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宇宙新探索/青少年科学启智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随着各类科学的快速发展,天文学和其他科学的关联也越发密切,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博大无穷,除了传统的天文观测,应用其他领域的专业技术是不可避免的。曾耀寰主编的《宇宙新探索》便是以天文学与其他领域的关联与应用为主轴,介绍天文知识,希望让读者能有更宽阔的眼光,欣赏我们的宇宙。

内容推荐

当人们提到天文,总是会想到星座、流星、彗星和黑洞,还有人会想到外星人。并不是说,这些不属于天文学的范围,只是天文学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在空间上,从太阳系到一百多亿光年以外的宇宙:在时间上。从一百多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到现在。在这样的范围内。天文学知识的范围不仅仅是人们观念中那些对象。随着各类科学的快速发展,天文学和其他科学的关联越发密切,如太阳系内的太空科学、星际尘埃与物理、化学密切相关。这使得天文学的知识更丰富、更系统。曾耀寰主编的《宇宙新探索》便是以天文学和其他领域的关联为主轴,介绍天文知识,《宇宙新探索》希望读者能用更宽阔的眼光,欣赏我们的宇宙。

目录

古今天文观测的飞跃

电波天文观测仪器

在0与1之间认识宇宙

用X射线看星星

黑洞:抗拒不了的吸引力

从星际尘埃中窥见宇宙万千

光明与黑暗——与人类福祸相倚的太阳

探索太阳系的起源

冥王星是怎么被干掉的?

从鹿林看鹿林彗星

五彩绚丽的极光

微弱的宇宙辐射化石

暗能量:来自宇宙的大谜团

宇宙里更多的“地球”

寻找系外生命计划

在宇宙中寻找气候变暖的线索

探索宇宙的电眼

试读章节

除了许多星星的运动状况,电脑还可用以研究单一恒星内部的结构。我们经常说的星星,是指类似太阳的恒星,是一种核心进行核融合反应,可以产生大量能量的星体。恒星可以看成一个大氢气球,这个气球如何能维持固定的体态?

恒星维持体态的主要因素有二:万有引力和压力。万有引力永远是吸引的作用力,恒星自身的万有引力使得恒星向中心收缩,星体越收缩,体积就越小,密度就越大,结果造成万有引力收缩得越厉害。恒星自身的气体压力主要来自于核融合反应,核心借由核融合反应产生的压力会向外扩张。只要二者达到近乎平衡的状态,恒星就能维持一定的体态,使得恒星能稳定地发光发热。一旦知道恒星稳定的原因,便可以用数学式子描述稳定状态下恒星内部密度、温度等,当中主要的数学式子包括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气体状态方程式和连接恒星密度分布与万有引力间的关系式。

有了恒星自身运作的物理原理,借由电脑的数值计算,可以针对不同质量的恒星进行计算,了解恒星内部的详细状况,这便是电脑发挥强大功能的地方。现处在稳定平衡下的恒星,若考虑更多实际状况,如参考太阳表面的米粒状结构,得知太阳内部存有对流的运动,这时便会让数学式子稍微复杂些。如果再加上核心核融合反应产生能量的速率,以及有限的反应燃料量(也就是核心氢的使用状况),便可以计算出恒星一生的演化过程。

星球演化是天文学家利用电脑计算的重要成就,所以我们现在知道,太阳再经过五十亿年后,会变成暴肥的红巨星。根据推算,质量是太阳三十倍的恒星,不仅寿命只有数百万年,其暴肥的结果会出现像元旦烟火秀一样的超新星爆炸。此外,二者最后的遗留产物也不尽相同,太阳会变成白矮星,而大质量恒星可能变成中子星或黑洞。这些过程都能借由电脑一一呈现。

宇宙当中不仅只有恒星,还有许多星云和星尘,会和恒星混杂在一起,中性的分子云借由万有引力可以塌缩成恒星,初生的原恒星会借由分子流或喷流吹散四周的云气,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空间中的磁场和恒星所产生的辐射都是影响的重要因素,云气本身属于流体的范畴,掌管流体的流体方程式也是非常复杂,大多数情况都得靠电脑的强大计算能力。P32-34

序言

2009年是全球天文年,纪念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四百年,由于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天文科学研究才算踏实。若单就天文的发展起源来推算,时间可以推前到公元前4000多年。在现今的英格兰出现环状的巨石阵,据说排列位置和夏至的太阳升起位置有关。另外埃及金字塔内的通道,也有指向天狼星的设计。其他如古代的圭表、十字仪、浑仪、简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经纬仪、象限仪、纪限仪、玑衡抚辰仪等,这些精巧的仪器主要用于观测天上星体的位置。虽然人类仰观天象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但唯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不仅更清楚地记录星体位置,还能进一步分析望远镜收到的星光。随着相关科学的进展,天文学作为一门严格的自然科学,并借由相关观测仪器的协助,开始加入实验科学的行列。

初期天文观测除了不断地改良可见光望远镜,增加影像的品质,并提高影像的空间解析度,天文学家不但可以将星体看得更清楚,并且可以获得星光亮度的空间分布。但只有位置和亮度的仔细记录是不够的,若要认识宇宙,还需要对星光做更仔细地分析。除了亮度外,对光的进一步研究始于牛顿,牛顿利用三棱镜将白光展开,形成彩虹般的光谱布局。19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约瑟夫·冯·夫琅和费(Joseph von Fmunhofer)发明了精密的分光仪,借此发现太阳光谱内有574条暗谱线,后续研究发现其他星体也有类似的谱线,光谱便成为天文学家认识星体的另一项有力工具。由于量子物理的发展,我们可以正确地了解原子的本质与运作,光谱是光在不同波长上的强度分布,根据物理学,任何物体只要有温度就会产生连续光谱,也就是说在各个波长上的强度连续分布,而光谱线是在特定波长上的线条,光谱线的产生和原子分子的能阶跃迁有关,光谱线成为原子分子的指纹,天文学家研究遥不可及的星体已不成难事。

到了20世纪中叶,天文学家将观测的目光延伸到电磁波的其他波段。人类肉眼看到的光线只是电磁波的一小部分,可见光的波长从380纳米到740纳米,而电磁波依照波长分布,可以从波长数千米的无线电波到0.001纳米的伽马射线。天文学家发现宇宙除了有可见光外,还充斥了各种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于是针对各种不同波段的天文学应运而生,例如电波天文学、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天文学、红外线天文学、紫外线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以及伽马射线天文学等,而对应不同波段的天文观测工具也需要不同的技术,在《古今天文观测的飞跃》和《电波天文观测仪器》两篇文章中,作者就分别针对电荷耦合元件(或称CCD)以及电波天文观测做了深入的介绍。此外,电脑对现代天文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论是自动控制大型望远镜、远距遥控望远镜、分析天文观测资料,还是理论的数值计算以及数值模拟,都需要高速的电脑计算能力才能完成。

一般人提到天文,总是想到星座、流星、彗星和黑洞,还有人会联想到外星人。并不是说这些不属于天文研究范围,只是天文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在空间上,从太阳系到一百多亿光年外的宇宙,在时间上,从一百多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到现在,在这样的宇宙范围内,天文学家研究的题材不仅仅限于星座。现今天文学家研究的范围还跨足到其他科学领域,例如研究太阳系内的太空科学,研究极限物理条件的高能天体和黑洞,研究星际尘埃的化学特性,从其他星球寻找类似地球暖化的现象以及找寻系外生命的可能性,这些议题可以在本书各篇文章中得到详细的解答。此外,本书还选了一篇与天文教育推广相关的文章《探索宇宙的电眼》,介绍对可见光望远镜和电波望远镜的教育推广活动。

随着各类科学的快速发展,天文学和其他科学的关联也越发密切,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博大无穷,除了传统的天文观测,应用其他领域的专业技术是不可避免的。本书便是以天文学与其他领域的关联与应用为主轴,介绍天文知识,希望让读者能有更宽阔的眼光,欣赏我们的宇宙。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宇宙新探索/青少年科学启智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耀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526234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159-49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6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