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宝宝心语(了解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宝宝心语(了解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编著者张卫东、陶红亮。

2~3岁是宝宝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一个人的性格就可以看出他是不是有着健康的心理,所以健康心理的塑造一定不能离开性格的塑造。本书挖掘宝宝各种行为背后的心理特征,围绕宝宝的内心需求、行为、性格、习惯、人际交往等心理状态,分析了2~3岁宝宝常见的行为,从儿童心理发育的角度进行解读。对宝宝健康快乐成长,家长轻松顺利地度过儿童早教期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一套幼儿家长必看的2~3岁幼儿心理学指导书。

把握0-5岁幼儿性格养成关键期, 用心去倾听宝宝的内心世界,做宝宝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才能让宝宝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

内容推荐

《宝宝心语(了解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编著者张卫东、陶红亮。

《宝宝心语(了解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是儿童教育专家为广大家长提供的教子宝典,从宝宝的真实内心、身心发展特质、人际关系表现、心智、性格与心理、“怪癖”、教养难题等方面,对宝宝成长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进行解析,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宝宝。

本书语言温馨亲切,案例生动有趣,方案具体实用,让家长在短时间内读懂宝宝的心,准确把握宝宝的心理,给予宝宝最贴切、最实际的心理援助,帮助宝宝身心健康成长,还宝宝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

家长们翻开本书,不光可以了解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同时还能从心理学视角发掘深层次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读懂宝宝的心,才能羸得宝宝的心,才能与宝宝有效沟通,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目录

PART 1 解析宝宝的内心需求

宝宝需要你的拥抱皮肤饥饿

宝宝总缠爸爸妈妈依恋

宝宝离不开他的小毯子安全感

宝宝总喜欢摸摸这个、动动那个探索欲

宝宝总要反着来第一个反抗期

宝宝到了陌生环境就不安记忆饥渴

宝宝越来越“矫情”秩序敏感期

PART 2关注宝宝的心理健康

爱折磨小动物宝宝为何如此“残忍”

宝宝总是乱扔东西引导宝宝正确玩耍

不让看电视就大嚷大叫及时疏导宝宝的暴躁脾气

不听话就让大灰狼来抓你恐吓带给宝宝的负面影响

宝宝看到医生就哭害怕医生是家长吓出来的

宝宝经常做噩梦警惕宝宝的心理压力

PART 3 识别宝宝的情绪脸谱

小小宝宝爱臭美正确引导宝宝的爱美之心

我自己来宝宝需要自己的空间

妈妈能做,我也能做尊重宝宝渴望长大的心理

天空必须是蓝色的不要扼杀了宝宝的童心

哼,有什么了不起的宝宝也有嫉妒心理

我也要当大侠正确引导宝宝的模仿行为

PART 4 行为背后的内心世界

我什么都不怕宝宝是个傻大胆

多动不是我的本意宝宝的多动现象

家里有个“小疯子”认识宝宝的“人来疯”表现

宝宝是个小霸王宝宝为何如此霸道

妈妈,这是为什么宝宝的好奇心

我只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宝宝是个破坏王

PART 5 揭示性格背后的心理

躲在妈妈身后害羞的小宝宝

我就不!宝宝的犟脾气

动不动就抹眼泪宝宝为什么那么爱哭

隔壁玲玲就买了攀比心理

输了发脾气宝宝为什么输不起

宝宝没主见需要家长的肯定

妈妈我害怕胆小的宝宝

PART 6 社交透露的心理障碍

收到礼物不道谢学会礼貌用语越早越好

小明比我厉害我不喜欢他让宝宝学会为他人喝彩

我不想和他们玩宝宝为什么不合群

妈妈,又有人欺负我了宝宝是个受气包

起外号伤人又伤己

爱和小朋友争吵教宝宝学会正确交往

PART 7 了解成长中的常见问题

湿了一次又一次的褥子宝宝尿床成了习惯

宝宝是个小夜猫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哪是左,哪是右分不清左右的宝宝

我不喜欢去厕所随地大小便

我不想上幼儿园宝宝的分离焦虑

PART 8 透视习惯中隐藏的真实心理

妈妈,快来帮我自理能力差

我不吃饭不好好吃饭的宝宝

妈妈,我肚子疼爱装病的宝宝

宝宝喜欢告状依赖心理在作祟

宝宝的蜜手指宝宝喜欢吃手

PART 9 正确的爱让宝宝内心强大

一边玩去,别烦我宝宝的合理要求要尊重

唠唠叨叨的妈妈纠正唠叨的管教方法

宝贝,你真棒用正确的方式夸奖宝宝

妈妈,今天天气真热呀听懂宝宝的“潜台词”

不行,你必须……不要强行塑造宝宝

试读章节

宝宝离不开他的小毯子安全感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说,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同。事实证明,那些在情感上没有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宝宝,在他们长大之后,很容易变得内向、敏感、多疑、刻薄;他们总是担心别人会攻击自己、遗弃自己,因此往往会先下手为强,露出小人嘴脸,有负于他人。而那些拥有安全感的宝宝,他们就有勇气接近别人,进而与之交往,并相互建立信任关系,从中品味到交往的愉快,而这也会使宝宝与人交往的意愿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同时还会提高宝宝的社交能力。

【案例呈现】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校园恶性枪击案,造成33人死亡,29人受伤,枪手本人开枪自尽。这是美国历来最血腥的枪击事件,凶手是韩国裔学生赵承辉。

这样疯狂的行为着实让人费解,可是如果我们去追踪一下赵承辉的成长历程,大概就能找到原因。在他8岁那年,父母带着他和姐姐举家移居美国,并且曾一度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放在异国他乡托给别人照管,自己回国去办手续。父母来到美国后,也是忙于重新创业,对孩子关注得非常少。

幼年时期的不安全感一直在赵承辉的内心积攒。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赵承辉非常内向,从来不主动与人说话。有一位老师甚至这样评价说:“他似乎有双重人格,非常自大,令人讨厌,但同时又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并且,他死后留下的录像带也表明了他对这个社会的仇恨,对美国的仇恨。在录像带中他还自称被逼入了绝境。

【心理分析】

宝宝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从亲密关系里得到安全感的,倘若小时候知道被家长遗弃,或者由于工作等原因而被寄养在另外一个亲人甚至陌生人那里,在他慢慢懂事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挫败感。

对于亲密关系,宝宝会不再信任,不信任自己的家长,甚至还会埋怨家长无法很好地保护他,将他扔到年老的亲人或者陌生人手中。这种感觉其实是在怀疑和否定亲密关系。倘若宝宝缺少与亲人的沟通与交流,缺乏对亲人的依恋,等宝宝长大成人之后,对于亲密关系可能就无法产生足够的自信。

安全感之所以形成,主要是通过与家长的依恋关系而获得的。倘若不能得到,那么宝宝就会对亲情不信任。一旦宝宝不信任亲人,那么就会逐渐泛化到和社会保持距离,不允许其他人靠近自己,或在比较亲近的关系中感到紧张,甚至对社交产生恐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安全感缺乏症,对外界事物都持怀疑态度,甚至对自己也不信任。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童年时期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比如说,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被家长打了一顿的宝宝,他们会抱着家长不放,此时他们可能纯粹是为了安全而寻求保护,而不是希望得到爱。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家长采取的态度却是大发脾气,大声斥责,他们还会惩罚和恐吓宝宝,将宝宝推推拉拉,甚至施以体罚。在某些家长眼里,他们觉得这样对宝宝进行教育,是为了不把宝宝惯坏。

事实上,当家长这样做的时候,并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相反只会引起宝宝的恐惧与痛苦。这个时候,有的宝宝所感觉到的恐惧,主要是失去家长之爱的恐惧。

还有一些家长,对待宝宝时总是持不屑、随意、好玩的态度。他们还会欺骗宝宝:“我上个厕所就回来。”但是一走就是好长一段时间,宝宝很容易陷入到被遗弃的恐惧中。

妈妈对宝宝说:“你去帮妈妈端一个小板凳来。”等宝宝兴致勃勃地把板凳端来时,妈妈却不见了,这个时候,宝宝心中的担忧与害怕可想而知。然而,并没有人告诉宝宝实情,只是一个劲儿地哄他,给他拿玩具、拿好吃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宝宝长期生活在一种不真实、不稳定的环境中,他又怎么可能会有安全感呢?

【应对措施】

非常明显,适度的安全感,这既是宝宝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宝宝人格完善的基础。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到安全感对宝宝成长的重要性,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宝宝相处的点滴行为做起,尽可能地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轻松的心理氛围。

1.安慰爱哭的宝宝

宝宝莫名其妙地哭泣,事实上是在将自己的需求告诉家长。有些人主张宝宝哭的时候不要哄,倘若宝宝吃饱了,或已经换了尿布,那么就让他尽情地哭吧。其实这样认为的家长忽略了一点:这个时候宝宝需要的不是吃的或干净的尿布,而是你的爱与关注。1岁以下的宝宝哭的时候一定要去哄他、抱他。对于宝宝的言语,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倾听。在家长的照料中,让宝宝接受到你输送的能量。

2.不对宝宝撒谎

虽然大多数家长对宝宝撒谎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而且由于家长自身也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尽管有时家长明知对宝宝撒谎不好,但还是会寻求这种速效的方法来安抚宝宝的情绪。倘若家长经常使用撒谎蒙骗的方法来对待宝宝,就会给宝宝人格的健全发展带来损害。宝宝对世界最初的、基本的信任感主要来自对家长教养行为的感知。

3.不拿宝宝当出气筒

宝宝需要得到家长一贯的、可靠的爱护,这样才会形成对外在世界基本的安全感与信任感。然而,某些家长在处理宝宝顽皮行为的时候,总是喜欢说:“倘若你再……,我就……”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会让宝宝对家长给自己的爱产生怀疑,因为担心家长真的不要、不爱自己而产生焦虑,进而导致安全感的降低。

4.全身心地关注宝宝

某些家长认为自己几乎整天都与宝宝待在一起,宝宝就应该有十足的安全感了。事实上却未必如此。宝宝的安全感是否被满足了,不能只看家长与宝宝有多长时间待在一起,而主要是看家长与宝宝相处的质量。

虽然有的家长与宝宝相处的时间不多,可是彼此之间仍能相互信赖,相处融洽。作为家长,一定要全身心地关注宝宝,关注宝宝的每一个举动,了解这些举动后面的心理意义,这是决定家长与宝宝相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对宝宝发出的每个信号都很敏感的家长,才会让宝宝觉得温暖、觉得安全,亲子之间基于彼此的信任,也会形成一定的默契。

P18-P22

序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发端于幼儿时期,即2~3岁。在这一时期,宝宝们喜欢乱扔东西,动不动就哭闹,爱臭美,喜欢说脏话,甚至于连左右也分不清楚。作为家长,倘若掌握了宝宝在第一个叛逆期的心理特质,并对宝宝进行正确的教育和指导,那么就抓住了宝宝成长的关键期。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宝宝心语——了解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宝宝即是不懂事的代名词,因此大多数时候都索性不与他们讲道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其实,有心的家长会发现,宝宝不仅明白事理,而且其所作所为都可以从他过往的经历、家庭教育上找到源头。真正负责任的家长,不会嗔怪宝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而是会从宝宝的行为中推敲出深层次的诱因,从而正确引导宝宝。

不要以为宝宝的世界里没有压力,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每天都会面对形形色色的压力,成人自然不必说,宝宝的世界也一样。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宝宝,虽然深受家长和长辈的宠爱,却养成了冷漠的习性;虽然有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但就是高兴不起来。其实,宝宝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过大的压力。

现今,宝宝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宝宝的情绪也需要精心照料。和成人一样,2~3岁的宝宝也有自己的情绪反应。奇妙的情绪面谱表达着宝宝的感受与需要,也直接对他的一切活动产生影响。只有经常处在良好情绪中的宝宝,才会身体发育好、智力发展好。所以,家长一定要照顾好宝宝的情绪。

看到宝宝出现多动、爱管闲事、霸道等行为时,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宝宝批评一顿,而并不去查明宝宝为什么会哭。事实上,教育宝宝不仅要重视表面的东西,更要去探究宝宝行为背后的心理,然后再对症下药。宝宝的行为多种多样,并且其原因往往与成人有异,将宝宝行为背后的心理抓住,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宝宝的性格背后,都有其对应的心理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方能培养宝宝良好的个性。作为家长,应该有的放矢,把握方向,有目的地培养宝宝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的个性,如克服害羞和胆小、改变犟脾气、制止攀比心理、培养宝宝的主见等。家长在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宝宝学习的榜样。

宝宝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的问题。家长要是想让宝宝融入大社会中,必须让其走出家门,加入小伙伴的社会生活中,这样他们的社会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可以健康地成长。然而,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宝宝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说话没礼貌、爱与人争吵、不合群等。对于这些问题,家长有必要加以重视

一直以来,宝宝的教育都是社会各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但无数的案例却说明我们对宝宝的教育依旧处在一个萌芽阶段。专家根据可靠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尿床、夜啼、晚上不睡、随地大小便等,这些问题困扰着无数的家长们!从问题存在的比例来看,教育宝宝真的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宝宝总是不好好吃饭,有些喜欢告状等。对于家长来说,这些可能都是很棘手的问题,他们会将这些毛病一股脑儿地归咎于宝宝,常常忍不住抱怨,如“你怎么这么多臭毛病呢”、“你的成绩真不好”,等等。其实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家长应该了解宝宝坏习惯背后隐藏的真实心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实,宝宝最初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只是一张白纸,在与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的长期接触中,受到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性格和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家庭酒成员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会逐渐呈现在他们身上,在这张白纸上留下种种不同的印记。作为家长,应当对宝宝施行正确的爱,这样他们的内心才会变得无比强大。

本书是儿童教育专家与广大家长分享的教子心得,从宝宝的内心需求、心理健康、情绪脸谱、行为内心、性格心理、社交障碍、生活习惯等方面,对宝宝成长过程中诸多秘密进行解析。翻开本书,你不但可以了解和走进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能从心理学层面找到答案,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宝宝健康成长.

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郝言言、苏文涛、薛英祥、薛翠萍、唐传汉、唐文俊、王春晓、史霞、马牧晨、邵莹、石柳、李青、赵艳、唐正兵、张绿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宝宝心语(了解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卫东//陶红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18927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2013271574
中图分类号 B844.11-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