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法国/图说天下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园园编著的《法国》是一本全景式展示法国历史的精彩读本,灵动的文字,珍贵的图片,立体式铺陈开一幅法国历史画卷。

柔美的塞纳河,传承着高卢人勇武的血液,也滋养了巴黎千年的风华。

叱咤风云的拿破仓,令整个欧洲为之震动。

贵妇的沙龙,左岸的咖啡馆,凝成了时代的精神。

大革命的号角,吹开了绚烂的自由之花。

历经战火,走过光辉,法兰西人依旧浪漫如昨。

内容推荐

《法国》由王园园编著。

《法国》简介:

一部法国历史,犹如一杯醇酒,历久而弥香,深品方觉其味浓。绚丽多彩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闪耀着冰河时代先民们智慧的光芒。叱咤风云的克洛维与查理大帝,引领着法兰克王国走向了巅峰的辉煌。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响起,农家少女贞德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传奇。凡尔赛宫华丽的宫门缓缓打开,“太阳王”路易十四在这里导演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花神咖啡馆里回荡着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声音……这是一个浪漫的民族,酷爱美酒、香水和咖啡;但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因此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

目录

★走进史前时代/6

★好战的高卢人/10

★高卢战争/12

★罗马化的高卢/14

★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16

★“矮子”丕平废“懒王”/18

★查理大帝/20

★《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24

★卡佩王朝:光荣的起点/26

★“完美怪物”圣路易/30

专题:骑士与骑士文化/32

★英法百年战争/34

★圣女贞德抗英/38

★骑士国王弗朗索瓦一世/40

专题:浓缩法国历史的枫丹白露宫/44

★酷烈的36年内战/48

★红衣主教黎世留/52

★“太阳王”的伟业/56

★路易十四的罗曼史/60

★伟大的喜剧家莫里哀/62

专题:国王在凡尔赛宫的一天/64

★路易十五与蓬巴杜夫人/68

★“锁匠”国王与“赤字”王后/72

★法国启蒙运动/76

★革命前夜:三级会议的召开/78

★攻占巴士底狱/80

★国王被推上了断头台/82

★罗兰夫人之死/84

★热月政变/86

★雾月政变/88

专题:法兰西美食/90

★拿破仑第一帝国的辉煌/92

★兵败滑铁卢/96

★波旁王朝复辟/98

★光荣的三日/101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光辉/104

★七月王朝的覆灭/106

★文学巨匠巴尔扎克/110

★波拿巴第二帝国/112

★普法战争/116

★巴黎公社/118

★共和制最终确立/122

★莫奈的光影世界/124

专题:印象画派/126

★一代文豪雨果/130

★独行的乔治·桑/132

★文坛奇父子/134

★德雷福斯事件/136

★对德复仇/138

★高更,你是谁/140

★现代雕塑艺术之父罗丹/142

专题:法国的骨架咖啡馆/144

★战火燃起/146

★马恩河奇迹/148

★西线的对峙/150

★凡尔登战役/152

★失败的巴黎和会/154

★战后的法国/156

★自欺欺人的绥靖政策/160

★脆弱的马其诺防线/162

专题:荒诞派戏剧/166

★法兰西自由战士戴高乐/168

★第四共和国诞生/172

★时尚女神香奈尔/174

★摆脱印支战争的泥潭/176

★老英雄东山再起/178

★法德和解/180

★五月风暴/182

★自由的情侣——萨特与波伏娃/184

★猝死任上的蓬皮杜/186

★密特朗:“失败者”不再失败/188

专题:法国电影百年/190

试读章节

走进史前时代

时间:距今200万年前~约前1500年

人物:尼安德特人

克罗马尼翁人

法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灿烂夺目,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宰了欧洲文化的前进方向。目前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200多万年前,法国大地上就已经有人类居住,这些史前居民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史前文化。

早期的法国先民

法国地处欧洲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北面隔着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西面和南面分别面临广阔的大西洋和地中海。早在200万年以前,人类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法国大地上的原始先民是欧洲最早的居民之一。

早期的法国先民结群过着迁徙、游猎的生活,他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用木头和石头制造工具。其工具主要是“万能手斧”。此类手斧用燧石打制而成,器身厚,一端尖锐,一端圆钝,具有砍砸、切割、挖掘等多种用途,所以称之为“万能”。当时的人尚未懂得用火,因此只能生吃猎来的食物。

距今约10万年前,早期智人开始在法国各地区出现。因其生活遗迹首先发现于今德国境内的尼安德峡谷,所以被命名为尼安德特人。他们大多居于洞穴或者岩棚(山岩峭壁的凹部)内,所以又被称为穴居人。尼安德特人的突出特点是身材矮小粗壮,头颅硕大,面部多皱纹,五官突出。他们已经懂得用火,能够用比较清晰的语言交流,会用兽皮制作衣服。使用的劳动工具也有了较大的改进,有些石器上已经安上了木柄,并能打造简单而粗糙的石刀和梭镖。尼安德特人是欧洲最早实行墓葬的古人类。当时的随葬品主要是劳动工具、饰品和动物等。

距今4万年左右,晚期智人出现了。因其骨骼化石最初发现于法国西南部的克罗马尼翁,因而被称为克罗马尼翁人。他们在体质特征方面已与现代人没有太大的差别。与尼安德特人相比,克罗马尼翁人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较大改进。他们猎取动物时已经有了较大的选择性,不再是抓到什么就吃什么。这主要得益于劳动工具的改进。当时的劳动工具日趋精细和复杂,甚至出现了绳索、渔网和弓箭。而弓箭的发明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射猎动物以果腹,还可以用来射击敌人以攻防。

除了狩猎、吃饭和繁衍后代以外,克罗马尼翁人竟然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成就。克罗马尼翁人创造的艺术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雕刻和绘画。保留至今的那些雕刻和绘画是如此精致而成熟,以至于学术界一度怀疑它们并非出自克罗马尼翁人之手。

动物和女性神雕像

克罗马尼翁人的雕刻作品初期以动物雕像为主,分为线雕和圆雕两种。雕刻用的材料包括石头、象牙、鹿角,甚至还有烧过的黏土。刻画的对象多为先民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如长毛象、驯鹿、鸟类和鱼类等。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令现代的艺术家也为之惊叹。

这一时期出现的最具特色的线雕作品是投枪器和“指挥棒”。投枪器是投枪的辅助用具,可以延长射程和提高命中率,上面通常刻有动物的形象,如鬣狗、野牛等。这些动物多是人们狩猎的对象,人们将其雕刻在投枪器上,可能是希望通过巫术作用捕获更多的猎物。“指挥棒”因颇似现代管弦乐队指挥所使用的指挥棒而得名,其作用至今尚无定论。“指挥棒”一般用鹿角制成,棒身上雕刻着动物。有些指挥棒上刻有多个动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卷。其中的杰作是法国洛尔特洞穴出土的一根“指挥棒”,圆筒形的棒上刻满了图案:三只驯鹿正在缓行,几条鲑鱼在驯鹿的腿间游动。驯鹿悠然自得,鲑鱼活泼穿行,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圆雕类的精品以法国图克·道朵贝尔洞穴出土的泥塑野牛为代表:一雌一雄两头泥塑野牛位于洞内的一个祭台上。在祭台的旁边,隐约可辨人类杂乱的足迹,并一直延伸到另一侧的洞壁。洞壁上的小龛里安置着一个黏土制成的男性生殖器。学者据此推断,这里可能是举行生殖崇拜仪式的场所。

距今约2.5万年前起,出现了人体雕刻。克罗马尼翁人的艺术品多以女性形象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些女性神雕像。这类雕像多以石灰石或泥灰石塑成,少数为象牙、骨头雕塑。雕像基本上是裸体形态,而且做了夸张处理:头部小且尖,五官模糊,乳房高耸丰满,臀部肥硕突起,腹部滚圆凸出,阴部明显,双腿都并拢成尖形。当时的人们直观地发现,肥胖的女人比瘦小的女人更加容易生育后代,养育的孩子也更健康,于是他们把丰乳肥臀同繁衍生育联系起来,加以夸张并给予膜拜。

岩洞壁画

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具震撼力的是克罗马尼翁人的岩洞壁画。这些岩洞壁画的艺术水平之高、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令人惊叹不已。这些壁画不是在洞穴高高的顶部,就是在幽深处,说明了先民作画的目的并不是供人观赏,而有可能具有某种巫术或宗教的意义。壁画中的一些动物形象有被尖状物戳划的痕迹,或用矛投射过的小孔。先民认为,通过“画出猎物并击之”这种交感巫术,便可以捕获真实的动物。

洞穴壁画的作画手法主要有刻画和彩绘两种,有时这两种手法也会同时使用。作画颜料从矿物中提取加工而成,有红、黄、褐、黑等多种颜色。主要题材是大型哺乳动物,如长毛象、野牛、马、野猪等。画面以写实为主,有时也有抽象图形。先民不仅刻画了动物的静止状态,还利用岩壁的凸凹不平表现出了其逼真的动态形象,可见艺术水平之高超。法国多尔多涅地区的拉斯科洞穴不仅是法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壁画洞穴之一。

中石器时代

公元前1万年左右,欧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冰期结束,大地回暖,气温逐渐升高,出现了类似今天的气候。动物群和植被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长毛象、野牛、野马等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活的动物逐渐北移,有的甚至灭绝了。人类的狩猎对象由从前的大型动物转向小型森林动物和鸟类。

这一时期人类的生产工具也有了相应改进,出现了细石器,即小型削薄的石片,这是中石器时代的标志。中石器时代是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有的地区不明显,例如中国的中原地区;有的地区则较为突出,譬如欧洲。

在法国,中石器文化以阿齐尔文化和塔登努文化为代表。阿齐尔文化约存在于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间,器物以几何形细石器为主,把三角形、梯形或半月形的石片嵌入骨质和木质柄的凹槽中组成复合工具使用。塔登努文化约存在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间,其石器类型与阿齐尔文化的相似,但尺寸更为细小,形状更符合几何形。巴黎盆地以北地区大约自冰川消失后才有人类长期居住,在中石器时代属北欧马格尔莫斯文化范围。当地居民广泛使用木材建屋、制造弓矢,主要经济活动是渔猎。在这个时期,先民首先驯化了狗,牛、羊、猪等动物也随之被驯化,这就是畜牧业的雏形。

巨石建筑

约从公元前6000年起,法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石器的制作技术从打制转向磨制,农业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先民懂得了种植小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猪,还会制造陶器。这些技能使他们过上了定居的农业生活。

公元前1800年,法国进入青铜时代,当地居民学会了开采矿藏,用铜和锡来制造生产工具、武器及饰品。此时,农业已经成为了人们重要的谋生手段,农作物品种大为增加,耕地逐步扩大。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贫富分化,从墓葬中发现的随葬品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阶级。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中期,西欧、北欧出现了用巨大石料组成的建筑物,考古学界称之为巨石建筑。巨石建筑是史前时代重要的文化遗迹,世界各地都有所发现,其中以西、北欧沿海地区分布较为集中,特别是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地区。经过考古鉴定,布列塔尼地区的卡纳克巨石建筑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便已竖起,是世界上最早的巨石建筑。

这些巨石建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立石和列石。立石是独立的整块巨石,尖端插入地中竖立,一般没有经过雕琢加工;列石则是由许多较小的石块排列成队或围成环状。立石和列石普遍被认为都是宗教崇拜物。另一类是石棚,大多用作坟墓,有的仅有数块大石竖立,上面横放一块大石板;有的比较复杂,由墓道与墓室相连,墓室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通道由两列并行的直立石块组成。卡纳克巨石建筑分布广泛,类型繁多。据推测,这些巨石建筑的出现应与当时的丧葬风俗及原始宗教密切相关。

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批印欧语系的民族从中欧迁到法国,他们与当地居民相融合,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

P6-9

序言

如果说西方文化是一顶皇冠,那么法国文化便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宝石,闪耀着高贵迷人的光芒。穿越时空的迷雾,聆听岁月齿轮讲述悠久的历史:从远古的蛮荒走来,走进神奇瑰丽的高卢大地;从战马嘶吼的杀场中冲出,迈入迷人浪漫的法兰西国度;沿着回旋阶梯而上,抵达“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辉煌的巅峰。

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内,法国璀璨的文化成为欧洲大陆的风向标,各国宫廷以使用优雅的法语为荣;来访的使者们为凡尔赛宫的奢华壮丽惊叹不已;贵族和旅人们争相涌入巴黎,在贵妇人的沙龙里谈吐风流。巴黎,这座令人目眩的不夜城极尽繁华,销魂醉人,但繁华的背后却酝酿着如熔岩般的激流。思想启蒙运动由这里兴起,以巴黎为中心向欧洲大陆扩散,最终爆发了一场推动历史进程的大革命,拉开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帷幕。从某种意义而言,法国为世界历史提供了一个转折点。

法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然而最为引入注目的却是其多彩的文化。在欧洲历史长河中,法国如同焰火般绚烂,充满了西方式的传奇色彩。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色,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这片国土上,我们可以尽享醉人的葡萄酒、浓香的咖啡和迷人的香水。走在凡尔赛宫中,依稀可见贵妇、名媛摇着折扇穿梭于各种宫廷舞会之间;舞台上一边是莫里哀自编自演的喜剧,另一边是轻盈优雅的芭蕾……

为之赞叹,为之倾倒,法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奇葩。它在中世纪的黑暗中绽放,在时代之交的动荡中吐露芬芳,在古老和现代文明的交错中暗香悠远,弥久不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法国/图说天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园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26333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2014025711
中图分类号 K956.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