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转生的巨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金奖得主;12次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王晋康科幻精品自选集!

《转生的巨人》精选了王晋康最有望改编成影视作品的7篇小说:《转生的巨人》、《五月花号》、《生命之歌》、《活着》、《终极爆炸》、《生命实验》和《豹》,这些都是王晋康近年来优秀作品精选中的精品。

董仁威、姚海军、刘慈欣倾情推荐!

“如果说刘慈欣在创造中国科幻的天空,那么王晋康则在构建中国科幻的大地”

内容推荐

《转生的巨人》精选了王晋康最有望改编成影视作品的7篇小说:《转生的巨人》、《五月花号》、《生命之歌》、《活着》、《终极爆炸》、《生命实验》和《豹》,这些都是王晋康近年来优秀作品精选中的精品。同时,本书还加入了很多图片,对小说进行重新诠释,更有王晋康本人首次公布了他对每篇作品的自评解读。

《转生的巨人》不仅适合科幻爱好者阅读,对广大文学爱好者也非常有吸引力。

目录

转生的巨人

活着

生命之歌

五月花号

生存实验

终极爆炸

试读章节

《新发现》女记者白果对楚哈勃的采访,整理稿)

我的童年曾沉浸在快乐中。妈妈温暖柔软的乳房,梦中外婆喃喃的昵语,去河边玩耍时爸爸宽厚的肩膀,幼儿园特别疼我的阿姨,家养的小猫崽……我一天到晚笑声不断,外婆说:“这小崽子!整天乐哈哈的,小名就叫乐乐吧。”

但温馨的童年很快被斩断,代之以匆匆的车旅和嘈杂的医院。5岁之后,我走路常常跌倒,玩耍时总是追不上同伴。妈妈,有时是爸爸,带我走遍了全国的著名医院。我习惯了藏在妈妈身后,胆怯地仰视那些高大的白色“神灵”,而“神灵”们俯看我的眼神中总是带着怜悯,带着见惯不惊的漠然。每次医生给出诊断结果时,妈妈总是找借口让我出去。每当这时,我便独自蜷缩在走道里那种嵌在墙上的折叠椅中,猜着屋里在说些什么,模糊的恐惧在幼小的心灵中逐渐膨胀,越来越不可压制……

后来爸爸从我的生活中突然消失了,我问妈妈,爸爸到哪儿去了?妈妈不回答。妈妈一听我问就哗哗地流泪,后来我再也不敢问这个问题了。

直到我七八岁时才遇到救星。他的小诊所又脏又乱,白大褂皱巴巴的,但他很有把握地说:“这病我能治。保你除根儿!就是娃儿得受罪,只能以毒攻毒啊,药价也不便宜。”以后的3年里,我们一直用他的祖传药方,把一种很毒的药液涂满我全身,皮肤和关节都溃烂了,以至于一说涂药我就浑身打颤,涂药前妈妈不得不把我的手脚捆到床上。妈妈哭着说:“乐乐你忍忍,乐乐你一定要忍住!这是为你治病啊!”我是个很听话很勇敢的孩子,真的咬牙忍着,一年,两年,三年。到最后一年,我已经不是为自己的性命来忍受,而纯粹是为了安慰妈妈。苦难让我早熟了,懂事了。那时妈妈只有三十六七岁,但已经憔悴得像50多岁的老妇人。我不忍心毁了她最后的希望。

但这个药方毫无作用。3年后再去找那个神医,他的诊所已经被卫生局和工商局查封了。那天晚上,我们住进了一家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旅馆。半夜,我被啜泣声惊醒。妈妈趴在我床边,哭得直噎气,断断续续地低声发誓:“乐乐,妈一定坚持下去,卖肾卖眼也得坚持下去,我绝不让娃儿死在妈前头!”

这个场景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非常清晰,有一种令人痛楚的锋利。那时我刚刚10岁,但已经能敏锐地注意到妈的用词:她说“妈一定坚持下去”,而不是说“妈一定救活你”;她说“绝不让娃儿死在妈前头”,而不是说“一定让娃儿活下去”,显然她打心底里已经绝望了。最后一句话特别不祥,也许妈打算在完全绝望时带上我一块儿自杀。

记不清那一刻我是如何想的,反正我模糊地觉得,绝不能让妈知道我醒了。我翻个身装睡,泪水止不住往外涌。妈可能意识到我醒了,立即停止啜泣,悄悄回到了她的床上。第二天我们都没有提昨晚的事,妈把我一个人留在旅馆里,自己出去跑了两天。后来我才知道,她真的是去联系卖器官,卖一只肾、一只眼睛或半个肝——她实在是弹尽粮绝了。

幸运的是她没有卖成。媒体报道了我们的遭遇。然后,妈一生都称之为马先生、我后来喊干爹的那个人出现了。干爹一见面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乐乐你得了治不好的绝症!”其实我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想妈妈也知道我猜到了,但我们一直互相瞒着。只有干爹一下子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下手之果断近乎残忍。

但这个论断彻底改变了我的后半生,还有妈的后半生,也许还有干爹的后半生。

妈妈应马先生的邀请,带上我千里迢迢赶到了他家——就是这儿,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从山下到马先生的家,一开始是高质量的柏油盘山路,过了著名旅游风景区宝天曼之后是石子路,最后的几公里则是崎岖陡峭的山路。我那时走路已经是典型的“鸭步”了,最后几公里难坏了我和妈。所以,等我俩精疲力竭地赶到马家,见到安着一双假腿的马先生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该如何上下山。我悄悄地想:也许他是被七八个人抬上来的,自打上了山,就压根儿没打算再下山吧。

吃过午饭,原来的保姆与妈妈作了交接就下山了。马先生让我先到院里玩,他和妈有事商量。我立刻喜欢上了这儿。天蓝得透明,空气非常清新,院子外面紧傍着参天古树,鸟鸣啾啾,松鼠在枝间探着脑袋。后院的竹篱临着百丈绝壁,山风从山谷里翻卷上来,送来阵阵松涛。院子东边是石壁,石缝里有一道很细的山泉。在地上汇出一汪浅浅的清水。向上看,接近山尖的地方,一处裸露的石坎上有一幢精致的白色建筑,球形圆顶上面有一道贯通的黑色缝隙。有一条台阶路与这边相连。后来我知道,那是干爹自己花钱建造的小型天文台。他毕业于北大天文物理系,后来在北京搞实业,做到一家高科技公司的老总,家产上亿。不幸,一场车祸让他失去了妻儿和自己的双腿。康复后,他把大部分家产捐给天文台,换来一架淘汰的60英寸天文望远镜,到这儿隐居下来。在这样高的山上建天文台自然不容易,但这儿远离城市,没有灯光污染,便于天文观测。

干爹吃了妈妈做的第一顿晚饭,拐着腿领我们到后院,让我们在石桌旁坐下来。我意识到将面临一次重要的谈话,因为妈妈似乎非常紧张,目光不敢与我接触。后来我才知道,下午经过干爹的反复劝说,她勉强同意把病情坦白告诉我,但非常担心我承受不住。干爹笑着用目光鼓励她,温和地对我说:

“乐乐,你已经10岁了,算得上小大人了,一定有勇气听我说出所有真相。对不对?”

那时我其实很矛盾,既怕知道真相,又盼着知道。我说:“对,我有勇气。你说吧。”

但干爹开始时并没涉及我的病,反倒把话头扯得很远:“乐乐,任何人一生下来,都会陷入一个逃不脱的监牢。啥监牢?寿命的监牢,死亡的监牢。每个人都要死的,不管他是皇帝还是总统。是佛祖还是老子。不论是古人的法术还是现代的科技,都无法让人长生不死。人的寿命有长有短,几年,几十年,一百多年,也许明天的科学能让人活一千年,甚至一万年,但终归要死的。不光人,所有生灵也一样。只要有生就必然有死,这是老天爷定下的最硬的铁律。甚至不光是生灵,连咱们的太阳和地球,连银河系,连整个宇宙,最终都会死亡。”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宇宙也会死,我吃惊地问:“宇宙也会死?”

妈也问了一句:“马先生,你是不是说——天会塌下来?”

“当然。自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膨胀后,永恒的宇宙就结束了,只不过这个天究竟如何‘塌下来’,科学界还没有定论。”他叹口气,“你们不妨想想,既然人生下来注定会死,连人类和宇宙也注定会灭亡,那人们再苦巴巴活一辈子,有什么意思?确实没有意思,你多活一天,就是往坟墓多走一步。所以,世上有一个最聪明的民族就彻底看开了,不愿在世上受难,这个民族的孩子只要一生下来,爹妈就亲手把他掐死——这才是聪明的做法,我非常佩服他们。”

这几句话太匪夷所思,我和妈妈都吃惊地瞪圆了眼睛。不过,我马上在干爹唇边发现了暗藏的笑意,于是得意地大声嚷起来:

“你骗人!世上没有这样的爹妈!再说,要是这样做,那个民族早就绝种啦!”

“真的?”

“当然是真的!”

“哈哈,这就对了!”干爹放声大笑。以后我和妈经常听到他极富感染力的大笑,什么忧伤都会被赶跑。干爹郑重地说:“既然你俩都明白这个理儿,干吗还要我费口舌哩?这个理儿就是:虽然人生逃不了一死,但还是得活着,而且要活得高高兴兴、快快乐乐、有滋有味,不枉来这世上一遭,否则就是天下第一大傻蛋。你们说对不对?”

我用力点头。“对。”P28-31

序言

2011年美国科幻大片《盗梦空间》在国内热映,不少观众指责这部影片盗用了王晋康中国科幻银河奖获奖作品《七重外壳》的构思,甚至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这样的指责并非个案。前几年的《阿凡达》也曾被指盗用了俄罗斯著名科幻作家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科幻创意。然而,作为“受害者”本人,无论是王晋康还是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均对此低调回应。

与普通观众及热衷于新闻的媒体不同,资深的科幻文学、科幻电影爱好者以及淡泊名利的科幻作家,更相信这种“盗用”其实是一种美丽的巧合。新奇的、前瞻性的创想是科幻文学的核心价值之一。无论是电影工作者还是科幻作家对此都有执拗的追求。百年的科幻史为我们留下无数璀璨的想象力结晶,我们难免会在这宝库中发现几颗相似的宝石。

但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个遗憾,一个试图在科幻片领域寻求突破的中国电影人的遗憾。

实话实说,发展国产科幻电影。我们并不缺乏优秀的原创资源。近些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夕、韩松以及陈愀帆、江波、夏笳等科幻作家创作了大量的极富创意的优秀科幻小说。尤其是王晋康,作为目前中国最多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1993年刚一闯入科幻界,便显现出明星般的光芒。彼时的《科幻世界》刚刚改为月刊,王晋康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开始,而那个时代甚至可以用“王晋康时代”来命名。他的科幻小说不仅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奇想,更包含对现代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深刻洞见与哲思。他笔下的那些人物身上散发着东方哲学家的魅力,灵魂深处打着让我们备感亲切的中国人特有的思想钢印。当然还有爱,东方式的大爱。他的小说很多都具有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潜质。这些潜质可以概括为出奇的想象、精巧的故事、紧密的人物关系、个性鲜明的人物、人性与人情、震撼性的画面、东方式的思考等。在我们的期待模式中,这不正是中国科幻电影应该拥有的要素吗?但是很显然,这样的优秀资源的价值现在仍然未被足够认识。

为此,我们特别精选了《生命之歌》、《终极爆炸》、《转生的巨人》等7篇王晋康最值得改编成电影的科幻小说,制作了这本形式别致的“纸上电影馆”。我们相信读者会喜欢这七篇科幻佳作,更期待有一天它们能变成中国的科幻大片。

未来总有其不确定性,但那个确定的未来,必由我们所创造。

《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科幻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幻小说的支撑,还需要科幻电影的带动。把更多优秀的、具备拍成科幻电影潜质的科幻小说介绍给大众,推动科幻小说向科幻电影的转化,促成科幻文学从“小众”文学向大众文学的转化,“纸上电影馆”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董仁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王晋康开创了中国科幻的一个时代,他的作品总能深刻反映出中国的社会与文明。在他的这本书中,历史和未来以一幕幕大气而壮阔的画卷精彩上演。

——刘慈欣(《三体》作者)

王晋康的小说很多都具有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潜质。这些潜质可以概括为出奇的想象、精巧的故事、紧密的人物关系、个性鲜明的人物、人性与人情、震撼性的画而、东方式的思考等。在我们的期待模式中,这不正是中国科幻电影应该拥有的要素?

——姚海军(《科幻世界》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转生的巨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晋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刘琥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288196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5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