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奉化溪口,从大陆到台湾,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蒋介石曾一手托起一个“蒋家王朝”。他退踞台湾后,又主政岛内达大半个世纪之久,之后慢慢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蒋家的后代子孙或从商从文,或远渡重洋,从此不再涉足政坛,究竟这些处于煊赫豪门荣耀下的蒋家子孙有着怎样非同一般的际遇,又经历过怎样非同一般的离合悲欢?《蒋氏家族未解之谜》以新史料和新图片揭示民国四大家族的命运变迁和历史沉浮的秘密。本书由龚平、蒋浊文编著。
图书 | 蒋氏家族未解之谜 |
内容 | 编辑推荐 根在奉化溪口,从大陆到台湾,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蒋介石曾一手托起一个“蒋家王朝”。他退踞台湾后,又主政岛内达大半个世纪之久,之后慢慢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蒋家的后代子孙或从商从文,或远渡重洋,从此不再涉足政坛,究竟这些处于煊赫豪门荣耀下的蒋家子孙有着怎样非同一般的际遇,又经历过怎样非同一般的离合悲欢?《蒋氏家族未解之谜》以新史料和新图片揭示民国四大家族的命运变迁和历史沉浮的秘密。本书由龚平、蒋浊文编著。 内容推荐 一个家族是如何兴起,又是如何败落的?蒋介石从一个革命青年,到手握近代中国的第一大权,他是如何做到的?有着一妻两妾的蒋介石,如何与当时强大的宋氏家族喜结连理?这场婚姻除了带给他政治利益,是否也是他此生的完美婚姻?退居台湾后的蒋氏家族,经历了哪些嬗变和斗争?曾经叛逆的蒋经国,如何继承了台湾蒋家王朝的“大统”地位?作为台湾“第一夫人”的洋媳妇,为什么却“最没有声音”?蒋纬国到底是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章氏兄弟的身世隐藏着怎么样的谜团?豪门荣耀下的蒋家第三代子孙,为何大多远离了政治,过起淡泊的生活?谜,从《蒋氏家族未解之谜》开始…… 《蒋氏家族未解之谜》以新史料和新图片揭示民国四大家族的命运变迁和历史沉浮的秘密。本书由龚平、蒋浊文编著。 目录 第一章 蒋介石早期婚恋与革命之谜 蒋介石出身与元配之谜 热血青年英雄救美之谜 “纯洁”的初恋之谜 第二章 蒋介石的婚姻与政治道路之谜 特殊的权力道路之谜 风浪中的婚后生活之谜 用美丽征服世界之谜 第三章 从“蒋家天下”到偏安台湾之谜 蒋家王朝速败之谜 海岛“内外”之谜 夫妻逃难“别离”之谜 第四章 大公子的政途与生活之谜 父子闹革命之谜 赣南“新政”之谜 红颜知己遇害之谜 拯救经济失败之谜 第五章 退守台湾后的蒋氏兄弟之谜 台湾的“太子”之谜 蒋经国继任“总统”之谜 蒋经国的异国伴侣之谜 蒋纬国潦倒不得志之谜 第六章 蒋家第三代私密生活之谜 蒋孝文一生坎坷之谜 蒋家最得宠的孩子之谜 “二殿下”的政途之谜 蒋家的“地下总统”之谜 远离政治的蒋家子孙之谜 蒋家的异类子孙之谜 试读章节 1947年春天,为了重新燃起美国人的梦想,改变自己在美国人眼中独裁的“不良形象”,“焕发国民精神”,蒋介石宣布改组政府,由张群出任行政院长,更多吸收一些小党派和美国人欣赏的自由知识分子参加。然而这一切,最终都没能使国民政府摆脱走向终结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部队在大规模地开展行动,准备节节进逼江南的前夕,蒋介石面对如此窘境,无计可施,只能希望宋美龄能再次前去美国,向美国人请求最后的援助。而此前国民党政府接受了美国高达20亿美元的援助款项,这其中包含了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部分。但是,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打回其国内的报告显示,军事援助的3/4被共产党部队“接收”了——国民党部队的溃退造成的;而有更多的援助款项,美国人怀疑国民政府长久以来养成的贪污陋习,让这些援助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和使用。 1948年11月28日,在国民党政府的再三请求下,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同意宋美龄以私人贵宾身份赴美,宋美龄乘坐美国专机抵美。 与此前的访美风光完全不同,此时的宋美龄没有像上次那样大张旗鼓、所到之处鲜花掌声满溢,美国礼宾司对“第一夫人”的到来没有表示出特别的热情,迎接蒋夫人的净是一些二流官员。宋美龄发回国内的第一封电报极为简短:“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宋美龄苦等了9天之后,杜鲁门总统在白宫设宴招待,并与她会谈一小时,但排场已今非昔比。宋美龄向他们提出了要求美国继续援助蒋介石的计划。对于宋美龄的要求,杜鲁门和马歇尔均反应冷淡。杜鲁门告诉宋美龄:“美国只能付给以往承诺的援华计划的40亿美元,这种援助可以继续下去直到耗完为止。美国不能保证无限期的支持一个无法支持的中国。”他还挖苦宋美龄说:“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再得到一些施舍。我不愿意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宋美龄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1949年1月15日,在杜鲁门这里遭受挫折的宋美龄只好离开华盛顿,赴纽约探视其长姐宋霭龄的病况,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大陆的土地,直到1950年,她才归台。 看到宋美龄的访美报告,蒋介石不禁黯然泪下,他失去了最后一丝希望。蒋介石夫妇真正尝到了他们掌权以来最苦涩的滋味,一种接近幻灭的失落。 几天后,即1月21日,蒋介石邀请五院院长共进午餐,正式宣布“引退”。国民党中央社播发了蒋介石下野文告。文告称:“……特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49条起,由李副总统代行职权,并符勉全国军民暨各级政府,共矢精诚,同心一德,翊赞李副总统,一致协力,促成永久之和平。”蒋介石于当天飞离南京,在杭州笕桥机场小住,于次日晨乘机飞抵宁波栎社机场,然后乘车前往溪口。 看似下野,由桂系军阀李宗仁接任代总统,但蒋介石内心总是不甘的,他的举动正如1927年的那次下野,实则是以退为进,同时更多的是带有与家乡诀别的味道。或许在这一刻,他已经想好了退路——台湾。而早在1946年10月,他飞赴台北,出席台湾光复一周年纪念典礼时,曾对随员们说过:“巡视台湾之收获,较之巡视东北更大,台湾尚未被共产党分子渗透,可视为一片净土。”此时从没想到这片小岛竟然会是他聊度余生之地。 在溪口,蒋介石选择的住处是亡妻毛福梅墓旁一幢中西合璧的小型建筑“慈庵”,也许只有在故乡,蒋介石才能得到片刻的宁静,才能让自己暂时不去想共产党军队的步步逼近。 曾有传记记载,蒋介石也曾有过“杀身成仁”的念头,那是4月23日获悉南京“陷落”那一刻。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瓦解,南京丢了。他曾经说过,“如果土匪不先剿清,不仅是我们的国家从此没有希望,就是我自己,也要生无立足之地,死无葬身之所。”而如今,“匪军”已经迫在眉睫,他感到无颜再活在世上了,于是向家人流露出自杀的念头。他要学希特勒。蒋介石的家人听罢着实惊恐万分,纷纷予以劝告,蒋介石这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离溪口也就不远了,蒋介石只有另择“隐居”之地了。4月24日中午,蒋介石命令准备船只,明天启程。其实,就在这天上午蒋经国已将妻儿送往台湾,“以免后顾之虑”,自己留下来,是为“处理有关溪口事物,做永别准备”。P68-70 序言 蒋介石,生于1887年,卒于1975年,将近百年的悠悠岁月,记录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忧乐,更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作为近现代史中一个复杂而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蒋介石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尽的言说和难释的谜团。 正是因为有了蒋介石,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作为“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蒋介石的才能和野心是不可忽视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蒋介石,“公十一岁,读《春秋》、《左传》”“十六岁,赴岩溪村从毛思诚温习《左传》,圈点《纲鉴》,应童子试。”之后才开始接受新式教育。所以从秦始皇的“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到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的政治理论,都给蒋介石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以有了他以后政治生涯中的独裁统治,即“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而且,统治者要选择后继者,不是采用西方民主的选举制,而是延用实具中国封建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这样蒋氏家族才有了那么绵延悠长的权力脉络,从蒋经国、蒋纬国,到孝文、孝武、孝勇三兄弟再到今日的友松、友柏、友常、友青,他们牵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蔓延、变迁,还有台海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 这个近现代史上曾经最有权势的家族,其足迹整整横跨了三个世纪,他们的命运随历史浮浮沉沉,历史也因他们而有所改变。那么,到底是因为有了他们,历史才更精彩,还是历史造就了他们的精彩,我们已不得而知。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才是那个历史舞台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尽管在历史的烟云中,这些权势和煊赫已慢慢归于平淡。曾经蒋经国所希望的“梅兰竹菊”、“松柏常青”(所以才以此命名),并没有如其想象的那样延续蒋氏的政治生命。正如蒋孝勇所说的“蒋家过去和中国现代史联系在一起的,总要有个结束”,现今的蒋氏后人更多从商从学,几乎无人从政。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也许后人无法真正探知所谓历史的真相,但我们还是可以用文字和图像去触摸它、接近它。现今,随着一些陈年老档案浮出水面,某些历史疑团也在不断解开。从一个更开放的语境出发,在坐拥更多更真实的资料的基础上,我相信:历史也可以被有限地还原,而从中依稀可以窥视到一个时代的轮廓。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蒋氏家族未解之谜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龚平//蒋浊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4370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5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6 |
宽 | 18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