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五彩斑斓--广东瑶绣/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五彩斑斓——广东瑶绣》分册,具体介绍了:瑶山贡布、无字传授、巧手刺绣、绣藏故事等内容。本书由李筱文著。

内容推荐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堪称广东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五彩斑斓——广东瑶绣》分册,具体介绍了:瑶山贡布、无字传授、巧手刺绣、绣藏故事等内容。

从《五彩斑斓——广东瑶绣》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书由李筱文著。

目录

瑶山贡布

 瑶族的历史足迹

 排瑶与过山瑶

 各具特色的生活习俗

 五彩斑斓的服饰

无字传授

 自幼飞针走线

 母传女,婆传媳

自然飞绪

 构思:来自山水的灵感

 绣料:造得高机织细布

 针法:儿孙世代绣罗衣

 用具:欲善其事先利器

巧手刺绣

 挑花:十字挑出五彩色

 刺绣:诗情画意的组合

 绣品:花裙花帕花腰带

 织带:寄托内心千般情

绣藏故事

 悲壮感人的盘王印

 蜘蛛的传说

 美丽的公主冠

 长鼓颂英雄

万家传承

 丰富的文化内涵

 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珍贵的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

试读章节

如芦田庞姓族谱所载:其开山祖“庞国辉,明朝洪武十六年从广西贺县黄茶山来穗,住阳山芦田横水乡”。阳山庞氏在庞国辉以前有四代人均在贺县留居,国辉抵阳山后传下十六代,居阳山秤架603年。阳山秤架至今依然是瑶族聚居地方并成立了瑶族乡。

乳源瑶族自治县龙南乡海岱村的黄姓瑶自言其祖先从阳山县秤架太平洞、南木村(其实南木村在贺县)迁来,显然其迁徙路线由桂北(贺县)一阳山一乳源一路走来,这里的瑶族语言与当地过山瑶语不同,带有排瑶语音,应与阳山瑶族有血缘关系。据贺县文化馆刘小春调查:贺县桂岭有不少排瑶先人古墓。关于贺县原有排瑶居住的史实,贺县政协文史委及广西通志馆的同志曾作过考察,认为当时较早于壮族定居在南乡、桂岭、大宁、双程之前的居民可能是瑶族。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贺县就有瑶族聚居。《宋史·蛮夷列传》载:“蛮瑶者,居山谷间,其山自衡州长宁县属桂阳、郴、连、贺、韶四州。”

从贺县瑶人珍藏的《评王券牒》亦载:“宋正忠景定元年……古置东南西山,置广东海连山、广西(东)怀集山,右成铜鼓山,北置通儒乡,继聚南山,广西程家八峒山,南木山(今贺县贺城乡境内),又置流眉山,又置大罗等山……桂东桂南八面山。”其中的程家八峒,即是今贺县与南乡毗邻的步头双程八山。说明当时贺县的东北部地区均为瑶族的聚居地。据贺县有关资料反映,当地过山瑶和土瑶均晚于宋代进入贺县;由此可以推论当时居住在桂岭、双程、南乡的瑶族是排瑶支系。

由于排瑶聚族而居,声势壮大,性情强悍,在湘、粤、桂地区影响较大,曾多次招致明、清封建王朝的疯狂剿杀,连山五大排中的里八洞、火烧排就是被官兵围剿焚烧殆尽,落下“火烧排”的名字。而在这两排居住的瑶民,被迫迁居到了金坑大小龙山等地。

至今为止,可知排瑶是广东瑶族甚至全国瑶族定居时间最长、社会结构最为完整、民居建筑最为古老、民族特色最为浓厚的支系之一。排瑶族谱及口头传说均谈及其祖先从湖南辰、道州,经桂北迁来连山、连南,并在宗教仪式上“过九州”,让先人灵魂随“九州”路回到祖先故地。这也许是对“湖南九州”仍有记忆,或“九州”是排瑶祖先曾经逗留过的地方。  据练铭志、马建钊、李筱文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根据族谱则可从其(排瑶)记录世系的代数(每代约25年)推算出迁徙的大致年代。从罗列的族谱看,排瑶最早人粤者是原火烧排的房姓。排瑶41代人,按25年一代当在千年以上;里八洞排沈姓39代定居连南,亦在千年左右。所以界定排瑶最早入粤的时问定在唐宋之间的五代似较为合理。此外有军寮排李姓,定居29代约700年,大概在宋、元之交;其余姓氏一般在连南定居20代左右,亦超过了500年,约在元、明之际。三排的盘姓龙姓,定居16代约400年,相当于明代中后叶,但其居民多从油岭、南岗排迁出,其祖先在三排之前已定居连地。

由此得知排瑶的迁徙入粤也不尽一致,从唐、宋的五代至明中叶几百年间陆续进行。明代战乱,又迂回迁徙在粤北附近山区。当时的火烧排、里八洞排、军寮排同属连山县管辖,与贺县地域相连,部分瑶族从湖南进入桂北到连山连南,是顺理成章之事。P10-12

序言

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凝结着民族的智慧,连结着民族的情感。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共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在价值观念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全体社会成员加强沟通和增进情感的桥梁,是广大群众共同的精神纽带。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粤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少有的,目前有7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8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一首粤剧曲调,能勾起无数广东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一段生龙活虎的“醒狮舞”,可令世界各地的广东人对故乡魂牵梦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书写出南粤文明的壮丽史诗。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因后继无人濒临灭绝,加上一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的民族就可能面临文化的失忆,造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损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要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抓紧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生活,在保护中利用,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同发展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要鼓励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和宣传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全体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增强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使那些处于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在对我省珍贵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读者从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该系列图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知识性。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二是呈现立体性。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三是体现通俗性。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整套丛书堪称我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对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和编辑人员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为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

2008年9月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五彩斑斓--广东瑶绣/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筱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97594
开本 16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523.6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