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7
内容
编辑推荐

一直以少女情怀著称的落落,此次将目光投在了“17岁女生”这个美好的命题上,其实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充满期待与遐想。《17》根据落落的构思精心制作,因此当你翻开这本书,就好像跟着落落回到了她理想中的17岁。那时的校服很朴素,可是青春怎样都很漂亮;那时总有三五好友,天天年年形影不离;那时的想法单纯而又天真,“哭泣”还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那时的世界小到令人窒息,脑子里却装着天大的烦恼挥之不去;那时……心里自然还藏着一个帅气的他,时不时偷望一眼,便羞红了脸,说不出一句话。这是每个女孩都历历在目的17岁,细节些许不同,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如果你也热爱这样的17岁,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17岁,又或者如果你想要了解这样的17岁,那就再也没有比它更适合你的读本。打开你的少女心抽屉吧,那里安放着你永远也不会老去的青春。

内容推荐

17岁,对于每个女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年纪。纯粹又稚嫩、细腻又敏感、叛逆又懵懂……似乎已经开始长大,却又似乎还是孩子;明明羽翼未丰,却总是跃跃欲试。然而正是这样的17岁,有着无数闪光的瞬间,也留下过许许多多怦然心动的故事。落落编著的《17》便是一本17岁的青春群像,集结了落落、玻璃洋葱、曹小优、幽草、麦璎等多位优秀作者最蓬勃的少女心,用最诚挚的目光回望,共同勾勒出17岁女孩最耀眼的青春原貌。此外《17》中还以极大篇幅特别收录人气摄影师加菓全新拍摄的17岁主题写真,用一如既往的清新风格呈现17位正值17岁的少女最动人的神态和日常。

目录

小节奏

17

黄雀

清灯和瞬夕

七月的阁楼

请回到二〇〇三

建筑师

猜想

停留

于是看到了光

礼物

at 17

小节奏2 . 0

创作群at 17

后记

试读章节

巴士驶进隧道的瞬间,有“呼”的一声,模拟出“扑面而来”四个字。

扑面而来的是隧道里刺眼的照明。深夜了,巴士却仍像在雪山中间穿越一般。两侧的车窗外,白光透过疏密不匀的窗帘,一左一右削出恩惠般的狭路,让巴士在其中有了愈开愈渺小的心虚,车厢的震动颠簸也仿佛是出于底气不足。

强烈的光线把崔恕撩醒了。即便有了布帘,闭着眼睛,也只过滤了一半的光,剩下的照样溶解了他之前半虚半实的梦境。

崔恕动了动身体,一动引来更多不适。车厢里到底太拥挤,左边两排右边两排之外,中间每个临时座椅也都挤进了沉睡的乘客。使他一条腿刚刚提起来,又意识到根本没有其他地方能搁放。换不出新姿势,只能老老实实收回原位去,结果反而失去了之前的胜利果实,左拧右靠,愣是找不到先前勉强的舒适了。

他的椅背动得吱嘎响,坐在右边的小旗迷迷糊糊地好似醒了过来,但更快地,她头一栽,靠住了车窗玻璃。

刚够及肩的短发像唰一下打开的扇子,把脸很均匀地盖住了。

隧道里的白光把她洗了一层,蒸着她的轮廓,让崔恕不知怎么瞬问想起了“汽化”这个词语。过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是两人身上依然半湿的衣服,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干透。十一月的天,自身的热量够无能的,巴士开出后也有三个多小时了,落汤鸡的黏湿感还是没褪完。

崔恕看一眼手表,凌晨两点十七分,难怪一车子人也许就他和司机是醒的。他让外面的灯光照得完全睡不着,寻思着要不要摸出耳机来听歌。翻口袋时碰到小旗的手背,也是一样,还没有干透,女生的手背上腻着一层冷冷的凉意。

半年前崔恕从学校回来,房间里站了一个半陌生的人,和一个全陌生的人。他朝那个半陌生的人打招呼时,书包习惯性朝地板一角扔过去。那人领着“阿姨”的称谓,却很殷勤地立刻弯腰过来替他捡起了书包,又要取他脱下的运动鞋说放到窗台上,行为方式比称呼要来得自如得多。

崔恕和阿姨故作熟稔地对话了几个来回,终于把视线移向房间里那个全陌生的人。麻秆似的小女生,剪着齐帘短发,和旁边的一把笤帚莫名就站成了一个Twins组合。这一想,让崔恕直截了当冲女生笑了起来,随后好像经过一个传送的时间,他的笑眼看要够到她了,女生向后退了半步,实现了一次很完整的落空。

崔恕耸耸肩不以为意,听房间里多出的另一个声音不断地招呼他。阿姨让他接纳被重新调整后的日常:今天烧的是过去不常上桌的茄子;今天的鱼也用了过去很少放的酱油;今天晚饭时候看的是另一个台的娱乐新闻;连崔恕一直用的黑色筷子,今天也被不知情的小女生捏在了手里。

他在处处陌生的空气里宽容地挑眉迎笑,侧点下巴去看着握在那副筷子上,别人的手。小女生的皮肤稍深,和崔恕的女朋友没法比,女朋友每天早上在快接近学校的路口等崔恕,熟练地在他的自行车驶过时跳坐上去,右手顺势地向前抓紧他的校服口袋。崔恕偶尔低头瞄到,葱白一样的光洁。

晚饭结束,直到临睡,新来的两个人始终只有一人在说话。阿姨和崔恕说,和崔恕的父亲说,语气和动作都很丰盛,像拿着虚拟的锅铲要炒热屋子里的气氛,时不时哈哈哈笑着,那就是一把水下去溅开了油锅。唯独她偶尔用母女之间最隐秘的默契,丢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小动作,在崔恕的余光里便是女孩刚伸向一块鱼肉的筷子半路又放了回去,摆好的杯子重新校准了个更毕恭毕敬的角度,又或者想坐到沙发上时立刻站了起来。

有什么内情,什么背景,都能够一目了然了。

那天崔恕和女朋友在网上打同一个游戏,睡前他去刷牙,一拉开卫生间的门,里面的人用力地哆嗦了一下,几乎是惊恐地回过身来看着他。反应太大,吓得崔恕也条件反射般退到了门外。过一会儿他才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明明没撞见什么不该撞见的,对方无非穿着睡衣在刷牙而已,难道还有什么见不得人么。

他心里多了点难得的恼,终于回去跟女朋友提到了今天开始新加入的家庭成员,女朋友意料之中的不悦, “啊?那就是新的妹妹咯?!”

“你别说得那么恶心。我就叫她名字。”

“多大啊?”

“初中生吧,小孩一个。”

“呵呵,你也不过是个高中生,以为自己有多大啊?臭屁死了。”女朋友却自顾自地担心了起来,原本空白的第二天放学后时间也被她立刻做了新的安排,“哪哪,明天陪我去看电影吧。最近新上了一个3D的科幻片,听说超赞。”

等崔恕结束和女朋友的闲聊,他第二次走到卫生间,这次没人了,打开灯后,阿姨的牙刷倒是和父亲的放进同一个里,很仔细地处处营造夫妻感。那多出的一……

后记

我一拍头,“哎?还真是,目前为止写过的所有故事,所有的主人公,居然大部分都是17岁的?”

“之前都没发现啊。”

“为什么偏偏是17岁呢?”

“16岁或者18岁,明明在大众的概念里,是更加鲜明一点的年龄吧。会被常常作为分界线。”

“你想啊,一个是从初中升入高中,生活状况的大幅度改变,必然也影响了思维方式吧。一个是拥有了法律层面的‘成人’概念。倒是卡在中间的17岁……”

“偏偏是17岁。”

我老是不由自主地把这个数字额外地画上圈,让它醒目了起来。在日历上,像一个等待庆祝的数字。不那么规则的圆,带成一个庆祝式的王冠。尽管事实上,她应当是更混沌一点的。她在16岁和18岁之间,就该有一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式的浑浑噩噩,以为没人在注意自己了,有可以偷懒的安全,便双手一抱把炙热的空气盛起来,把脸埋进去的时候,还要假装好像是有什么,真实具体地从里面涌了出来,课桌上新买的直尺要被它浸染湿透了——她在那个时候,脑袋里想的都是这些浑浑噩噩,缺乏逻辑,不着边际的事。

所以我大概,恰恰就喜欢这种,在两个红色端点之间的那条灰色直线。谁知道她在画的过程里,是怎样一会儿散了心,一会儿又痴痴的。

时间总是过得很慢,一堂40分钟的课,慢得失去了声音,不到日后不会发现,40分钟明明一眨眼就过去,但它在17岁里,长得大概可以近乎半生,让人在里面敢把“这辈子”当作量词来思考。17岁时拥有的“这辈子”,搞不好反倒比日后随便哪个年纪里拥有的,完整得多,温柔得多。它可以冒自己的傻气。只管犯傻好了。心里撑一片巨大的荷叶在头上,要度过暴风的人,定然是17岁的。和这个世界的关系隔三差五地处理不好,今天觉得它是在自己手掌下被抚出咕咕声的三花猫,明天觉得它用太暖热的掌心作诱惑,引得自己收了瞳孔藏了爪子,尾巴一掸一掸,是给这个世界的打赏。

我在17岁时——没准我已经不愿意去回忆它。早些年对它的回忆太频繁,让人先从记忆里开始提前老去——我应当是在那年,形成了从此以后的,贯穿余生的全部性格、态度和立场。全部的爱恨。前面那十几年都在干什么呢,不知道。只知道,是从17岁后,开始变成了今天的自己。今天的自己,消极,不乐观。心里总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对什么都如斯,忍不住对完美的向往,但同样也知道没有一项能够达到这个分数,所以从来都是彻头彻尾的失望。怕事,因而选择用“宽容”去伪装。强大的忍耐力,从某一堂的数学课开始,从某一位老师对我的谈话开始,从某一次和父母的争吵开始,从和朋友产生的矛盾开始,17岁那年,散乱的字块被选择出来,拼成了完整的逻辑的句子,拼成了我之后永远不会抛弃掉的标签。

还能记得清是怎么被它打乱后,被它挑选和重组的么。就算每天依然过得没头没脑,但一首配乐在夜晚的自习课上把自己听得流泪了,那会儿的矫情到今天也有残留,喜欢网上一个未谋面的人,或者男生或者女生,跟他(她)聊“孤独”这样空虚的话题,我那会儿总觉得,围绕自己的世界一无是处,但很远的地方有真理。看他(她)推荐的电影,看他(她)看过的书。不论现实如何,脑海中的我们总是像电影场景一样度过着,很壮烈的芦苇,以及在家里挂一条床单在墙上,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就是会做这样浮夸浪漫又蠢气得不得了的事,但已经不会大肆地去嘲笑那会儿的自己了。

没准是很好的啊。再平淡,再疲乏,再泯然众生碌碌无为,成绩不是最好的那拨,长得不是最漂亮的那拨,只对朋友们格外开朗放肆,其余环境下一律蚊子般不敢作声言语,看来或许是没什么特色的,没什么优点,连精彩的缺点也没有,但我深以为,只要是17岁,他(她)一定会藏有不能为外人道的,颠覆的深不可测的心的复杂面。她准备好了。她的准备都无需花太多工夫,只要她走到17岁,17岁的她来了,她在那里站一会儿,乘着月色,就诞生了。

从她脚下,每走一步,留给脚后的都是悬崖。虽然她不会回首不会倒退。她很安全,只有不断过去的17岁的时光,一阵烟,一阵烟地在脚后安静地崩塌。

我想,就是这样,就是因为这一点。像一首诗中写的“甜美的短歌,你对我真是无情;我的躯体独一无二,无可变动”。

“我来到这儿,彻彻底底,只有一次。”

彻彻底底。只有一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7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落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6211
开本 32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201307081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