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力作《药都往事》以亳州中医药数百年发展为背景,取材清末、民国至抗战、新中国成立时期亳州药商创业、发展、嬗变的历史。故事采用年代传奇故事形式,讲述了从1925年到1956年,围绕一张秘方,爱国药商与军阀、侵华日寇、土匪斗智斗勇的故事。通过发生在亳州的一段药商之间的往事,反映亳州药商的生活和命运,呈现千年古药都民风民俗文化流变,着力展现名医世家之子从行医到经商,再由药商到支持革命的人格嬗变,生动塑造出一代爱国名医药商的形象。
图书 | 药都往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小凡力作《药都往事》以亳州中医药数百年发展为背景,取材清末、民国至抗战、新中国成立时期亳州药商创业、发展、嬗变的历史。故事采用年代传奇故事形式,讲述了从1925年到1956年,围绕一张秘方,爱国药商与军阀、侵华日寇、土匪斗智斗勇的故事。通过发生在亳州的一段药商之间的往事,反映亳州药商的生活和命运,呈现千年古药都民风民俗文化流变,着力展现名医世家之子从行医到经商,再由药商到支持革命的人格嬗变,生动塑造出一代爱国名医药商的形象。 内容推荐 远古的药都毫州,曾是一片山峦险峻绵亘、清流纵横交错、有山有水的奇绝之地。 借地之毓秀、物之华宝、市之繁荣,千百年来,这片地界儿不仅出了老子、庄子、华佗、曹操、张良、陈抟、花木兰、李绅等不少伟器英华,而且帝王走卒、拳掌炮鞭、壶石泥玉、医相扎剃、吹拉弹唱、赌混偷赖、市井奇人亦各有奇绝,举不胜举。然经流年之侵蚀,均随风雨逝,斑驳了无。余或景其德,或仰其事,或笑其趣,或慕其名,或感昨日风华,遂将民国以前人人事事以小说笔法记录下来,杨小凡冠名曰《药都往事》。 目录 序 药都往事 悬壶记 豪侠列传 曹氏父子 美食记 抗日人物志 圣贤卷 公案志异 杂艺录 翰墨丹青 商人谱 粉黛记 姜帅府那些人 俗世奇人 情缘传 清音考 试读章节 光绪年间,药都的狗肉最为出名,名声在九州十八县,京城也有美名。这一是当时的药都是全国繁华的商埠,更重要的是出了一个专制狗肉的人物周三爷。像这类屠宰卖吃喝的人在药都是不被人以爷相称的,但手艺超绝就是另一回事了,人们都称周三为周三爷。周三爷制狗肉有三绝,一是专用活野狗,二是捉狗的招儿绝,三是腌制焖煮的招儿绝。 野狗如狼,难寻啊。但周三爷只要到了城外的野地里一遛,就知道有没有野狗,野狗在哪儿。然后他把食指往嘴上一放,呜呜吹上几声,野狗就乖乖地向他身边跑。等野狗离他有一丈多远时,他就蹲下了,从怀里掏出一丸黑乎乎的东西,平放在左手心,手贴着地面,野狗就越来越慢地向前走,走着走着就俯在地上,向周三爷这边爬来。野狗离周三爷的手还有半尺远时,周三爷就伸出右手,轻轻地抚着狗脖子上的毛,一边抚一边像哄孩子一样说:“吃吧,吃吧。”野狗勾下头来,哧哼着鼻子,闻了一下,又闻了一下,这狗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张开嘴来,伸着舌头把嘴向前凑着,突然周三爷的手往前一送,一抓紧,一翻,噔嘣一声,周三爷的手像钳子一样钳住了野狗的嘴,这时野狗的两只后腿蹬扒着扑腾了几下,就再也动不了了…… 但这也不是周三爷出名的最根本原因。最根本的是,药都有一个人最爱吃周三爷的狗肉,这人就是自动辞了官居在后局街的陆知县。虽然没了官,但人们都还称他知县。陆知县为啥不愿干知县了都说不清,但他回乡后最爱吃狗肉,每天都要吃四两狗肉,且非周三爷的狗肉不吃。陆知县吃狗肉是在早晨,四两狗肉二两玉泉春到肚,这一天就只有看他乐了:或弹琴,或泡澡,或进戏院,或独步城外……陆知县吃狗肉吃多了,就与周三爷有了感情,这俩人还不是一般的感情。周三爷总是把狗脖子上的那四两肉,单挑着送给陆知县;陆知县有时也抱着琴向周三爷住的寺西街去,但多是在月亮浑圆的夜里。 这是一个月光如雪的晚上,陆知县抱琴来到了周三爷的院子里。周三爷正要呛狗,他杀狗都是用水呛的。他正端一瓢清水站在狗前,口中一声呼哨,狗就张开了嘴,忽地把水灌进狗嘴里,狗叽的一声,就死了。周三爷刚刚呛了狗,正要剥皮,陆知县就说:“你剥狗,我给你弹一曲,如何?”周三爷也没推辞,就说:“知县大人引以为知音,是周三的荣幸啊!”这时,陆知县就摆正琴坐了下来,只见他屏了一口气,抚在琴弦上的右手一挑,琴咚地响了。接着,舒缓的曲子弥漫开来。序曲过后,曲子变得欢快而有力,或跳跃,或回旋,或疾进,或慢退,或突然而来,或戛然而止,起止爽脆,节奏鲜明……站在琴前一动不动的周三爷,知道这是唐代的曲子《剑器》。陆知县曾给他弹过,也给他说过,这是民间公孙大娘把舞剑音乐化的剑曲,张旭、怀素曾从这只“浏漓顿挫,刚柔相济”的曲子中大受启发,从而草书大进。琴声在陆知县手下由柔慢再向激越过渡时,周三爷转身把刚才呛死的那狗挂在了架木上。陆知县手下一个长音滑过,倒悬着的狗肚皮上刷地裂开了一条细缝,这时琴声一忽儿动如崩雷闪电,惊人心魄;一忽儿止如江海波平,清光凝练。琴曲声中,周三爷两只手一甩,一拽,接下来便是噌噌噌的声音,和着琴声,手或快或慢或轻或狠,乐声一停,一块完整的狗皮就托在了周三爷的手上…… 陆知县与周三爷这般交情,就使周三爷的名声大振。到了周三爷六十岁的时候,他的名号就传到了京城,京城人就有专门来药都品尝他制的野狗肉的。但好景不长,又过了四年,六十四岁的周三爷煮好最后一锅狗肉后,突然就不行了,夜里竟断气归天了。凭他在药都的名气,丧事自然也不会寒酸,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一拨接一拨的。但人们期待中的陆知县却没有来。药都人都觉得奇怪,丧事就没有了想象中的味道了。 出殡的那天早上,人们期待了九天的陆知县终于来了。他没有带纸钱、冥箔什么的,只抱了一架旧琴。他旁若无人径直来到灵堂前,坐了下来,这时有人已把矮桌放在了他的面前。陆知县把琴放在了桌上,双手抚琴静息一个时辰,突然右手一挑,琴声骤起,他弹的依然还是《剑器》。淋漓顿挫、刚柔相济的曲子中,他张口吟唱不止。眼前的人们都被他的琴声和歌吟所震动,没有了任何响动,一个个瞪着眼,支着耳朵,歪着头入静了一般。 突然,咚的一声,琴声乍停,陆知县猛地站起,狺狺地学着狗叫,转身而去……P65-66 序言 远古的药都毫州,曾是一片山峦险峻绵亘、清流纵横交错、有山有水的奇绝之地。 境内山奇水秀。其山,似虎似狮似剑似戟;其水,若游若吟若飞若啸。后经天地轮回,山沉地下,水成涡河一流。纳厚土之灵气,汲涡水之膏泽,白古圣迹所兴,君国迭建,商汤、魏武、小明王频建新都;况地处中原腰脊,得之者强,失之者弱,乱危乃为群雄逐鹿之所,升平则为人物辐辏之地;本为南此要衢、水陆通达、境大货穰、体视大邦,百货辇来干雍梁,千樯转流干海河,五方之产不期而毕会,四海所需取给予立谈,固为九州之通都大邑。 借地之毓秀、物之华宝、市之繁荣,千百年来,这片地界儿不仅出了老子、庄子、华佗、曹操、张良、陈抟、花木兰、李绅等不少伟器英华,而且帝王走卒、拳掌炮鞭、壶石泥玉、医相扎剃、吹拉弹唱、赌混偷赖、市井奇人亦各有奇绝,举不胜举。然经流年之侵蚀,均随风雨逝,斑驳了无。余或景其德,或仰其事,或笑其趣,或慕其名,或感昨日风华,遂将民国以前人人事事以小说笔法记录下来,冠名曰《药都往事》。 杨小凡 癸巳年秋月于药都无味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药都往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小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6481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14-04-01 |
首版时间 | 2014-04-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2 |
CIP核字 | 2013306449 |
中图分类号 | I247.7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31 |
宽 | 16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