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砥节砺行(寻找品格的磨刀石)/名家文化讲堂
内容
编辑推荐

冯尔康编著的《砥节砺行(寻找品格的磨刀石)》以“砥砺”题名,介绍了我国古代四十多位经过艰苦磨练而获得成功的、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物的故事,说明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种精神对社会的作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篇,按照故事的主题分为励志、修身、学习等几个方面。

内容推荐

“砥砺”释意为磨炼、锻炼、淬砺。《砥节砺行(寻找品格的磨刀石)》以“砥砺”题名,讲述中国古代历经艰苦磨炼而终成大器的人,“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他们的故事依然能够砥砺今人的品行。

《砥节砺行(寻找品格的磨刀石)》由冯尔康编著。

目录

古代做人伦理的现代价值

——《砥节砺行》序

序说

上篇

高尚志向自觉磨砺

闻过知耻折节砺行

立志于学攀登不止

百折不挠励志苦行

忍辱负重志向弥坚

狱中砥砺准备本领

亲人勖勉竞相磨琢

下篇

明辨方向砥砺名节

勤奋磨砥业绩昭著

生活俭约廉洁奉公

精研学艺古今传扬

砥砺风操为人典范

励志教育国之大业

结语

后记

试读章节

高尚志向 自觉磨砺

立志、砥砺、成功三者有无关联?是什么关系?

中国古代有许多名人谈及他们的志向,内容很不相同,但说起来颇有意思。项羽看秦始皇渡过钱塘江的盛况,感受深刻,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话,表示他产生了取代秦王当皇帝的愿望。他后来参加反秦起义,以破釜沉舟的气概击败秦军,成为西楚霸王。有趣的是刘邦到咸阳看到秦始皇,发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他也想做皇帝,他的目的也达到了,成了西汉王朝的缔造者。与刘、项同时的人陈胜,在给人家当佣工时,也想到要做富贵人。同伴讥笑他是白日做梦,他鄙夷地回答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说小麻雀怎么能理解天鹅的志趣,小人不能懂得豪杰的心理。确实,他的伙伴讪笑错了。陈胜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的领袖。刘邦的谋臣陈平屈居陋巷时,在乡邻聚会中替大家分肉,分得十分公平,众人赞扬。陈平却不高兴,叹息地说:“如果我是宰相,像现在这样办事,才有价值。”可知他同刘、项不一样,志趣在做宰相,后来他也如愿以偿了。陈蕃生活在东汉宦官、外戚乱政的时代,十五岁时房内杂乱,不堪人目。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为什么不清理,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天下不太平,一个房间整洁了有什么用!他不是消极失望,而是怀有扫清混乱政治局面的大志。他为此而努力,成为党锢之祸中清明派的领袖。李靖原来曾博览群书,念着念着不耐烦了,觉得读书做学问家、做儒学博士,不如立功疆场,获取富贵。他生当隋末乱世,战争中辅佐唐朝,成为数一数二的军事家。这些人各有志向,并为它的实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实现初衷。由此可知,立志、砥砺、成功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立志产生磨炼的动力,砥砺成就事业,因此我们讲砥砺,就从立志说起。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走麦城,败在吴国将军吕蒙(公元178~219年)手下。智取荆州,生擒关羽,是吕蒙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在赤壁鏖战中叱咤风云的周瑜以及鲁肃都没能为吴国取得荆州,而吕蒙实现了,可见他的功劳之大。但吕蒙的成功来之不易。获胜的奥秘在于他中年立志学习兵书和历史,从而在对关羽的战斗中能得心应手。

吕蒙少年时和母亲依附于担任吴国军官的姐夫邓当,十五六岁时就偷偷跟着姐夫出征。邓当发现后,斥责他,叫他回家,他不听。事后,邓当把这事告诉岳母,吕母非常生气地要责打儿子。吕蒙禀告母亲,我们寄人篱下,处在贫贱地位,我随军打仗,如果成功了,就能得到富贵。汉朝人班超进军西域时说过,“不人虎穴,焉得虎子”,我要像他那样夺取功名。吕母明了他的志向,就不再责备他了。但是邓当看不起他,公开侮辱他,说他不会有成绩,参加战斗,不过是送死。吕蒙难当羞辱,杀死了邓当的一个属吏,逃亡在外。后来他被吴主孙权用做小将,因立下战功,升任横野中郎将。一次,孙权对吕蒙和另一位将军蒋钦说,你们现在都掌管事务,要办理得好,就需要学习,增加智慧。吕蒙回答说,我们军队里事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开导他说,你事务再多也不能超过我吧!我年轻时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现在还抓紧时间阅览《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和各种兵书。我感觉到学习对我有不少好处。孙权又说,我让你们学习,又不是要求你们做经学博士。那样啃书本、钻研学问,不是你们的任务。你们领兵打仗,管理地方,应当学习兵书和历史,具体地说,就是要阅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吕蒙经过这一番开导。明白了道理,思想顾虑也解除了。他采取了一项措施,开西馆,延揽了一些有见识、有作为的人共同读书,开展讨论,以提高对兵法、历史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自从立定志趣之后,坚持学习,不知什么是疲倦和困难。他除了精读孙权指定的书目外,自己又扩大阅读范围,以至于连专门从事儒学研究的人都没有他读得书多。

学习使吕蒙大有进步,遂有这样三件事:第一件是,当吕蒙以左护军、虎威将军屯兵陆口(今湖北嘉鱼)准备夺取荆州的时候,孙权问他是否可以出兵攻打曹操的徐州。吕蒙回答说,若打徐州,自然能拿下。但由于那里是陆地,而我军善水战,在那里施展不开,若曹操派遣大兵来争夺徐州便不能久守,这样还不如专力谋取荆州。吴国若东西两头作战,必然力量分散,哪一方面也难于取得胜利。我们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专顾一头,就会赢得成功。吕蒙知己知彼的议论颇有全局观念,正合乎孙权的想法,遂使孙权决心攻夺荆州。第二件事是,吕蒙谋取荆州,完全用的是智谋。当时关羽北向进攻曹操的襄阳。吕蒙伪装有重病,辞掉职务,使关羽误认为吴国不会抄袭他的老家,就把留守荆州的兵力调到前方助战。而吕蒙却派兵偷袭了荆州。第三件事是,江夏太守蔡遗屡次向孙权揭发吕蒙部下有违法行为。吕蒙不但不记仇,反而向孙权推荐他,说他是忠于职守的好官吏,如此以公为重,海量容人,非常难得。孙权高兴地说吕蒙是学习春秋晋国大夫祁奚,专门举荐仇人。由这几件事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吕蒙刻苦学习,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军事、政治上,才取得如此卓著的成绩。P6-9

序言

“砥砺”一词,青少年朋友可能见得不多,更不常运用;而要说磨炼、勉励,则是大家屡见屡用的了。我们读古书,“砥砺”常会进入眼帘,显然古人爱使用它。“砥”和“砺”,都是磨刀石。“砺”是粗糙的磨刀石,用于磨大的金属刮削器,或者开始磨时用它,作粗磨;“砥”是细磨刀石,用于磨小的金属刮削器,或粗磨后再加工,作精细磨擦用。“砥砺”作为一个词来用,释义就成了磨炼、锻炼、淬砺,是讲一个人要想由不懂事到懂事、从无知到知识丰富、由不成熟到成熟、从有失误到改正过失并成就事业、就需要磨炼、并要有一个锻炼的过程、这就是砥砺。如同古代制作的铜镜,当它被铸造成形时,尚不能照出人影来,只有经过研磨,即经过砥砺,才能把人清楚地映像出来,这才成为镜子。

砥砺的意思是磨炼,古人有许多话反映这个概念,如讲“砥砺廉隅”,是说锻炼自己不贪图小便宜,做官的人要廉洁奉公。又如讲“砥砺名号”,是说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按照法令的、社会的规范做人行事。再如说“砥节砺行”,是讲磨炼道德情操。砥砺还有一种意思,是勉励、努力、策励。如古人讲“砥砺宗族”,是说同一宗族的人互相鼓励。或说“勉勉循循,各相砥砺”,是讲人们之间相互勉励。磨炼、勉励两种意思是相通的,都是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实现其奋斗目标,自勉或接受他人的勉励,付出艰苦的努力,尝受人生的磨炼。

因此,砥砺、磨炼、勉励意思的引申,可以归结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忍辱负重、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精神。砥砺,可写作砥厉,也可称为砺砥,写作砺底。本书以“砥节砺行”题名,就是要介绍我国古代经过艰苦磨炼而获得成功的人,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说明他们坚韧不拔精神的产生及其对社会的作用。上篇说明砥砺精神的培养;下篇介绍砥砺成就大业的古人;结语对古人的砥砺精神做分析,以便科学地吸收它的精华,令官在现代生活中发出光芒。

后记

这个小册子所叙述的人物事迹,在古代是写在史书的名臣传、孝义传、列女传、酷吏传里的,是封建时代官方哲学所宣扬的或否定的人物,我今天对他们进行表彰,是否会传播封建主义的因素,把封建伦理三纲五常中的一些东西,误以为是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介绍了?我虽然力求避免,但是不敢保证完全做到了。我的态度是明确的,就是要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给青少年读者以健康有益的知识。因此,诚挚地欢迎读者对本书的内容展开讨论,提出批评。

我以为这不仅是本书的事情,因为它关系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提高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鉴别能力和接受能力,关系着我们建设新文化,关系着我们社会的进步。古人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弘扬中华文明,各个时代的人,对中华文明有各自理解的人,对弘扬的内容、要义会不尽相同。比如,五四时代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否定旧时代的文明;今天提倡新儒学的人,则对儒学做了若干的肯定。对古人的思想文化,后人难免要做出适合于自己愿望的解释,很难说就是符合古人原意的。对古代文明中的精华,有的人会把它视作糟粕,严厉批判,而对古代文明中的糟粕,会当作香花,大加赞扬。毕竟是古人的东西,与今人隔着不同的时代,今人不能正确把握,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足为怪。但是后人总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就是要用追求真理的精神,力争科学地认识古代文明,弘扬其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成分,有益于后人前进的因素,而不是随心所欲,为着一种目的,曲解传统文化,把其中落后的东西运用于新时代。见仁见智之说,不能作为错误的东西流传的口实。看来,大力开展对传统文化的科学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让我们就此多做努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砥节砺行(寻找品格的磨刀石)/名家文化讲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尔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73523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3070049
中图分类号 K820.2-49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