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旋(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旋(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详尽描述了现代书籍设计实验的创始人,视觉信息设计的建筑师,亚洲图形研究学者,被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杉浦康平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

从建筑设计师向平面设计艺术家的转身为起端;他心驰神往于改变固有的陈规戒律而探究全新的书籍设计语法;他不受装帧的束缚,改变纸本书态时间与空间表现的可能性,使其成为具有多次元的书籍建筑,他静观思考东西文化差异,积极倡导东方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论;他创导了对话书籍五感、感受噪音活力、驾驭信息传达旋律……的设计语言;他前瞻性的编辑设计理念贯穿着跨越时代的先驱精神,他在文字学、曼荼罗学、信息设计学、东方图像学等方面的长期研究,形成了“即多、多即”的东方设计哲学思想,他赋予设计多主语的东方文化精神。

他的成就担当起现代世界设计史上东方艺术流派中重要的一冀。

杉浦康平是中国设计界的老朋友,他酷爱中国文化,并以炽热的情感在世界不断介绍中国当代设计发展的成果和进步。

资深设计评论家臼田捷治用平实的文字描述了杉浦康平在80载时间长河中的每一个横断面。相信中国的读者能够从充满生命感的生动画面中得到诸多启示。

内容推荐

2011年11月,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举办了《脉动的书——杉浦康平的设计哲学和手法》大展,全方位地展示了杉浦康平半个多世纪以来所创作的独具鲜明个性的大量作品,引发轰动。这是一次唤醒人们对亚洲美学的再认识,对东方宇宙观再思考的机会。人们纷纷对这位永葆艺术活力和充沛的创作生命力的设计家产生浓烈的好奇心,当时本书(日文版)的出版正好解开大家的心头之谜。

作为活跃在日本战后书籍设计史领域的著名评论家臼田捷治,长期与杉浦康平近距离接触,并对他的设计实践和理论进行深度研究。臼田将被日本设计界称之为奇才的杉浦康平从50年代就学建筑、赴欧任教,到皈返亚洲设计哲学精神的艺术经历进行了缜密的梳理和解读,并就其斑斓多彩的艺术人生作了清晰而鲜活的还原。著者用平实的文字描绘出杉浦康平在80载时问长河的每一个横断面中充满生命感的生动画面。

杉浦康平是中国设计界的老朋友,他对汉字文化的执著和热爱,他那跨遗时代的革命性的开拓精神和注入亚洲多元视点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在与国际化接轨浪潮下的中国设计界引发思考,还能对中国年轻一代设计师们的艺术寻梦之路不无裨益。先后在中国出版的《造型的诞生》、《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以及《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中文版深受读者好评。这本《旋(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是设计界或非设计界人士都值得一读的艺术修养读物。

《旋(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发行。

目录

前言

中文版序

第一章 学习建筑的奇才初露头角 1950-1960年代初

对音乐的狂热爱好

设计新概念的旗手

第二章 设计事业的正式展开 1960年代上半期

在非广告设计领域中博弈

在音乐题材的设计领域独树一帜

东京画廊的展览图录与不断增多的书籍设计

摄影集——开创编辑设计的新理念

向书籍文本——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发起挑战

印刷现场:我之师

闯入筑地书馆

对杂志的推陈出新

探究噪音化的设计特性

“最懂得感觉的人”

第三章 执教乌尔姆大学的重要转机 1960年代后半期-1970年代前半期

与《永不凋谢的白玫瑰》有缘的大学

访问闭校30年后的乌尔姆

在现代主义的圣地执教

将新的设计教育理念带回日本

“封面即容颜”的戏剧性变化

视觉图表设计的渊源

“变形地图”系列——独创的概念

探觅地球形态的变形地图

展现图表设计才华的舞台——《百科年鉴》

《银花》——动态的封面设计

更新书籍设计理念怀有清醒的紧追感

《修养》杂志——跨越文字编排上的“精度”

为《游》杂志付出不惜一切的努力

切实的存在价值——“讲谈社现代新书”

第四章 放眼亚洲及书籍设计的革新 972-1976年

印度之旅带来的冲击

深化杂志设计的手法

“东京国际版画双年展”——海报设计的新纪元

“不想积极参与海报设计”

对视觉领域的新认识

用视觉语言构建亚洲图像群

《文字生态圈》——奉献出多彩创意的年历设计

《持剑勇士的世界》东西结合的多层结构

《人间人形时代》、《全宇宙志》一书籍设计的革命

第五章 亚洲图像之集成 1977年-1980年代

“万物照应剧场”的相对概念

现代书籍设计的金字塔《传真言院两界曼荼罗》

曼茶罗精装本的设计延续

遵循传统,版面不用白纸

东方曼荼罗与西方文艺复兴经典的相似性

展览策划与相关书籍的设计

以图像学深厚的造诣著书立说打开启蒙之门

解读《北野天神缘起画卷》

设计不丹王国邮票的缘起

海报《传统与现代技术》的内在精神

精装本《印》——独特的艺术手法

春风吹进了文库本与辞典的设计

无人涉足的《大百科事典》设计

在普通读物中注入全新的创意

终章 亚洲·设计与语言共同体的轴心 1990年代以后

“万物照应剧场”之集大成

共同的根

有待我们的反思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杉浦康平1932年生于东京。敏感的少年时代正遭遇太平洋战争带来的苦难,随着战争越发严酷,杉浦所在的小学校也集体进行了疏散,在信州的松本度过了漫长的寒冬。战争结束了,从战争的重重桎梏中解脱出来,转眼间又遇上了新思潮的来临。课堂教育从灌输军国主义急速地转向了民主主义教育。

此时,杉浦对社会上价值观如此的剧变也经历了一阵迷茫期。但是,杉浦这一代的共同点是坚持了对自身赖以维系的美的意识的超乎寻常的自负和矜持。他们对时代充满了批判精神。跨几个艺术领域、富于创造精神的人才,在他的侪辈中涌现即为其例。

杉浦由都立新宿高中毕业后,考入了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都立新宿高中位于新宿御苑附近,在当时都立高中中是数一数二的重点学校。杉浦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认为他自然该进东京大学。据同代的编辑、视觉艺术设计师、设计教育工作者羽原肃郎说,杉浦的成绩总是前五名,但他却去了东京艺术大学。比他低一年级的丰口协说,老师们都深感惋惜。当时,是以学生能考进东京大学的多寡,作为衡量学校优劣的一把尺子。丰口协是工业设计师、设计教育工作者,曾是1994年创立的长冈造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杉浦在大学学习建筑期间,对平面设计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之所以告别建筑事业,也由于精密到以毫米为单位的建筑设计图与实际施工中工匠所作的独特的“现场尺寸”相差甚远,令他大失所望吧。

1950年代,日本开始从战败的颓势中逐渐摆脱出来,同时也迎来了世界范围的平面设计兴盛期。此时,随战败而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日本经济,渐渐开始复苏。1951年作为全国“宣传美术”作家团体——“日本宣传美术会”宣告成立,并由该会每年举办“日本宣传美术展”。1953年第三届美展首次设公开征集作品部门,其结果对年轻平面设计师来说是一举成名的好机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956年杉浦康平在第六届“日本宣传美术展”上获得该展大奖,专攻建筑的奇才开始在平面设计界初露头角。

杉浦从东京艺术大学毕业,曾以实习生身份进入当时负有盛名的高岛屋公司宣传部。当他带着作品叩开了宣传部大门时,是想师从自己尊敬的老一辈设计师山城隆一。与当时流行的“板着脸”的设计风格截然不同,带有文学色彩和抒情风格的山城隆一作品绽放出异彩。杉浦在作品获奖半年之后,离开该公司,成为一名独立设计师。

杉浦的获奖作品“LP JACKET”是以现代音乐为主题的黑胶唱片外封套设计系列作品(当时,“日本宣传美术展”征集作品要求并非由企业、团体委托制作,须是出品人自主创作的作品)。杉浦选的是作为十二音技法的创始人、对现代音乐方向有决定性影响的勋伯格(Arnold Schnbe rg)以及勋伯格门下的韦伯恩(Anton votl Webern)、匈牙利出生的巴托克(Bartok BeIa ViktmJanos)。其作品通过安装在有特殊装置的钢琴演奏,改变了的音质产生出低于半音的微分音,音乐家们不拒绝外部音响的侵入,还引入演奏者概念性的即兴表演,这种突发奇想注入偶然性的音乐元素令人耳目一新。杉浦借取以不断推陈出新的约翰·凯奇(John Cage)、日本的柴田南雄等前卫作曲家的作品来设计。可见他对现代音乐的深切关注非同一般。

杉浦对于那种按不同乐曲演奏出伴有杂音以及不规则的音乐盛宴,萌发出与此相呼应的设计创意(以文字为中心的设计,而且这类文字均是杉浦的手书作品),实为前所未有的尝试。海外作曲家的封套作品西文横向排印,柴田南雄的“优美的歌”则有序地竖向排印构成,令人印象深刻。当时,设计作品中使用了极具表现力的最新材料,色泽明快,具有透明感的视觉效果,不同凡响。

在1956年包装设计大奖赛的一年中,杉浦为黛敏郎和诸井诚设计的作品,均名列榜首。

杉浦对很多事物都抱有广泛的好奇心,并为之倾倒,而领悟之深,是常人都难以理解的。在“日本宣传美术展”获得大奖的作品中,彰显杉浦对音乐的兴趣已有非同一般的造诣。自少年时代起,他对亚洲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研究,连当时的音乐评论家都为之折服。

前文提到的山城隆一老师,对于杉浦在音乐上非同寻常的投入,曾在《旬刊广告通讯》杂志上撰文《介绍艺术家第一人——杉浦康平》,他这样写道:“杉浦君是个非常热爱一音乐的人。他对现代音乐的造诣极深,对这种乐曲我也感到难以理解,而他却能为之感动并陶醉其中。由此可见,杉浦君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能力。他曾带了现代乐曲的LP唱片前来让我欣赏,不过见我并不十分感兴趣,以后就不再带LP唱片了。虽然我的音乐欣赏水平并不逊于他,然而从来没有将创作和音乐融合起来,可以看出杉浦的创作从音乐中获得了启示,并从现代音乐中捕捉灵感,这种积极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借鉴。”P2-6

序言

设计并非是为表层做装饰而已,必须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加之深入的思考,并进入一个有序的世界中去发挥无限想象,从而促成设计创意的诞生。万事能够追根寻源、探求其本质的这个人就是杉浦康平。

现代是“设计的时代”这一说法由来已久,设计的重要性在任何领域都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至于似乎已难以找到与设计完全无关的事物或活动。

设计其范畴甚广,从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直到建筑设计。仅平面设计就有海报、报纸、杂志的广告制作、包装,以及商标、字体设计还有与出版有关的书籍设计、排版编辑设计、装帧,还有各类宣传册设计等等,不胜枚举。近年来,那种与网页IT相关的设计比重曰益增加。

杉浦康平自1950年代涉足平面设计领域,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他以书籍设计为中心,担当起日本现代设计革新的主要角色。他不断地创造出充满独创性的、反映时代先驱精神的设计新词汇。这创新的历程是对与既存形式和秩序随波逐流的否定,又具有不可动摇的批判精神,可谓真正的前卫先锋。

杉浦的前瞻性并不在于追求新奇的表现手法,如前所述,当然也不是仅仅停留在表层的装饰,而是把内在蕴含的深刻哲理、思想和与生俱来的那种蕴涵深层意识的美相呼应。他的设计好似涌动着美妙的节奏、鲜活的生命感,朝向更趋丰满的境界升华。

1950年代的后半期,杉浦康平初露头角,那正是日本平面设计大转型时期。在这之前的所谓设计,一般称作商业设计、商业美术,也称之为广告美术。是以广告宣传为主要形式充斥了整个设计界。当欧美一股清新之风吹进那时的设计界时,设计者们怀着对社会的使命感,开始摸索打破商业宣传中陈旧的清规戒律,寻觅新的出路,终于使包含着非商业化的、广义的视觉化平面设计语言这个新概念很快在日本扎下了根。

由此,正徘徊于十字路口的设计界,出现了一个初生牛犊,他就是杉浦康平。设计界向何处去,怀着这份关注,不少优秀的年轻人开始进入设计界。杉浦的专业是建筑,由于受到全新的专业教育,属于战后新生代的一员,格外引人注目。正如美学家中井正一指出那样:作为表现基础进入技术转移的同时,“当代,美正在等待着年轻人去发掘,由此承担接力棒的,正是年轻人的任务。”(《近代美与世界观》)正是这样,以杉浦为代表的青年才俊给平面设计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战后派的一大特征是以广告制作为主流的设计,杉浦几乎从未染指。他在出版设计、图表制作、唱片封套装帧、展会策划、图录编辑等方面,拓展了一个新的方向,使设计变得多姿多彩。此外,身为设计教育者的他也留下了不少业绩。

1960年代后半期,杉浦受原西德乌尔姆造型大学之聘赴德任教,正是通过这段经历,使他醒悟到自身的文化基因属于亚洲,并深深地反映在此后的设计之中。1972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杉浦去了印度考察。以此为契机,在1970年代后半期,杉浦对日本和亚洲的图像研究,倾注了非同寻常的热情,其成果即是对以曼荼罗为起端的亚洲传统文化的深深迷恋,通过一系列的著作以及亲自策划的展览,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前所未有斑斓多彩的艺术长卷。

杉浦大胆地发掘出一大批图像群,它们曾经是亚洲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民众心中共同拥有的宇宙图腾,也是人们在长久记忆中留下来的神话。如今,这些渐渐被淡忘的固有文化传统又重新焕发出新的奇光异彩……杉浦对亚洲充满深情厚意的目光始终在激励与启蒙包括日本人在内的所有亚洲人,其意义尤为深远。

杉浦在设计手法中注入了亚洲式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崭新的创作基础,使同时代的设计家们获得了新的灵感。当时的设计界将杉浦作为精神支柱,从中产生了共鸣和连锁反应,自然而然构筑起新的设计模式,即国际上值得称道的“设计语言共同体”,而迎来了设计的新纪元,这也是值得一提的浓墨重彩之笔。

希望能将杉浦倾注毕生精力探究的设计活动和图像研究的独特性展现出来,并阐明其影响国内外的深远意义所在。这也是撰写本书的初衷。

后记

面对温良谦恭又才华横溢的杉浦康平,我提笔艰难,不堪重荷,肃然惶恐之至。杉浦对于摇曳、动荡、活生生的事物的一贯关注也反映在他的设计之中。换言之,对好似躁动、鲜活的生命设计有着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并交替着对亚洲图像学锲而不舍、深入探究的韧劲。因此,我想这样评论一位前所未有、开拓未知世界的创造型天才,由我执笔,简直如蜉蚁撼大树一般,有些自不量力。 

但是,我从事编辑到设计评论的过程中,常常将杉浦作为楷模而充满敬仰之情,以杉浦的设计工作当作标准,并考察了平面设计界的全貌。30年前,我任双月刊《设计》杂志(美术出版社)创刊号编揖,触发了对设计世界的共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旋(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臼田捷治
译者 吕立人//吕敬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5027
开本 32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2013061619
中图分类号 K833.135.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52:52