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汉译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汉译文库》是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一部未完成、生前也未发表的早期著作,写于《悲剧的诞生》之后,约1873年左右。对于离我们较远的人们,我们只需了解他们的目的,便可以从整体上对他们加以褒贬。而对于离我们较近的人们,我们则根据他们用以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对其做出评判:我们往往责难他们的目的,却因为他们实现自己意愿的手段或方式而喜欢他们。只有对于它们的创立者而言,哲学体系才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所有后来的哲学家来说,这些体系往往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而在智力更为低下的人看来,则是真理和谬误的混合体。但归根结底,这些体系是一个错误,因而,可以弃之不用。所以,很多人对所有哲学家进行非难,因为哲学家的目的不同于他们自己的目的;哲学家是远离他们的人。

内容推荐

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尼采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汉译文库》是弗里德里希·尼采唯一一部专论前苏格拉底哲学的著作。尼采认为,长久以来,前苏格拉底哲学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汉译文库》中,尼采试图依靠残篇断简并且用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复原希腊悲剧时代哲学家的群像,从而重现“哲学的原型”。

目录

本书说明

译者导言:回到哲学的源头

一、关于《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二、论哲学和哲学家

三、论希腊早期哲学家

四、简短的小结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原序一

原序二

一、希腊人与哲学

二、哲学与文化

三、论泰勒斯,哲学开始于“一切是一”的形而上信念

四、阿那克西曼德:世界起源中的伦理问题

五、赫拉克利特:世界的本质是生成而非存在

六、赫拉克利特:世界是宙斯的游戏

七、赫拉克利特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

八、以赫拉克利特为典范,论哲学家的骄傲和孤独

九、巴门尼德的前期学说

十、巴门尼德:只有存在者存在

十一、巴门尼德哲学奏响本体论的序曲

十二、巴门尼德把概念当做真理的最高标准

十三、对巴门尼德的驳议和对世界的正确描述

十四、阿那克萨哥拉:无数的基质

十五、阿那克萨哥拉:原动力“奴斯”

十六、阿那克萨哥拉的宇宙理论

十七、阿那克萨哥拉宇宙理论的伟大

十八、阿那克萨哥拉宇宙理论的缺陷

十九、论“奴斯”的审美性质:世界开始于游戏

重要语词译表

试读章节

为了充分评估巴门尼德假设的非同寻常的优点,必须看看爱利亚派的对手们。如果向阿那克萨哥拉以及一切相信多基质统一的人提出“有多少基质”这个问题,等待着他们的是一种怎样的困窘啊,而巴门尼德是不会遭此困窘的。阿那克萨哥拉闭眼一跳,说:“无限多。”这样,他至少逃脱了一个困难得不堪想象的任务,即证明基质的确切数目。因为这个无限多必须不增、不变、亘古以来就存在着,所以,在这个假定中已包含着一个封闭的完成了的无限之矛盾。简言之,多、运动、无限在遭到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可惊原理谴责之后,又从放逐中返回,向巴门尼德的对手发射炮弹,试图给他们以致命的创伤。这些对手却显然没有准确估计到爱利亚派下述思想的可怕威力:“时间、运动、空间都不可能存在,因为我们只能把所有这些东西设想为无限的,而且既是无限大的,又是无限可分的;可是,一切无限的东西都不具有一个存在,都不存在。”无论谁只要严格领会“存在”一词的含义,且确认自相矛盾的东西例如完成了的无限不可能存在,就不会怀疑这个思想。如果现实只在完成了的无限的形式中向我们显示万物,则可见现实是自相矛盾的,因而不具有真正的实在性。倘若这些对手想反驳说:“可是,在你们的思维中毕竟有接续交替,因而你们的思维也不可能是实在的,故不能证明任何东西。”那么,巴门尼德也许会像康德在类似场合答复同一指责那样答道:“虽然我可以说,我的意念是彼此接续交替的,但这仅仅是指,我是在一种时间次序中,即遵循内感官形式意识到它们的。这就是说,时间不是某种自在之物,也不是客观地依附在事物上面的规定性。”因此,必须区分纯粹的思维——它像巴门尼德的存在一样是非时间性的——和对这种思维的意识,后者已经把思维翻译成了假象的形式,也就是交替、多、运动的形式。巴门尼德很可能利用了这条出路,而斯皮尔(A.spir)用来反驳康德的理由(《思维与现实》第1卷),想必也会被用来反驳他:“然而,现在很清楚,第一,如果我的意识中并不同时显现一种各个前后相继的交替环节,那么,我对这种交替本身只能一无所知。所以,交替这个观念本身完全不是交替的,因而完全不同于我们观念的交替。第二,康德的假设中所包含着的荒谬性是如此明显,以至于我们要惊叹他如何能将之隐瞒住。按照这一假设,凯撒大帝和苏格拉底并没有真死,他们就像两千年前一样活得好好的,只是由于我的‘内感官’的安排,才显得好像已经死了。未来的人们现在已经活着了,如果说他们现在尚未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么,‘内感官’的安排同样难辞其咎。在这里,主要的问题在于:有意识的生命本身的开始和结束,连同它的全部内感官和外感官,如何能仅仅存在于内感官的领悟之中?事实恰恰是,变化的实在性根本无法否认。把它从窗口送走,它又从锁眼溜进。也许有人会说‘状态和观念只是看起来在变化而巳’,但这个假象本身仍是某种客观现存的东西,其中的交替具有无可怀疑的客观实在性,实际上确有某种东西前后相继。——此外,应该看到,全部理性批判只有在下述前提下才有理由和权利:我们的意念本身如其所是地向我们显现。因为,如果意念并非如它实际所是地向我们显现,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提出有关它的有效主张,因而也不可能建立认识论以及对客观有效性作‘先验’考察。现在,这一点已不容怀疑:我们的观念本身是作为接续交替的东西显现给我们的。”

阿那克萨哥拉观察到了这种确凿无疑的交替和运动,这迫使他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假设。观念(die VorsteUung)显然是自我运动的,而不是被移动的,它们在自身之外别无动因。他说,因此存在着某种自身之内包含着运动的原因和开端的东西。但是,他又观察到,这些观念不仅自我运动,而且还推动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即肉体。这样,他通过最直接的经验发现了观念对于有广延的物质的作用,这一作用作为后者的运动而得以辨认。他把这一点看做事实,其次才想要对这一事实作出解说。为此他有一个世界上运动的有序图式就足够了,然后,他或则把这种运动看做由进行着观念活动的“奴斯”(nous)所引致的那些真正的、隔绝的实体的运动,或则看做由巳被推动之物所引起的运动。在他的基……

P112-114

序言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3年,未完成,生前未出版。译者应香港商务印书馆之约译出,该出版社1993年用《理性边缘的哲学——尼采论哲学之源》的书名出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用原书名出版。此次出版,对译文做了校订,增补了注释。原著各节只有序号,标题和内容提要为译者所加,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原著的脉络。“译者导言”是译者对原著基本思想的阐释,供读者参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汉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国)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周国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21932
开本 16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5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2013255485
中图分类号 B502.1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