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迈尔斯·戴维斯自传(一代爵士大师的传奇)(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迈尔斯·戴维斯自传(一代爵士大师的传奇)(精)》是迈尔斯戴维斯逝世20多年来留下的唯一一本自传。

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并独家收录的111幅珍贵历史照片,生动还原一个传奇和那个诞生传奇的辉煌时代。

刘元、张晓舟、孙孟晋、任宇清坐镇特邀顾问,并邀孙孟晋担任特邀翻译。

如果你一生只读一本有关爵士的书,那无疑就是这本!

内容推荐

《迈尔斯·戴维斯自传(一代爵士大师的传奇)(精)》是爵士大师迈尔斯的自传。他被认作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爵士大师,没有之一。

这本《迈尔斯·戴维斯自传(一代爵士大师的传奇)(精)》,书如其人,迈尔斯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你道来他的传奇一生,有关音乐和大师;有关社会万象;有关人生巅峰和低谷间的绝望、意志、奇迹;有关那个令人不断回望的传奇时代。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试读章节

我能回忆起幼年时的第一样东西是一团火焰,那是一团从别人点燃的瓦斯炉上一跃而下的蓝焰。我不记得是谁点的炉子,我当时大概是在旁边玩耍吧。不管怎么样,我记得自己被那团突如其来“删”的一下从喷嘴上跳下来的蓝焰给震惊了。我能回忆起的就那么多了,再往前就只剩下_片迷雾,你知道的,是个谜。不过只有那团炉火同我脑中的音乐一样清晰。那一年我3岁。

我望着那团火焰,感受到了贴近脸庞的热度。我觉得恐惧,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真切的恐惧。不过我记得那又像某种冒险,某类奇特的愉悦。我猜测那份体验将我带到了次脑中从未企及的某处,也许是前脑、边缘地带,或者哪里都有可能吧,我不清楚,反正我也从来没想过去分析一下。这恐惧几乎就像是。份邀请函,一份面对前所赤知的挑战的邀请函。我觉得,我人生的个人哲学和我对自身所信的付出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我不确定,但我觉得可能就是这样的,谁又能知道呢?在那个时候,我又懂些什么呢?反正心里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再之后,我的身体才开始动弹,远离那团火焰的热度。

回顾过去,我对最初几年的回忆甚少——我本来就不太喜欢回顾,不过有一件事我牢牢记得:在我出生后的那一年,一场凶狠的龙卷风侵袭了圣路易斯,将它掀了个天翻地覆。我似乎对此有些许记忆——在我记忆深处。也许这就是我有时脾气糟糕透顶的缘故。龙卷风把它凶暴的创造力留了一些给我,也许还留下了一部分强风——吹小号可是需要很强的吐气。我非常相信神秘、超自然的事物,而龙卷风毫无疑问属于这一类。

1926年5月26号,我出生在伊利诺斯州的艾尔顿。这是一座坐落在密西西比河河畔的小城镇,在东圣路易斯以北25英里之外。我沿袭了我父亲的名字,而他的名字又来自他的父亲,这样我的名字就成了迈尔斯·德威·戴维斯三世。但我们家的所有人都喊我小戴,我一直讨厌这个绰号。  我的父亲来自阿肯色州,他在他父亲迈尔斯·德威·戴维斯一世拥有的一座农庄里长大。我的祖父是个记账人。他很有本事,甚至能给白人记账,而且赚到了非常多的钱一临近世纪之交的时候,他在阿肯色卅l买下了500英亩的土地。在他买下土地之后,那片地区曾经找他清理账目、做账本的白人却开始针对他,想把他从他的土地上赶走。在他们心里,黑人不应该拥有那么多钱和那么多土地。他也不可以很聪明,不能比他们更加聪明。就算时至今日,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多少。

在我人生的大多数时间里,我的祖父一直活在白人的威胁之下。他甚至雇用自己的儿子——我的伯伯弗兰克当保镖来保护他。我的父亲和祖父告诉我说,戴维斯一家总能拔得头筹。我相信他们的话。他们告诉我说我们家族的人都很不-一般——有艺术家、商人、业内专家和音乐家——在农奴制还没结束的时候,为庄园主人演奏的音乐家。按我祖父的说法。那些戴维斯能演奏古典音乐。这也是我的父亲在农奴制结束之后没法演奏古典音乐甚至是聆听它们的原因,因为我的祖父说:“他们只准黑人在白人的酒屋和夜总会里表演。”他的意思是他们——那些白人——不再听黑人演奏古典音乐了,他们只想听黑人唱灵歌或者是布鲁斯。现在我也无法考证这事的真实程度,不过这是父亲告诉我的。P9-10

序言

听我说,我这一生中最棒的感觉——除了没穿衣服的时候——发生在1944年的圣路易斯,我第一次听到“眩晕”与“大鸟”一同演奏的时候。那时我18岁,刚刚从林肯中学毕业,这座中学就在东圣路易斯,密西西比河的对岸。

听到“眩晕”与“大乌”在B先生乐队里的演奏时,我不由问自己:“什么?这是什么?!”天啊,他们的东西如此激烈,简直好得吓人。我是说,“眩晕”吉莱斯皮、“大鸟”查理·帕克、“好哥们儿”安德森、吉恩·埃蒙斯、“幸运”汤普森,还有亚特·布雷基齐聚在一个乐队里,这还没算上B先生——比利·艾克斯汀他自己。这阵容真他妈可怕。伙计,他们的东西在我体内奔涌,音乐充满了我的身体,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听到的声音。他们演奏音乐的方式——我想要的就是这种声音。这些音乐真是好得非凡,而且,那时我也在台上,与他们一起演奏。

在那以前我已经听过“眩晕”和“大鸟”的东西,也迷上了他们的音乐——尤其是“眩晕”,因为我也是一个小号手。但是我也很喜欢“大鸟”。你瞧,那时我有一张“眩晕”的唱片,叫《伍迪与你》,还有那张杰伊·麦克上恩与“大乌”一起录的《可人儿布鲁斯》,我就是从这两张唱片中第一次领略到了“眩晕”和“大鸟”的声音,当时我真的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那么厉害。另外我还有一张科曼·霍金斯的唱片,一张莱斯特·杨的,还有一张艾林顿公爵的,贝斯手是吉米·布兰顿,也是张很棒的唱片。就是这些,这就是我曾经所有的收藏。那时“眩晕”是我的偶像。我曾经试着模仿他在那张唱片上所有的独奏。但我也非常喜欢克拉克·特里、巴克克莱顿、哈罗德·贝克、哈里·詹姆斯、鲍比,哈克特,还有罗伊。埃尔德里奇。后来,罗伊成了我在小号吹奏上的偶像,但在1944年的时候,我的偶像还是“眩晕”。

比利,艾克斯汀的乐队来到圣路易斯,原计划在一个叫“大农场”的俱乐部表演,这个俱乐部的老板是几个白人帮派分子。那时的圣路易斯黑帮盛行。当有人告诉B先生,他得像所有黑人一样,绕道走后门进入俱乐部时,他根本不理会这帮混蛋,领着整个乐队走了正门。总之,B先生不买任何人的账。他会毫不迟疑地把混账们骂走赶跑。这就对了,别只看到他那花花公子一样的外貌和气质,B先生其实是个硬茬儿。本尼·卡也是。他们都能在转瞬之间把不尊敬他们的人丢到门外去。不过,尽管本尼已经很强硬了——他确实非常强硬——但B先生比他更不好惹。于是,在场的那些混混当场解除了和B先生的合约,请来了乔治·哈德森 Hudson)的乐队,他的队里有克拉克·特里。然后B先生带着他的乐队穿过城市,去了乔丹·钱伯斯的里维埃拉俱乐部,这是圣路易斯的一个全黑人俱乐部,位于德尔玛和泰勒——在圣路易斯的一个黑人区。乔丹‘钱伯斯,这位当时圣路易斯最有权势的黑人政客,豪爽地告诉B先生,只管把他的乐队带过来。

听说他们的演出从大农场改到了里维埃拉,我立刻拿起我的小号赶过去,看有没有机会干些什么,也许还能和他的乐队一起吹几曲。所以我和一个名叫鲍比·丹泽的朋友一同前往里维埃拉,鲍比也是个小号手,我们想试试看能不能赶上他们排练。你瞧,那时我已经在圣路易斯一带有了些名声,大家都知道我能吹号,门卫也认识我,就放我和鲍比进去了。我刚走进俱乐部,立刻看见一个人向我迎面走来,问我是不是个小号手。我说:“是,我是个小号手。”然后他问我有没有工会证,我说:“有,工会证我也有。”这个人就说:“过来,我们需要个小号手。我们的小号手病了。”这个人把我带上舞台;把乐谱放在我的面前。我会读谱,但是那天我却没有心思读他给我的谱子,因为我在听其他人的演奏。

那个向我走来的人就是“眩晕”。开始我并没认出他是谁,但是他一吹起小号,我立即就知道了。就像我说的,我甚至顾不上读谱——更别提吹号了—司:在聆听“大鸟”和“眩晕”。  但是,他妈的,并不是只有我一人这么入神,每次“眩晕”或者“大鸟”吹奏的时候——尤其是“大鸟”——昕有乐手就像同时到达了高潮。我是说,“大鸟”的演奏确实让人难以置信。莎拉·沃恩也在那里,她也是个狠角色,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她的歌喉听起来就像是“大鸟”和“眩晕”的融合体,她的声音里有他们吹出的一切!我的意思是,他们把莎拉视作另一支号角。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她唱着《你是我最初的爱》的时候,“大鸟”也在独奏。伙计,我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听到那首曲子!

那时,“大鸟”会吹八小节的独奏。但是他在这短短八小节中吹出了另一番天地。他的演奏一往无前飞在前面,把其他人甩在扬起的尘土里。提到我忘记吹号的事,我倒是想起来有时候其他乐手也会忘记加入曲子,因为他们是如此出神地聆听着“大乌”。他们呆呆地站在台上,惊讶得掉了下巴。妈的,“大鸟”那时吹的东西可真是了不起。

“眩晕”演奏时的景象也差不多,“好哥们儿”安德森的表演也有同样的效果。他的吹奏有那种特质,很接近我喜欢的风格。难以想象在1944年的时候,我竟能同时听到他们的声音。妈的,这些家伙真的太可怕了。他们的演奏渐入佳境!你知道,他们愿意为这些里维埃拉的黑人兄弟演奏。因为圣路易斯的黑人热爱他们的音乐,但是他们得拿出些真本事才行。所以你可以想见他们在里维埃拉演奏是什么样子。他们的音乐横扫了所有人。 

B先生的乐队改变了我的生活。就在那个俱乐部里,我决定要离开圣路易斯,我要去纽约,去这些厉害乐手待的地方。

 尽管那时我对“大鸟”同样热爱,但是假如没有“眩晕”,我不会成为今天的我。我总是这样对他说,他听了总是大笑。因为我第一次去纽约时,就是“眩晕”带着我四处闯荡。,那个年月的“眩晕”非常有趣,现在的他还是很有趣,不过那时候他的有趣是另一番模样。比如有时他会对着街上的女人吐舌头——白种女人。我来自圣路易斯,却看到他这么对待白人,而且是个女人。我心想:…眩晕’一定是疯了。”但他不是发疯,你明白吗?他不是真的失去理智。他是与众不同,但不是个疯子。

我这辈子第一次乘电梯是和“眩晕”一起。他带着我走进曼哈顿市区百老汇街上某个地方的一架电梯里。他喜欢乘电梯,然后取笑电梯里的人,把那些白人吓得半死。伙计,他可真是不一般。我常常会去他家里。他老婆洛伦(Lorraine)不让任何人在他家待太久,除了我。她总会叫我吃晚餐。有时我会留下来,有时候不会。我总是不在意自己的饮食,不在意在哪儿吃、吃什么。总之,洛伦有时的表现好像在说:“别他妈待在这儿。”而且她会对“眩晕”说: “你和这些狗娘养的在我的房子里干什么呢?把他们都赶出去,我是说现在!”我也站起来准备离开,她会说:“没说你,迈尔斯,你可以留下,但是其他混'账必须走。”我不知道她喜欢我什么,但她确实喜欢我。

人们都喜欢“眩晕”,哪怕只和他待在一起什么都不做,你明白吗?但是不管周围有谁,“眩晕”到哪儿都会带着我。他会这么说:“走,跟我来,迈尔斯。”然后我们会去他的订票处,或者其他一些地方,或许就像我说的,去坐坐电梯,找找乐子,他愿意做各种各样搞怪的事。

比如,他最喜欢去看那个名叫《今天》的广播秀,那时的主持是戴夫·加罗韦,这个节目刚开播不久,播音室就在街上,人们能站在人行道上,透过巨大的玻璃橱窗看到他们。这个节目是直播的,“眩晕”会在节目进行的时候凑到玻璃上,然后吐出舌头,对着播音室里的黑猩猩做鬼脸。天啊,他把那只叫J·弗瑞德,马格斯的猩猩整惨了,那只猩猩都快被他气疯了。它尖叫着上蹿下跳,冲人们龇牙咧嘴。正在做节目的人都很奇怪这只猩猩到底怎么了。这只猩猩每次看到“眩晕”都气得发狂。“眩晕”真真切切是个好人,直到今天,我依然深深地爱着他。

总之,我离1944年时第一次从“眩晕”和“大乌”的音乐中捕捉到的那种感觉更近了,但是我再也没能完全回到那个时刻。我曾接近过那种感觉,但并没能完完全全地回到那一时刻。我一直在寻找那个时刻,聆听着,感觉着,思考着,试着在我每天的吹奏和音乐中逼近那个时刻。我仍然记得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的时候,与那些伟大的音乐家混在一起,向那些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偶像的人吮吸着一切知识,天啊,那是多好的日子。

后记

尽管早在60年代,迈尔斯与我就在旧金山一个名叫兼有的夜总会见过面,但我们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却是在1985年6月,我为《旋转》杂志写一篇分两期连载的文章时采访了他。那篇文稿在那年11月和12月出版,广受读者喜爱——甚至包括迈尔斯,他很欣赏我选择的写作方式。我只是让他谈一下自己的故事,有时详细地讲解一下,并不去打断他,由着他讲述他认为在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事。我被要求写一篇,5000字的有关迈尔斯的文章,但是他那动人的故事压倒了这个微不足道的限制。我的初稿就写到了15000字,《旋转》杂志上那篇流畅的行文和老练的文字,大部分要归功于鲁迪·朗格莱和执行总编出色的编写能力。

我提起这些,是因为在与迈尔斯那次为期两天的采访中,我们感到彼此之间似乎有种血缘之亲,这让我们最终变成了搭档,完成了这本书。迈尔斯和我来自这个国家的同一地区。我们吃着同样的东西长大。我们都热爱音乐、艺术、时装、篮球,橄榄球,还有拳击。我们讲同样的语言,在生活中有着同一张面孔。他作为乐手第一场正式的演出是与我的表兄埃迪·兰德尔一起。仿佛有神灵一直眷顾着我。当迈尔斯被问起他为什么选择我来写他的书时,他说:“我喜欢他写作的方式,他是个黑人,而且他来自圣路易斯。”

这本书的内容来自无数个小时的采访,不仅仅是对迈尔斯的,还有很多与他关系亲密的和不那么亲密的人的。这个故事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我与迈尔斯在马里布、洛杉矶以及欧洲的会面,我听着他的讲述,然后飞快又隐蔽地记下笔记。迈尔斯讨厌脸前挂着麦克风(原因之一是他表演时总会在自己的号口上别一个微型麦克风)。过了3个月以后,他放松了下来,习惯了我的录音,甚至是在我们共进午餐和晚餐的时候。就是在这些时光里,他讲出了大部分的故事,告诉了我那些我需要知道的和不需要知道的事情。他说的一些话是如此露骨,最终我们不得不因为法律原因将其剔出书外。  ~

迈尔斯不是那种试图美化自己形象的人。他更喜欢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他真实的感受,甚至有时他说的话会伤到自己和他人。我渐渐开始敬佩他的诚实和坦率。书中的迈尔斯对自己的剖析是如此严厉而挑剔—。在某些部分甚至还要严厉———他谈及其他人时也是如此。他有种自嘲式的幽默感,这让他可以嘲笑自己。他有着钢铁般的意念,还有着稀有而美妙的人格,这展现在他谈及自己的艺术,对音乐历史性的贡献。还有他同辈的时候。无沦阿人在何时值得赞美,迈尔斯都毫不吝惜。他对讨厌的事同样直言不讳,而他的直言不讳也引起了很多针对他的畏惧和反感。

人们对作为音乐家以及作为个人的迈尔斯总是有着极端的反应,而且有时会模糊他在两个身份间的界限。比如说人们对这本自传的反应。是压倒性的好评,尽管一些评论家选择不去读这本书,转而去对迈尔斯的行为做道德上的评判。有些评论是关于他粗俗的语言的,但这就是迈尔斯在生活中的说话方式,也是他决定在书中说话的方式。假如我们净化了迈尔斯在书里的语言,那么他的声音听起来就不会如此真切。所以,我们决定承受预想之内的风险,哪怕会冒犯到有语言洁癖的人,只为保留迈尔斯真实的声音。

迈尔斯说话时抑扬顿挫,这是非洲本土和南部非裔美国人的方式。我说抑扬顿挫的意思,是迈尔斯说的同一个单词可以根据说话时的音高和音调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迈尔斯可以用“混蛋”去赞美一个人,或者仅仅用来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你在书中听到的声音都是真正来自迈尔斯的,假如我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是我工作的失职。这是他的历史,这是他的书,我并不想让这本书成为其他。除此之外,当我听见迈尔斯说话的时候,我就听见了我的父亲,还有他那一代的许多非裔美国男人。我就是在这样的语音里长大的,在街头,在理发店,在棒球场和体育馆,还在总有争执发生的酒吧里。这是一种我引以为傲的语言风格,我为自己能记录下这样的语言而充满感激。

昆西·特鲁普

纽约1990

书评(媒体评论)

他有非说不可的故事,有足以将故事活色生香地传达给对方的自身话语。既有以自己的眼睛捕捉到的特殊风景,又有足以将风景如实呈现在对方面前的语法。村上春树

人们总能记得他们第一次听迈尔斯的唱片的时候,就像他们记得肯尼迪和列侬遭遇刺杀的时间他的音乐,贯穿在这些历史的转折点中,当传奇无法再现时,只有这声音不可磨灭。《滚石》杂志

爵士乐当中独一无二的大人物讲述他对人生、友情、性、毒品、女人和车的各种快意、恨意和怒意,这是一本可圈可点的书。《出版人周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迈尔斯·戴维斯自传(一代爵士大师的传奇)(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迈尔斯·戴维斯//昆西·特鲁普
译者 孙侃//李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92262
开本 16开
页数 56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922
CIP核字 2013055955
中图分类号 K837.125.76
丛书名
印张 35.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42
160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18—2012—421
版权提供者 Miles Davi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