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胜主编的这本《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26辑)》分元史研究、海疆与海洋活动史研究、民族、宗教与边疆研究三个栏目,具体内容有:丁鹤年及其家族;元代的科第世家——普氏;元代海道都漕运万户府的人事变迁;“吐蕃”一名的读音与来源;多元民族文化中的唐汪唐姓姓氏考察等。
| 图书 |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26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迎胜主编的这本《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26辑)》分元史研究、海疆与海洋活动史研究、民族、宗教与边疆研究三个栏目,具体内容有:丁鹤年及其家族;元代的科第世家——普氏;元代海道都漕运万户府的人事变迁;“吐蕃”一名的读音与来源;多元民族文化中的唐汪唐姓姓氏考察等。 目录 元史研究 丁鹤年及其家族 元代的科第世家——普氏 读《遗山先生文集》杂识 《元史》疑义举例 略论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之元上都 铁木真“乙酉称汗”浅析 海疆与海洋活动史研究 巴邻旁/占碑和吉打国际集散中心的形成——以1至11世纪马六甲地区的交通变迁为线索 元代海道都漕运万户府的人事变迁 民族、宗教与边疆研究 “吐蕃”一名的读音与来源 略论《理藩院则例》刑例的实效性 《萨刺姆东使记》译注与研究 《史集·部族志》巴儿忽惕诸部研究 藏文史书的叙事传统:宗教义理、文学故事与历史纪实 夹缝中的抉择:“朵颜别部”在明蒙之间的变迁 明代来华西域人的归附与明廷的安置 南京将军山——一个典型屯堡家族的最后家园 再论蒙古对辽东和高丽的战争(1211—1259) 洪武本《华夷译语》鞑靼“来文”注释(下) 多元民族文化中的唐汪唐姓姓氏考察 试论马注思想的发展 从五色四夷与十六大国看《白史》的历史层次——比较藏文本与蒙古文本《彰所知论》 蒙元时期的亦里哈温及相关音译问题 从日本人元僧度牒看两国交往中伪造公检文书的现象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26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迎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679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10 |
| 出版时间 | 2014-05-01 |
| 首版时间 | 2014-05-01 |
| 印刷时间 | 2014-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52 |
| CIP核字 | 2014029148 |
| 中图分类号 | K247.07-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59 |
| 宽 | 188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1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