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文化/新版雅俗文化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套精品文化图书,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引领普通大众,沿着历史的轨迹,与文化对话,近距离探求文化的内涵。书系还是少年儿童了解传统文化、亲近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优秀读本,使他们在乐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这本《梦文化》(作者贡方舟)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梦从何来?《列子》中说“神遇为梦”,《荀子》中说“心卧为梦”,《黄帝内经》中说“凼病而梦”,西方人说“潜意识为梦”……概而言之,梦为心事,梦由心生。

梦是人人皆会面对的神秘现象,因此占梦之学应运而生,梦与占梦之学自古以来就用于神道设教,渗入王权、战争、宗教、文学、艺术,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处独特的景观。

《梦文化》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从探讨梦的起源及心理机制入手,对古代梦理论、占梦之学、梦的影响、逸闻趣事等方面做了钩沉考证,以飨读者。

《梦文化》的作者是贡方舟。

目录

序一 季羡林序(第一版“雅俗文化书系”序)

序二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序

的言梦开始的地方

第一章 鸿蒙初开——梦文化的源起

第一节 大象无形——梦与梦文化

众人皆梦——梦的普遍性/盲人摸象——梦的神

秘性/梦境图腾——什么是梦文化

第二节 管窥梦心——梦从何处来

史前先民的梦魂观念/《尚书》中的神明入梦说/

《黄帝内经》中的固病而梦说/西方的潜意识与梦

第三节 取象比类——梦有何价值

梦的象征与解读/符号象征与主题象征/占断之

梦与文学之梦

第二章 斯芬克斯的谜底——占梦理论谈

第一节 窥视未来的镜子——占梦的诞生

黄帝梦得风后——殷商前的占梦/从段人梦鬼到

飞熊入梦——殷周时代的占梦

第二节 从梦象到占验一占梦的定义

管窥一斑——什么是占梦/梦象、释梦与占

断——占梦之辞

第三节 双管齐下——占梦理论发展与梦的分类l

理论的雏形——《周礼·春官》中的“六梦”说/

理论的基石——王符的《潜夫论·梦列》/理论的

巅峰——陈士元的《梦占逸旨》/理论的补充——

梦海拾遗/采百家之长——当代梦的分类论说

第三章 审测而说,实无书也——占梦实践谈

第一节 “道貌岸然”——占梦家与占梦书

先秦两汉的占梦家与占梦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占梦家与占梦书/隋唐以来的占梦家与占梦书/

《敦煌遗书)中的占梦书

第二节 从梦象到梦兆——灵活多变的占梦之术

触类旁通——借他法以占梦/真亦假来假亦

真——占梦中的直解、转释与反说/条条大路通

罗马——转释占梦的种种技法

第三节 从占验到占断——深藏不露的占梦之道

审其变征,兼考内外——占梦尊原则/贵贱有别,

邪正有分——占梦先看人/五不占,五不验——

占梦要取舍/巧言附会求应验——占梦有窍门

第四章 棋罢不知人换世——梦与政治、宗教

第四节 铁马冰河入梦来——梦与政治

公然的神道设教——梦与王权/黑暗中的角

力——梦与权力斗争/沙场上的神旨——梦与

战争

第二节 梦幻泡影——梦与宗教

万事皆有因——梦与宗教的渊源/梦中行处一时

休——佛家的梦/黄粱犹末熟,一梦到华胥——

道家的梦

第五章 梦入江南烟水路——梦与文学、艺术

第一节 大厉、蝴蝶与骷髅——散文中的梦

叙妖梦以垂文——《左传》中的梦/庄生晓梦迷蝴

蝶——《庄子》中的梦/夜来携手梦同游——汉代

以后的梦与文

第二节 神女与鬼怪一辞赋中的梦

何神女之姣丽兮——宋玉笔下的梦/何妖孽之敢

臻——汉赋中的梦/舅繁兮若轻云之蔽月——两

汉以后辞赋中的梦

第三节 悲欢离合总是情——诗词中的梦

乃寝乃兴,乃占我梦——《诗经》中的梦/十年一

觉扬州梦——唐代诗词中的梦/夜来幽梦忽还

乡——宋代诗词中的梦

第四节 黄粱、丽娘与红楼——戏曲、小说中的梦

一枕黄粟付春梦——元朝前戏曲、小说中的梦/

良辰美景奈何天——元明戏曲中的梦/红楼梦断

晓莺啼一一明清小说中的梦

第五节 云想衣裳花想容——梦与音乐、舞蹈、绘画

龙吟十弄霓裳舞——梦与音乐、舞蹈/忽然梦里

见真仪——梦与绘画

第六章 万事到头都是梦——梦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 枕上片时春梦中——梦与两性

犹恐相逢是梦中——姻缘之梦/子规啼破相思

梦——性爱之梦

第二节 病魂常似秋千索——梦与生老病死

杳然俱是梦魂中——出生之梦/楼头残梦五更

钟——疾病之梦/彷佛梦魂归帝所——死亡之梦

第三节 进退是非俱是梦——梦与人生祸福

个个公卿欲梦刀——升官发财之梦/梦笔深藏五

色毫——才学之梦/一场愁梦酒醒时——噩运

之梦

第四节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奇梦大观

梦里走出的门神——唐玄宗梦钟馗/一场儿戏一

场梦——朱元璋私换状元/香消玉殒为这般——

黄庭坚的前生/画中两僧求相会——陆坚因画

病愈

试读章节

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做梦。神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即使脑干受损的病人仍然可以做梦,只有脑部顶叶受损后才可能无法做梦。而在古人眼中,“无梦”是一种极致境界。《庄子》中提到只有所谓“真人”才能“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因为真人能顺应天道自然,达到“无梦无忧”的状态。

金圣叹在评点《西厢记》时将“无梦”的情形扩展为两种——“至人无梦”和“愚人无梦”。“至人无梦,无非梦也,同在梦中而随梦自然”,这里的“至人”很像《庄子》中的“真人”,他们清醒时和睡眠时一样的无忧自在,自然谈不上做梦;“愚人无梦,非无梦也。实在梦中而不以为梦”,愚人不是不做梦,而是无法识别梦,身在梦中而不自知。

对于大多数大脑健康的人来说,既难以达到至人“寤寐一如”的境界,又实在比愚人聪明那么一点点,做不到“蕉鹿自欺”,所以我们自然会经常坠入“颠倒梦境”,被那些瑰丽诡谲的梦体验所困扰。

“心卧则梦”,科学家相信,人每晚都会做很多个梦。然而,我们往往只会记得一个梦,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做过梦。这是因为每一个梦的记忆都会在下个梦开始前被抹去。古代占梦中有一种说法叫“梦有始终而觉侠其者”,形容的就是人对梦记忆的遗忘。人做梦的频率非常高,据统计,每个人每年仅仅是噩梦就要做300到1000次,丰富的梦资源促成了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除了做梦人群之广、做梦频率之高,梦的普遍性还体现在梦的主题和内容上。中国有句古话说,“南人不梦马,北人不梦船”,讲的是做梦的基本材料都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和体验。西方学者认为,梦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一些已经忘记的体验和被压抑的冲动都能引发梦。基于集体潜意识的理论,人类的梦往往拥有同样的原型意象。也就是说,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近的情况下,大部分梦的主题和内容都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就好比说,每个人都在独立地烹调食物,但由于运用了相似的食材和烹饪手法,难免会做出外观和口味都相近的菜肴。同样的事情还会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我们看惯了雷同的布景、相似的剧情,甚至同一个演员。考虑到做梦的人数和频率,要梦到与众不同的东西真的很难,所以梦中的所见所闻和情感体验往往是相通甚至相同的。

总的说,梦的普遍性在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每一个做梦者都是在分享一种属于全人类的伟大资源,也是在窥探一个横亘于自我与现实间的庞然大物。大象无形,气象万千,普遍性也正是梦文化的第一个特征。

 小时候,我们学过一个成语叫“盲人摸象”,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佛教《大般涅盘经》。故事内容如下所述。

在远古时,有一个聪明的国王叫“镜面”,在他的国家中只有他一人信章佛法,他的臣民们相信的都是些旁门左道。有一天,国王要求臣子将国境内所有生下来就瞎了眼睛的人找到官里来,然后牵出一头大泉让这群盲人摸,臣民都不明白国王的用意,于是纷纷来围观。

只听国王问这些盲人说:“你们觉得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摸着象脚的盲人便说:“象长得好像漆桶一样。”

摸着象尾的说:“不对,它长得像扫帚!’,

摸着象腹的说:“你们都错了!它长得像鼓呀!”

摸着象背的说:“怎么可能?它明明就像一个高高的茶几!”

每个盲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这时镜面王就说了:“盲人呀,盲人!你们又何必争论呢?你们没有人看到象的全身,却都以为自己看到了呀!这就好比没有听过佛法的人,自以为获得7真理一样呀!”

出现“盲人摸象”这种情况,至少有两大原因:一是客观原因,大象体积过于庞大,仅仅靠触摸无法掌握大象的整体形态;二是主观原因,摸象的是盲人,不仅无法观察大象,也难以靠摸索出的结果来拼凑大象的全貌。

人们对梦的探索,很像盲人摸象。客观上讲,从人类可以识别梦的那天起,梦就成为了最有诱惑力的谜题。梦的起因、梦的含义、梦与现实的关系,每个问题都足以使人们绞尽脑汁地寻找答案。此外,梦还会和文化环境中的宗教信仰、语言符号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的梦文化,这样的“庞然大物”实在令人难以把握其全貌。P4-6

序言

在中国,在文学艺术,包括音乐、绘画、书法、舞蹈、歌唱等等方面,甚至在衣、食、住、行,园林布置,居室装修,言谈举止,应对进退等方面,都有所谓雅俗之分。

什么叫“雅”?什么叫“俗”?大家一听就明白,但可惜的是,一问就糊涂。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说明二者的差别,还真不容易。我想借用当今国际上流行的模糊学的概念说,雅俗之间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决非楚河汉界,畛域分明。

说雅说俗,好像隐含着一种评价。雅,好像是高一等的,所谓“阳春白雪”者就是。俗,好像是低一等的,所谓“下里巴人”者就是。然而高一等的“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低一等的“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究竟是谁高谁低呢?评价用什么来做标准呢?

目前,我国的文学界和艺术界正在起劲地张扬严肃文学和严肃音乐与歌唱,而对它们的对立面俗文学和流行音乐与歌唱则不免有点贬意。这种努力是未可厚非的,是有其意义的。俗文学和流行的音乐与歌唱中确实有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东西。但是其中也确实有一些能对读者和听众提供美的享受的东西,不能一笔抹煞,一棍子打死。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严肃的文学和音乐歌唱,还是俗文学和流行音乐与歌唱,所谓雅与俗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只能是:能在美的享受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心灵,健全人们的心理素质,促使人们向前看,向上看,向未来看,让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类,愿意为实现人类的大同之域的理想而尽上自己的力量。

我想,我们这一套书系的目的就是这样,故乐而为之序。

季羡林

1994年6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文化/新版雅俗文化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贡方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19172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5.1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