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作者陈定家)是从互文性视角研究网络文学的论著。全稿由五章组成,本书论题具有鲜明的前沿意识,研究方法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是一部值得关注的求真务实之作。作者对网络时代的文学、超文本与互文性等相关论题做了详细的梳理。作者从全方位的新视角,不仅展现了当代文学研究的研究的基本面,而且把网络文学时代的特点和传统文学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详细解读了超文本正在悄然改写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的现状。
图书 |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作者陈定家)是从互文性视角研究网络文学的论著。全稿由五章组成,本书论题具有鲜明的前沿意识,研究方法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是一部值得关注的求真务实之作。作者对网络时代的文学、超文本与互文性等相关论题做了详细的梳理。作者从全方位的新视角,不仅展现了当代文学研究的研究的基本面,而且把网络文学时代的特点和传统文学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详细解读了超文本正在悄然改写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的现状。 内容推荐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作者陈定家)是从互文性视角研究网络文学的论著。《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论题具有鲜明的前沿意识,研究方法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是一部值得关注的求真务实之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网络文学关键词:超文本与互文性 第一节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 一 米勒对德里达“终结论”的阐释 二 “知人论世”看米勒 三 “终结论”没有终结 第二节 从“文本”走向“超文本”的文学 一 超文本的起源、概念与形式 二 从纸质文本到网络超文本 三 “超文本”与“文献宇宙” 第三节 超文本:存在本质与发展历程 一 如何理解“超文本” 二 超文本的发展历程 三 “非线性”与“迷路”问题 第四节 超文本与互文性 一 “越读者”与“写读者” 二 超文本与网络互文性 三 “写读者”与“亵渎者” 第二章 互文性与开放的文本 第一节 互文性:概念与历史 一 互文性研究文献概述 二 互文性:概念的历史嬗变 三 “巴赫金抑或克里斯蒂娃?” 第二节 “互文性”与“超文性” 一 “互文性”与“剪刀诗学” 二 “写作机器”与“文学工场” 三 “互文性’’与“超文性” 第三节 互文性与开放的文本 一 互文性与开放的文本 二 “以不类为类”的互文性 三 依托于网络的互文性革命 第三章 互文性语境中的文学经典 第一节 超文本与“书籍的终结” 一 艾柯:《书的未来》 二 “难得潇洒”:《告别纸媒》 三 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第二节 从互文性视角看文学经典 一 基于互文性的文学经典 二 “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悖论 三 戏仿:互文性的“滥用”及其他 第三节 经典资源的互文性开发 一 “互文性还魂”:经典的守正与创新 二 消费经典:互文性改编示例 三 影像化:从“互文性”到“互视性” 第四章 身体写作的互文性阐释 第一节 “身体想象”的互文性延伸 一 《身体课》与《身体活》 二 “通过身体思考”如何可能 三 身体写作的互文性举隅 第二节 “身体写作”的五种“面相” 一 “愚乐八卦”的媒介面相 二 “群媒互介”的作品面相 三 “众声喧哗”的批评面相 四 “唤醒身体”的文论面相 五 “和光同尘”的文化面相 第三节 “身体写作”与“情欲经济学” 一 “人的回归”与“诗性觉醒” 二 “身体叙事”与“女性视角” 三 “身体转向”与“文本狂欢” 第四节 “灵肉互文”与“身体美学” 一 “二希文化”与“道咸肉身” 二 “修身养性”与“身国合一” 三 “灵肉互文”与“身体荚学” 第五章 后现代症候:从“互文性”到“互介性” 第一节 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症候 一 “互文性阐释”与“主线依赖症” 二 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症候 三 互文性的文学理论价值 第二节 现代与后现代的“互文转化” 一 被“互文性”掩盖的“现代性” 二 现代性悖论及其理论困境 三 悖谬的互文:现代性VS后现代性 第三节 从“互文性”到“互介性” 一 “媒介为先”的诗学传统 二 “媒介即讯息”的文学意义 三 “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定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5238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1 |
出版时间 | 2014-03-01 |
首版时间 | 2014-03-01 |
印刷时间 | 201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8 |
CIP核字 | 2013257855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丛书名 | |
印张 | 2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7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