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智书系(共7册)
内容
编辑推荐

周国平等著名中国学者为青少年编写的第一套哲学启蒙书。

爱智慧,胜于学知识,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踏上哲学之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爱智书系(共7册)》入选了“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2012年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内容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爱智书系(共7册)》是著名哲学家为青少年读者写的一套哲学入门书,已被列入2012年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爱智书系(共7册)》是一套自称为“愚蠢的哲学家”写给聪明的孩子看的哲学书。作者以简单的文字,用一个个小故事、小问题,让那些历史上最爱思考的心灵和孩子们一起探究、追问、碰撞,踏上爱智慧的行列。其中有思想方法的点拨,更有人生态度的铺垫;既有灵犀点通时的拈花微笑,更有满怀赤子之心对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这是一套写给那些好奇、求真的大小朋友们的哲学入门书。

目录

《哲学就是爱智慧》

 Ⅰ 什么是哲学?

 这个问题我很难跟你说清楚,可是你却不必为此灰心

 当你“打破砂锅问到底”时,你就离哲学的门不远了

 Ⅱ 哲学家们想些什么问题?

 上篇:关于这个世界

 一还是多:从一张纸说起

 本质与现象:像什么样子?

 可知还是不可知:有没有这样一种眼睛?

 有与无:想一想“太空”

 生与灭:碰了一下“时间”

 下篇:关于我们自己

 人是什么:这一回从星空说起

 人生的意义:生命只有一次

 我们是谁:丧失了记忆?

 什么是善:重要的是“应该”二字

 什么是美:你是否被打动过?

 Ⅲ 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哲学家都是一些大孩子

 泰勒斯的名言

 苏格拉底之死

 笛卡尔的沉思

 斯宾诺莎的信念

 康德的忧虑

 告别的话

《信仰之问》

 0 引起问题的问题

 1 忧什么?怕什么?

 2 答案?

 3 “证明”?

 4 “论证”?

 5 打赌?道德?

 6 全能?全善?

 7 天灾?人祸?

 8 有没有园丁?

 9 永远有理?

 10 游击队员说得对吗?

 11 死时方能证实?

 12 为什么不可能有“前世”和“来生”?

 13 事实还是象征?

 14 “上帝存在”也是象征吗?

 15 “无心插柳柳成荫”?

 16 什么是奇迹?

 17 世界就是奇迹?

 18 宗教与迷信有何区别?

 19 信仰的根据何在?

 20 自由还是宿命?

 21 你是谁?

 N 结束问题的问题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1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

 2 世界究竟是什么?

 3 能问"世界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吗?

 4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

 5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6 宇宙在空间上有没有边界?

 7 时间之谜

 8 因果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9 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10 自然有没有一个目的?

 11 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12 什么是自由意志?

 13 感觉可靠吗?

 14 存在就是被感知吗?

 15 贝克莱的是与非

 16 庄周梦蝶的故事

 17 感觉能否证明对象的存在?

 18 思维能否把握世界的本质?

 19 世界有没有一个"本来面目"?

 20 你的"自我"在哪里?

 21 语言能否传达感觉?

 22 语言能否传达思想?

 23 他人的心灵

 24 知识不一定是真理

 25 理解与相信

《精神的故乡》

 1 开场白

 2 灵魂是一个游子

 3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4 梦并不虚幻

 5 精神栖身于茅屋

 6 生命树上的果子

 7 人所能及的神圣

 8 信仰之光

 9 谁是最智慧的人

 10 智慧和童心

 11 成为你自己

 12 独处的充实

 13 自己的园地

 14 幸福是灵魂的事

 15 有爱心的人有福了

 16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17 面对苦难

 18 真善美

 19 怀念土地

 20 读永恒的书

 21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思维迷宫》

 导言:思想的功夫

 1 追问

 2 辩证

 3 诡辩

 4 唯美

 5 变通

 6 怀疑

 7 先验

 8 剃刀

 9 还原

 10 分析

 11 解释与解构

 12 博弈

 13 无立场

《美是幸福的时刻》

 1 感觉

 2 我们迷恋美

 3 首先是感官的爱好

 4 但感官是平庸的

 5 心灵给感觉注入灵性

 6 一个事物两种真实

 7 海水呢?

 8 事物和心灵是平等的

 9 事物给心灵礼物

 10 请孩子指路

 11 艺术家诞生了

 12 起源是失传的故事

 13 “表现”,这个词很糟

 14 树冠不反映树根

 15 像一个创世者

 16 从永恒的角度

 17 但重复是无效的

 18 做艺术家不易

 19 诗意地与事物相处

 20 以……为例

 21 万物是人的尺度

 22 美,许诺幸福

《历史的灵魂》

 1 “历史”是什么?

 2 “历史”有什么用?

 3 历史学家与普通人

 4 时间是怎样计算的?

 5 历史学与科学

 6 刘邦的神话与辉格党人

 7 因与果:络腮胡子与战争

 8 偶然还是必然?

 9 人能自由地创造历史吗?

 10 史料

 11 怀疑还是相信?

 12 历史中的传闻与口述史

 13 什么是最好的解释?

 14 历史学家应如何还原历史情境?

 15 餐桌上的历史

 16 历史如何书写死亡?

 17 历史的魅力与“看护人”的职责

 18 历史学家的道德审判

 19 在你身边进行着的世界史

 20 历史学家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修订版附记

试读章节

这个问题我很难跟你说清楚,

可是你却不必为此灰心

这个问题本来不应该成为第一个问题,因为:放在平常,你不可能这样劈头盖脸地问我。可是我现在说了要给你讲哲学,这个问题在你那里就有可能脱口而出了。说实话,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怎么讲呢?哲学当然也是一门学问,但它与其他学问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好像没有很具体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对象。举例说吧,生物学是研究动物、植物的;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电等自然现象的;历史学是研究各个民族和全人类的历史的;如此等等。而哲学是研究什么的却不太容易说得清楚,因为它好像什么都研究。但你却不能说它是全部学问的总和,且不说这样的学问没人做得了,即使做得了,它也没有必要成为单独的学科。事实上,关于哲学是研究什么的,哲学家们相互之间也时常争论不休(这样的事在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那里就不太会发生)。有人说,哲学是整个知识大厦的基础,有人说哲学是知识大厦的屋顶,还有人说哲学是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的学问。我们的教科书上则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什么是世界观呢?就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什么是“总的看法”呢?那就是“不是分门别类”的看法。这个说法要告诉我们的好像只是:哲学不是其他学问。

以上种种说法,并不能帮助你对“哲学是什么”有个了解,哪怕是初步的了解。要想说清楚“哲学是什么”的确很不容易。不过,你也大可不必因此灰心,因为你并不一定要到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才可以进入哲学之门。等你进去看过以后,你心里就大概有了个谱,也不必再苦苦追问别人了。

当你“打破砂锅问到底”时,

你就离哲学的门不远了

这句话是我对儿子说的。说这话时他还小(现在他已快长大成人了),也喜欢死缠着我问:“什么是哲学?”他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知道我报考了哲学专业。我当时很为难,急中生智就回答了他这么一句。事后想想,我确实也不是在敷衍他。其实,孩子一旦发问,本来就离哲学不远了,因为发问是出于求知欲,而求知欲是源于爱智慧的心。只不过大人们常常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分门别类的)知识给孩子作出解答,使求知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孩子有时候就不再追问了。

但是,倘若有一个孩子不依不饶,用一连串“为什么”追问下去,而大人又不想打马虎眼的话,那问题就常常会变成一个哲学问题。比方说吧,我儿子就曾经问过我:“地球是圆的,那人为什么不会掉到天空里去?”这个问题听上去好像有点“傻”,实际上却与大科学家牛顿当年坐在苹果树下提的是同一个问题。牛顿的问题是:“苹果熟了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这个问题当然也就是在问:“它为什么不掉到天空里去?”就是从这个问题想起,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学说。我也是根据牛顿的这个发明对儿子作了解答:“那是因为地球有引力。”“什么是引力?”“引力就是把你给吸住、拽住的力。”“可是,为什么会有引力?”这一下可把我给难住了,因为牛顿只告诉我们:凡有质量的物体相互之间都存在引力,却从来没解释过为什么会存在引力。他是个物理学家,大概认为这个问题已超出了物理学的范围。但是,这不等于说,这个问题纯粹是一个傻问题,不值得人们认真想一想。

我们现在把问题换一个提法:各种物体之间为什么刚好是有引力而不是没有引力呢?或者,这个世界为什么刚好是这样子而不是另一个样子呢?大人一急,就常会说:“我怎么知道呢?这世界又不是我造的!”而一个哲学家(一个大孩子)这时候却会说:“我知道这世界不是你造的,也不是我造的。可是,它偏偏像这个样子而不是像另一个样子地存在着,你就一点儿不觉得奇怪么?”你看,一个孩子的问题就这样和一个哲学家的问题合而为一了。共同点是什么呢?是“惊奇”,止不住的惊奇。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惊奇要是止不住,哲学活动就势在必然地会发生。说到底,哲学其实不是一种(分门别类的)知识,而是永远活动着的思想。你仔细体会一下就能知道,一旦感到惊奇,你就开始有发问的冲动,也就开始了独自探索的思想活动。惊奇不止,发问的冲动和思想的活动就不会停止。你要是一直惊奇下去,就有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

P2-8

序言

我这是在给你讲哲学。讲哲学比不得讲故事,我担心你一听到“哲学”这两个字就会头疼。这样吧,让我也先来讲一个故事,这故事恰好和“头疼”有点关系。在古代希腊,有许多神话传说。其中一个传说讲,有一天,众神之王宙斯突然感到头疼,不是一般的疼,是剧烈的疼。你知道,神是不会生病的,那么,宙斯头疼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宙斯的一个女儿要诞生了,她不是由宙斯的妻子赫拉生的,而是直接从宙斯的头脑里蹦出来的。宙斯的这个女儿就是著名的雅典娜,古希腊人称她为智慧女神。你看,头疼不要紧,能生出智慧。再看一看流传下来的雅典娜画像,她手执长矛,全身披挂,威风凛凛,因为她同时也是女战神。看起来在古希腊人眼里,智慧就是力量。因此,古希腊人都很敬爱雅典娜,把她尊奉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城邦——雅典的守护神。而雅典城,一度也正是哲学最发达的地区。“哲学”这个词,在古希腊语中不是别的意思,就是爱智慧。一直到现在,在西方国家的语言中(英语、法语、德语等)也都沿用了这个词。

我就想照这个词的意思来给你讲哲学。不过,我却不敢在你面前冒充智慧老人什么的。这是因为:第一,我虽然学了好多年的哲学,却说不上有智慧;第二,我虽然比你大许多许多岁,却还不能算老。爱智慧的心我倒是有的,我知道在这一点上你的心与我相通。据我多年的观察,世上只有不爱智慧的大人,没有不爱智慧的孩子。可是,大人也是从孩子长大的呀!怎么会小时候爱智慧,长大了反倒不爱智慧了呢?我想那是因为:第一,大人有好多事要忙,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更需要的是挣钱的本事,而不是智慧;第二,他们对周围世界已经很熟悉,对好多事常常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再觉得惊奇,而惊奇却是爱智慧的主要原因。也许还有第三、第四……但说来说去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有些大人失去了童心。“不对呀,”你也许会反驳我,“人家都爱把智慧与老人连在一起,你怎么把智慧与童心连在一起?”你别急,让我把我的意思说清楚些。爱智慧不等于有智慧。没有爱智慧的心,当然成不了有智慧的人;有了爱智慧的心,还要再经过学习(不仅从书本中学,而且从生活中学),才有可能成为有智慧的人。在我看来,爱智慧的心就是没有因人情世故而变老的童心,而哲学家们最像大孩子。

孩子都喜欢发问。有些问题问得好“傻”,让大人们没法回答。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大人们总爱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可是我却常常等不及长大,死缠活磨地非问个水落石出不可。等到大人们终于不耐烦了,我就只好打住,可心里面却很不满足。后来我自己成了父亲,我儿子又缠着我问同样的问题。我这才想起来,原先想着长大了一定要弄清楚的好多问题,真长大时居然全都忘了,根本就不再想那些问题了。再仔细想想,孩子提的许多“傻”问题,大半都与哲学问题有关,所以,我今天打定主意,一边跟你讲,一边努力回想我小时候。我记得,那时候的我跟现在的你一样聪明。

后记

时间过得飞快,今天重新执笔修订这本小书的时候,我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读过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李维、阿庇安、汤因比和富勒将军的著作。而且,他的足迹已经遍至埃及、印度、土耳其、意大利、俄罗斯、英、法、德、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的博物馆和古代遗址。十多年前写给他的那封信有点像是一份行动计划,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什么计划,我们真的是随遇而行,只要凑够盘缠就上路,就像回老家一样自然而然。当年的信中说他以后会读希罗多德的《历史》,现在他对那些故事读得比我还熟;当年的信中说将来他有一天可能会去到佛罗伦萨,今天他已经前后两次访问这座美丽的古城,两次都爬上了那座小山,眺望全城那片红色的屋顶。第一次去埃及的时候他还只有11岁,却一路上读着刘文鹏的《古代埃及史》,查对着帝王谷中陵墓的位置,查对着尼罗河沿岸的神庙,直到阿布辛贝勒神庙。第二次去埃及,他开始对了解亚历山大城在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景象深感着迷。在旁人看来,这些事情或许是有点令人感到惊异;但是我知道他是很自然地接近这些事物的。信中说,我们多么盼望有一天会和他一起讨论历史问题,现在,这一天已经到来了。

不管他对所学专业的最终选择是什么,历史和人文科学的养分一定会渗透到他的学习和成长之中。更令我们深感欣慰的是,对于我在信中所说的与世纪末的晚霞一起燃烧的思绪,他真的开始领悟、开始思考了,知道应该追寻历史和政治的真相。

上述这些话是对引言中未作任何改动的那封信的一点补充说明,我想或许这也是可以与读者分享的心情,也是对葵葵的激励。

这本小书的修订版比以前增加了不少篇幅,有一些新的内容,希望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和思考兴趣。

李公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智书系(共7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89499
开本 32开
页数 75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9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2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8
135
6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