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后的军统老兵
内容
编辑推荐

《最后的军统老兵》所集为作者方军在浙江江山采访到的17位幸存抗战老兵,他们中有戴笠的机要参谋,有毛人凤的随身卫兵。所有17位老兵均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全程参与抗日战争,而战后的人生经历,却各自不同,有的在抗战胜利后即脱离部队,有的在抗战中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本书中有老兵们的口述实录,也有作者以报告文学形式对抗日战争及老兵们身份背景的陈述。这批老兵因为与军统局有关系,所以多少带上了些神秘色彩。比如军统译电员王庆莲,她是破译了“珍珠港事件”密电的姜毅英少将的直接下属;郑培雄,枪毙韩复榘的时候,他就在现场,亲历整个过程。作者方军在整理老兵们的口述文件时,将一些历史背景穿插其中,让读者阅读起来更容易理解。

内容推荐

他们是国民党老兵,是军统局工作人员。他们的身份曾经让身边的人感到不安,却鲜有人知他们的抗日经历。他们与这个世界渐行渐远,在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刻,有人记录下他们最后的声音。

现在,翻开《最后的军统老兵》一书,让我们倾听,了解一段历史,一些故事。

《最后的军统老兵》由方军编著。

目录

戴以谦

抗战时期戴笠的机要参谋/001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军统岁月

起义回乡

王庆莲

最后一位抗战时期的军统女译电员/012

戴笠其人

王庆莲自传

是老革命还是反革命

戴笠功过

姜毅英,军统局唯一一位女将军

抗战老兵王庆莲对我的采访

给他们一个交代

周文生

军统少将毛森的88封来信/040

伟大的抗日战争

周文生口述实录

毛森的抗战

我的战争观

郑培雄

亲历枪决韩复榘/050

老兵郑培雄的人生

关于战争的回忆

一天一瓶酒,活到九十九

郑绍禧

郑绍禧前中尉的最后一个军礼/061

“没什么贡献,不要写”

“我参加抗日战争是对的”

“我给全国人民敬个礼吧!”

周行才

我只参加了抗日战争/070

老兵周行才印象

“我只参加了抗日战争”

无奈的告别

李钧才

至今认为自己历史不光彩的抗战老兵/074

老兵的顾虑

“军统的人,抗战也不光彩”

江日旺

那个“军统特务”是我的外公/078

余性睿

百岁老兵的坎坷一生/087

姜开国

在光荣和耻辱之问徘徊了70年/098

埋了35年,只剩下一把中正剑

抗日的心情是一样的

在“光荣”和“耻辱”之间徘徊了70年的一代人

周焕福

一柄中正剑,沾满辛酸泪/107

我为什么又去浙江采访

两代军人,两位少校

周新宇

南京保卫战击落日寇飞机的老兵/113

老兵周新宇自述

民间授勋

一生坎坷

徐元禄

浑身的枪伤见证了无数次的殊死较量//121

那些枪伤,是战祸的记忆

“没有国,哪有家?日本鬼子来了,必须参军抗日”

在恬淡的田园生活中,战争的痕迹越来越淡

我的感慨

王笏亮

浙江江山最“年轻”的抗战老兵/128

我为什么要采访他

“抗战八年,我只见过一次日本鬼子”

“我不想打中国人”

刘仁宜

95岁老兵夫妇的悲欢人生/136

国军下级军官:他们曾为国家而战

法国记者也关心中国的抗战老兵

“快跑!日本鬼子来了!”

遥远的战争,永远的怀念

何恒性

最后的目光是如炬的考量/145

“我这一辈子”

何恒性的抗战

“我觉得自己没有罪啊”

姜凤祥

参军因为祠堂,守候亦为祠堂/150

国难当头,军校招生,姜家子孙义不容辞

军饷可以不要,故土却不能远离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起义回乡

(以下文字为方军采访资料整理)

我16岁参加抗日战争。开始还是害怕,后来,就不怕了。因为我明白一件事:我不要日本鬼子的命,日本鬼子就要我们的命。我参加过很多次战斗,枪林弹雨的,害怕,根本没有用。1941年的一次战斗,我身边的战友多数都牺牲了。

我管戴笠叫“十公爷”。我在他身边主要是处理每日的来往信件、公函。戴笠不吸烟,酒量很好。有一次,戴笠走上二楼,看见我们在吸烟,就说:“你们有钱可以寄回家去,可以买衣服穿。不要吸烟浪费。”

1946年以后,我被派到“剿匪”华北总司令部技术总队大同大队,后任军北站站长,归傅作义指挥。北平起义后,没人管我们,在张家口公安处开证明,返回老家江山。随着解放,我感到曾经是国民党军人的历史不光彩,就远离家乡,到福建去打工。想的是:时间一长,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在那里还要登记。有个浙江江山的同胞把我揭发了,说我在军统干过。工程处保卫科的干部说:“你好好交代,我们绝对不秋后算账。”后来,他还在大会上表彰: “戴以谦交代清楚,不作追究。你们要向他学习,不要隐瞒。”

1958年,工程处的干部和公安局警察一起来了,给我戴上手铐。他们押送我到杭州市公安局,经过金华公安局管理所的审问,再押送至江山公安局看守所。

我的罪行,是“伪军官、现行反革命”,判了五年徒刑。

宣判时,红旗猎猎,吼声震天,步枪上的刺刀闪着寒光。法官一拍桌子,大声问:“你上不上诉?”我说:“不上诉。我有罪,应该判五年。谢谢政府判决。”

事后,法官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的态度是对的。你如果说:‘我不服!我要上诉!’的话,当时,那就改判12年徒刑。原因很简单:你是国民党军统局的,还是上尉军官。而且,还是戴笠这个反革命分子的机要参谋!那还了得!你说对不对?”

我听了,吓出一身冷汗来。幸亏当时认罪态度好!唉,人生就是这样难以捉摸。

后来,在江山采石场开采石头。因为我在军统局时学习过爆破,就是用炸药破坏侵华日军的铁路、公路、桥梁、仓库、机场。在采石场,这些技术都使用上了。

说是“判处伪军官、现行反革命徒刑五年”,其实,一进去,就没有日子了。

我进去以后,就有人找我老婆谈话:“要同反革命分子划清界限。”我老婆无奈,就和我离婚了。从1958年到1963年,我老婆非常困难。她常常领着我的孩子沿街乞讨。

1966年,我在金华监狱服刑。当时,老婆已经改嫁了,她还带着孩子到监狱来看我。主要是问我:“看这孩子该怎么办?没有的吃,看瘦的……”

1970年,我从监狱回家了。还是“戴帽管制”的“地富反坏右”坏分子。我16岁就参加抗日战争了。可是解放后,房子被土改了,我没有房子住,只能租房子住。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我天天扫大街,见人就弯腰,大气不敢出,也不敢对人笑。

有一次,几个学生过来就踹我屁股一脚,说:“笑什么!你!反革命!呸!”

老婆改嫁后,我一直怕连累别人,所以一直单身。

我大哥在抗日战争中是国军上校,坐牢。二哥是国军少校,坐牢,1962年死于狱中。

我四哥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了,那时叫“光荣”了。现在,不知道用什么词汇形容。

我在监狱服刑期间,我的父亲在1962年病死了。乡亲们都说是饿的

现在的生活好多了。我现在每个月有130元零用钱,浙江全省的孤寡老人都有。我看病的话,可以报销80%的费用。现在的生活,已经比抗日战争时期好多了。我很满足。

采访快结束了,我问戴老:我写您,用《戴以谦:抗战时期戴笠的机要参谋》这样的题目是否可以?戴老说:“恰如其分。我同意。有人用‘秘书’这个词,娘们儿兮兮的。抗日战争时期,我是国军的上尉军官,我是戴笠的‘机要参谋’。”

P8-11

序言

“军统局”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成立于1938年,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坠亡,由毛人凤继任。1950年。军统局解散。军统局是民国时期的情报机关之一。后来,我们常常将服务于“军统局”的情报人员叫做“军统”或“军统特务”,言语间就带有贬义,甚至令人感到阴森森,不寒而栗。

实际上,军统局是国军军队的一个分支,有军官、有士兵,他们有军衔、有武器。在抗日战争中,军统为中华民族的利益同侵华日军血战过,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侵华日军把国军中的军统组织、中统组织,都视为仇敌。

2012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7年,《最后的军统老兵》在2012年初,就已经在采访、写作中了。您看,我用《最后的军统老兵》这个书名,在不经意问,似乎对“军统”也有了些许的认同感。尽管这与我们通常的“军统特务”印象相悖。但我还是坚持用了这样一个听起来更为亲切,也更让我们有认同感的词,因为他们曾经在各个岗位、通过各种手段杀过日本鬼子和汉奸!他们暗杀张啸林、唐绍仪、殷汝耕、季云卿、汪精卫、周佛海等,尽管有的并未成功,但对打击日寇和震慑汉奸都起了不小的作用。

我1991年到1996年在日本留学期间,采访了22名原侵华日军老鬼子。1998年至今,有12名侵华日军老鬼子到北京找我联系谢罪事宜。从1991年至今,已经过去了21年了,但是,侵华日军老兵给我写来的信件还有一百多封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柜里。在21年的漫长时间里,我和侵华日军老兵进行过广泛的交谈。其中就有这样的问题:“你怎么看抗日战争中的中统、军统系统?”有多位侵华日军老鬼子知道中国政府军的特务组织是军统,他们说:“中国政府军中的军统局也好,中统局也好,都曾经是我们日本军队的死敌!”

抗战期间,军统局的正式在册人员和学员中牺牲者达1.8万人以上,其他附属人员牺牲者更众。

新中国成立63年来,写“军统”的书已经出版百余种,但是,具体到“兵”的,则一部也没有。我的原意,是把“在抗日战争中,参加军统组织、同侵华日军血肉相拼”过的人,统称为“军统老兵”。那些从血雨腥风的战斗中活着走出来的老兵,我想记录下他们的人生经历,不仅仅是他们所经历的战争,还有他们的生活经历。

实际上,这本书里所采访到的老兵并不全是军统老兵,但他们都来自浙江江山,几乎都是黄埔毕业生,都参加了抗日战争,只是服务的部队不同而已。

浙江是抗战大省,现在却呈现“三多一少一无”的现象。三多是指淞沪抗战后,参加抗战的人多、中央军的多、上黄埔军校的多。一少是说宣传得太少。一无,就是浙江全省无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

承蒙浙江江山的王俊先生多次邀请和帮助,我得以到浙江采访,并顺利与这些将近百岁的老兵交流。经过一年的时间,这些耄耋老人,已经有人相继离世。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终将会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一年中,我和浙江省“关爱抗战老兵”组织的志愿者们一起,为这些老兵留下了口述实录,也为浙江省的抗战历史增添了一些资料。

是为序。

方军

2012.11.6

后记

据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抗战将士有380万人牺牲。其中,国军牺牲人数有321万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在抗战中牺牲、负伤人数有50多万人。国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有22次大战役,每一次消灭日寇都在1万人以上,而国军牺牲、负伤的人数则远远超过毙敌人数。另外,国军抗战将士的直系亲属、旁系亲属。牵扯到3000万人。

所以,善待国军抗战将士及其亲属,就是善待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所有成员。这一点不容忽视。

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的时候,我曾经在由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网上发表文章,呼吁尽快实现“国家荣誉统一化”,应该给国军抗战将士补发抗战胜利纪念章,意思就是让那些曾经为国家而战的老兵们感受到来自国家的褒奖。这是给一批人的荣誉,也是给一代人的荣誉,是国家荣誉。

十几年来,我一直在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他们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国军抗战将士,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鬼子、东北抗联、劳工、慰安妇、飞虎队、远征军等。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每一天,都有抗战老兵离开这个世界。有的老兵,甚至是你前一天刚刚采访他,后一天,他就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根据我的统计,现在,国军抗战将士仍健在的,全国已经不足2000人了。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再过3年,就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那时,国军抗战将士将随着自然的规律消失殆尽。我们不该让他们带着遗憾离开。

我的父亲是八路军,他上过抗日军政大学。解放后,他参与出版红色系列丛书《红旗飘飘》。解放军出版社曾经出版红色系列丛书《星火燎原》。到现在为止,我采访了很多国军抗战将士,我认为,我是在填补历史的空白,完成我的父辈没有完成的工作。

本书的名字叫《最后的军统老兵》,说的是浙江江山幸存的国军抗战将士。而就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已经有几位老兵悄然谢世。

这是他们留下的最后的故事。

2012.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后的军统老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5163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