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股经(上)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段从股盲走向大师的奇异经历。

一条从贫困通向富裕的奇迹路径。

一本从入海步入杨帆的奇特指南。

一部从孤独升向宁静的奇妙心经。

叶国英所著的《股经(上)》不仅揭示了股海搏击的经验,亦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令人读之难忘。

内容推荐

《股经(上)》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本股市奇书。

《股经(上)》是作者叶国英二十年股市经历的经验与教训。在不惑之年进入证券市场的叶先生,从机关转向金融,这是他人生的一次成功的战略转移。叶先生涉足股市后,不仅投资股票获得成功,还任多家证券报刊的专栏记者。他以对其大势和热点的独特分析和朴实无华的文风,享誉股坛。

目录

序/1

《金融投资报》专题采访:为人之道+为钱之道=成功/1

入市篇

 1.这就是股票——我的第一桶金/3

 2.不愿做穷人,不甘做小人/6

 3.智慧来自勤奋/8

 4.用自己的钱,实在/9

 5.衣带渐宽终不悔/10

 6.当断则断,不断则乱/12

 7.信、义、情与钱/13

 8.从爱情、婚姻中领悟股市/15

 9.敢输才会赢/17

 10.学会忍耐/18

 11.晴带雨伞,饱带饥粮/20

 12.笑比哭好,活比死好/22

 13.要领悟“舍”的含义/24

 14.要舍得放弃/25

 15.中医之道/28

 16.股市没有昨天/30

 17.钱与股票谁值钱/31

 18.百分之三十/33

 19.把握时间与空间/34

 20.输赢平常心——从申城德比战说起/37

 21.战胜自我/38

 22.头脑不能借/40

 23.最好的顾问是自己/41

 24.扭亏者之路/42

 25.美梦、噩梦都是梦/44

 26.留白/46

 27.股市“囵”味/47

 28.一切皆流/49

 29.佛海与股海/50

 30.股民万岁/56

 31.怀念中国股市的创导者——邓小平/59

智慧篇

 1.神奇的元月效应/63

 2.品味政策的金牌效应/66

 3.中国股市的“狗性”/68

 4.思路决定赚钱的出路/70

 5.基本面与技术面/72

 6.K线的语言/74

 7.又到冬播时/75

 8.长阴线的含义/77

 9.审时与度势/79

 10.趋势/80

 11.涨是硬道理/82

 12.我眼中的巴菲特/83

 13.假如我是索罗斯/85

 14.巴菲特与索罗斯的秘诀/86

 15.中外牛市/88

 16.洋发财与发洋财/89

 17.中国股市的价值取向/90

 18.大智惹愚/92

 19.赢家三大要素/93

 20.笨鸟后飞/94

 21.赚钱的要素/96

 22.市道与钱道/97

 23.坚持“少数人”思维/98

 24.理念的悲哀与悲哀的理念/lOO

 25.“猫论”的运用/102

 26.饲养员与教练员/103

 27.抓大放小与抓小放大/105

 28.要学会资产重组/108

 29.解套还须系套人/111

 30.股市流行“喜新厌旧”/112

 31.投机市场与追涨杀跌/114

 32.谨慎的含义/115

 33.久盘必跌与久盘必涨/117

 34.满仓踏空/118

 35.成亦消息,败亦消息/119

 36.见光死和见光活/121

 37.资金的意识与眼光/122

 38.熬与割/124

 39.荒与涨/125

 40.资源的“危”与“机”/127

 41.资源为王/129

 42.菜场中的股市玄机/130

 43.米况与市况/131

 44.肉价、房价与股价/133

 45.盒饭、排骨面与财富效应/134

 46.多头与空头之争/136

 47.大师之争/137

 48.白马非马,似“家”非“家”/138

 49.可能与不可能/140

 50.反思/141

 51.角度/142

 52.等待/143

 53.预兆/145

 54.颠倒/146

 55.分化/148

 56.极速之旅/149

 57.世界杯的思考/151

 58.吃“蟹”的感慨/152

 59.“猫盖屎”该休矣/153

 60.信用危机的代价/154

 61.骗与被骗/155

 62.小巫与大巫/156

 63.太阳神与娃哈哈/158

 64.文字的异化/159

 65.一场震惊全国的金融风波——来自“327”事件的报告/160

 66.中秋/167

 67.小狗吉利趣谈/169

 68.品——叶人出生纪念/171

 69.由小儿二三事想起……/172

 70.代价/173

 71.成熟/175

 72.成长的喜悦与责任/176

 73.风雨相伴/178

 74.期盼/179

 75.谈底论顶话8月/180

 76.生活与生命/182

 77.一叶知秋/184

试读章节

1.这就是股票——我的第一桶金

资本的原始积累往往是最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的喜怒哀乐,往往令人永久回味。友人约我谈谈走进股市的经历,使我有了一个回顾原始积累过程的机会。于是我翻阅留存的原始单据,欣喜地发现了6张交割凭证。看看这几张凭证,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我的第一张交割单

第一张单据是由申银公司威海证券营业部出具的。日期是1991年7月2日,时间是14:42,股票名称为电真空,成交数量为18股,成交价格为480.60元,成交金额为8 650.80元,标准佣金为43.25元,应付金额为8 694.05元。记得当时我填写这张委托单,确实是鼓足了勇气,更是抱着一种希望和信念,因为这8 700元,是我省吃俭用、拼命工作所积蓄下来的。我的家境并不富裕,原有家产为父亲治病而不断变卖,但昂贵的药费没能治好父亲的疾病,反而使家境陷入清贫之中。8岁就失去父亲的我,在母子相依为命的情况下,熬过了20个春秋。母亲摆过茶摊、烟摊,替人洗过衣服……用一分钱一杯茶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计,并积攒我的学费。在这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也体会到贫穷的滋味。

当我长大走向成熟的时候,头脑里就酝酿着一种意识,这就是要自强自立,要勤奋致富。也正是在这一种潜意识的指导下,我的金融意识有了生长点,我感到在劳动创造价值的大前提下,其中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有的劳动创造的价值较低,如出卖体力,只能换取廉价的收益;而另一种劳动,则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去创造较高的收益,这便是复杂劳动,所以有志者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以创造高效率的收益。在资金积累上,如果我们满足于一般的工资收入及储蓄利息,那是很难走上致富道路的。所以,必须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找到一条更为有效的致富之路。

于是我开始用5 000元的资金买卖国债,尽管资本很小,利润微薄,但是相比储蓄以利息来增加积累是前进了一步,更重要的是,我从中悟出了由钱生钱的道理。在国债买卖的过程中,我开始摸索利用息差进行滚动操作的技巧,也首次尝到了金融资本流通的甘甜。此后,一个新的金融商品——股票——开始出现了。当时只要有空,我就会逗留在静安区康定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上海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在那里我看到一些人通过柜台进行股票交易,又听到一些人对有关股票、国债的问题争论不休,也看到屏幕上显示的股价走势。我的思想开始演变,金融意识在不断升华。但是对于用人民币去换一张印花凭证仍有点犹豫,毕竟当时对股票的信任度远比对金边债券的信任度差。而且社会上有些人对“股民”还存在一种偏见,把他们视为投机倒把者。而股民自己似乎也怕被熟人碰见,出入于证券营业部时总是躲躲闪闪的,同时却又抵挡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所以始终在矛盾中从事这一活动。我也不例外。

电真空中的原始积累

然而,致富的信念使我勇敢而又谨慎地向前走去,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以480.60元第一次买人的电真空不仅没涨,相反隔了近一个月,股价回落至473.00元。我没有惊慌,但感到一种风险,初次认识到股票与储蓄、债券的不同之处。银行利息不多,但十分稳定且收益会随时间延长而同比增长。但当时这种感觉不存在了,我甚至担心股价会不会不断下跌以致最后血本无归。对股票知识的需求欲由此增长,我也渐渐懂得了什么叫股票、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并开始研究为什么股价会波动以及其走势的规律,学习技术分析。我的业余时间几乎全被研究股票所占有。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股票也是商品,只是金融商品而已,其价格的波动与所有商品一样受供求关系支配。从这一认识出发,我分析了当时股民队伍不断增加而股票品种相对较少的状况,相信处于供不应求中的股票价格的上升是必然的,而下跌是暂时的。于是,我又用余下的积蓄再买入12股电真空,价格为473.OO元,合计5 709元。这样我共拥有30股电真空,共计投入资金14 403.05元。我有一个十分朴素的信念,这就是将买股票当储蓄,存它3年,有盈利更好,亏了也不至于一分不剩,所以心态较为稳定。

没多久,电真空股价开始上扬,至同年9月10日上升至638.70元,短短两个月上升了35%。初尝了股票市场甘甜的我十分欣喜,心里老是算着这30股股票增值了多少。但是,随着股价的上扬,我心中的贪婪也开始滋长。我产生一种追加投资的强烈欲望,真希望多拥有一点股票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于是我倾己所有,又在638.70元追买了10股。没想到买入的第二天就开始下跌,在短短一个星期内,跌至572元。随后一个星期又跌至562.80元。在两个星期内我一下损失3 036元。我心里颇为后悔,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始研究买入与卖出的最佳时点。但是贪婪之心依然占上风,眼望着股价节节上升,心中想着,只要长期捂着股票,总可赚钱。当时正流行一句“炒家不如捂家,捂家不如藏家”的口头语,甚至有人说“什么分析都是假的”,所以我一心想的也只是买入股票。

半年后我又积蓄了一笔钱,再次大胆追人。1992年4月21日,以当天最高价1 314.70元又买入10股,结果第二天就大幅下跌至1 182.65元,一天内就损失1 320.50元。但是,供不应求的市场掩盖了我追涨的冒失,而我把股票当作储蓄的良好心态又使我从长期走势中获得收益。所以,短期风险尽管使我惊恐担忧,但长期而言却使我稳获厚利。到了5月25日,电真空的股价最高升至2 587.50元,我没有抓住顶部抛出的机遇,希望其再创新高。可是此后股价逐波下滑,我终于在199Z年6月11日以2 166.00元将50股全部抛出,除去541.50元的佣金和5元的过户费以及324.90元的印花税,共得资金107 428.60元。如果将34 036.71元成本扣除,净获利73 391.89元。从1991年7月2日起至1992年6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获得了214.7%的收益率。

这就是股票

这就是股票!我拿到这笔钱后,心里激动了足足一个星期。我想到母亲干了五十多年,当过烟厂和袜厂的工人,当过烟杂店的职员,替人洗衣、摆摊,风里雨里,省吃俭用,数十年来仅积蓄万余元。同样,我想到自己如果以每月300元左右的工资来完成这7万余元的原始积累的话,即使不吃不穿也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我决心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做一个真正的股民。不过,我感到,首次的成功不仅仅给我带来物质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精神面貌的变化,我从股市中找到了自身价值。一个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在股市中赚钱,不是靠谁的恩施,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不需在机器和考勤机的牵制下机械地工作,而是靠自己的智慧、勇气、运气,靠自己的勤奋、认真、自觉。此后,我参与了认购证的申购,尽管数量不多,但也发了一笔小财。尽管我认准了走股市之路,但是我毕竟是新手,所以我仍十分谨慎小心。

眼看着1992年5月25日以来上证综指从1 429点一路下滑,我心中也直发怵,尤其是看到电真空股价从5月25日最高价2 587.50元,直落至1992年11月11日的445.90元,跌幅高达82.76%,记得当时有一位中年股民在脖子上挂着一块小牌,上面写着:“长期投资—电真空,2 500元—450元”。那种被深深套住的凄惨情景及周围一张张悲苦的脸,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尤其是当电真空股价跌至445元最低价时,一些被电真空亏得所剩无几的股民,反而发出一声声“喝彩”,只是这种喝彩全是一种苦笑而已。半年的低迷,我真正领略了股市风险的滋味,也许是我的谨慎小心和几分幸运使我保住了第一次收获,并且通过认购证对原始股的申购,使我的资金积累又有所增加。

P3-5

序言

(一)

二十年的股市历程,二十年的股市人生,我从一个股盲成长为一位股市闻人,被投资人誉为股评人中的理论家。我从一位仅2 000元资本的穷人,逐步扩大原始积累,获得万余倍的收益。我以自身真实的经历表明股市是所学校,是个熔炉,是个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用武之地。任何成功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勤学不辍、刻苦钻研、坚忍不拔,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用心感悟、用心品味、用心修炼心态,更是成功的关键。

将中国股市从1990~2000年的前十年划为启动期和发展期,那么2001~2011年便是震荡(崩溃)期和成熟期。在这二十年中,笔者自始至今是个参与者,是个投资人,是个见证人。从股民、记者、编辑、基金顾问、证券顾问、咨询公司经理、风险投资公司经理等,几乎涉猎证券业中的各个门类。丰富的阅历练就我对风云变幻的股市所独具的眼力、能力以及定力。股市改变了我的贫穷,改变了我的心理素质,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用心记下二十年股市的跌宕起伏,也记下了自己二十年的心灵轨迹,取名为《股经》,将曾经的成功与失败,将以往的经验与教训,毫无保留地真诚献给读者诸君,以期更多有志者作为借鉴,作为走向成功之巅的一块路标。

(二)

2001年7月笔者曾出版《我的炒股经》一书,详述自1990年至2000年的股市人生。此后十年股市又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熊、大牛乃至全球性的股灾,而笔者也再度在惊涛骇浪中,沙里淘金、磨砺心志,获得了全新的感悟和升华。于是便产生了将《我的炒股经》重新修订、集二十年股市风云于一书并更名为《股经》的意愿。

《股经》之所以为“经”,其含义有二:首为经历——笔者伴随着二十余载的股市风云,曾先后担任过《上海证券报》的记者,兼任过各大证券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特约评论员和专栏作者,出任过首家证券投资基金的顾问,担任过咨询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经理,受聘过多家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的高级顾问,至今仍为《金融投资报》的专栏作者和职业投资人。丰富的经历使我耳闻目睹无数富与贫、荣与辱、盛与衰、生与死的鱼龙变幻,也几度成了冰火两重天的见证,这便是资历、阅历、经历的积累之“经”。其次为经验。伴随着一条运行二十余载的走势曲线,使我从一贫如洗的穷小子变身为“五子登科”的先富者,使我从一个初人股市的股盲成为一位享誉股坛的名人,使我从一个文笔滞涩的书生成为一个刊登了数千篇文章、出版了十余本著作的资深文人。这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忍耐,犹如跋涉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之中,不断地擦干身上的血和泪水,在坚毅和勤奋中重复着无数次的跌倒又爬起。这种从挫折和教训中所积累的经验,无疑是股市人生中独一无二的成功之“经”。汇此两“经”于一“经”,遂成《股经》。

从不惑之年入市,历经风浪颠簸,至走向成功,这是一个从股海到佛海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个从囫囵吞枣到细品三昧的股市人生,这是一个手中有股、心中有股,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的投资历程。尽管如此,每当我面对四海翻腾的国际金融,面对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股市,我依然不敢有半点懈怠,始终满怀感恩之情,始终怀揣敬畏之心,诚惶诚恐、谨小慎微。因为我自知是人,不是神,自知永远置身于有限的圈内而难以跨越无限的圈外,自知永远只能在了解自我、战胜自我中实现自我。

《股经》与《股道》二书相辅相成,《股经》为根,《股道》为叶;《股经》为源,《股道》为本。细品二书,根深而叶茂,源远而流长,标本兼修,将有助于投资人修成正果。

此为悟者之序,亦为读者之引。

叶国英

2013年1月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股经(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国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215002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51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6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