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本书读懂世界商业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梳理世界商业的历史变迁;解读商业中心的兴衰更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历史不再是躺在档案馆里那些落满灰尘的年代和人名,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宝藏。

许明编著的这本《一本书读懂世界商业史》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世界商业历史,选取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表现整个世界商业的沧海桑田。读者能够通过本书了解世界商业的兴衰更迭,看到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内容推荐

《一本书读懂世界商业史》按照历史的演进,简单介绍商业的起源、货币的诞生;接着着重描述和解析从15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到20世纪中期“二战”结束为止的商业发展历程;然后剖析“二战”之后现代世界经济格局的确立和商业模式的成型——包括超级大国的出现,欧盟、WTO等国际组织的应运而生,金融海啸频频来袭,互联网泡沫破裂等经济现象:最后分析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

在《一本书读懂世界商业史》的末尾,作者许明还就“次贷危机”、“欧债危机”、“能源危机”和“老龄化”等问题,与读者一起探寻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的答案。

目录

1 远古时期的萌芽生发

 燃烧在数千年前的商业火种

 当黄金成为固定“等价交换物”

 上古时亚欧非的三大商业中心

 让人“爱恨交加”的古代商人

2 倔强而贪婪地发展

 丝绸之路:东西方商业文明的纽带

 两宋:“世界第一”的黄金期

 资本主义在意大利萌芽

 游弋在世界的威尼斯商人

 盛极一时的汉萨同盟

3 殖民贸易遍布世界

 地理大发现:商业中心大转移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双角戏

 奋起直追的“海上马车夫”

 血腥的黑奴贸易

 东印度公司:殖民地贸易张开触角

4 你追我赶,城头变换大王旗(18~19世纪)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让世界沸腾

 商业浪尖上的日不落帝国

 股票的前世今生

 南北战争:美国“破茧成蝶”

 明治维新:日本跑步前进

5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20世纪初)

 广东十三行:世界首富在中国

 铁路公司: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萌发地

 跨国公司:美国积极进行海外投资

 鸦片战争:为扭转“贸易逆差”的商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 炮火中的跌宕起伏(1901~1950年)

 与英法抢地盘的德国人

 美国大发“战争财”

 大萧条:挥之不去的阴霾

 马歇尔计划:援救世界,成就美国

 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信息时代来临

7 重创后的神奇复苏(1950~1990年)

 金融中心移位:“华尔街”取代“唐宁街”

 在废墟上飞跃的“德国制造”

 日本神话般的“复苏”

 改革开放:唤醒中国商业的春天

8 世纪之交的风云激荡(1990~2000年)

 欧盟:欧洲商业“抱团”发展

 WTO成立:打通全球贸易“任督二脉”

 金融海啸频发:国际游资在行动

 日本深陷“失落的十年”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崛起

 互联网泡沫:满城尽是互联网公司

9 喜忧参半,继续前行(21世纪初)

 互联网奇迹:破茧重生后的盛世华章

 企业兼并:永不落幕的经典大戏

 “次贷危机”:推倒金融帝国的多米诺骨牌

 谁会是下一个“苹果”或“Facebook”

 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的绊脚石

 逆势前行:全球迷雾中的中国脚步

10 影响世界商业未来趋势的大事件

 贸易保护主义:商业壁垒何时消除

 自然资源陷入供需困局

 新技术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大数据:未来商业决策利器

 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试读章节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海边生活着一家人,他们靠捕鱼为生。男主人叫三儿,勤劳能干,每天都能抓到很多的鱼。这些鱼除了自己吃,还会剩下很多,三儿就想,不如用鱼去换大米吧,好吃还顶饿。说干就干,三儿带着鱼去找会种地的四儿。四儿的粮食倒是挺多,可他对三儿说:“俺不想吃鱼,俺需要很多的兽皮,因为冬天快到了,需要多做些衣服保暖。”之后他又告诉三儿,他知道山里能打猎的老五,特别喜欢吃鱼,让三儿去山里找老五,用他的鱼换来兽皮,再用兽皮换自己的大米。

没办法,三儿只好带着鱼长途跋涉去山里找老五,换了兽皮,再回来找四儿换大米,折腾了一大圈,总算达到目的回了家。这一路,山高水远,带去鱼腐烂了不少,最后换回的大米,比预计的少了很多。三儿很郁闷,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些麻烦和损失呢?三儿把烦恼对妻子说了,他的妻子很聪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海边有很多美丽的贝壳,轻巧好携带,用这些贝壳做媒介,再跟四儿和老五约定好,一块贝壳代表一条鱼,一斗大米和半张狗皮,这样以后大家交换东西,就不用再跑来跑去耽误事,携带也更方便,还不怕路上有损失。三儿的烦恼自然也就解决啦。

用贝壳代替实物来交换的办法,很快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大家纷纷效仿,开始用贝壳做信物,交换自己需要的物品。一下子,贝壳这个海边随处可见的东西摇身一变,成为最神奇的东西,有它就能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发现,用贝壳做交换的媒介有很大的问题。首先它容易损坏,携带和储藏的时候,稍微不小心,就会变成一堆渣子。再就是,在海边贝壳有的是,很多懒惰的人不去劳动,天天就在海边找贝壳,这样做严重地破坏了贝壳所代表的被交换物品的价值,让它的信用与价值出现了问题。人们不愿意再用贝壳做媒介来交换了。

贝壳不能用了,还有什么能用来做交换的信物呢?铁,这种从矿石中冶炼获得的金属,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它能用来做劳动工具,还可以做武器,实用价值很高。而且不易获取,不是一般人随便在海边就能捡到的。还可以随意分割,按实际需要改变它的大小,换起东西来多少随意。更可以长期保存,放个几十年,也不会破损变形。就这样,慢慢地铁取代了贝壳,成为人们最喜欢用的交换媒介。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大规模远距离的交换成为可能。商业有了最初的起步。

随着交换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铁作为交换媒介的缺陷也开始暴露出来。那就是它的价值不高,要从山里换回够全村人使用的兽皮,需要带的铁的数量是恐怖的,山里的路险恶难行,再带这么多铁,实在是辛苦得很。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价值更高的物质,来弥补铁的不足。有谁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呢?经过不断实践,白银和黄金终于从所有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交换物”,也就是货币。人们不用再为携带和运输大量的铁而发愁了。

马克思曾经说过:“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商业从最开始简单的物与物交换,到后来以贝壳等为媒介,再发展到铁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很长一段时间,金银都并未走进人们的视野。但是,经过慢慢地实践和发展,金银凭借着其特殊的天然属性,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让它从所有的商品中脱颖而出,被固定成为“一般等价交换物”。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金银到底有哪些特性让其在人们的选择中胜出了呢?

第一,它是人类劳动获得的产品,具有“劳动价值”的属性。第二,它质地均匀,便于分割,能够承担价值尺度的职能。第三,它体积小,比重大,便于携带,可以承担流通和支付的职能。最后,它耐腐蚀,不易变质,可以长期保存,是储藏职能的最佳选择。正是因为这些属性,我们可以理解马克思说的那句话,为什么“金银天然是货币”。

可以说,当金银被固定成为“等价交换物”,当金银开始履行货币的职能,人类才开始了真正的商业。为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商业的本质。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把甲与乙的商品交换,从中获取差价,也就是利润,这就是商业最原始最本质的面貌。时至今日,尽管商业的形式已经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但它的本质——交换与获取利润,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是交换还是获利,都需要一个媒介与载体来承担、来体现,这就是货币的职能。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货币的职能最终被固定在了金银身上,这也是商业从最初的萌芽与发端进而不断前行的体现。当金银的货币职能被固定下来之后,商业也终于完成了自身的破茧过程,从而翻开了商业史崭新的一页。P4-6

序言

工作以后,每天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面对海量的广告数据,从此与商业结缘。每当看到这百花齐放的现代商业繁荣境况,我都会不由自主想到一连串的问题:它们是从哪来的,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它们将来又将通向哪里?于是我开始搜集关于商业史题材的书籍,希望能够在这些书中找到答案。

多年的研究之后,我看到了很多断代商业史以及关于一国一地的商业史,例如《日本商业四百年》、《美国商业史》、《欧洲的商业历史》等,却唯独没有一本展现世界商业发展历史的书,于是我就产生了写一本关于世界商业史的冲动。

说实话,这是个很艰难的决定。从人类文明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年代开始到现在,五千多年的岁月沧桑,有关世界商业发展方面的史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是浩如烟海。难怪那么多人只选择了一个点来作为写作方向,而没有人会写世界商业史。如何选材就成了我写作上的第一道难关,想要事无巨细地把整个人类商业史全方位地展现,别说仅仅依靠我一个人有限的能力,就是集合大批的专家、学者,耗费毕生精力,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选取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表现整个世界商业的沧海桑田,才是唯一的出路。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展现世界商业发展轨迹,共十章。第一、二章为第一部分,这部分简单介绍了中古以前的世界商业发展状况。由于这段时期人类社会的商业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所以耗费笔墨较少,只着重介绍了商业的起源、货币的诞生,还有上古时期以中国为代表的四大文明古国的繁荣,以及东西方贸易的情况。

第三到六章为第二部分,这里是本书的重点。时间点上大致从15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到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主要记录了欧洲商业是如何一步步崛起,逐渐取代亚洲成为世界商业中心的过程。15世纪初,为了突破穆斯林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找到一条新的东西方贸易之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茫茫大海上,率先开辟了欧洲商业兴起之路。随后英、法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欧洲开始统治世界。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英、法等传统强国开始衰弱,德、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后起之秀,并开始挑战昔日世界霸主的权威,最后促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的结果却出人意料,主要参与者都没有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反倒让美洲大陆的美国渔翁得利,成为最大的赢家。大航海、早期的殖民贸易、两次工业革命、鸦片战争、欧洲及美国和日本的发展历程都在这部分做了重点描述和解析。

第七、八章为第三部分,这段历史时间较短,只有短短的五十年。但是在整个世界商业发展史上,这半个世纪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段,现代世界经济格局的确立和商业模式的成型都是在这段时间内完成的。美国通过“冷战”击败了苏联,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彻底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德国、日本抓住时机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新加坡、韩国腾飞在天,中国经济也依靠“改革开放”慢慢复苏着。伴随着各国的发展脚步,欧盟、wTO等国际组织应运而生,抱团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金融海啸频频来袭,互联网泡沫破裂,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也并非一帆风顺。

第九、十章为第四部分,主要表现了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以互联网为依托,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逐渐兴起,如何把握机遇占得先机,是这里重点关注的问题。“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继续拖累世界脚步,能源问题和“老龄化”问题也开始凸显,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我将与读者一起寻找答案。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不在躺在档案馆里那些落满灰尘的年代和人名,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宝藏。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了解世界商业的兴衰更迭,更能总结规律,看到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限于本人写作时间不足,兼之个人能力有限,本书难免有错漏不足之处,在这里也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多多谅解,并给予宝贵意见,多多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本书读懂世界商业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3180515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2014025574
中图分类号 F731-4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