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开国大事件
内容
编辑推荐

林徽因等人设计的国徽图案为什么入选?人民英雄纪念碑修建在天安门广场的秘密原因。开国大典前夕,天安门城楼里面暗藏危机。“万国牌武器”亮相开国大典毛泽东为什么在莫斯科发火?刘少奇的天津讲话怎么被高岗抓住了小辫子?陈云与资本家扣人心弦的经济大战。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和《婚姻法》的诞生。毛泽东出招助林彪,打败“小诸葛”白崇禧。毛泽东与蒋介石最后的军事较量。林彪为什么不支持抗美援朝?……

《开国大事件》真实讲述:鲜为人知的新中国建国故事。倾情纪念:功勋卓著的共和国风云人物。生动的文字,珍贵的图片,告诉你历史书上没有的精彩历史。本书由完颜亮编著。

内容推荐

开国前后,共产党人面临着从革命军事斗争到新中国建设的历史任务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一代领袖的决策令人拍案叫绝。

中国共产党人以胜利者的自信、卓绝的智慧、雷霆的手段、开放的胸怀,一方面悉理政事,使中国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另一方面,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气魄,涤荡河山,内除顽匪,外御强敌,维护国家统一。同时,镇压心怀鬼蜮的破坏分子,清除贪腐蛀虫,维护国家稳定。正所谓“文治”、“武功”双峰并峙,而《开国大事件》以生动的文字和珍贵的历史图片,真实地再现了这段精彩的历史。

《开国大事件》真实讲述:鲜为人知的新中国建国故事。倾情纪念:功勋卓著的共和国风云人物。生动的文字,珍贵的图片,告诉你历史书上没有的精彩历史。本书由完颜亮编著。

目录

第一篇 新中国标识诞生记

第一章 共和与民主:中国的新名字

国名费斟酌

命名红色政权

“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各界热议新中国国名

关于新中国国名的四种意见

是否使用“中华民国”

第二章 五星红旗:中国的颜色和格调

谁绘出了首幅“五星红旗”

专家的三点意见和四类国旗初稿

较晚寄到的曾联松设计稿中选

张治中向毛泽东当面建言

五星红旗方案全票通过

对原设计稿的局部修改

第三章 海选不成找专家:设计国徽忙坏了梁思成和林徽因

中国共产党曾经使用的国徽

国徽“海选”

毛泽东的话确定了国徽设计方向

林徽因为主设计的图案看好

文人审美情趣行不通

国徽图案基本要素的确定

清华大学设计小组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

第四章 前进,前进:《义勇军进行曲》

中国的第一首国歌始于清末

新中国要用自己的国歌

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毛泽东说: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

《义勇军进行曲》在开国大典上奏响

《义勇军进行曲》在“文革”中的命运

《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五章 从北平到北京:共和国定都记

中共中央最早想定都哈尔滨

毛泽东把目光停在北平

“最好北平不要打”

正式决定定都北平

第六章 纪念死者,鼓舞生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与建造

决定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

倾注毛泽东、周恩来心血的碑文

纪念死者,鼓舞生者

多种设计方案反复比较

为做浮雕,解放军被拉去做模特

精心选材、精心施工

第二篇 开国大典历史大揭秘

第一章 国旗飘扬:第一面五星红旗如何升起

天安门城楼里竟藏炸药

赶修升国旗的场所——天安门城楼和广场

制作第一面五星红旗

彭真点将张致祥负责开国大典现场布置工作

李岩献计自动升旗

苏冶奉命制作升旗装置

午夜预演升旗

聂荣臻在升旗按钮前设岗哨

毛泽东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第二章 万众瞩目:开国大典阅兵内幕

最初并没有在开国大典上阅兵的打算

聂荣臻、薄一波向中央提出要在开国大典上阅兵

周恩来决定开国大典举行大规模阅兵式

刘伯承、陈毅为杨成武解压

毛泽东说“一定要搞好,不许搞坏”

对参加阅兵者的选拔十分严格

练习走正步的步兵平均每人踢破了三双鞋

战车部队和骑兵的训练也十分艰苦

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空袭解除要照常受阅

受阅飞机竟是携弹飞行

长安街大点兵

四个梯队的战机实际上由17架飞机组成

“万国牌”武器亮相阅兵式

朱德说:从现在起我才名副其实

第三篇 下马治江山

第一章 收拾旧河山:开国前后毛泽东的几个经济决策

开国前夕,共产党管理经济的能力受质疑

倚重陈云

“三年五年恢复,十年八年发展”

“四面八方”

“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吃”

“飞鸟尽,良弓变”

“不看僧面看佛面”

第二章 莫斯科之行:毛泽东首次跨出国门

毛泽东情不自禁地握住了机要秘书的手

当年毛泽东的一个夙愿

出访苏联之前的准备

穿过西伯利亚

毛泽东与斯大林的首次见面

五个重大问题

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的毛泽东

毛泽东发火了

“斯大林还是可以跟人家妥协的”

第三章 毛、黄经典问答:毛泽东的民主实践

“这是一件大事”

“不多不少则力量大”

“重视人民通信”

“中国永远是党与非党的联盟”

“手掌是肉,手背是肉,不能有厚薄”

“我们要有气魄,不怕骂”

“包起来”和“招回来”

“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却主张民族区域自治”

第四章 少奇老亦奇:开国前夕的刘少奇

受毛泽东委托领导华北局

直接负责审看《人民日报》的大样

中央书记处的雏形

“少奇老亦奇”

天津之行

天津讲话被高岗抓住了小辫子

秘密访苏

斯大林赞赏刘少奇

刘少奇推辞斯大林敬酒

第五章 经济战线的“淮海战役”:陈云一战成名

周恩来向毛泽东推荐陈云

担任中财委主帅

要打一场经济仗

解放军进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

陈云“撑死”囤粮资本家

争夺棉花市场

不法资本家操纵私人运输渠道,操纵上海商品市场

抑制通货膨胀之战

解决“两白一黑”,陈云再战成名

第六章 “国”之基本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

突出民主,保留政协

率宪法起草班子下杭州

研究世界各类宪法

要有中国自己的特点

搞出了“四读稿”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搞宪法是搞科学”

第七章 “家”之基本法:《婚姻法》诞生记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到《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

王明为制定第一部《婚姻法》出过不少力

各阶层共同参与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通过施行

第四篇 内荡穷寇外御强敌

第一章 剑指南中国:开国之际三战役

四野下中南

毛泽东对解放军作战方略的重大调整

“小诸葛”兵败衡宝

进军海南岛

四野王牌军木帆船摧敌立体防御

蒋介石寄望西南

毛泽东大手笔南线大迂回入川

刘伯承、邓小平强调二野各部要军政兼施,恩威并重

第二章 川西剿匪记:蒋介石“陆上台湾”的覆灭(上)

川西土匪十分猖獗

蒋介石要建“陆上台湾”

贺龙派兵进剿两县土匪

匪首勾结土司

争取阿坝藏区的“三雄”

华尔功成烈曾配合解放军剿匪

胡宗南与苏永和设诈降之计

政府工作组在黑水被软禁

天宝亲入虎穴

第三章 川西剿匪记:蒋介石“陆上台湾”的覆灭(下)

毛泽东要求贺龙研究乾隆两定金川

贺龙、邓小平亲定作战方案

动用新组建的轻装师和空军

马塘镇设“前指”

索观瀛投诚

打下麻窝

解放黑水

傅秉勋被捕后自杀

毛泽东说,黑水战役是军政双胜

蒋介石寄希望于马部土匪

双方都在拉拢华尔功成烈

白河再歼顽匪

捉住匪首

第四章 饮马鸭绿江:抗美援朝决策过程全观察(上)

美军大举压境,金日成急修书求救

斯大林给毛泽东写信,请求中国直接派兵入朝

毛泽东一开始在出兵朝鲜问题上十分犹豫

斯大林再次致电毛泽东力劝中国出兵

毛泽东对出兵朝鲜问题考虑得很多

毛泽东说了一段很有分量的话

彭德怀说:“迟打不如早打。”

毛泽东曾经考虑了出兵朝鲜的限度问题

聂、潘会谈后,周恩来讲了那句著名的话

三八线成为中国出兵的警戒线

第五章 饮马鸭绿江:抗美援朝决策过程全观察(下)

中央原定粟裕领军入朝

对于入朝作战,林彪态度消极

点将彭德怀

林彪“装病”、“拒不入朝”的说法并不准确

苏联一开始不肯出动空军

苏联在出动空军方面反反复复

毛泽东说:“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我们去!”

毛泽东送毛岸英入朝作战

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第五篇 西藏、新疆问题的和平解决

第一章 布达拉宫之春:毛泽东与西藏的和平解放

“驱汉事件”的发生

回击分裂主义分子

毛泽东考虑经营西藏的四个原则

下决心发起昌都战役

消灭藏军主力后仍然贯彻和平解放的方针

团结西藏上层

西藏上层发生分化

毛泽东坚持解放军进驻西藏

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章 润公再请文白:新疆和平解放

中山狼盛世才对共产党大开杀戒

反分裂,一野挺进大西北

斯大林建议中共向新疆大批移民

毛泽东与新疆“三区”领导人直接联系

毛泽东亲自请张治中出面争取新疆国民党军队起义

毛泽东派邓力群到迪化

陶峙岳遣走叶成等人

陶峙岳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

第六篇 防灾患于未然

第一章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毛泽东治水患

毛泽东看到一份电报后,不禁流下了眼泪

毛泽东接连写了三个批示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荆江分洪,堪称世界水利工程史奇迹

毛泽东一直想驭马考察黄河全程

第二章 除恶务尽:大镇反

毛泽东批干部心慈手软

毛泽东说:“除恶就是行善”

稳、准、狠

镇压反革命,要运用法律武器

清理隐藏在党内的反革命分子

毛泽东对“杀”字十分慎重,亲自创立了“死缓”刑名

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实行人道主义

反“潜伏”

第三章 城狐社鼠毁基业:大力反腐败

我们不当李自成

高岗向毛泽东举报党内贪腐问题

发起“三反”斗争

毛泽东坦言:全国要枪毙一万至几万贪污犯

毛泽东元旦团拜会上的一席话令部级干部坐立不安

集中力量“打老虎”

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更多的干部

毛泽东提出“三反”运动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进入“五反”战斗,毛泽东剥夺投机商的生存空间

施重典和搞团结,毛泽东理政张弛有度

第四章 新中国第一贪腐大案:刘青山、张子善的人生轨迹

家境贫寒,早年革命

当了大官,蜕化变质

不听忠言,一意孤行

东窗事发,双双被捕

案情严重,毛泽东亲自过问

是要他俩,还是要中国?

追悔莫及,保定伏法

第五章 一场风波:高、饶事件始末(上)

毛泽东曾救高岗一命

饶漱石的经历

毛泽东如何分析高、饶的关系

借一份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名单,高、饶向刘少奇发难

毛泽东对高岗问题指示:“公开揭露!”

众人的批评与高岗的申辩

众人的发言和高岗的态度

饶漱石说:没有反刘少奇,只是对刘少奇不尊重

第六章 一场风波:高、饶事件始末(下)

关于高岗第一次自杀的三种说法

对高岗的批评仍在继续

周恩来亲赴东北说明高岗问题,与毛泽东商讨对高岗的下一步安排

“东北王”还是自杀了

华东局批饶漱石问题

高岗自杀之后,饶漱石在1954年底交出了书面检讨

毛泽东关于高、饶问题的结论性意见

饶漱石问题升级

饶漱石“文革”收监保命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20世纪30年代,中共的人民军队,创建了许多块革命根据地。为了表现人民政权的独立性,表示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根本决裂,并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与国民党领导的政权区别开来,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创立的革命根据地实行独立国名制。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支部,是归共产国际领导的。所创建的革命政权,也是模仿苏联的苏维埃体制。因此,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决定,用“苏维埃”一词称谓国名。但是,为了与苏联等国区别开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又想到,要在“苏维埃”前边,加上“中华”二字。这样既体现中华民族的特色,又能体现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光是如此也不行。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国家,有许多少数民族,有许多阶级和阶层,到了中国近代,人民又普遍赞成共和,“共和国”这三个字,可以说深入人心。因此,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为,还要在国名中加上“共和国”三个字,这样才能切合民众需要,更有号召力。

于是,当年在中央苏区,共产党即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国名。1931年11月,中共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虽然当时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只占全国领土的一小部分,但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不仅限于代表共产党领导的地区政权,而是代表全中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这个看法是一致的: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一定要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统一全中国的苏维埃国家,因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是全中国的国名。

但是,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和共产党认识的深化,这个国名也在发生变化。1935年12月,毛泽东认为,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并且企图灭亡中国,已经使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中国绝大多数人是要抗日的。为了团结绝大多数人抗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名,也应当有适当调整。根据这一点,他提议、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意,在国名中加进了“人民”二字,成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全称。

无疑,“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已经与苏联的国名有很大不同,也与国民党政权的国名根本不同。后来,中国共产党还使用过“工农共和国”的国名。实际上,“工农共和国”就是“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因为“苏维埃”本身就代表工农专政的意思,而且工农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是人民的主体,也是中国革命的主体,用“工农共和国”简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是适当的。

当日本侵略者加紧侵华时,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更广泛的抗日力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后又将“工农共和国”的国名改为“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曾解释说,过去,我们提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没有错。现在,我们要团结一切爱国力量抗日,要用“人民共和国”的口号。我们的事业是代表全民族的,用这个口号,是为了团结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势力一致抗日。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中国共产党又把国名改为“民主共和国”。这样做,是为了反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实行一党专制。当时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位于边区,是统一中国的一部分,中共中央提出的国名,是共产党所主张的全中国的国名,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策略,是同国民党专制统治斗争的手段。

1940年1月,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写下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果,也是对将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性质的论述。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现阶段中国的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将来建立的人民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实行工农联盟,有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多个阶级参与的政权。新民主主义社会最终要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但我们现在革命的最初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样的共和国,既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那样的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根据这个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创新的成果,当时,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将来要建立的新国家初步定名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由于当时尚处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只是把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作为一个长远奋斗目标,而没有正式称延安等革命根据地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只是在一些文章和讲话中把它作为对未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目标的表述。如,“我们将来要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等。

虽然当时中国共产党没有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作为将来要建立的新中国的国名,但这种提法已经在一些中共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电中使用过,它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对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新中国的认识水平,也说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论述,已经为后来给新中国取国名打下了一定基础。

“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1947年,相对于国民党军队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占优势,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的阶段,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7年10月,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是要从根本上推翻蒋介石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一个新中国。他在为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政治宣言中公开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纲领:

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对将要建立的新国家进行政治性质上的表述,其中包含了新中国的政治含义。这个表述的核心是人民民主。当时,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不光对于“民主”二字十分重视,而且对于民主的实质也十分重视。从当时的共产党内文件和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许多讲话中可以看出,他们认定,未来建立的新中国,一定要是民主的,国名也应该有“民主”两个字。

正是从人民民主这个基本点出发,毛泽东曾经在不同场合下对共产党即将建立的新国家的国名作了表述。表述中,毛泽东十分突出的是“民主”二字,这是此前中国共产党使用的国名中所没有的。当时毛泽东表述新中国国名的全称用语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一点在毛泽东于1948年1月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表述得最明确。在这个文件中,毛泽东两次使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一词。他写道:

这个人民大众组成自己的国家(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并建立代表国家的政府(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工人阶级经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对于人民大众的国家及其政府的领导。

这段话括号里的字,就是毛泽东两次表述新中国国名的话。十分明显,当时毛泽东已经考虑,即将建立的新中国,要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名。

1948年3月20日,毛泽东对建立新中国的大体时间作了预计。他在当年他亲笔起草的《关于情况的通报》一文中说:

本年内(指1948年——笔者注),我们不准备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因为时机还未成熟。在本年蒋介石的伪国大开会选举蒋介石当了总统,他的威信更加破产之后,在我们取得了更大胜利,扩大更多地方,并且最好在取得一、二个头等大城市之后,在东北、华北、山东、苏北、河南、湖北、安徽等区连成一片之后,便有完全的必要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其时机大约在1949年。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开国大事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完颜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02604
开本 16开
页数 3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5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70.5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3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