作品的存在为前提的。有了众多平庸作品的绿叶,才会有优秀作品的红花。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水平一般的译本都有存在的理由,应该得到容忍,甚至鼓励。

经典重译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现象。许多国家对经典重译都是鼓励和欢迎的。以英国为例,迄今为止,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已经有65个现代英文译本,而最受推崇,评价最高的是著名学者、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SearrLus}teaney)2000年的译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在他之前的那么多译本,恐怕也就产生不了他那广受赞誉的杰作。

内容推荐

《鲁滨逊历险记(精)/纯爱双语馆》编著者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历险记(精)/纯爱双语馆》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也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三百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读者中广泛流传,历久不衰。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出身于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鲁滨逊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了整整28个年头,才有一艘英国船路过该岛,鲁滨逊得以返回故乡。

编辑推荐

《鲁滨逊历险记(精)/纯爱双语馆》编著者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历险记》是一篇好看的故事,一部具有丰富思想价值的教科书,为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人提供着启迪和营养。这是它的价值所在,也是它长盛不衰的秘密所在。本书翻译无论是准确性还是真实性都较以前的译本有了较大的提升,在语言风格上更贴近原书。此次的精装版本更是值得名著爱好者们收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滨逊历险记(精)/纯爱双语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丹尼尔·笛福
译者 朱宾忠//蔡凉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35779
开本 32开
页数 52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5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561.44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5
14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