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焚书坑儒的真相(秦朝儒学)/儒学书系/华夏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焚书坑儒的真相(秦朝儒学)》由李勇强著:以恢复周礼为使命的孔子所缔造的儒家,在对周代制度实施摧枯拉朽式革命的秦始皇那里,必然不可能光大门庭。

从儒学自身而言,对君权不妥协,敢于以古非今,恰恰是儒家本色,也是儒家学者尚未堕落的表现。

内容推荐

《焚书坑儒的真相(秦朝儒学)》由李勇强著,主要讲述秦朝儒学。书稿图文并茂,言简意赅,阐述了先秦儒学、儒法之争、儒学在秦朝时的三次打击(焚书、坑儒、儒生错失用武之地)、秦二世与儒学、秦代经学等,并穿插一些图片和小故事,增添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一 先秦儒学:显学?微学?

 1 先秦儒学概说

 2 儒学的分裂

 3 儒学的外患

二 儒法之争,谁主沉浮?

 1 秦统一前儒学鲜为秦用

 2 赢政的拿来主义:儒学入秦新时代

 3 《吕氏春秋》中儒家思想与秦始皇法家思想的冲突

 4 《韩非子》对儒家的批判与激发

 5 以吏为师儒学旁落

三 第一次打击:焚燔诗书

 1 焚书事件导火索:封建制与郡县制之争

 2 焚书之祸

 3 焚书之争

 4 鲁壁藏书:对焚书令的抵抗

 5 焚书对儒家的打击

四 第二次打击:坑儒血案

 1 被方士忽悠的秦始皇

 2 坑儒?坑方士?

 3 坑杀事件的真正隐情

五 第三次打击:儒生错失的用武之地

 1 秦朝的博士官

 2 秦始皇与廷议中的儒生

 3 云梦秦简中的儒家思想

 4 巴寡妇清故事中的儒家教化思想

 5 始皇东巡封禅:儒生错失良机

六 秦二世与儒学

 1 沙丘之变

 2 胡亥与儒法思想

七 秦代经学

 1 秦朝尊儒之说

 2 六经之传:焚书前

 3 六经之传:焚书后

 4 对秦朝儒学命运的反思

试读章节

1.先秦儒学概说

儒学是如何应运而生的?在秦一统天下之前,儒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儒学溯源

“儒”字本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在殷代,有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就是早期的“儒”。

儒家学说以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为宗师,追溯其渊源,《汉书·艺文志》引刘歆《别录》说,儒家者流,最早可能出于“司徒之官”,其功能是帮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周礼》中说,司徒执掌邦国的土地之图和人民之数,行“掌邦教”之职以教化百姓,从而辅佐诸侯王安邦定国。刘歆说,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儒家者流,尊奉六经,推崇仁义,“于道为最高”。

儒家六经指《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觳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自此,儒家经典遂有十三经。孔子之儒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鲁国担任过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不为所用,最终回到鲁国,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思想的核心,一为“仁”,二为“礼”。对于“仁”,孔子从多个角度给予了回答,如仁者“爱人”,如“孝悌”为“仁之本”,如“克己复礼为仁”。在孔子看来,仁者是推己及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强调为仁由己,强调为仁主体的内在自觉,“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人们践行仁心给予了极大的信心。

孔子推崇周礼,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深为忧虑。孔子主张在有所损益的前提下传承礼乐文化,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通过“礼”制来维护君臣尊卑之秩、人伦长幼之序。

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他曾修订《诗》《书》《礼》《乐》,作《周易》十翼,著《春秋》。其学说的核心是“礼”与“仁”,重德治。他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等思想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仲尼之徒

相传孔子所收弟子多达3000人,其中贤人72。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有的做了诸侯王之师,有的为卿拜相,有的友教士大夫,也有的做了隐士。如子夏为魏文侯师,子夏的后学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等人,也贵为王者之师。此外,子贡为齐、鲁之卿,宰予仕齐为卿。

孔子之后,有“儒分为八”之说,影响较大的学派,一为思孟学派,一为荀子学派,分别发挥了孔子的“仁”“礼”思想。

思孟学派指以子思与孟子为代表的孔门后学。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以“四端”说为核心的性善论,并提倡统治者行“仁政”。孟子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荀子·非十二子》提到“子思唱之,孟轲和之”的五行学说,即仁、义、礼、智、圣。《中庸》为子思所作,其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等观点,为孟子所继承,发展为一种以“尽心知性知天”为模型的心性之学。

荀子从“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人性论出发,强调了后天礼乐教化的必要性,他的学说以隆礼为重要特征。荀子经常“礼法”并举,援法入儒,以礼法兼施、王霸统一的观点,开儒法合流之先河。

孔子门徒三千、孟子从车数百、荀子为稷下祭酒,出入王庭,对话诸侯,儒家学说有过作为“显学”的辉煌时期。

P2-5

序言

《华夏文库》发凡

毫无疑问,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精神追求、文化叩问与出版理想。我们不禁要问,在2l世纪初叶,在全球文明交融的今天,在信息文明的发轫初期,作为一个中国出版人,我们正在或者将要追求什么?我们能够成就或奉献什么?我们以何种方式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进程?在一连串的追问下,于是,有了这套《华夏文库》的出版。

自信才能交融。世界各大文明在坚守自身文化个性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探视其他文化精神内涵的步伐,世界不同文明正在朝着了解、交流、碰撞、借鉴与融合的方向前进。在此背景下,建立自身的文化自信,正是与世界各文明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基本要求。五千年中华文明与文化正在不断地被其他文明所发现、所挖掘、所认知,汉语言正在生长为世界语言,儒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借助这样一种正在成长着的文化自信、自觉、开放、亲和之力,用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眼光全面系统梳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向其他各大文明与文化圈正面展示自我,让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我们出版这套文库的目的之一。此其一。

知己才能知彼。身处五千年文化浸润的今天,重新思考我们先人的人生思考、价值思考与哲学思考,找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所在、立命所在、安身所在,这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人与出版人不得不再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华文明的一分子,我们在思考的同时,还必须了解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如何优秀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只有熟知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悟明自己的文化,我们才能宣说自己、弘扬自己、光大自己。因此,我们策划组织这套《华夏文库》的初衷,还在于让当下的知识青年全面系统瞭望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全景,并借此能够对更为深广的世界各民族文化提供一个比较认知的基础。此其二。

顺势才能有为。我们正处在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交汇处,信息文明带领我们从读纸时代进入读屏时代,以智能手机屏幕为代表的书籍呈现方式正在与纸质书籍争夺阅读时间与空间。我们正在领悟数字技术,正在以信息文明的视角,去整理、分析和研究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唤醒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还在生发和原创着当今时代的文化。由此,我们试图架起一座桥梁——由纸质呈现而数字呈现,由数字呈现而纸质呈现,以多媒介的书籍呈现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与视频四者结合,共同筑成《华夏文库》以奉献给信息文明时代的新读者。此其三。

总之,这是一套——专家大家名家写小书;以最小的阅读单元,原创撰写中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社会文明系列主题与专题;以图文、音视频多媒介呈现的方式,全面介绍与传播中华文明与优秀文化,系统普及与推介中华文明与文化知识;主旨是为了让世界与中国共同了解中国的——大型丛书,借此,复兴文化,唤起精神,融人世界。

耿相新

2013年6月2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焚书坑儒的真相(秦朝儒学)/儒学书系/华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勇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845741
开本 16开
页数 1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3307568
中图分类号 B222.05
丛书名 儒学书系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28
153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