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茶一味(佛教与茶道)/佛教书系/华夏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禅茶一味(佛教与茶道)》由韩冰著:在岁月的长河里,茶在华夏文明中扮演着极为特殊的角色。从传说中的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叶,到汉代饮茶之风初现端倪,到魏晋时期饮茶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再到李唐之后,陆羽的《茶经》问世,茶成为炎黄子孙无法割舍的情结。僧人们为了史好地禅修,开始饮用茶叶,并且亲自植茶、制茶,辛勤培育出一株株中华名茶、奇茶。

茶水的清香,禅意绵绵,荡漾起缕缕佛国美景。

内容推荐

《禅茶一味(佛教与茶道)》由韩冰著:禅宗与茶道之间的文化联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最早,僧人们为了解困而饮茶,随着时光的变迁,僧人们开始从文化的层面来理解两者的关系,并最终发展出“禅茶一味”的文化观念。中国佛教与茶文化、佛教与茶道,始于南宋,百丈清规中的茶事,宋朝的径山茶宴,峨眉茶道等。

目录

一 悠悠千载,禅茶一脉

 1 谁人不解茶香——我国悠久的饮茶史

 2 禅茶合一——禅宗与茶道的关系

二 煎茶诉佛缘

 1 坐饮香茶奉佛法——茶之三德

 2 禅宗里的茶事、茶会

 3 茶艺有禅机——禅宗的茗饮礼仪

三 茶香里的禅味

 1 “吃茶去”——赵州禅师的禅心

 2 “逢茶即茶、逢饭即饭”的佛门禅风

 3 “烧水点茶皆是学佛”——日本禅宗大师千利休的禅茶观

四 一壶得真趣的禅茶家

 1 中国最早的茶僧吴理真

 2 一碗茶中含真味——爱茶高僧皎然

 3 茶韵满袈裟的善会禅师和圆悟克勤禅师

 4 宝掌和尚与峨眉雪芽

五 陆羽:出自禅门的茶圣

 1 禅师拾回的弃婴

 2 访泉问茶,踏遍万水千山

 3 皓首著《茶经》,陆羽终成圣

六 诗文经卷说禅茶

 1 《五灯会元》里关于吃茶的记载

 2 《百丈清规》中有关禅门饮茶的规定

 3 文豪、茶僧与茶诗

七 芳香冠世的禅院名茶

 1 来自佛天的雨露——天台山云雾茶

 2 成名于禅院的西湖龙井

 3 白莲微香透冷韵——黄山毛峰

试读章节

1.谁人不解茶香——我国悠久的饮茶史

谈到饮茶,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美好的传说承载着人们对茶叶的无限喜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有更多的人来接触茶、了解茶和认识茶,在这一过程之中,茶与佛教的结合更是开出了一朵奇葩。

喜茶、乐茶的中国人

放眼寰球,似乎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喜欢种茶、制茶、饮茶、品茶和赏茶。对锦衣玉食的王公贵族而言,不管在滚滚红尘中遇到了怎样让人内心烦乱的事情,泡一壶茶,手握一杯清香的琥珀色液体,内心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愉悦和释然;对艰苦营生的贩夫走卒而言,泡一壶茶,等待茶香慢慢溢出的同时,内心也就充满了富足感——这滋味,堪比皇帝老儿了吧。

就这样,饮茶超越了阶层,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正如那些文人雅士所言,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把茶喝得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不但喝出了生活的滋味,而且还喝出了生活的真谛,文化涵养得到提升”。所以,无数骚人墨客才会对饮茶有如此多的感慨。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尘梦。”梁实秋说:“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就连疾恶如仇、“一个也不宽恕”的鲁迅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可见,饮茶作为一种直面人生、思考生活的方式,早已内化成华夏子孙心灵深处的某种共鸣。

茶之起源——不老的传说,永远的探索

那么,你一定忍不住要问了:饮茶之风到底是何时兴起的呢?有古籍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也就是说,在中国,最早饮茶的人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氏。在民间,关于饮茶如何起源于神农,有种种不同的传说。

有人认为,在一次爬山的过程中,由于山势陡峭,神农氏爬得十分辛苦,不仅汗流浃背,而且焦渴难耐。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一片形状秀气的树叶飘落在他面前。他捡起来用手轻轻一揉,便觉这片树叶的汁液润滑;他又伸出舌头略加舔舐,觉得这种汁液甚是苦涩。凭着尝百草的经验,神农氏知道这是一种能止渴、提神的灵药,这片树叶也就是后来的茶叶。从此,茶叶渐渐被人所熟知,又经后人多次改良,才有了我们今天所尝到的茶的滋味。

也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煮水时发现的。当时,釜里的水刚刚开始沸腾的时候,恰好有几片叶子飘进了锅中,不一会儿,满锅的水就变得有些微黄了。神农氏一尝,发觉这锅水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从此以后,茶就成了人们所熟识的一种饮品。这是关于中国饮茶起源的两种较为普遍的说法。

当然,也有更加神奇的传说。传说神农氏有一个像水晶样的肚子,因此从外面就可以看到从他口中摄入的食物如何在胃肠中蠕动、消化和被吸收。也正是凭借这种“特异功能”,神农氏才得以尝百草,寻找对人有益的药物。有一天,当他品尝到茶叶的时候,突然惊奇地发现被咀嚼成碎末的茶叶竟然在他的肚子内来来去去,查找毒物,最后还把他的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氏就把他品尝的这种植物称为“查”。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被后人转成“茶”字了。

P2-5

序言

《华夏文库》发凡

毫无疑问,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精神追求、文化叩问与出版理想。我们不禁要问,在2l世纪初叶,在全球文明交融的今天,在信息文明的发轫初期,作为一个中国出版人,我们正在或者将要追求什么?我们能够成就或奉献什么?我们以何种方式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进程?在一连串的追问下,于是,有了这套《华夏文库》的出版。

自信才能交融。世界各大文明在坚守自身文化个性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探视其他文化精神内涵的步伐,世界不同文明正在朝着了解、交流、碰撞、借鉴与融合的方向前进。在此背景下,建立自身的文化自信,正是与世界各文明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基本要求。五千年中华文明与文化正在不断地被其他文明所发现、所挖掘、所认知,汉语言正在生长为世界语言,儒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借助这样一种正在成长着的文化自信、自觉、开放、亲和之力,用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眼光全面系统梳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向其他各大文明与文化圈正面展示自我,让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我们出版这套文库的目的之一。此其一。

知己才能知彼。身处五千年文化浸润的今天,重新思考我们先人的人生思考、价值思考与哲学思考,找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所在、立命所在、安身所在,这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人与出版人不得不再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华文明的一分子,我们在思考的同时,还必须了解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如何优秀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只有熟知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悟明自己的文化,我们才能宣说自己、弘扬自己、光大自己。因此,我们策划组织这套《华夏文库》的初衷,还在于让当下的知识青年全面系统瞭望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全景,并借此能够对更为深广的世界各民族文化提供一个比较认知的基础。此其二。

顺势才能有为。我们正处在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交汇处,信息文明带领我们从读纸时代进入读屏时代,以智能手机屏幕为代表的书籍呈现方式正在与纸质书籍争夺阅读时间与空间。我们正在领悟数字技术,正在以信息文明的视角,去整理、分析和研究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唤醒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还在生发和原创着当今时代的文化。由此,我们试图架起一座桥梁——由纸质呈现而数字呈现,由数字呈现而纸质呈现,以多媒介的书籍呈现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与视频四者结合,共同筑成《华夏文库》以奉献给信息文明时代的新读者。此其三。

总之,这是一套——专家大家名家写小书;以最小的阅读单元,原创撰写中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社会文明系列主题与专题;以图文、音视频多媒介呈现的方式,全面介绍与传播中华文明与优秀文化,系统普及与推介中华文明与文化知识;主旨是为了让世界与中国共同了解中国的——大型丛书,借此,复兴文化,唤起精神,融人世界。

耿相新

2013年6月2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茶一味(佛教与茶道)/佛教书系/华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847110
开本 16开
页数 1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4045402
中图分类号 B946.5
丛书名 佛教书系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28
153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