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浮石绘话(用水墨段子与世界谈谈)
内容
试读章节

测字这种事情不能不认真,为什么呢?因为求解的人写一个什么字,看起来很随意,其实不然。中国的汉字有几千个,他为什么选这一个不选另外一个?肯定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这个字,或者出现了那种意向,跟人做梦差不多,简而言之,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而神秘的力量是最值得尊重的。也不能太认真,为什么呢?这就跟测字先生的水平有关了。每个字都暗藏玄机,问题是这种与求解者发生隐秘玄机的信息能否被清楚地破译和诠释,也就是说,神仙是不会错的,就看给神仙传口信的人能不能领会他的精神。(《青瓷》)

人有命运吗?人的命运是先天注定的并能预知的吗?其实,鬼神的力量与其说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还不如说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与慰藉。所以,古寺大庙才会成为芸芸众生寄托梦想、寻求庇护的福地。最底层的老百姓是这样,达官显贵、政要巨贾更是这样,因为即使是后面一种人,生活中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因素也是很多的。他们是真正的大鱼,而鱼越大,目标也就越大,盯着他们的眼睛也就越多,谁也不知道已经有多少渔网、渔钩、现代捕鱼器在等待着他们。(《青瓷》)

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在社会中生活。按照拟鱼化的说法,每个人都是一条鱼,既然我们逃脱不了成为鱼的命运,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成为一条大鱼。小鱼有小鱼的快乐,大鱼有大鱼的风险,但是,毕竟大鱼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要大得多。海纳百川,鱼游大海。在我们的比喻中,大海是没有工业污染的童话世界,是梦幻的乐园,总是令鱼心向往之,不管有多少暗道机关,鱼总是要向大海游去的,这就是我们的宿命。(《青瓷》)

希望是什么?希望就是人生的意义。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有了希望才赋予了它意义。最大的希望是人生的大目标,就像公交车的终点站。小的希望是人生阶段性的目标,就像公交车的一个一个小站。没有大的希望,人不知道何去何从;没有小的希望,人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上车下车。但是,所有的希望都能实现吗?那不可能。人的一生中如果有一万个小的希望,那么百分之九十的人只能够实现其中的一千个,还有九千个会落空,这就是芸芸众生。但即使最伟大的英雄、最成功的人士,也不能实现全部的希望,因为生活不是为哪一个人准备的生日蛋糕,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跟你的目标不一致的力量。这股力量看不见摸不着,有时候明目张胆地跟你对着干,有时候又以跟你最亲密无间的方式出现,可是却有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帮你的倒忙。你的两只手是你的吧,你能够随意控制它们吗?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如果你中风了,偏瘫了,它就不听你的指挥了。就是在你能控制自己双手的情况下,它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青瓷》)

因为一篇文章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但是,领导爱才,爱的不是你文章中的辞藻和小聪明,而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高屋建瓴的眼光和真知灼见,既不是图解政策的官样文章,也不是哗众取宠的揭秘报道。(《红袖》)

竞争上岗也讲天时地利人和,具体来说就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问题是有些力量看得见,有些力量看不见,它们你进我退此消彼长,算是算不到的,只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皂香·上》)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想吃鱼吃肉的时候没有钱,等到有了钱可以随便吃鱼吃肉的时候,牙齿和胃口都坏掉了。(《皂香·上》)P20-21

后记

我没有研究过艺术史,但我一直孤陋寡闻而固执地认为,单从进入门槛来说,所有的艺术都是门槛很低乃至于没有门槛的。不管是唱歌还是画画,还是舞蹈或别的艺术。在原始人那里,艺术不是一种活计,不是一种混饭吃的手段,而是一种表达欢乐与痛苦的基本方式;一种享受闲暇时光的基本方式,一种探索自然与他人和世界交流的基本方式。

我猜想,那时的绘画,最主要的功能是其实用性,标示物体、警示危险什么的,用来帮助族群趋利避害。比如说,哪些季节会出现什么状况,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哪些动物是可以捕捉的,哪些猛兽和自然灾害不仅不能惹还得想办法尽快避开等等。

人类文明发展到离现在数千年几百年的时候,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必须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于一身,因为这些都是文人的基本功,不能偏科。而文墨不通的贩夫走卒、农人渔夫,更是天生的歌唱家与舞蹈家,情绪上来了便会想唱就唱,跳他个天昏地暗。无论庙堂或江湖,除了各种匠人,艺术很少直接用来养家糊口,更多的是用来直抒情怀、言志、表达喜怒哀乐、发牢骚或发泄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与紧张隋绪。换一种说法,过去年代的人们,似乎拥有着更多方位、更多机会和更加直接的与世界对话的路径。

反观现在呢?人们削尖脑袋追求各种头衔、制造各种光环、结交各种朋友圈,挖掘开发人脉资源,似乎就一个目的——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当艺术品沦为纯粹的商品,当艺术家沦为纯粹的商人,我认为是大有问题的,但并非十恶不赦。古人、原始人的趋利避害,就是现在人们感受到的生存压力与发展诱惑。

问题不在于艺术品不可以成为商品,艺术家不可以成为商人。而是说,一旦艺术品与商品、艺术家与商人之间的边界模糊,艺术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以我对中国书画界有限的了解,我认为其实已经出了大问题。人们一说到某某画家,最关心的就是他的画值多少钱。据说三流的画家一年可以营收达1500万元。以平均售价2万元左右计算,他一年可以卖出去700多幅。这个行当里还有更大的“老虎”,他们通过大量制造、复制垃圾作品去坑去骗,金额动辄亿计。有的画家甚至连笔都懒得动了,嫌流水作业太慢,而是自己到市场上去买自己的高仿画,然后回家署名,盖印,再卖。

你说这种人是艺术家还是商人?我看是连这两个名誉都被他玷污了。

艺术的生命在于鲜活的个性,而个性中最能体现个体差异的,从最基本的内核上来讲,便是思想与情感。思想与情感,又和艺术家认识社会与人性、感知生活与生命血肉相关。我们要问的是,像上面那种方式弄出来的作品,有画家一丝一毫的思想结晶吗?有画家一丝一毫的情感投入吗?

如果没有,它如何成其为艺术品?它又当如何不愧对高高在上的价格?

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艺术品市场便很容易继续沦落为名利场和骗子与傻瓜的赌场。

其实,思想是人人都有的东西与能力,它的价值在于自由与个性。一个人的思想与是否进行过哲学思辨训练无必然关系,却和这个人的社会阅历与生活态度息息相关。情感也是人人都有的东西与能力,它的价值在于是否真实与丰沛。一个人的情感不是通过虚张声势、剑拔弩张的作秀作出来的,而是一种能够令他人感同身受、被感染、被触动、被征服的性情流露。

因此,我个人的艺术追求是——在独特思想指导下的有感而发,尽量寻找一条与社会、人性、他人沟通的简捷路径。既不故作高深,也不为赋新词强说愁。像我的小说选择口语化的表达一样,我希望我的绘画,达到与观众平行的高度,以便与他们平等地、没有极限地沟通与互动。它不应该有高高在上的“端装”与死板,而应该是亲和的、拉家常式的、令人莞尔一笑的,至于观众是否能够得到启迪与激励,则完全取决于他本人的审美层次、趣味、心境。

生存可以不要艺术,生活要。因此,艺术感知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能力,但是,要把握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自己的生命丰富多彩,灿若晨曦,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好好呵护与培养也许是与生俱来的艺术创造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

考虑到我们的书画艺术市场已经被各种艺术领域的“地沟油”、“化学添加剂”伤害不轻,我决定采用画“话”的方式进入。或者更准确地说,不是进入而是存在。因为在我看来,一个懂得生命意义的人,艺术与生活是边界模糊的,既不能为了生活而艺术,也不能为了艺术而生活。它们是一个不能人为割裂的有机体,否则,到顶了,也就一匠人或商人。

写小说时,我把自己定位为讲故事的人。画画时,我把自己定位为讲段子的人。我没有资格教导、劝导、激励、开示他人,但我有一个把我要说的话,讲得绘声绘色的企图与梦想。当我有了一个思想的火花之后,我就想用最直接的、最通俗易懂的、最生动有趣的文字把它画出来。我的画或者说话,不仅指文字,还指来源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水墨语言,用我有限的技法手段,呈现整个语境与意境,而这一切手段都是服务于我的思想号隋感的,以便于我和这个世界的沟通与交谈。

这是我为这本书取名《浮石绘·话》的原因,也是我为自己的画室取名“绘话堂”的原因。

目录

人际关系

 送礼送的是舒心

 要人算也要天算

 一千个酒局,一个目的

 真作假时假亦真

 让为你服务的人,以为在为自己服务

 这个时代的怪现状

 圈子能立人也能毁人

 人在江湖,规则第一

 无形之网

 面子票子椅子

 书乐谈

 商量之道

 个人奋斗

两性关系

 婚里婚外

 男女博弈之道

 狩猎与战争

 火星人与金星人

 女人,生而为爱

 男人这种动物

 相爱容易,相处太难

后记

序言

作家浮石的微信签名这样写着:“有人说我写出《青瓷》是偶然的。我很不服气,我将证明,我就一画画的。”如今,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所有时间,浮石都用来证明这句话了。

前去采访的那天,正值晚冬的长沙,寒气逼人。浮石的工作室才装修完不久,空旷的房子里还没有添置家具,最明显的物件就是那张用乒乓球桌改成的书桌,稍显凌乱,堆满了笔墨纸砚,开着两个电暖器,浮石正在桌前作画。进门的空当,他正画完一只鹦鹉,题写着文字:“不错,我可以跟你学说人话,为了几粒米而逗你开心。但是,如果你没本事听懂鸟语,可别怪我在不开心的时候,用鸟语问候你的先人。”

画画是更畅快的表达方式

1978年,刚恢复高考不久,本该备考的浮石却被学校里管宣传的老师叫去画画了,学校要在县城十字街头的新华书店的门楣上挂一幅雷锋学毛选的宣传画,老师负责画人头,浮石负责画手臂。一面墙那么大的画完成后,浮石拿到了化学小考2分的成绩。他果断放弃了理科,选择了文科,却依旧落榜。复读时浮石想考美院,而在那个艺考不被看好的年代,父母阻止了他的想法。那是一个梦想暂停的阶段。

与画的渊源却一直成为牵绊,他甚至希望自己当画家的愿望能在女儿身上实现。1992年,已下海到了海南海口的浮石,为女儿请了美术老师,“顺带”着开了一家画廊,进而进入到艺术品拍卖行业。“当时海南的艺术品拍卖正处在全国前沿,我们做了两三年,一度做得很好,非常好。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一直把海南的艺术品拍卖做到死翘翘。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1998年回家乡湖南,在长沙,转而做司法拍卖。一度也做得很好,非常好。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一直做进了看守所。然后在看守所里写了《青瓷》。”提起那段令人唏嘘的往事,浮石显得风轻云淡。

“画画对我来说是一种宿命,如果不是画画,我可能会走上别的人生道路。”浮石补充道。

看守所的经历让浮石对继续从商充满忌惮乃至恐惧,而《青瓷》的畅销又让浮石对“卖文”有了充分的自信与底气。但事情总有另外一面,毋庸置疑,写小说和剧本是要考虑审查通过的问题的。特别是写剧本,为了不让投资人的钱打水漂,编剧会先进行一番自我阉割,画画仿佛成为一件更容易的事情。“一本书的出版,一个剧本的写作,往往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而画画废掉了就一张纸。画画是更畅快的表达方式,更加接近于自由。”

浮石的画外有话,有时像讲禅,有时重口味。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状态。可能看到的人会会心一笑,觉得好像就是这样的。这就具备了跟社会对话,跟人对话的意义。你说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担当也好,对社会现象的有话可说也好,就是一种表达方式。”  更现实一点来说,在做了十几年生意的浮石眼里,画画更是一件比写作性价比高得多的事情。同时,又是换一种方式和世界对话。“以前我完全是用文字、小说的方式去和世界对话,现在我想能不能够通过画,一种很直观的、水墨艺术的方式跟世界对话。因为没有经过正式训练,在笔墨上和专业画家比较可能有差距,但我的强项在于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的一种感知,不是为了画画而画画,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话可说。反正是说人话,与其花几十万字用一部小说去说,还不如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去说。”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浮石给自己找了一个定位,一个追赶的目标——黄永玉。“朋友们觉得我的风格跟黄永玉很接近,他在美术界的地位很高,也有一些同行认为他有点剑走偏锋,不是用纯粹的笔墨说话,也加上了他对生活的古灵精怪的感悟,用如是一种幽默的题款和图文解说的方式。黄永玉今年92岁,比我大了40岁,如果我像他一样健康长寿的话,我还有40年可以画,那么我认为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在浮石看来,一幅画用图文解说的方式可以很直接便捷地反映出对社会一些不正常、不平等现象的情绪表达,用幽默进行讽刺和鞭笞,这是文人的一个基本功能。正如一只鸡的故事一样:作为一只鸡,飞上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做刀下鬼,早点投胎下辈子做鸟;一是主人家里有人得了道;前段时间还有另外一条捷径,就是因为长相好看而成为某某团的成员。“这是对不正之风的一种讽刺和幽默,也可能在读者心中找到一种共鸣。”

浮石说他写小说没有主题,就是吃饭睡觉:在什么地方吃饭睡觉,跟谁一起吃饭睡觉。画画亦如此。“没有一个限定的主题,更多的就是对人性阴暗面的挖掘和揭露,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发出自己的一种声音。不管是文字还是画画,我都希望保持这样一种特色。最重要的是你写的东西画的东西能不能直面人心,直面社会,能不能打动人,被别人所喜欢。最浅层次的在你微信上点个赞,最高层次的拿真金白银来买你的画,这个是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需要找灵感的时候才能有创作,浮石认为这是一个逃避的借口。很多人张口就来的话是不需要灵感的,碰到什么人会找到一种独特的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不认为写作和画画需要灵感,靠灵感的说法给人的感觉是你做事情好像靠运气一样。你的个人修养学识,包括对社会的认识、人性的感悟到了一定程度以后,自然跟别人不一样。画画、写字还有音乐的门槛都很低,如果把专业的东西撇开,要找到一种表达自己情感和情绪的方式,其实就是很自然的方式,一点也不神秘,主要看的就是你要表达这个东西的欲望到底有多强烈,以及你平时积累的综合素养,这个是有高下之分的。”

“比如面对某种不公平现象,有个人很强烈地想表达,另一个觉得可说可不说,还有一个人选择不说。这三个人在表达愿望上有高下之分,表现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愿望强烈的人更有震撼力,因为他会找到一种他认为最佳的方式来表现。”

以写作为生的浮石笑称自己虽然用百分之百的时间在画画,却依然希望剧本可以卖一个好价格,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不至于靠画画来吃饭。“我当然希望有人对我的画感兴趣,出很高的钱来买。但如果通过写小说写剧本能让我过得衣食无忧,过的日子比别人还要滋润,那么,我对画画的态度会相对纯粹很多,跟艺术就会更加接近一些,不会有那么强的功利性。”

内容推荐

喧嚣浮躁的社会里,总需要一种声音来针砭时弊,笑谈人生百态,恰如这本《浮石绘话(用水墨段子与世界谈谈)》。30年沉浮彻悟,汇成50幅水墨画作,浮石沉淀的是一种宠辱不惊、从容豁达的人生智慧。一面是恣情写意的浮世画卷,一面是睿智犀利的经典段子,雅俗共赏在这里得到完美的阐释。《浮石绘话(用水墨段子与世界谈谈)》画中有故事,言语中有机锋,寥寥几字便说透事理,道尽人心。

所谓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以一言而识万人心,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岂不尽在掌握之中?生活即段子,段子即人生。乘风破浪不畏艰难险阻,秋月春风不等闲度过,用水墨段子和这个世界谈谈,笑看云卷云舒的背后不是消极和无奈,而是一种自信和洒脱。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不正是如此吗?

编辑推荐

浮石是中国作家里最会画画的,他是中国画家里最会写小说的——跨界作家第一人浮石30年磨一剑,集商场沉浮与人生起落经历,用段子演绎生活,每一条段子,都是一种人生。

他的段子里有面子票子椅子,也有乐子;有圈子有江湖有规则有美色,也有明枪暗箭。一本杂文就是一种秘笈,一种帮你赢得地位,拓展人脉的捷径。

他创作的《浮石绘话(用水墨段子与世界谈谈)》用50幅水墨画作探索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浮石绘话(用水墨段子与世界谈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浮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122353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2014080007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