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读故宫(一座宫殿的历史和建筑)
内容
编辑推荐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古代叫紫禁城。由张加勉编著的这本《解读故宫:一座宫殿的历史和建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这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居住城的历史和建筑结构。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爱好者,尤其是对北京宫殿感兴趣者来说,本书的出版绝对是一大福音。

内容推荐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皇宫中历史最悠久、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封建皇宫。北京紫禁城虽然在明、清两代一直不断地营建、重建、改建、扩建,但它基本规模仍然是明永乐时期所确定的紫禁城,至今仍能看到许多明代的古建筑。这是弥足珍贵的。

《解读故宫:一座宫殿的历史和建筑》以介绍北京故宫的建筑为主,插入相关的文史知识,配有相当数量的实景照片,便于读者更加详细地了解北京故宫。

《解读故宫:一座宫殿的历史和建筑》由张加勉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故宫的前世/1

 1 北京古城的前身——蓟城的几度变迁/2

蓟城——两周诸侯国的王城/2

幽州城——汉唐州郡的治所/2

辽南京城——建于旧幽州城的辽国陪都/3

金中都——中国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4

元大都——体现儒家文化的城市/5

 2 明初三都/10

吴王宫营建概况/10

明代临濠(凤阳)中都城营建概况/11

明代南京大内营建概况/12

 3 明代迁郜北京始末/14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变”/14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15

 4 明北京城和紫禁城修建始术/16

明永乐时期/17

明正统时期/18

明嘉靖时期/18

明末时期/19

明代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的布局特色/19

 5 清北京皇城与紫禁城/22

清代皇城/23

清代紫禁城/24

第二章 故宫的营造法式/29

 1 中国古代宫城的设汁思想/30

遵循周礼古制的王城规划思想/30

非壮丽无以重威/33

象天法地,以显帝王之尊/33

天子居中而立/37

阴阳五行,以求吉祥/37

尊祖孝亲/38

天子至尊的礼序/39

 2 古代宫城的基本规制/40

古代宫城基址规模之制/40

城中城之制/41

“五门三朝”之制/42

“左祖右社”之制/43

“前朝后寝”之制/43

中轴对称之制/45

四隅之制/46

郊坛之制/46

 3 紫禁城单体建筑的等级差别/48

台基形式与等级/48

高台与建筑等级/48

面阔间数与建筑等级/51

丹陛桥与建筑等级/52

宫门前建桥与建筑等级/53

木材的材质与建筑等级/54

柱色与建筑等级/54

房顶形式与建筑等级/54

蹲脊兽的数量与建筑等级/56

琉璃瓦颜色与建筑等级/57

门色、门钉与建筑等级/57

建筑彩画与建筑等级/58

 4 督建官员和著名工匠/59

明代督建官员和著名工匠/59

清代著名工匠/61

第三章 故宫的建筑形制/63

 1 城池建筑/64

紫禁城城墙/64

紫禁城角楼/65

紫禁城护城河/65

内金水河/66

 2 紫禁城四门/67

午门/68

东华门/69

西华门/70

神武门/71

 3 重要的宫门/72

太和门/72

协和门、熙和门/74

乾清门/74

景运门、隆宗门/75

 4 宫廷广场/77

太和门广场/77

太和殿广场/78

乾清门广场/79

 5 外朝三大殿/81

太和殿/81

中和殿/83

保和殿/84

 6 外朝三大殿的辅助建筑/86

体仁阁与弘义阁/86

文华殿/88

武英殿/90

 7 内廷后三宫/92

乾清宫/93

乾清宫东、西庑房/94

交泰殿/99

坤宁宫/100

养心殿/102

 8 太子宫、皇子宫/106

毓庆宫/106

重华宫/107

乾清宫东五所/109

南三所/111

 9 后妃寝宫/112

景仁宫/112

延禧宫/115

承乾宫/116

永和宫/117

钟粹宫/119

景阳宫/121

永寿宫/123

太极殿/124

翊坤宫/126

长春宫/128

储秀宫/130

成福宫/132

 10 紫禁城巾的御花园/133

御花园/133

宁寿宫花园/139

建福宫花园/144

慈宁宫花同/146

 11 紫禁城中的佛寺、佛堂/148

雨花阁/148

英华殿/150

慈宁宫大佛堂/152

 12 紫禁城中的道庙/152

钦安殿/152

天穹宝殿/155

城隍庙/155

四神祠/155

 13 皇帝家庙和斋宫/156

奉先殿/157

斋宫/158

 14 太上皇宫和太后宫/160

宁寿宫/160

慈宁宫/169

寿康宫/171

寿安宫/172

 15 宫廷藏书楼/173

文渊阁/173

搞藻堂/175

 16 其他建筑/176

内阁大堂/176

南薰殿/177

箭亭/178

断虹桥/178

井亭/179

内会水桥/180

第四章 故宫建筑装饰细节/181

 1 屋顶装饰/182

琉璃瓦/182

正吻/182

垂兽和戗兽/183

蹲脊兽/183

殿顶跑龙/185

宝顶/186

 2 斗拱/186

室外斗拱/187

室内斗拱/187

 3 外檐装修/189

金扉金锁隔扇门和槛窗/189

金丝楠木门窗隔扇/190

支摘窗/190

横披窗/191

雀替/191

楣子与坐凳栏杆/191

匾额/192

楹联/193

垂花门/193

垂花柱式窗罩/194

 4 内檐装修/195

彻上明造/196

天花/196

盘龙藻井/197

隔扇/199

壁纱橱/200

各式雕花木罩/200

仙楼/201

垂花柱式门罩/202

 5 建筑彩画装饰/203

和玺彩画/203

旋子彩画/204

苏式彩画/205

 6 宫廷陈没/205

太和殿陈设/205

中和殿陈设/207

乾清宫明间陈设/207

养心殿明间陈设/208

 7 展示皇权威仪的露人陈设/209

日晷/209

嘉量/210

江山社稷金殿/211

鎏金铜缸/211

铜香炉/212

铜鹤和铜龟/212

铜门狮和鎏金铜门狮/213

铜龙、铜鹿/214

铜凤/214

铜麒麟/214

露陈墩/215

玉璧铜座屏/216

仪仗墩、品级山/216

 8 影壁/217

“八”字形琉璃影壁/217

随墙琉璃影壁/218

五彩琉璃九龙壁/219

木屏风/219

大理石屏风/220

 9 墁地和墙体/221

御路/222

金砖墁地/222

磨砖对缝/223

 10 叠石山、叠石山盆景和奇异峰石

盆景/224

堆秀山/224

海参石/225

诸葛拜斗石/225

木变石/226

 11 石雕装饰/226

御路石/226

汉白玉石螭首/227

浅雕云纹石台阶/228

汉白玉石雕花柱头/228

汉白玉石雕花栏板/229

汉白玉石雕夹旗杆座/230

试读章节

太子宫、皇子宫分别是指专为皇太子、皇子、皇孙所建的居所。明代太子宫今已不存。现存的清代太子宫大多只住过一任太子,因太子登极后,便因是“潜龙邸”而不再入住皇子。太子是皇储,地位显赫。因太子宫位于紫禁城的东部,民间常以“东宫太子”相称。

◎毓庆宫

毓庆宫位于内廷东路。明弘治年问,这里新建了一座供奉太后神位的奉慈殿。明隆庆年间,将奉慈殿改名为神霄殿。清康熙十八年(1679),拆除了神霄殿等建筑,为皇太子允扔修造了一座寝宫——毓庆宫。允扔被废之后,这里成为皇子、皇孙的居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仅12岁的弘历因得到祖父康熙皇帝的赏识,恩赐住进了毓庆宫,17岁结婚时迁居乾清宫西五所的二所(重华宫)。乾隆八年(1743)改建毓庆宫,并添建后殿。

乾隆年间,在乾清宫上书房读书的皇子、皇孙大多居住在毓庆宫,直至15岁才迂到宫外的官邸。皇十五子颐琰(嘉庆皇帝)从5岁到15岁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初期,因太上皇乾隆仍住在养心殿,嘉庆皇帝便以毓庆宫为寝宫。嘉庆皇帝入主养心殿后,毓庆宫作为皇帝的“潜龙邸”,不再入住皇子。清末幼年即位的光绪皇帝,便被安排在毓庆宫读书,翁同铄、孙家鼐、夏同善、孙治经先后担任老师。1911年以后,清逊帝溥仪仍在毓庆宫读书。

毓庆宫是一座四进院落的大宫殿。主体建筑毓庆宫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前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是槛窗,后檐明间有一个穿廊与后殿相通。穿廊面阔一间,进深三问,东西两侧都是槛窗。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前檐明间与穿堂相通,廊檐安装有小板门,次间、梢间都是槛窗,后檐也都是槛窗。后殿室内明间悬挂有“继德堂”匾额,嘉庆皇帝为皇子时赐西次问藏书室名为“宛委别藏”,东耳房名为“味余书室”,东侧围房名为“知不足斋”。两侧共有20间围房。

◎重华宫

重华宫位于西六宫区北面、西二长街北端百子门的斜对面。

此处本是明中期为未成年皇子所建的宫殿西七所。清初改为乾西五所,供未成年皇子所居。雍正五年(1727),皇四子弘历奉其父皇之命,从毓庆宫迁到乾西五所中的二所居住,一直住到即皇帝位。乾隆皇帝即位后,这里便升格为潜邸,在此建重华宫。嘉庆七年(1802)和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

重华宫占据了原乾西五所中三个所的面积,由三个宫院组成。院内从南至北排列着三座宫殿,即前殿崇敬殿、中殿重华宫、后殿翠云馆。重华宫的东侧院是漱芳斋,西侧的院落改建为重华宫的厨房。

崇敬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前出抱厦三间,内悬挂着乾隆帝御笔亲题的匾额“乐善堂”。“乐善堂”是雍正十一年(1733)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时,同时受赐的。堂内还悬挂着乾隆帝自拟、大臣张廷玉敬书的楹联“圣训光昭敬诚常自勖,天伦敦叙忠孝在躬行”。堂内中部为宝座。乐善堂的东西暖阁供佛像。东暖阁内悬挂有康熙帝书写的“意叶心香”匾,楹联“莲花贝叶因心见,忍草禅枝到处生”。西暖阁悬挂着“乾隆帝书写的匾额“吉云持地”,楹联“满字一如心得月,梵言半偈舌生莲”。

重华宫正间内设宝座,东室匾额书“芝兰室”,两边悬挂着雍正帝御赐的楹联:“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微弄笛船”。西室曾是弘历大婚时的洞房,当年女方陪嫁的楠木大柜仍在。室内悬挂着乾隆御笔亲题的楹联“篆袅金炉入座和风初送暖,花迎玉佩映阶芳草自生荣”。

重华宫的东庑,名葆中殿,殿内额书“古香斋”,楹联“四壁图书饶古色,重帘烟篆挹清芬”。重华宫的西庑名浴德殿,殿内匾额书“抑斋”,楹联“赏心于此遇,即事多所欣”。

翠云馆是最后一层殿宇,是乾隆为皇子时的书房。正中设宝案,上置文房四宝。宝案后墙挂有大幅中堂,为乾隆手书的《读左传季文子出莒仆》。内部装修所用的木材都是香楠木,做工精美,其金漆隔扇格调极其高雅。

漱芳斋亦是乾隆做皇子时读书的地方,为“工”字形殿,有前后两座厅堂,其中前殿与南房、东西配殿围成独立的小院。殿前东西配殿各三问,东室匾额“高云情”,楹联“瑞景琼楼开锦绣,欢声珠阁奏云韶”。东次室名静憩轩。后殿名金昭玉粹,东间是随安室,西为风雅存小戏台。小戏台四角攒尖顶,台面仅几平方米,坐西面东,匾额“风雅存”,楹联“自喜轩窗无俗韵,聊将山水寄清音”,皆为乾隆亲笔所书。

◎乾清官东五所

乾清宫东五所位于东六宫之北,御花园之东,宁寿宫花园的西北。明代和清初是皇子的居所。明代宫中资格较老、地位较高,但又未能升为嫔妃的宫女和皇帝的乳母等,也居住在这里。清代时,皇子幼年时随母亲住在东、西六宫,到10岁时要迁出,住进毓庆宫或其他宫区。到成婚年龄就要依旨迁居东、西五所或南三所,或其他供皇子居住的宫院。受封为亲王、郡王后,要搬到皇帝赐予的王府中居住。嘉庆皇帝做皇子时曾住在乾东五所中的东数第二所,成婚后移居撷芳殿。清咸丰朝以后,因皇子渐少直至绝无,故乾清宫东五所的殿宇陆续改作他用。晚清时,乾清宫东五所成了古董房、四执库、敬事房、寿药房、如意馆。

古董房是内务府专门收储古玩器皿的库房。紫禁城内这样库房有很多,这里只是其中之一。四执库是专门收储皇帝所用的冠、袍、带、履的库房,同时也收储皇帝寝宫的帏帐。敬事房是太监首领的办事机构,专司接奉谕旨,核收外库钱粮,巡察各门启闭、火烛关防,承应宫内事务及礼仪,甄别调补内监等。清晚时期从乾清门西侧的庑房移到这里。寿药房是清内廷煎药和配制膏、散、丸、丹的制药机构。光绪年间,珍妃最初被囚禁在成福宫北、人称老苑的空宫里,后来转禁在乾东五所寿药房的配殿,后来又转禁在景祺阁北面的空房里。如意馆是清宫廷绘画及雕琢玉器的机构,清中期以前属内务府造办处。当时造办处位于慈宁宫之南。故宫流传下来的许多帝后画像和行乐图,多出自如意馆画师之手。

P106-110

序言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古代叫紫禁城。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都非常优越,有三干多年的建城史,是辽、金、元、明、清五朝建都之地,有过四座大内皇宫。辽、金的都城和皇宫在改朝换代的战争中焚毁了。洪武元年(1368),徐达率领大军攻克了元大都,逐元帝于漠北。在朱元璋执政的洪武年间,曾先后修建过南京吴王府、临濠(凤阳)中都、南京大内三座大明皇宫。

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并在北京重建新都和皇宫。由于要弘扬大明王朝的新气象,又有明初所建三座大明皇宫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明成祖朱棣对北京都城和皇宫的修建自然会有更新、更高、更符合汉族礼制的要求。北京紫禁城的修建毕竟是在农业文明时代,所用的建筑材料是传统的土木砖石,所用的建筑工艺也是传统的大木结构,除选材精到和做工精细外,紫禁城的宏伟壮丽、皇权神圣主要是靠建筑的空间系列变化来表现。因此,紫禁城建筑的群体布局和文化内涵便是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皇宫的布局设计强调天命至尊、皇权无上,集君权、族权、神权、夫权于一身的皇帝,成为人间的最高代表。因而必然要以封建时代特有的儒家学说、风水学说作为指导思想,在布局设计上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仔细的推敲。所以北京紫禁城的布局规划,最符合《周礼·考工记》所载的有关王城的规划设计。虽然在两千年前的周代就有理想的王城规划设计,但历史上成功的实例却不多见。在明代以前,只有元大都皇宫算是最成功的一例。但北京紫禁城的布局规划,在体现皇权至高无上方面远远超过元大都皇宫,也更有汉族文化特色。

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大变革中,战胜的一方总是要把战败王朝的都城和皇宫付之一炬,繁华的都城和金碧辉煌的皇宫都化作熊熊燃烧的大火、浓烟、焦土、瓦砾,很少有都城和皇宫能幸存下来。明初所建的南京吴王府、临濠(凤阳)中都皇宫、南京皇宫,虽然有不同的命运,但在清初时就已是残破不堪,有的已成一片废墟了。只有北京紫禁城作为大明皇宫历时224年后,在明、清换代的战争中又幸存下来,继而又成为大清王朝的紫禁城,此后又传十帝,历时267年。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皇宫中历史最悠久、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封建皇宫。北京紫禁城虽然在明、清两代一直不断地营建、重建、改建、扩建,但它基本规模仍然是明永乐时期所确定的紫禁城,至今仍能看到许多明代的古建筑。这是弥足珍贵的。

本书以介绍北京故宫的建筑为主,插入相关的文史知识,配有相当数量的实景照片,便于读者更加详细地了解北京故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读故宫(一座宫殿的历史和建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加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32969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4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