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道行(典藏版杨晓光廉政散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杨晓光编著的这本集子之所以取名为《大道行(典藏版杨晓光廉政散文集)》,既有行走各地,朝圣胜迹,瞻仰伟人,追寻先贤的意思,但更想表达的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崇高品格的人物,必定是遁“大道”而行;一个政党,能够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并为人民接受和拥戴,也必定行于“大道”。这是规律,也是天道。本书所配的图片,大都是我在考察中亲手拍摄的,放在这里,也算是对文字的一种烘托和延展。

内容推荐

一个有着清贫意识的人,一定是个心灵开放、充实和自由的人,清白、单纯、透明,思想充实而又健康。一个有着清贫意识的人,一定是个品格高尚的人,简单、朴素、厌恶贪婪,道德纯粹而又闪光。当人人崇尚清贫,人与人、人鱼自然就会变得更加和谐,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大道行(典藏版杨晓光廉政散文集)》为“杨晓光廉政散文集”,收录了追寻伟大的清贫精神、“七一”感怀、走近井冈、红都怀想、仰望延安、共产党人从这里进京赶考、路漫漫——再访西柏坡等内容。

《大道行(典藏版杨晓光廉政散文集)》由杨晓光编著。

目录

追寻伟大的清贫精神

“七一”感怀

走近井冈

红都怀想

仰望延安

共产党人从这里进京赶考

路漫漫——再访西柏坡

周总理祖居随想

三十功名尘与土——清明祭岳飞

祈梦于谦祠

清溪作证——写在海瑞诞辰四百九十六周年之际

汤显祖的理想王国

南孔庙前思圣贤

生生不息郑义门

感悟恭王府

风雨庆余堂

故乡的莲

茶之道

伫立在马克思故居前

谒列宁墓

访美归来

在澳洲

凡尔赛宫前的沉思

别了,罗马尼亚

后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此时日理万机的毛泽东,用诗做起了思想工作。他想起了粤海品茶,想起了渝州索句,一名领袖和一位名士就这样开始了诗的和唱。“饮茶粤海未能忘”,这是一种多么难忘的友谊。昔日饮茶勾起的美好回忆,成了沟通两人情感世界的桥梁。“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泽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离骚屈子幽兰怨,风度元戎海水量。”毛泽东不忘旧友的高尚品德和春风大雅的宽广胸襟,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有些牢骚的名士。“躬耕原不恋吴江”,当初的牢骚化作满腔激情,投入到建国大业中去。

周恩来,这位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也是一生爱茶,关心茶业的发展。在著名龙井茶产地杭州梅家坞的一张老照片里,朗逸的总理正在教室窗外慈祥地看着茶农孩子们朗朗诵读。如今,每一位来这里喝茶的茶客无不被那美丽的瞬间所深深打动。

周恩来既是一位总理,也是一位茶人。他深谙茶的精行俭德之道。一只破旧的搪瓷大茶缸,跟着他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的窑洞里,用的还是这只大茶缸,既用来喝茶,也用来打饭、热菜。直到进了北京,才换上一只朴质无华的白瓷茶杯。

1975年的深秋,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位与病魔顽强斗争,从不肯轻易麻烦别人,更没有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的总理,突然提出要喝安徽产的六安瓜片!当工作人员把觅得的六安瓜片热茶捧到他的面前时,总理的双眸顿时一亮,两道浓眉也随之舒展开来,瘦削的脸颊在掠过一抹微笑的同时,更流露出一副欣慰无比的神色。

小小的六安瓜片,把周恩来的思绪带到了1939年的早春。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从遥远的山城重庆出发,不辞千辛万苦,跋山涉水,风尘仆仆,来到了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镇。在这里,叶挺将军以新四军军长身份招待他的,便是当地盛产的传统名茶——六安瓜片。在军部大礼堂几百人参加的报告会上,周恩来谈形势,讲任务,论统战,鼓斗志,整整十个小时毫无倦色,为他助兴的,也是一杯六安瓜片。离开云岭,将军赠送给他的,还是一大方筒新炒的六安瓜片。

皖南事变,叶挺蒙冤五载出狱,两人在山城重庆促膝茗话,喝的是周恩来特地让人觅购的六安瓜片。此时的周恩来深知,除了六安瓜片,哪怕再佳的茶品,也不足以慰藉这位心爱战友。那次彻夜长谈,陪伴他们的,是重沏了不知多少次的六安瓜片。就在那次长谈中,叶挺郑重地提出回到党的怀抱的请求。

不料重庆茗叙,竟成永诀。周恩来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念念不忘的是六安瓜片,喝到了它,犹如见到了昔日的战友。如此深邃的临终茶思,如此浓郁的盖世茶情,如此纯粹的茶道精神,可比天高,可比海深……

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们的祖先从小小的一片茶中发现了遍存于万物中的和谐秩序。洁净中见天然,简朴中见自在,宁静中见真善。味醇香雅苦后余甘的茶汤,涵着“和、敬、清、廉”的茶性,就这样顽强不息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在物欲横流的大干世界,有了一杯清茶,我们便能坐悟道德,物我两忘;在喧嚣繁杂的尘世里,有了一杯清茶,我们便能持一素心,波澜不惊。在这绿色精灵面前,我们能够抛弃贪念,净化心灵,回归生命本真的净土。

茶,我们绿色的心灵家园。从这方家园汩汩流淌出来的,是和美、宁静、明廉、纯洁、谦恭的美德。因为有了茶,我们这个民族才更加聪慧,更加文明,才更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是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东西都将随波而逝,而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和着那柔和恬淡的茶色,将永不泯灭!那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守望的心灵家园。P154-157

后记

《大道行》这部文稿很快就要付梓出版了,按照惯例要写一篇后记。

2010年的最后一天,已是夜深人静,当我在书房打开电脑,一时似有千感万言,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屈指算来,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已历经整整十五个春秋。那时,大概还没有多少人愿意到这个清苦而又“得罪人”的机关来工作,可我毅然选择了它。现在想来,自己当年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信念的驱使。我始终认为,纪检监察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也是一项光荣的职业。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就是查处人.的部门。其实,除了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惩处腐败分子,纪检监察机关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职能,那就是教育。也就是说,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化和文化熏陶,在党员干部中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文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说到底,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我们身处其中能够让自身受到陶冶,并给与自己内心力量的一种生活感悟。假如没有文化的支撑,没有文化上的深度认同,即便是有了制度,也未必能执行得下去。历史一再证明,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旦与新的制度发生冲突,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认同制度,服从制度,而是“变通”制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制定了很多制度,但执行起来往往走样变形的一个重要原因。廉政建设只有在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后,才会赢得恒久的生命。浙江,正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最早的省份。

腐败与反腐败,廉洁与贪腐,自有阶级以来就客观存在。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廉政文化的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与腐败展开了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斗争,这极大地丰富了廉政文化。我的家乡江西和现在工作的浙江,就是廉政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正是有了这些先天的条件,再加上职业的原因,每当到一些地方调研考察,对那里发生过的廉政方面的人和事就特别留意,也特别容易引起共鸣。把它们发掘出来,传播开去,我觉得是一种责任。于是,就有了写作的冲动。

我开始尝试着写一些散文和随笔。我觉得,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廉政方面的题材,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受众的面更广,因而也就更容易传播。

由于职务的原因,平时工作比较忙,就只好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来做这件事。可以说,这本书里的每字每句都浸润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所幸的是,要写的内容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甚为贴近,因此写作中从未感到枯燥,反而饶有兴味。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但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自己文化等方面的素养,可以说是裨益良多。

这本书涉及的题材,不论人或事,很多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有的伟人、名人一生波澜壮阔,事迹很多。我则集中写他们勤政廉政方面的内容,力求在这方面挖掘得深一些,努力做到与众不同。往往一篇文章,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如在淳安做过知县的海瑞,在老百姓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他的事迹也广为人知。为了突出海瑞在淳安勤政廉政的一面,在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通过加工提炼,从三个方面展现海瑞在淳安廉政勤政的事迹,使得海瑞的廉政思想和事迹在这篇作品中得到更集中的体现。又如民族英雄岳飞,也是人们心目中有着极高知名度的人物。在一般人看来,岳飞是一个力主抗金,屡建战功,尽忠报国的英雄,而他的廉政事迹却鲜为人知。我觉得有必要把他这方面的事迹展现出来,为此,也查阅了不少资料。通过介绍岳飞在廉政方面的事迹,这位英雄在人们心中会显得更加立体和全面。

我的这些作品,往往都是由物及人。但描写场景,我没有用一过多的笔墨。我以为,像这类廉政散文随笔,更应该着重体现其思想性,让读者看后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当然,同时还要有艺术性和感染力,要让人能够有兴趣读下去。否则,就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如写浙江省浦江县的郑义门,我没有把更多的笔墨用在郑义门的建筑和场景上,而是着力破解这个家族三百多年生生不息的奥秘。通过《郑氏规范》这部家规,我凝练出有序、孝义、勤俭、清廉这几个关键词。《生生不息郑义门》就是围绕这几个词铺陈开来。又如写茶圣陆羽,我没有过多地描写陆羽生活过的杼山,而是着重揭示《茶经》中所蕴含的精行俭德的廉洁文化。在这篇取名为《茶之道》的文章中,还穿插着毛泽东、周恩来有关茶的故事,以此增加作品的历史纵深感。

在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出国考察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反腐败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他国发生的惨痛教训,我们应引以为鉴;他国反腐的成功做法,我们也可以有选择的加以吸收。特别是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罗马尼亚,这些国家共产党执政的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执政党自身的腐败。若非身临其境,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撼。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教训写下来。到美国和澳大利亚考察,他们在廉政建设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我都及时地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我的一些文章陆续在《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监察》、《反腐败导刊》、《浙江日报》和《钱江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一得到了读者的鼓励和肯定。《生生不息郑义门》和《青溪作证》被制成大幅板块放在浦江郑义门和淳安的海瑞祠里,充实作为廉政文化基地的内容。我觉得,在廉政文化的传播上,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有的读者说,看了我的文章后,改变了原先头脑中纪检监察干部冷峻刻板的印象,看到了这群人感情丰富的一面。对此,我感到非常欣慰。

说实话,写这些文章时,并没有想到要出这本集子。一些文章陆续发表后,一些同志和朋友建议可以集结出一本书。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同志很热心,年初就把它列入2010年的出版计划,这既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也给我以很大的压力。我别无退路,只有更加努力。没有他们的鞭策和鼓励,这本书可能还没有这么快与读者见面。

这本集子之所以取名为《大道行》,既有行走各地,朝圣胜迹,瞻仰伟人,追寻先贤的意思,但更想表达的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崇高品格的人物,必定是遁“大道”而行;一个政党,能够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并为人民接受和拥戴,也必定行于“大道”。这是规律,也是天道。本书所配的图片,大都是我在考察中亲手拍摄的,放在这里,也算是对文字的一种烘托和延展。

快要结束这篇后记时,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要感谢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为此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楼贤俊、叶国斌同志亲自参加本书有关问题的讨论,老编辑郎忆倩和责任编辑王利波同志从文章的题目到每篇文章的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编辑。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令人感动。最后,我还要感谢为本书的形成和出版提供过各种帮助的同志和朋友。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望读者批评指教。

2010年12月31日深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道行(典藏版杨晓光廉政散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晓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50374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6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