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字是药做的
内容
编辑推荐

许石林编著的《文字是药做的》共分四辑分别是:有劳弦声、这厢有礼、前尘可珍、剪云缀户等内容,其中包括《“成人礼”不是形式》、《“无土栽培”——历史教科书的缺失》、《博物馆为何成了文物的坟墓?》、《“清高”没了,才发现不能没有它》、《流氓的变迁》、《杨福音先生二三事》、《日本人韩国人能跪,中国人为啥不能跪?》等文章。本书是作者大量文化历史随笔中的一部分精彩文字选编。

内容推荐

许石林编著的《文字是药做的》是作者大量文化历史随笔中的一部分精彩文字选编。

《文字是药做的》中的文章有的曾见诸报端、发于网络,深受读者欢迎。与其说作者继承了周作人、汪曾祺,不如说他从周、汪上溯到桐城派和唐宋八家,乃至有了汉魏文章的意味。丰富的知识和对知识探幽发微的解读与体悟,常常让人有豁然开朗、原来如此之感。其文字能深入到细微精神处,又能浅近生动地表达,娓娓道来又振聋发聩。其写作风格,将文与话自如地穿插调度,平实与尖新、散淡与奇崛极其平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读之每每让人击节称赏。

目录

第一辑 有劳弦声

 琴、狷介

 琴意——

 尺八

 少年是人间的春天!

 民歌

 原生态民歌:青草的香味

 情歌中的爱情礼物

 《哀乐》的版权费

 闻乐

 戏文

 年戏

 五福

 骂社火

 元宵节过得像偷情

 你凭啥看不起说书的?

 “四围的空气都变得神圣而甜美!”

 “永远画不坏的画”

 无我茶会

 知味有福

 游必有方

 台湾细节

 被阿拉坦其其格感动

第二辑 这厢有礼

 风水

 清明禁忌

 祭礼

 “成人礼”不是形式

 婚礼:旧式有礼新式有戏

 失礼的年与失节的礼

 野合

 “携子抱孙式”

 日本人韩国人能跪,中国人为啥不能跪?

 孔德成差点当了汉奸!

 伤马乎?不问人

 一过桥就错

 “清高”没了,才发现不能没有它

 人文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权将裸体做炸弹

 以文化的名义脱别人裤子

 从无用处读书

 “无土栽培”——历史教科书的缺失

 虎

 把能吃的全吃了,把能喝的全喝了

 吃相

第三辑 前尘可珍

 六祖惠能真身1200年所受之摧辱

 应该立一块“张之洞墓历劫纪事碑”

 博物馆为何成了文物的坟墓?

 17代人372年守望

 文物的光芒

 国花

 收藏不识字的文化老人

 今天我们该怎样尊敬老人——写在重阳节

 陕西人不会说:“谢谢你!”

 贤惠

 胡人不懂汉语,和尚被自焚

 “羞死了”是体面的死

第四辑 剪云缀户

 世上只有一个程砚秋

 于右任的书法是怎样“炼”成的——写在于右任先生诞辰130周年

 商老

 马国权先生

 薛铸先生

 杨福音先生二三事

 石鲁

 万紫千红,无一不可爱——朱季海先生拾零

 公道

 在聪明人面前请闭嘴——读李开周新著《民国房地产战争》

 《战国策》中的“超女”们

 汉文帝拒贿

 赵黑娃

 流氓的变迁

 申包胥的国恨伍子胥的家仇

 夹杂在别的东西里的甜

 刑上大夫

 夭理

试读章节

近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古琴受到许多人的认识和关注,学琴的人也好像多了起来。原因有二:一是古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二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青年古琴演奏家陈雷激用一张宋琴演奏了一节——其实陈雷激的演奏与其说是演奏,更准确说是古琴舞。此二者,让古琴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中国人多,任何事儿,稍微有点动静,就不得了,古琴原本空谷孑然,寂寞幽兰,被稍微一关心,就好像要“热”起来了。

我之愚见:古琴在今日世道之命运,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琴与士同在,士衰则琴衰;琴是君子的化身,君子以琴自况,君子零落则琴消散。当今世道,最缺士子之心、士子情怀和君子器度、君子雅量,所以说是古琴最坏的时候;然而,正因为缺,才更需要,社会倡导和谐,不涵养士君子风度,即不能和谐。因此,倘若有一丝士君子气即使是变异地存在,就显得弥足珍贵,所以说是最好的时候。

就我极其肤浅而有限的阅读,感觉(说的是感觉、估摸)在中国这个重道轻器、重德轻艺的文化传统里,历史上留下来的关于音乐的文字中,古琴类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所有其他乐器的史料总和尚不及有关古琴的史料多。这是为什么呢?

抚罢《广陵散》即引颈就戮的嵇康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所谓琴德,我以为《白虎通》所说:“琴者,禁也。”被认为是琴数千年的主流美学思想,这个思想一点都不陈腐(因为有人说它陈腐),岂止不陈腐,它恰恰是琴文化中的先进思想和健康基因,是今天的读书人致力于社会进步所应该继承和汲取的古老文化能量。

禁,不是割除,而是“止淫邪,正人心”,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管理,“君子守以自禁”,“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禁,就是仪节,即自我管理,根据科学发展观自我管理。琴之德即琴之科学发展观,即奏和乐。“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

琴是古今所有乐器中唯一不能娱乐他人或者说不是旨在愉悦他人的乐器,这是琴“法天而成”的自身科学物理性能即神性,被中国古代文人认识并接受,将琴作为正身养心的工具并赋予其人格寓意的结果。《礼记》上说:“士无故不彻琴瑟。”琴是士君子象征和标志,士君子抚琴就是抚自己的心。以和乐为德,不轻不重,取道中庸,不可太欢娱无德,失之“烦手淫声”;不可太哀怨无格,失之“苦意思”。

士君子、读书人以琴自况,一日不可不抚,抚琴是自我内心的疏通和自我观照,并非娱乐,更非娱乐他人。甚至抚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琴须臾不可离身,哪怕虚设——白居易有诗:“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赋予琴以人格寓意和精神寄托,就必然滋生许多禁忌来保护它的神性,这个神性并非世俗意义上的装神弄鬼,而是根据声音与受众的科学关系制定的琴与人的管理制度,比如,要达到中和的乐音效果,让人听了不乱心智,中正平和,就需要五音“大不逾宫,细不过羽”,因为过了“宫”和“羽”,就会演奏出不中不和的乐声,易滑向郑声。中正平和的琴声对人有整理情绪归置心态的作用,而非放纵与刺激,“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

这种人琴之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被世世代代文人保守着,虽然中间也有人试图突破,但最终缺乏实验,不被接受。保守琴道琴德,竟然在中国历代文人那里,超越个人政治立场和学术理念,大多趋向一致,盖源于古代读书人对士君子之心的保守与延续的共同追求。

古琴被文人赋予了狷介的精神——儒家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禁,即狷,即有所不为,即不合士君子之德的,就不跟你玩儿。即现代人对自由精神的理解:说自由就是我想做什么就能够做什么,这是远远不够的;自由更应该是我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关键是我不做什么还无损我的人生质量,甚至我不做什么恰恰是为了丰富我的生命风采和价值,更不是以悲观退缩、无奈放弃和怯懦可怜换取苟且喘息、暗自抱怨。从这个角度看,屈原之类是被排斥在琴德之外的,他的怨妇般的吟哦和倾诉,是琴德所禁止的“苦意思”。

所以说,古琴是古老的乐器,也是新乐器,说它是遗产,是指它的历史传承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丰富历史文献和美学思想;说它新,它那尽管细微但狷介不苟的琴德,不正是读书人孜孜以求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吗?

那天,有人问:都什么世道了,古琴难道不能改造改造,发展为娱乐他人的乐器吗?难道不应该像其他乐器那样发扬光大吗?我说:发扬光大只是人多力量大一种方式吗?在人类丰富的文化多元结构里,难道不应该允许一种乐器以非乐器的方式存在吗?非要把什么都换算成一种实用功能吗?古琴在萧友梅先生那里就曾试图增强它的所谓“美化”和“艺术性”,解放后曾经被多次这样换算过,连《社员都是向阳花》都演奏过,但均以失败告终,它不是不可以,是你不应该。就像你不应该让陈寅恪先生写流行歌词一样。P3-6

序言

石林的才情与风骨

杨争光(作家、编剧,深圳市文联副主席)

石林的微博有数万粉丝。

石林的博客有数十万粉丝。

石林的博文经常在新浪的首页。

石林是搞报纸的,却不拘泥于做一个报人。他有太多的才情与我们分享。

石林如果搞表演,也许会成为好演员。在现在的中国,从舞台到影视,明星越来越多,好演员越来越少。至少,石林会是一个敬业的演员。

石林会唱秦腔,会唱昆曲,会唱京剧——我甚至相信,中国所有的南腔北调,梆子和民歌,少有石林不知晓、不会唱的。

石林是美食家,有他的《尚食志》作证。他会吃,也知道去哪里吃,怎么吃才能吃出滋味。尤其是地方特色和民间风味。他不仅会吃,也做得一手好菜。比那些只能品,不能做的美食家高一个级别。吃和吃物,不仅是果腹充饥,而是民族文化,甚至也是民族艺术的组成部分,并且,居于文化艺术的基础部位。

石林对全中国的风情都有浓厚的兴趣。顾盼流连之间,能感到他的热与爱,但陋习除外。如果是陋习,他会立刻反目,反目中又能感到他的痛与惜。

石林对古琴情有独钟。他有一架品质很好的古琴——在深圳这样的城市,能抚琴听风,实在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但石林并不止于抚琴听风,在他那里,古琴是一种古老高雅的乐器,更是文化与文明的标志。

石林是礼与理的推崇者。是不合礼与不合理的挑战者。在石林的词典里,礼与理是一种东西,即天理。在一个物欲横流、人欲横流、物人已经合一的国度,石林几近于愤怒的喝斥,显得可贵而又可爱。他不惮于做一个现在的堂吉诃德,提枪跃马,和“风车”战斗。

我原以为石林的人文兴趣,更在于民间。看了他更多的文字,才知道,就文化而言,他是一位民间与庙堂通吃的主儿。对民问,他的情感是单纯的,多有赞美。对庙堂,尤其对居于庙堂的那些衣冠楚楚的君子,对发生于庙堂的那些人模狗样的物事,他的情感也不复杂,多有警惕,多有职责,多有唾弃。电视剧(《三国》作为一个文化事实,是居于民间与庙堂之间的。石林看一集“品”一集,竞品出了一本妙语频频的《损品新三国》。

石林是才子,更是汉子,有激情,有血性,有骨气,有见地,所以,他不写无聊文字。在自诩为盛世的现在的中国,在自诩重视知识实则连常识也要忘掉的现在的中国,在群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已经淡漠,凝聚力几近于无的现在的中国,就算是太平盛世吧,也该有“盛世危言”,更该有倾听和面对“盛世危言”的勇气。

因为是这样的盛世和这样的中国,石林的才情和风骨是可贵的。这本书里的石林和石林的才情与风骨,只是冰山一角。

石林的文字,多随心率性,即兴而发,文少力猛。给他的书写的这几段文字,已显得太长了。少能藏拙,我知道的,所以赶紧打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字是药做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石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19658
开本 32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