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21世纪汉语言专业规划教材)/专业方向基础教材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祝畹瑾主编的《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在第一章“社会语言学概述”中,试图揭示各类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核心思想和基本内容概括成一目了然的纲要,对于一些重要主题则区分开要点,分别加以说明。第三章至第九章都可以视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各章也尽可能理清主题的发展脉络,并适当反映我国的研究情况。第三章“语言变异和演变”融入了许多汉语方言研究成果作为例证,平添了几分新意。第四章“语言与性别”和第六章“称呼语研究”,主题比较集中,布局层次清楚。第五章“言语交际和互动社会语言学”涉及的面较广,显示出社会语言学研究言语交际或者会话的不同视角和路径。第七章“双语现象和语言接触”清晰地界定语言接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阐述双语现象,宏观和微观并重,内容十分丰富。第八章“语言与认同”是同类教材中很少专门设立的一章,讨论从隐性逐渐成为显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关于“语言规划”,国外学术界不断提出新的主张和用语,缺乏定规和范式,对此第九章尽量理出头绪,分别给予细致描述。

内容推荐

祝畹瑾主编的《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在《社会语言学概论》(曾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教育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基础上新编而成,既呈现学科全貌,又体现其发展趋势,适合用作语言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社会语言学基础教材。《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具有以下特点:

1.理论体系完备,涵盖学科各个领域。

2.厘清发展脉络,彰显社会语言学特质。

3.引介最新成果,解析疑难。指点方向。

4.注重结合中国语言实际阐释理论,反映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新成果。

目录

第一章 社会语言学概述/1

 1.1 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及其背景/1

 1.2 社会语言学内涵/5

 1.3 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地位/9

1.3.1 语言研究发展回顾/9

1.3.2 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学的关系/14

1.3.3 社会语言学和人类学的关系/17

1.3.4 人类学语言学的新发展——言谈民族志学/21

1.3.5 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学的关系/23

 1.4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题/28

1.4.1 核心思想/28

1.4.2 基本内容/30

1.4.3 主题线索/31

第二章 理论、范式和方法学/49

 2.1 理论诠释/49

2.1.1 理论与框架/50

2.1.2 理论与假说/52

 2.2 范式的构成及价值/55

 2.3 方法学的重要性/55

 2.4 社会语言学理论观评说/57

 2.5 语言变异研究范式/61

2.5.1 方法学革新/61

2.5.2 理论探索/63

 2.6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贡献/67

2.6.1 理论概念/68

2.6.2 解析方法/69

第三章 语言变异和演变/73

 3.1 语言与方言/73

 3.2 地域方言/75

3.2.1 地域方言的形成与分布/76

3.2.2 地域方言的社会变异/81

 3.3 城市方言/85

 3.4 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模式/88

3.4.1 社会阶层语言变异研究模式/89

3.4.2 社会网络语言变异研究模式/94

3.4.3 实践共同体语言变异研究模式/98

 3.5 语言变异和演变的机制/104

3.5.1 语言变化的限制条件/105

3.5.2 语言变化的语言条件/107

3.5.3 语言变化的社会动因/110

3.5.4 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113

3.5.5 进行中变化/119

 3.6 语言变异和演变的路线/122

3.6.1 词汇扩散/122

3.6.2 地理扩散/126

3.6.3 社会扩散/130

第四章 语言与性别/133

 4.1 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133

 4.2 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发展/135

4.2.1 早期的研究/135

4.2.2 女性语体及男女话语研究/136

4.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的新进展/141

4.2.4 实践共同体和语言与性别研究/143

4.2.5 语言与性别研究在中国/145

 4.3 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147

4.3.1 缺陷论/148

4.3.2 主导论/149

4.3.3 文化差异论/150

4.3.4 社会建构论/151

 4.4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语言改革问题/155

4.4.1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156

4.4.2 英语改革问题/161

第五章 言语交际和互动社会语言学/163

 5.1 交际民族志学/164

5.1.1 交际能力/164

5.1.2 交际事件/166

 5.2 会话分析学/169

5.2.1 话轮转换/169

5.2.2 邻接对/173

 5.3 互动社会语言学/177

5.3.1 会话策略/177

5.3.2 语境化提示/179

5.3.3 会话推断/182

5.3.4 会话风格/184

5.3.5 话语标记/188

 5.4 语言礼貌研究/193

5.4.1 关于礼貌的理论研究/194

5.4.2 关于礼貌理论的评论/200

5.4.3 社交套式研究/203

第六章 称呼语研究/210

 6.1 称呼语的人类学研究/210

 6.2 称呼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211

6.2.1 T/V研究/212

6.2.2 名词称呼语研究/216

6.2.3 现代汉语称呼语研究/220

第七章 双语现象和语言接触/228

 7.1 双语或多语现象/228

7.1.1 社会双语现象/228

7.1.2 社会双语现象的由来/229

7.1.3 世界各地的双语和多语现象/230

7.1.4 中国的双语和多语现象/234

7.1.5 英汉语言接触现象/236

7.1.6 汉语普通话与粤港方言接触现象238

 7.2 语言转用和语言保持/241

7.2.1 语言转用和语言保持的定义/241

7.2.2 语言转用和语言保持的因素/242

7.2.3 语言消亡和濒危语言/244

 7.3 双言制/246

7.3.1 双言制的定义和特征/246

7.3.2 扩展式双言制/247

7.3.3 双言制的渊源及历史沿革/249

 7.4 皮钦语、克里奥耳语和混合语/251

7.4.1 皮钦语/251

7.4.2 克里奥耳语/252

7.4.3 混合语/252

 7.5 场域和语码转换/253

7.5.1 场域/253

7.5.2 语码转换的动机/255

7.5.3 语码转换的功能/256

7.5.4 语码转换的标记性模式/257

7.5.5 主体语言框架模式/259

7.5.6 语码转换的会话分析模式/260

 7.6 借用/268

7.6.1 借用、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的区别/268

7.6.2 借用和迁移/270

第八章 语言与认同/272

 8.1 语言接触和语言行为中的认同/272

8.1.1 交际顺应理论和民族语言认同理论/273

8.1.2 体现于个人言语风格中的认同/275

8.1.3 作为认同行为的语言行为/278

 8.2 语言实践和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认同/281

8.2.1 惯习、文化资本与投资/281

8.2.2 实践共同体和想象共同体/283

 8.3 二语学习与学习者认同研究/285

8.3.1 二语投资和二语想象共同体/285

8.3.2 自我建构与自我转换/288

8.3.3 二语学习动机自我系统/290

 8.4 全球化、英语使用与多元认同建构/292

8.4.1 新英语的传播与语言帝国主义——国家、民族和语言认同/293

8.4.2 多语、想象和多层次认同建构/295

8.4.3 网络和大众媒体时代的多元读写能力与认同建构/298

8.5 中国的语言与认同研究/301

第九章 语言计划/308

 9.1 语言规划研究的发展/308

9.1.1 语言规划的概念/308

9.1.2 语言规划研究的发展阶段/310

 9.2 语言规划的理论框架/313

 9.3 语言规划的类型/315

 9.4 语言规划观的发展演变/318

 9.5 语言规划研究的未来走向/320

 9.6 中国语言规划情况/321

9.6.1 19世纪末至1949年的语言规划回顾/322

9.6.2 1949年以来的语言规划情况/324

参考文献

附录1 汉英术语对照

附录2 英汉术语对照

附录3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21世纪汉语言专业规划教材)/专业方向基础教材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祝畹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25233
开本 16开
页数 3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5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