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所认识的路遥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我所认识的路遥》是一部纪实文学,记叙了作者海波眼中的路遥。

作者海波和路遥有着长达三十年的交往和友谊。在这本书中,作者分三个部分,分别叙说了路遥的成长轨迹,作者与路遥的交往与友谊,以及一些难以归类的故事。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路遥。

内容推荐

《我所认识的路遥》由海波编著。

《我所认识的路遥》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名为“激流中的水手”,主要写路遥的成长轨迹。中部名为“兄弟情深”,写作者和路遥长达30年的交往和友谊,意在把这个“传奇英雄”具象化、生活化、人情化,尽可能地写出一个真实的路遥。下部名为“说说也无妨”,主要写一些有关他的“花絮”和难以归类的故事,既作为前面两部的拾遗,也作为他在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的补充,意在尽可能地完整表现这个既丰富又复杂的人。

目录

上部:激流中的水手——路遥的成长轨迹

 过继后边有“文章”

 快乐总比苦难多

 好马并非只吃草

 自产萝卜赛蜜糖

 有风送他上半空

 初恋失败成转机

 挫折恰似炉中火

 说破“英雄”不惊人

 不能不说曹谷溪

 难得《山花》培育情

 贵人总扶有为者

 又上角逐新擂台

 标准之下有高低

中部:兄弟情深——我和路遥三十年

 戏剧性初识

 “争夺”中深交

 亲密之后疏远

 危难时重托

 一件难忘的大事

 帮助和促进

 路遥帮我找工作

 我和路遥的书信联系

 一次争吵两方冤

 路遥帮我去青海

 “不要离开青海”

 路遥的“穷”和“大方”

 路遥的家庭

 路遥和老家里的人

 路遥有病人未识

 病危中的路遥

 难描难画的怀念(一)

 难描难画的怀念(二)

下部:说说也无妨——令人扼腕的“花絮”

 令人难堪的传言

 路遥作品中有的和我有关

 我被路遥“小看”了半辈子

 我跟路遥受过“大罪”

 “练子嘴”说出“是非”来

 路遥崇拜“受苦人”

 生生死死陕北情

 朋友如鸟贵同飞

 恩多只能“打包”报

 “只有保持庄严的心情,才能进行庄严的工作”

 路遥对自己“残酷”的程度

 我和路遥的区别和分歧

 路遥给海波的信(部分)

 路遥给孟伟哉推荐我的信

后记

试读章节

病危中的路遥

路遥病倒在延安并被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后,曹谷溪马上给我打电话,说:“路遥得的不是好病,还不知是什么结果呀!”我一听,大惊,当天就赶往延安。一路上我的心情十分紧张,不知到延安后会看到什么样的场景,脑海里总闪现体验过的生死离别。到病房一看,反倒松了一口气:他比健康时瘦了几十斤,看上去倒恢复到了年轻时的模样了。他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拉住我的手,眼泪就要往出溢,我坚定地摇了摇头,对他说:“不要紧。我们弟兄天生就是来克服困难的,没有困难,我们会感到空虚。”他静静地看着我,努力地笑着,没有让眼泪流出来。看着他竭力忍耐悲伤,我反而忍不住了,鼻子发酸,喉头发僵,口干得要命,只想于呕。他也看出我的忍耐,又恢复了“大哥式”的平静,说:“咱们到院子里走走,这里不时就会来人,说不成话。”

我们来到院子里一个小草坪上,那里有一套石桌凳,但我们没有坐,而是盘腿坐在草坪上开始“拉话”。他简要地介绍了自己的病情后,笑着问我:“现在是生死关头,你凭感觉说,我能过了这一关吗?”我说:“能。”他说:“为什么?”我说:“咱们弟兄都是在干石板上扎根,钢丝绳上走过,什么困难没经过?我想要死,也在猝然之间,老天不会给你提前打招呼。”他说:“你这道理太勉强了,哄三岁娃娃也不行,还拿来哄我。”我说:“真的不是哄你,我觉得你现在模样和年轻时一个样样的,充满了朝气和自信,完全不像个病人。”他笑了笑,再没问我,两人又说起了小时候的事,说到高兴处,竞大笑起来。就在这时,护士要他回房间输液,他这才收了笑容,对我说:“我现在是又病又累啊。看望的人太多,简直支应不过来了。”我说:“你支应什么呢?你是病人,他们是健康人,你怎么舒服怎么来啊。”他说:“不行啊。上次有个同学来,我当时实在无力坐起来,躺着打了个招呼。那人就不高兴了,找到咱们的老师,说我架子大,不理人。为此,老师还跑来说了我几句。”显出十分委屈的样子。

回到房间后,果然有好几个人等在那里,有的提着点心,有的拎着水果,有一位还拿出笔记本要路遥给他写几句话,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连劝带哄把他们请了出去。之后,我对曹谷溪说:“能不能限制一下看望路遥的人啊。”并转述了路遥的难处。曹谷溪说:“路遥现在病得‘反反沓沓’了。看望的人多了,嫌烦;来的人少了,又觉得‘空’得慌。”一听这话,我的心一沉,突然觉得路遥可能真的不行了,忍不住流下泪来。

路遥转院到西安后,我去了好几次,只见他的病情一次比一次重。有一次,我一进去,他就拉着我的手,很沉重地说:“海波,我肯定是不行了,肯定要死了。”我说:“你胡说些什么,不是好好的吗?”他说:“我不胡说。省长也来看过我了,你想,如果不是不行了,省长能来看我吗?”一句话就把我噎住了,好半天想不出来个说辞。

又有一次,我去看他。他的神色特别好,很兴奋地对我说:“我现在想出一个办法来了——让老家人把当年产的各种粮食捎来和起来熬着吃,说不定会起作用。”我嘴里虽然附和着,心里却无限悲凉,感觉到他在作无谓的挣扎。

还有一次我去看他时,他的五弟正在旁边,好像是在洗碗什么的。趁五弟走开时,他突然问我说:“我好像记得我五弟和你大儿子同岁,是不是?”我说:“好像差不了多少。你怎么问这个?”他好一阵没说话,显出深思的神情,最后才叹息着说:“现在想起来,老家人做的事也不一定全无道理。如果像你一样也早早结婚,说不定儿子也这么大了。”过了一会又说,“我现在最想念的是老人,父亲、母亲、奶奶和大爹、大妈。这些人虽然没文化,但在人生的总体把握上比我们强啊。”这时候我明白他“不济事了”,多少年筑起来的精神堤坝完全崩溃了。我仍试图劝慰他,他制止了我,说:“说什么也不顶用了,能做的事只是人生的总结。海波啊,你知道我现在最难受的是什么吗?是很想见女儿一面,又不能见。我知道这种打击迟早会落在女儿头上,我能做到的只是尽量地推迟到来的时间啊。”说到这里,他哭了,我也哭了;他用纸巾揩去了眼泪,我没有,只是用力晃动着脑袋,把眼泪甩向两边。

这是我最后一次和他说话,我再一次来时他已经昏迷了,不省人事了。那次和我一块去的还有两个人,他们是城市里长大的,还特意买了一大束鲜花。我们在远离病房走廊入口就被挡住了,护士不让我们进。全凭路遥的四弟王天乐从里边出来,把我领进去,那两人却没能进去。我也没能进入房间,只在走廊里隔着窗子朝里边望了一眼,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有生命的路遥。

P105-107

序言

我和路遥是好朋友,有长达30年的交情。我们相识于1963年,那年他14岁,我11岁,可以说“从小一块耍大的”;那时我们都在延川县城关小学读书,他是六年级,我是五年级;后来又先后考入延川中学,他是初中66届,我是67届,算是同校同学。由于我们都喜欢文学,因此交往比一般同学和儿时的伙伴更多,从认识那天起,交往从来没有中断过,一直到他不幸早逝。我视路遥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他怎么看我不知道,但《路遥全集》收录的书信中,写给我的最多,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我起码也算得上他的一个重要朋友。

在我坎坷的人生中,路遥给过我卓有成效的帮助。1976年,他帮助我当上了公社中学的民办教师,使我结束了在土地里刨吃喝的艰难岁月,事实上等于离开了农村;1984年。他介绍我到青海省文化厅《现代人》编辑部工作,使我开始了大都市生活。柳青说过,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的时候只有几步。路遥在关键的时候帮助过我,这些不但永远记在我的心中,也记在我的履历中;与我的生命共在,与我在社会上的影响共存。

但是,这些还不是我写此书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在别处。

路遥成名后,尤其在他去世后,介绍、研究、评论和回忆他的文字很多,几近“汗牛充栋”;但由于作者出发点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对路遥的了解程度不同,难免有些缺漏或错讹,有的错讹甚至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成为“定论”。据此,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就自己的了解和认识,作一些补充和说明,以期给历史留一个更完整的路遥。

本书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名为“激流中的水手”,主要写路遥的成长轨迹。我认为他从小就把握着自己的命运走向,总体看是顺大势而逆时流,虽然波澜时起,挫折连连,但波波立潮头,时时上台阶,从一个农家穷孩子一步步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走进英雄云集的史册。中部名为“兄弟情深”,写我和路遥长达30年的交往和友谊,意在把这个“传奇英雄”具象化、生活化、人情化,尽可能地写出一个真实的路遥。下部名为“说说也无妨”,主要写一些有关他的“花絮”和难以归类的故事,既作为前面两部的拾遗,也作为他在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的补充,意在尽可能地完整表现这个既丰富又复杂的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的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为此,我把书名定为《我所认识的路遥》,书中既包括我对他通过实际交往的认识,也包括对他的看法。前者基于事实,我得向其真实性负责;后者只是看法,我只能为自己的认识水平惋惜。

路遥小名叫卫儿,大名叫王卫国,路遥是他的笔名。这些名字对应着他一生的几个时期,时期不同,用的名字不同。为了叙述方便,我统一用路遥这个名字。

是为小序,再不多言。

后记

这本书我构思了好久,提笔开始什么写了不下十次,但都没能写下去。写不下去的原因不是因为没得写,而是能写的太多;不是对路遥不熟悉,而是对他太熟悉。有一句熟语

“提灯的人是瞎子。”和我写这书时的感觉差不多。偶然见了一个人,只要这人稍有特点,人们就会说出他的模样来,大都不会离了大谱;但,谁能很准确地说出自己亲人的模样呢?即便说出又有几分像呢?为什么说不出,因为太熟悉。如果出这样一个题目让人回答:什么东西对你最重要?孩子会说奶汁或者奶粉,成年人会说水和粮食,很少人会记起阳光和空气来。为什么?因为阳光和空气太无私,对人的服务太周到,无私和周到到让人忘记它存在的程度。

我对路遥很熟悉,路遥对我很关心,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写好这本书的最大障碍。在整个的写作过程中,我基本上是一个“提着灯的瞎子”,凭着感觉探脚而行,所以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到乃至不确,希望知情者指点,阅读者明察。

话多则长,话少则短,无话就不说。本书就算完成了。

2010年6月15日—8月5日写于长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所认识的路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71871
开本 16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3312199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2.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5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