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造生命(李玉茹与20世纪下半叶京剧创作演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傅谨单跃进主编,李玉茹老师可能不像其他表演艺术家那样有更多的艺术展示,也就失去了她应有的更高层面的艺术地位和社会影响,但以她的学识、她的涵养、她的思考、她的大气,作者以为她称得上是我们京剧界的艺术大家!我们看到了京剧界、戏曲同行们对李老师的艺术、人格的认同和共识。
| 图书 | 传承创造生命(李玉茹与20世纪下半叶京剧创作演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传承创造生命(李玉茹与20世纪下半叶京剧创作演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傅谨单跃进主编,李玉茹老师可能不像其他表演艺术家那样有更多的艺术展示,也就失去了她应有的更高层面的艺术地位和社会影响,但以她的学识、她的涵养、她的思考、她的大气,作者以为她称得上是我们京剧界的艺术大家!我们看到了京剧界、戏曲同行们对李老师的艺术、人格的认同和共识。 目录 序 马博敏 岁月记忆 怀念师妹李玉茹王金璐 太怀念她了马崇仁 深切怀念李玉茹同志陈 东 值得我们学习的京剧艺术家李玉茹马科 探索·创新·融化 ——跟随李玉茹老师工作的感受 孔小石 我和玉茹大姐一起演戏孙正阳 想当年张丙昆 卓尔不群李玉茹陈朝红 追忆恩师李玉茹的艺术创新 吕爱莲 与李玉茹老师的最后谈话和宝堂 温故而知新 ——在李玉茹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奎生 怀念王世民 昔日红颜已白头 宋词 艺品探微 一个特别会演戏的新型京剧演员庞曾涵口述戴健整理 名剧的魅力 ——向李玉茹老师学习《宇宙锋》的三部曲 沈绮琅 《青丝恨》研讨会上的发言荣广润 从近代王魁戏结局看李玉茹《青丝恨》的突破王安祈 传统与前卫 ——从《镜狮子》和《青丝恨》看花甲之年李玉茹关于京剧的思考和 行动李如茹 20世纪60年代《百花公主》剧本改编考证刘思远 《醉酒》:一个洋学生对梅兰芳和李玉茹扮杨玉环的 比较和感想魏莉莎 李玉茹“论艺”及其“艺事”回顾黄正勤 忆李玉茹的打炮戏杨明 李玉茹与京剧女扮旦角的创新演绎范思玫 李玉茹戏曲编演论浅识贯涌 论李玉茹的“传情写意” 贾志刚 李玉茹戏剧意识探寻田志平 “李玉茹现象”及其启示沈鸿鑫 传承与创作在亚洲传统戏剧中的表象李墨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及其时代 ——1930年代中国社会对戏曲的认识与实践 平林宣和 从李玉茹看现代戏曲教育的成功实践李伟 后记 傅谨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传承创造生命(李玉茹与20世纪下半叶京剧创作演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傅谨//单跃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5475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0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821-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5 |
| 宽 | 168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