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
内容
目录

1.导论

 1.1研究背景

 1.1.1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

 1.1.2传统生产方式与气候变化

 1.1.3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

 1.1.4中国政府的努力及局限

 1.2研究意义

 1.2.1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

 1.2.2有利于区域经济其他目标的优化实现

 1.2.3对于世界低碳转型的重要作用

 1.2.4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将丰富中国发展模式的内涵

 1.3研究思路

 1.4研究方法

 1.5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文献综述

 2.1低碳经济的概念研究

 2.2低碳经济的内容研究

 2.2.1碳减排的国家责任研究

 2.2.2碳减排的驱动方向研究

 2.2.3低碳经济的可能性研究

 2.3 低碳经济推进模式与机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3.1国外的研究与探索

 2.3.2国内的研究与探索

3.“统筹协进"总方案的提出

 3.1 区域层面推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矛盾

 3.1.1温室气体的物品属性

 3.1.2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重关系

 3.1.3 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面临的三大矛盾

 3.2 “统筹协进”总方案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3.2.1“统筹协进”的含义

 3.2.2“统筹协进”总方案的主要内容

4.“统筹协进”总方案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4.1“统筹协进”总方案的理论依据

 4.1.1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4.1.2科学发展观

 4.1.3政府规制经济学理论

 4.2 “统筹协进”总方案的现实依据

 4.2.1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制度传统

 4.2.2中国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4.2.3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初步暴露的各种问题

 4.2.4合理抑制地区过度竞争的需要

5.区域推进的责任机制研究

 5.1中国碳减排区域责任体系的内容构成

 5.2近年来的探索及局限

 5.3 内容之一:改进碳减排责任的区域分解体系

 5.3.1根据对各地经济增长呈“中性”影响的原则分解指标

 5.3.2根据其他原则作相应调整

 5.4内容之二:构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5.4.1构建和完善节能减排层级负责制度

 5.4.2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

 5.4.3信息公开制度

 5.4.4完善考核制度

 5.5内容之三:降低政府的责任界定成本

 5.5.1政府公正以避免被“俘获”

 5.5.2完善信息制度,消除信息不对称

 5.5.3降低行政成本

6.完善区域推进的政策机制

 6.1政府规制的一般内容

 6.2近年来我国低碳政策的成就与问题

 6.2.1低碳政策的成就

 6.2.2存在的问题

 6.3低碳政策的改进

 6.3.1完善碳税机制

 6.3.2改革能源资源定价机制

 6.3.3完善其他激励约束机制

 6.3.4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规制

 6.3.5提高政策的区域辨识度

7.构建和完善区域推进的市场机制

 7.1降低交易费用:碳市场体系设计的中心目标

 7.2交易费用的会计学分类

 7.3交易费用的经济学分析

 7.4对策措施

 7.4.1合理配置碳市场网点

 7.4.2大力发展第三方机构

 7.4.3推动标准化运行

 7.4.4提升管理能效

 7.4.5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7.4.6构建碳交易保险体制

8.构建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

 8.1 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的紧迫性与可能性

 8.1.1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的紧迫性

 8.1.2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的可能性

 8.2区域互助合作的历史进程及存在的问题

 8.2.1区域互助合作的历史进程

 8.2.2存在的问题

 8.3 节能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设计

 8.3.1跨期交换机制

 8.3.2利益共享机制——区际行业合作减排计划

9.碳约束下完善区际产业转移机制研究

 9.1区际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兴起

 9.1.1产业转移的各种理论

 9.1.2产业转移的机制分析

 9.1.3我国区际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到来

 9.2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

 9.2.1产业转移演变为碳排放转移的前提条件

 9.2.2产业转移演变为碳排放转移的现实可能性:以广东为例

 9.3对策研究

 9.3.1适当设置转入壁垒——所谓“落后产能”问题

 9.3.2扩大区外引资的乘数效应

 9.3.3加强移入产业人园建设,实现管理节能

 9.3.4构建碳转移区际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黄世坤编著的《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讲述了: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减排压力。中国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其经济向低碳转型终归要靠各个区域的自觉行动。探寻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不仅是中国经济向低碳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并且将丰富中国发展模式的内容,还对与中国有相似国情的发展中国家有借鉴作用。因此,探寻这一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的逻辑前提是要切实弄清中国在区域层面促进低碳发展到底面临着哪些重大难题。温室气体具有引发温室效应、无毒无色无味、空间流动性和较长存留性等物理特性,同时具有经济伴生性、易外部化、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等经济特性。温室气体的这些特性产生了温室气体排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重关系:因外部性产生的区域经济高碳化趋势关系、碳排放随经济发展呈现出的历时动态变动关系、碳排放随区域异质性呈现出空间分布趋异关系。“三重关系”产生了“三大矛盾”:低碳经济与地区本位利益的矛盾、低碳经济与区域平衡发展的矛盾、低碳经济与区域优化发展的矛盾。由此,中国从区域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着的重大难题主要是:在“经济人”假设下,各地区缺乏单方面主动碳减排的内在激励;存在低碳经济的地区悖论,即越是鼓励落后地区加速发展,越不利于我国碳减排总体目标的实现:低碳发展可能与发挥区域相对优势相冲突。

面对“三大矛盾”带来的多重重大难题,我国应当怎样从区域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的根本主张是“统筹协进”的总方案,基本思路是将“统筹兼顾”作为处理中国经济向低碳转型中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与辖区企业之间“纵向”关系的根本方法,将“协作共进”作为处理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地方与地方、各区域微观经济主体之间“横向”关系的根本途径。通过“统筹兼顾”,将区域低碳发展、区域平衡发展和区域优化发展有机结合,跳出仅仅从低碳要求的视角发展低碳经济的局限思维,科学合理地进行碳排放权的区域分解,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充分形成区域层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外在压力和内在激励。通过“协作共进”,更进一步实现碳排放权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区域之间的互助合作,解决低碳经济的区域悖论,并在碳排放权约束下规范推进区际产业转移,促进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共同的低碳发展。具体来说,“统筹协进”总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碳减排区域责任体系、区域低碳政策体系、区际碳市场体系、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体系、碳约束下产业区际转移体系。五大方面内容体现了五大机制的作用,即责任机制、政策机制、市场机制、合作机制和碳约束下的产业转移机制。前两大机制属于纵向“统筹”方面的制度创新,后三大机制属于区际横向“协进”方面的制度创新。

“统筹协进”总方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个: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科学发展观和规制经济学理论。根据马克思产权理论,产权作为一种法权,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马克思关于法权关系、经济关系和意志关系三者之间本质联系的科学阐述,为我们科学认识碳排放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限的碳排放空间属于全社会的公共资源,属于公共产权,完全可以通过改革公共产权的具体实现形式解决碳排放的外部性难题。碳排放权的公共产权性质决定了“统筹”机制之必要,碳排放权的区域分解亦因此不应局限于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而是要权衡统筹我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合理目标。从区域的角度来说,也就必然要求将低碳发展与区域平衡发展和区域优化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同时,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减排”作为一种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价值,在“减排”收益能够完全归于减排者的条件下,建立区际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不仅能够实现减排成本最小化,而且可以通过追逐“减排”产品的“超额利润”而促进技术进步,因而必然产生区际“协进”的需要。

低碳经济不是为低碳而低碳,而是要在低碳约束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因此,亦要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探索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问题。“统筹协进”总方案及其具体实现机制同样是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结果。本书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的发展观,它既包含可持续发展思想但又超越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兼具区域优化发展思想和平衡发展思想,能跳出仅仅从低碳要求出发推动低碳发展的狭隘视野。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基础上,明确对策的主要方向、解决区域施政者的低碳行政责任等重要问题。

编辑推荐

黄世坤编著的《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在文献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温室气体物品厲性及区域低碳发展的内在矛盾,构建和论证了从区域层面推进中国低碳经济的总体方案。针对低碳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节能减排区域责任分解方法,并从区域视角研究了如何完善我国低碳政策机制、低碳市场机制和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等重大现实问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世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410466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3098910
中图分类号 F12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