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著的《中国古代乐论思想研究》稿是对中国古代乐论思想的尝试性研究。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选取宋代之前的重要乐论典籍进行专题研究,试图在深入挖掘乐论典籍自身美学思想的同时观照整个时代文艺思想的总体风貌。具体来讲,选取了《乐记》、《乐纬》、《乐书》(陈旸)等专门乐书,《庄子》、《吕氏春秋》等各家经典,《文苑英华》、《文献通考》、《玉海》等专门类书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同时也涉及对白居易、朱熹以及辽金文人群体乐论思想的探微。
图书 | 中国古代乐论思想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韩伟著的《中国古代乐论思想研究》稿是对中国古代乐论思想的尝试性研究。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选取宋代之前的重要乐论典籍进行专题研究,试图在深入挖掘乐论典籍自身美学思想的同时观照整个时代文艺思想的总体风貌。具体来讲,选取了《乐记》、《乐纬》、《乐书》(陈旸)等专门乐书,《庄子》、《吕氏春秋》等各家经典,《文苑英华》、《文献通考》、《玉海》等专门类书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同时也涉及对白居易、朱熹以及辽金文人群体乐论思想的探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乐的日常价值——对《乐记》的考察之一 第一节 乐可以兴 第二节 乐在日常娱乐中的价值 第三节 “古乐”与“新声”之比较 第二章 乐的社会价值——对《乐记》的考察之二 一 第一节 乐可以“观” 第二节 从《武》看乐在战争中的价值 第三节 乐在祭祀中的价值 第三章 乐在礼制社会中的价值实现——对《乐记》的考察之三 第一节 乐的和同价值 第二节 礼与乐的价值差异 第三节 礼与乐统一于仁 第四章 天籁:庄子思想的系统化展示 第一节 天籁与“道” 第二节 天籁与“远” 第三节 天籁与“真” 第五章 《吕氏春秋》乐论思想的体系重建与拓展 第一节 “继承”还是“搬用” 第二节 “生于心”还是“生于道” 第三节 “天德”还是“人德” 第四节 “乐者,乐也”还是“至乐不乐” 第六章 《乐纬》“气”论考释 第一节 “自然之气”及其逻辑体系 第二节 “血气”及其两种延伸 第三节 “和气”及乐之功能演变 第七章 魏晋乐论及其对美学范畴之重塑 第一节“乐”的内涵及其分化 第二节 “和”的自然转向 第三节 “气”与“声”、“韵”之关系 第八章 唐宋乐论之关系探析 第一节 宋人对白居易乐论之接受 第二节 宋人乐论对声律之淡的追求 第三节 宋人乐论对情性之淡的追求 第四节 《文苑英华》乐论材料的复杂性 第九章 辽、金乐论美学思想考释 第一节 辽、金音乐建制的两种样态 第二节 对辽、金乐论之考察 第三节 金源音乐文学对前代文人之接受 第十章 明清乐论的客观化潮流 第一节 明清乐论的“主情”色彩 第二节 明清乐论的“尚俗”取向 第三节 明清乐论的“去神秘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乐论思想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韩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967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6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 |
CIP核字 | 2013257800 |
中图分类号 | J609.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35 |
宽 | 17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