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办教师春秋
内容
试读章节

董晏来对李国荣的一点点好感,被李国荣一次又一次的恶劣行径慢慢抹杀,剩下的只有对他的失望、轻视和无可奈何。

深夜,世界笼罩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一切都沉寂下来,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凄厉的狗叫,让人心头产生一种原始的荒凉感。

如豆的灯下,疲惫不堪的董晏来苦苦支撑着,她决心今天晚上把学生的这些作文批改完。突然,一口大风扑灭了煤油灯,没关好的门窗“噼噼嘭嘭”一片响。起风了,要下雨了。董晏来起身关好窗户,点上煤油灯。这时她记起外面晒的衣服没收。收完衣服又发现梅干菜没收,收好梅干菜,又发现柴草也要收进去,不然打湿了就会烧不燃,拿什么来煮饭。她只得把柴草捆好,一趟一趟把它们拖到屋檐下堆砌起来。

董晏来累出了一身臭汗,连腿都提不起来了,进门时不小心碰倒了竖在门后的扁担,响声弄醒了正在睡觉的李国荣。

“干什么呢?半夜三更,吵死了。”李国荣不高兴地骂道。

董晏来不作声,只当他没说,但心里免不了埋怨:假如你勤快一点,哪里用得着我半夜三更来忙。她坐下来准备看完最后几本作文。

没提防李国荣爬起来了,他一口气吹熄煤油灯,把董晏来往床上拖:“睡觉,睡觉。”他知道董晏来不会乖乖地就范,只能动蛮。

董晏来果然不肯动,扳着桌子说:“还有几本没看完。”

“明天早上看。谁让你吵醒我的。”

董晏来换了个口气说好话:“今天不行,我例假来了,身上还不干净。”

“你哪天行?天天不是这样的毛病,就是那样的毛病。我讨了你,倒了八辈子霉。”说完,牛高马大的李国荣像老鹰抓小鸡一样,从后面抱起董晏来,丢在床上。李国荣不管董晏来的感受,只图自己满足生理上的要求。他像猫玩老鼠一样,折腾了一阵之后,惬意地滚到一边睡觉去了。

被折磨得浑身酸痛的董晏来想烧点热水洗干净身子,却实在没一点力气了,只好打了盆冷水擦擦。她在心里宽慰自己,寻找心理平衡:人哪,身到哪儿价到哪儿,这儿不是省城。爱干净的她这时只能将就。董晏来又点亮煤油灯,准备继续看作文,可是被李国荣搅乱的心一时难以平静下来,她坐在那儿陷入深思。

董晏来纵有天大的不满,也敢怒不敢言。  “文革”前,董晏来有个衣食不愁、生活安定的家,一家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董家祖上世代行医,到了董晏来爸爸这代,社会上开始崇尚西医,于是她爷爷就送她爸爸到医学院深造。爸爸毕业后分配在省城医院工作,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眼科医生,常有大人物慕名远道而来请她爸爸治疗眼疾。妈妈在医院住院部当护士,人称“老护士长”。

董家没有住在医院的宿舍里,宿舍房子太差,又小,好多人家共用一条走廊,公共走廊还兼做厨房,进出都要侧着身子。董晏来家有祖传的私房,在离医院不太远的一条小街上。那是一栋青砖青瓦四正两厢的平房,门窗全雕梁画栋,古香古色。满屋子的红木家具,富丽堂皇。难得的是,省会大城市寸土寸金之地,他们的房前却有一个四正四方的院子,院子的左右两边砌了几米高的围墙,前面临街有一张几寸厚的大门,把别人拒之墙外,门内自成一个独立王国。院子里有一棵桂花树,秋天开花的时候,街上的行人都会闻到花香。这样的居住环境,让多少人眼红,就是厅局一级的干部,也望尘莫及。这全是董医生祖上给子孙造就的福荫,董医生自己无此能耐。

俗话说“吃鱼吃肉皮包骨”,在这种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董晏来又矮又瘦,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她性情孤僻爱清静,和同龄孩子不大合群,爱把自己关在家里看书,年纪不大,却读了一肚子书,遇事特有主见,她想好了的事,父母很难让她改变主意。她身体不好脑子好,个子不高智商高,模样不漂亮文章漂亮,成绩拔尖,是班级的骄傲、老师的爱生。

那时,董晏来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只盼自己快快长大,好像成功正在向她招手,只是时间问题。按董医生的意思,女儿长大了还是秉承祖业,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董晏来不愿意当医生,她不喜欢和那些哼哼唧唧、歪歪倒倒的病人打交道。她喜欢孩子,认为儿童是世界上最纯洁、最天真、最善良的人。所以,她特别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她常把比她小的孩子带回家来玩,教他们识字、唱歌、跳舞,给他们梳头、编辫子。她准备将来长大了去当一名幼师。

董家人的日子过得和和睦睦,平平淡淡,比上不足,比大多数人要好,不说养尊处优,也可算丰衣足食。

如果一切美好的东西毁于一旦,成了明日黄花,就只能保存在记忆里了。往日世人眼中的杏林高手、德高望重的董大夫,一夜之间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胸前挂着黑牌子,低着头站在台上受批判。翻手覆手之间,反动学术权威又变成了罪犯,关进了看守所,成了阶下之囚。平常好像很自信、很有主见的董医生,遇到这突变时势,像纸老虎一样不堪一击。知识分子,脸皮比纸薄,不怕别人说他是反革命,是反动学术权威,却怕别人说他是强奸犯。董医生见自己一世清白被污,平反昭雪无望,没脸再活在世界上,深夜,把饭碗敲碎,用瓷片割断动脉自杀了,而且身后声名狼藉。P1-3

目录

前言/1

一/1

二/26

三/60

四/90

五/116

六/158

七/180

八/211

九/241

十/271

十一/298

尾声/328

关于中国民办教师的资料

——摘自《中国教育报》登载的

《中国民办教师备忘录》一文/334

序言

曹阿娣的这本书,写的是教师,是教师中级别最低的民办教师。民办教师的身份至今仍有些暧昧,是农民阶层,却又肩负着和国家教师一样毫无差别的忠于神圣教育事业的重任。民办教师曾经是教师队伍中最庞大的队伍,同时又是弱势群体。于是,这就构成社会生活框架中的又一组鲜明的矛盾。我们解释不了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但双重身份的民办教师,却不能不引起作者的注意。作者在剖析这个群体生存状态的时候,是可以让人们认知和观照一个历史时代,一种政治社会体制的。

作为受尊重的乡村知识分子,民办教师的精神追求自然比纯粹的农民要奢侈得多——他们觉得应该比农民高雅一些、体面一些;他们已是半民半公的身份,渴望着民转公,改变并不十分体面的乡村知识分子的身份;他们向往令农民羡慕不已的文凭和职称;他们的生活观和爱情观也应该与农民拉开距离……但无可回避的是他们生活在田园之间,农民之中;狗和鸡鸭随时可以大摇大摆地闯进教室里来;大多(尤其是“文革”时期下放的那批城市知识青年)娶的是农村老婆或嫁给了庄稼汉,因而早晚必须种菜砍柴,寒暑假要干一切农活……现实存在和精神追求成为巨大的反差,会派生出多少喜怒哀乐、奇遇巧合啊,这便成为了我们文学长廊中的一组精彩镜头。

曹阿娣是教育行当中的“老将”了,对民办教师的了解可谓成竹在胸、烂熟于心,由她来描绘这个群体可谓轻车熟路、信手拈来。于是,一幅鲜活灵动、真实可信的乡村民教图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从中读到的,不仅是几个以女性命运为主体的人物故事,掩卷之余,将会联想到许多许多。曹阿娣留给我们的将是一种沉甸甸的思考,一份绵长的咀嚼和回味。

借此机会,我向那些散布在祖国最底层和每一个有孩子的角落的民办教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样作为人民教师,他们生存得更艰难,更不易被人注意。这份敬意来自曹阿娣的描绘,同时也因为我的乡村的家族中,就有好几位做过几十年民办教师的亲戚。他们的不易,让我有切肤之感。

于是,作为文友,我乐意为曹阿娣的这部作品说几句话,也许无关痛痒,却不乏真诚、理解和同情。

内容推荐

《民办教师春秋》由曹阿娣编著。

《民办教师春秋》简介: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叫民办教师的群体。他们干着教师的工作,却没有教师编制和待遇,说他们是农民,他们又天天去学校上课。就是这些身份尴尬的民办教师,为中国的农村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没有民办教师就没有新中国的农村教育,没有民办教师,中国就不可能在20世纪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他们的功劳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编辑推荐

曹阿娣编著的《民办教师春秋》通过讲述董晏来等几位民办教师的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可歌可敬的民办教师的命运。董晏来插队来到了杨柳湖公社,并在湖湾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尽管生活很艰苦,但为了照顾女儿以及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教学水平出色的她放弃了回城的机会,在湖湾小学任劳任怨一干就是二十几年。为了转正,湖湾小学的民办教师们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上演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特殊的人生悲喜剧。而董晏来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多次转正机会,直到后来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她才终于转正。随着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这些教师们的生活状况也逐渐好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办教师春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阿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32962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201316698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6: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